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估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长建 叶玉瑶 +7 位作者 汪菲 黄正东 李启军 陈宇 林浩 吴康敏 林晓洁 张虹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6-219,共14页
在充分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协同治理、服务协同共享和制度协同安排4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流”空间、大数据、网络分析和联锁网络模型等理论与方法,对城市之间的... 在充分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协同治理、服务协同共享和制度协同安排4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流”空间、大数据、网络分析和联锁网络模型等理论与方法,对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流动性、连通性和边界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之间的资本流动集中在广深之间,城市之间的知识流动集中在香港、广州和深圳之间;澳门、珠海、中山和江门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更高,深莞惠和广佛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稍差;广佛、广深、深莞等城市之间交通、通信、物流和银行等基础设施的服务协同共享水平更高;香港和澳门在跨境区域协同方面具有制度优势。2)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表现最优的是广州与深圳、广州与佛山、深圳与东莞、香港与深圳;同时,广州与东莞、深圳与佛山呈现联动趋势。虽然去边界化趋势明显,城市间流动性增强,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总体不高。3)广州和深圳两座中心城市的协同能力最强,香港和澳门两座国际化城市的协同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发展 流空间 城市连通性 城市网络
下载PDF
基于信息权力论的智慧城市建设刍议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云刚 谢安琪 林浩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3,共6页
基于信息权力论视角,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面向信息权力争夺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战略。本文将信息权力分解为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三个权力维度,并对其测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23个"智慧城市"... 基于信息权力论视角,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面向信息权力争夺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战略。本文将信息权力分解为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三个权力维度,并对其测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23个"智慧城市"的信息权力进行了测度,并将之与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我国城市信息权力个体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信息生产和信息控制方面;城市信息权力和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多种组合类型,亦可为进一步的智慧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供借鉴。根据分析结论,特别强调对于信息权力培育的重视,以及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能力三者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权力 智慧城市 城市竞争力 地缘政治
下载PDF
公共健康导向下的老城区有机更新策略——以大连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荣玥芳 林浩 +2 位作者 邹杰 杨红叶 和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43,共6页
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将公共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是欧美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应对城市健康问题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由增量规划向存量更新转变的新阶段,城市老城区的... 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将公共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是欧美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应对城市健康问题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由增量规划向存量更新转变的新阶段,城市老城区的有机更新作为存量规划的一个手段,应该以城市的公共健康为规划导向,通过微扰动、微更新、微改造等途径,彰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取向。文章以大连二七广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在分析该地区发展的潜力价值及存在的空间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健康城市设计导则及其有益经验,在尊重城市发展历史文脉及空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增加公共设施、构建健康慢行系统、打造健康微空间、优化健康街道等方面,提出公共健康导向下的老城区有机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 老城区 城市有机更新 更新策略 大连
下载PDF
水资源环境约束下“流域-城市”用地布局的情景模拟方法建构
4
作者 贾梦圆 荣玥芳 林浩 《城市学报》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以水定城是空间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情景模拟是支持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技术方法,但当前有关水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用地布局的情景模拟研究尚缺乏对流域与城市之间关联关系的仿真表达。文章从水资源环境承载约束的视角出发,整合流... 以水定城是空间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情景模拟是支持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技术方法,但当前有关水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用地布局的情景模拟研究尚缺乏对流域与城市之间关联关系的仿真表达。文章从水资源环境承载约束的视角出发,整合流域管理与空间规划相关理论,提出多维度、多尺度理论框架下的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联机理;而后,交叉融合多学科技术方法,探讨基于水资源环境的“流域-城市”用地布局的关联模拟模型的结构框架,并提出包含模拟模型建立、模拟方案设定、模拟结果评价全过程的情景模拟技术路线。希望通过对考虑“流域-城市”关系的城市用地布局情景模拟方法的研讨,为促进城市与水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用地布局 流域 城市 情景模拟
下载PDF
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研究综述
5
作者 胡越 荣玥芳 +4 位作者 贾梦圆 林浩 宋健 郑煜昂 姜吉佳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升城市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与人本性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六维解析框架,进一步总结了当前人本性能研究的评价内容、测度方... 中国城市化进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升城市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与人本性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六维解析框架,进一步总结了当前人本性能研究的评价内容、测度方法与实践进展,以期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片区公共空间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片区 以人为本 公共空间 量化方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流空间视域下城市群功能协同发展研究——以旧金山湾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杰 姜璐 +2 位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林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文章基于流空间视角,提出了城市群协同发展双重内涵,从流动性、连通性与互补性3方面剖析了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功能协同的内在关联。并选取旧金山湾区为实证案例,梳理国际湾区城市群从单中心走向功能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及驱动机制。... 文章基于流空间视角,提出了城市群协同发展双重内涵,从流动性、连通性与互补性3方面剖析了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功能协同的内在关联。并选取旧金山湾区为实证案例,梳理国际湾区城市群从单中心走向功能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及驱动机制。研究认为,要素流驱动下的旧金山湾区经历了从发育到成熟的3个阶段:1)要素流动强化旧金山与奥克兰双城联系,功能互补促进双城共生发展阶段;2)要素南汇促成三足鼎立,要素对流与功能互惠助推多中心联动发展阶段;3)要素分流促成泛网络空间结构,错位互补发展强化区域环流,湾区实现功能协同发展阶段。文章结论可为构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国际湾区协同发展带来如下启示:应顺应要素流动的客观规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要素流动破除障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区域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为要素流动和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奠定基础;探索区域协商机制,制定功能互补与联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引导要素合理分流与高效配置,实现区域功能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流动空间 区域功能协同 旧金山湾区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演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明 林浩 黄金川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4-63,123,共11页
在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静态评价2000年以来全国13个主要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动态分析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表明,尽管空间分布差异仍较明显,但城市群总体投入产出... 在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静态评价2000年以来全国13个主要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动态分析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表明,尽管空间分布差异仍较明显,但城市群总体投入产出效率稳步提高。从动态演化角度看,受制于技术变化指数的疲弱表现,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群TFP贡献有所下降,但各城市群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均表现良好,即城市群资源利用效率、规模集聚效率等均有所提高,且城市群所处发展阶段和动力机制差异显著。未来,应加强对城市群的差异化政策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投入产出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TFP)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被引量:420
8
作者 黄金川 林浩 漆潇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8-391,共14页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中存在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和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等问题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学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并提出"促进生产...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中存在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和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等问题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学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并提出"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由此构成的"三生"空间成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各类尺度空间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国内外"三生"空间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紧紧围绕"三生"空间的数量配比和空间配置两个科学问题进行综述,按照精度深化和尺度细化的要求,集中在"三生"功能分类、空间识别、空间优化等内容,从而勾勒出三生空间研究的框架体系。今后应重视三生空间动态演化,促进各尺度适宜性评价的统一和整合,响应"多规合一"的实践需求,最终服务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三生功能 功能分类 空间识别 国土空间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平 林浩 田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1,共7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沿用"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模式,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生境维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以及人口密度、地均GDP和土地利用...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沿用"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模式,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生境维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以及人口密度、地均GDP和土地利用程度3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2方面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强度进行基本阻力面修正,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廊道提取,构建出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新区生态源地总面积约484.33 km2,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于新区西北部旱地和东南部水域;新区生态阻力系数空间分布较为破碎,大部分区域阻力值较低,间或分布高阻力值;新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85.86 km,呈"Y"字型沿建设用地和水系分布,所处地类主要为旱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可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雄安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多情景空间演化模拟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金川 林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三大引擎之一,随着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深入推进,其空间拓展呈现出新趋势与新动力。首先,集成约束性元胞自动机、空间聚类、Logistic回归、时间迭代等算法,构建出以地理分区、宏观预测和微观分配为核心的多情景...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三大引擎之一,随着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深入推进,其空间拓展呈现出新趋势与新动力。首先,集成约束性元胞自动机、空间聚类、Logistic回归、时间迭代等算法,构建出以地理分区、宏观预测和微观分配为核心的多情景空间演化模型。然后,利用京津冀2000-2013年及规划预测的用地、交通、城镇、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识别与模拟效果验证,并从交通引导、城镇辐射、经济发展等定量揭示城市群地域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最后,从城镇化发展速度、生态保护格局和规划政策引导三大角度进行多情景模拟,总体呈现城镇扩展速度减缓、京津用地疏解效应明显和交通引导趋势加强等特点,且主要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和京张四条发展轴扩展。2014-2030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共3851 km^2,年均增长量226.5 km^2,远低于2000-2013年的339.7 km^2;其中,京津两地新增用地占比由42%下降到26%,保定和廊坊则成为未来城镇扩展的主力军,四市总增量占比达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约束性元胞自动机 空间演化 情景分析 模拟预测
原文传递
2000-2013年中国城市群经济绩效动态实证分析——基于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金川 林浩 陈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5-696,共12页
在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群是辐射面最广、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核心增长极,但其高速成长背后是各类要素的大量投入,客观评估城市群经济绩效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13个典... 在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群是辐射面最广、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核心增长极,但其高速成长背后是各类要素的大量投入,客观评估城市群经济绩效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13个典型城市群为样本,以2000-2013年为研究时段,采用资本、土地、劳动、科技和经济五大要素长时间序列数据,在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静态评价时间截面的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进而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动态分析城市群TFP年际变化,探讨其时空格局和内在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经济绩效进步明显,但空间分布仍不均衡;科技进步贡献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过规模扩张和资源配置优化带来的正效应,只有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初步实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表明各城市群所处发展阶段和动力机制差异显著。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绩效 全要素生产率(TFP) 数据包络分析(DE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中国
原文传递
空间管治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类型区划 被引量:22
12
作者 黄金川 林浩 漆潇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7,共12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划分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五大类型区,即:城镇优化发展区、城镇重点拓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适度建设发展区和严格生态保护区;最后,在空间管治视角下提出京津冀区域分区管治与区域协同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区划 空间属性双聚类 三维坐标划分 空间管治 京津冀
原文传递
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国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雨臣 黄金川 林浩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9-232,共14页
人口数据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单元进行统计,在与其他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时往往存在尺度不一等诸多问题。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是探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的过程,其最终成果可为人口分布与其他数据的空间关联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可直接应用于... 人口数据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单元进行统计,在与其他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时往往存在尺度不一等诸多问题。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是探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的过程,其最终成果可为人口分布与其他数据的空间关联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可直接应用于灾害影响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人口分布和土地覆盖、交通路网数据的空间关系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将人口划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通过相关权重法(Relative Weight)对土地覆盖类型赋权,利用交通路网数据修正,对农村人口进行空间展布;分析不同等级交通路网数据影响方式的不同,对城镇人口进行展布,最后通过规划求解等方法将不同类型数据叠加融合。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分布对海拔地形十分敏感,低海拔平原和台地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49%,而生活在其上的人口却占总人口的54.88%,相反,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为55.78%,但是仅分布22.11%的人口;东部人口集中于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小游以及东北平原等地;中国城镇人口呈现典型的“点轴”分布特点,沿主要交通线的集中分布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据空间化 土地覆盖 交通路网 相关权重法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供需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凌星 杨德伟 +1 位作者 刘丹丹 林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94,共12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正在影响和改变着高寒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服务供需关系测度模型,并运用相关分析、热点探测等空间分析手段,揭示1995—2015年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分布、需...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正在影响和改变着高寒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服务供需关系测度模型,并运用相关分析、热点探测等空间分析手段,揭示1995—2015年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分布、需求分布和供需关系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减少,一直到西北边缘再急剧上升。2005年前,供给变化以稳定和上升为主,2005后,供给变化以波动和下降为主。(2)高原西北边缘、东缘、南部的中心城镇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水平地区,高原北部、腹地及藏东南地区为服务需求低值区。高原北部和腹地的需求水平保持稳定,东部需求水平上升明显。(3)高原南部为典型的服务供需盈余区,高原东缘和西北边缘为典型的服务供需赤字区,高原北部和腹地集中分布着服务供需相对均衡区,在时间变化上表现出供需赤字区域略有缩减、供需盈余面积下降的特征。研究可为地球“第三极”的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时空格局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城市空间增长模拟的城镇规模体系预测——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金川 林浩 +1 位作者 漆潇潇 陈云谦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9-58,共10页
应用地理空间模型定量推演城市空间增长,进一步探索市域城镇等级体系结构和空间功能分区,提高建设用地演化模拟的应用导向性,是当前城市模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常州市为对象,以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集成邻域思想、约束条件、... 应用地理空间模型定量推演城市空间增长,进一步探索市域城镇等级体系结构和空间功能分区,提高建设用地演化模拟的应用导向性,是当前城市模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常州市为对象,以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集成邻域思想、约束条件、空间聚类、Logistic回归、演化迭代等要点,构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模拟预测模型和计算实验系统,探索基于城镇建设用地模拟的城镇规模体系情景分析方法。利用五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信息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剖析城镇建设用地拓展的微观机制和地域演变模式,并通过引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因子,采用用地转换规则差异代替驱动因子差异来优化空间聚类算法,模拟和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和空间布局;在此基础上论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适用性,并基于人地挂钩机制预测各级城镇人口规模,为常州市相关空间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功能分区 约束性元胞自动机 空间演化模拟 常州
原文传递
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区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洁 黄金川 林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冰冻圈作为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是我国干旱区和寒区重要的水源地和固态水库,对生态、水、环境及气候等均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对冰冻圈产品及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研究不足,遑论从地域主体功能角度对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进行区划。水... 冰冻圈作为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是我国干旱区和寒区重要的水源地和固态水库,对生态、水、环境及气候等均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对冰冻圈产品及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研究不足,遑论从地域主体功能角度对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进行区划。水资源服务作为冰冻圈资源的重要功能,是进行冰冻圈服务功能及其区划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冰冻圈科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重点从冰冻圈水资源分布与监测、地域功能区划、水资源服务功能分类和评估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并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三生空间研究相结合的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分类体系和基于冰冻圈水资源特性、供给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和利用效率的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基于研究综述、已构建的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分类和评估体系,综合已有的自然地理综合区划、地域功能区划等区划实践,并探讨了未来可行的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研究方案设想,为进行全国乃至全球的冰冻圈水资源服务功能区划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水资源服务功能 功能区划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浩 黄金川 陈云谦 《未来与发展》 2019年第2期98-104,共7页
按照"现象—问题—原因—对策"的技术路线,对山东省东营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与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存在六大问题: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工业围城现象重复发生,存在严... 按照"现象—问题—原因—对策"的技术路线,对山东省东营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与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存在六大问题: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工业围城现象重复发生,存在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水城"建设需要持续推动,生态湿地之城的风貌特色亟待凸显;西城基础设施陈旧,旧城更新问题突出且急迫;城乡管理职能体系紊乱,稽查缺失问题严重;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规划人员不足,编制经费匮乏。为切实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应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实现集约开发;规划由单目标向多目标转变,实现规划统筹;管理由粗放向规范、审批向管控转变,实现管理创新。从具体对策上,应实现:理顺市县镇三级规划管理体制,加强规划监管;加强城乡建设空间管制和区域管理统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旧城改造和水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加强中心城市集聚;大力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由东营市城乡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城市管理局合作开发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决策支持平台,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城市管理 对策措施 东营
下载PDF
冰冻圈服务综合区划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浩 黄金川 +2 位作者 效存德 漆潇潇 陈云谦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1-646,共16页
冰冻圈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圈层之一,既具有不可替代的气候效应,又维系着寒旱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良好运行,而中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川、积雪、冻土发育程度最高的国家。长期以来,针对冰冻圈"致害性"的研究众多,而聚... 冰冻圈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圈层之一,既具有不可替代的气候效应,又维系着寒旱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良好运行,而中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川、积雪、冻土发育程度最高的国家。长期以来,针对冰冻圈"致害性"的研究众多,而聚焦冰冻圈服务的"致利性"研究则相对滞后,在此背景下着眼于人类福祉的冰冻圈服务识别与综合区划研究成为冰冻圈科学、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等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首先,确定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集合论和信息编码论等跨学科理论为研究基础;尔后,构建面向综合区划研究的冰冻圈服务分类体系,先以供需均衡模型为核心进行单项服务重要性空间识别,再以服务最大化模型为指导,通过区位熵算法判定冰冻圈主导服务的空间分布;最后,以三维魔方展开法为核心制定冰冻圈服务综合区划方案,将研究区划分多重空间层级、彼此独立完整、相互联系密切的冰冻圈服务单元。综上,形成综合自然供给和人文需求因素且适应地区特色的冰冻圈服务空间识别与综合区划技术体系和方法流程,为冰冻圈服务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架起一座桥梁,是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合理利用冰冻圈服务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方法 服务 综合区划 冰冻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