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才选拔的关键在于选拔理念与技术的统一——“强基计划”面临的技术困境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序 王玉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49,共6页
“强基计划”以高考分数作为人才选拔的最重要但非唯一标准,目的是在保障高考公平和选拔在基础学科上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之间取得相对平衡。但将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必然面临着来自应试技巧和解题套路的挑战,造成“高... “强基计划”以高考分数作为人才选拔的最重要但非唯一标准,目的是在保障高考公平和选拔在基础学科上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之间取得相对平衡。但将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必然面临着来自应试技巧和解题套路的挑战,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强基计划”要选拔出符合国家所需要的、有能力的人才,就必须不断革新命题技术,让高考命题技术始终走在应试技巧的前面,降低答题套路、经验和模板的干扰,实现人才选拔理念与技术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基计划” 人才选拔理念 人才选拔技术 高考
下载PDF
让评价得到应有重视:论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的整体建设
2
作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社会实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实践存在评价环节不受重视的问题,原因既包括学校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导致的评价意识不强,也包括客观实践资源有限导致的评价目标模糊,另外还有评价支持系统的缺失,这都要求整体构建社会... 社会实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实践存在评价环节不受重视的问题,原因既包括学校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导致的评价意识不强,也包括客观实践资源有限导致的评价目标模糊,另外还有评价支持系统的缺失,这都要求整体构建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不同于信息化的单向融入,数字化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为应对育人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社会实践个性化目标制定,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和实践过程管理,实现社会实践与学生终身发展之间的、长期的关联性评价。在数字化背景下,需要使评价得到应有的重视,关注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对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的整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社会实践育人体系 评价
下载PDF
如何用大概念统领高中政治制度史教学——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例
3
作者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
大概念因其能够解决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思维困境、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被寄予厚望。但要真正发挥大概念对教学的统领作用,就要首先解决如何提取大概念以及如何落实大概念的关键问题。大概念的提取应以反映专家思维、具有迁移价... 大概念因其能够解决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思维困境、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被寄予厚望。但要真正发挥大概念对教学的统领作用,就要首先解决如何提取大概念以及如何落实大概念的关键问题。大概念的提取应以反映专家思维、具有迁移价值且能够统领教学思路为标准;大概念的落实在于再现专家的思维过程,通过反复论证、反复运用,在具体事件和大概念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当然,大概念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所有知识,政治制度史因其独特的知识特征而适用于大概念教学。在政治制度史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大概念统领政治制度史的教学究竟好在哪里”这一问题:大概念统领有利于知识的结构化,有助于学生对学科价值的理解;大概念统领让惰性知识“活”起来,让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三科教材 高中历史 大概念教学 政治制度史
下载PDF
如何落实深度学习:教师主导的意义
4
作者 林琳 周序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传统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强调学生的自主,鼓励学生的理解、探究、查证等学习行为,因而“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等主张迅速流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则成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先进教学方法,而对讲授法的讨论和批判则甚嚣尘上。但教学实践... 传统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强调学生的自主,鼓励学生的理解、探究、查证等学习行为,因而“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等主张迅速流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则成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先进教学方法,而对讲授法的讨论和批判则甚嚣尘上。但教学实践证明,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并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也不可能在缺少教师参与、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实现。从学生“自学”的效果、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度学习的内容等角度来看,深度学习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专业化的引导,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尊重不能建立在消解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要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重视对知识内在结构的挖掘,帮助学生获得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要重视语言的艺术性,通过情境性、引导性的语言来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理解的深度;要重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能量。如此,方能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寻找收获感、锻炼高层次表达、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自主
下载PDF
在线学习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吗? 被引量:3
5
作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8-26,共9页
在线学习的迅猛发展被视为解决线下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主性的良药,在线学习能够促进自主学习的论断比比皆是,这源于在线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自由的时间空间等优势。然而,在异步在线学习中,海量的资源反而扰乱了学生的筛选过程,学生的自... 在线学习的迅猛发展被视为解决线下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主性的良药,在线学习能够促进自主学习的论断比比皆是,这源于在线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自由的时间空间等优势。然而,在异步在线学习中,海量的资源反而扰乱了学生的筛选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忽视;在同步在线学习中,若仅仅将线下课程搬到线上,网络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却也助长其放弃思考的惰性。所以,在线学习促进自主学习的论断并非理所当然,两者的强行捆绑也反映出理论研究中的“跟风”问题。提升在线学习过程中自主性的关键,并不在于将技术做到极致,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在线学习的参与者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 异步 在线学习 自主学习
下载PDF
从“国家”到“市场”: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视角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7,共8页
教育扶贫问题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主要有资源配置视角、社会公平视角、人本发展视角三种,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已有研究大都处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固有思维下,忽视了长期存在的市场机制,过于强调... 教育扶贫问题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主要有资源配置视角、社会公平视角、人本发展视角三种,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已有研究大都处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固有思维下,忽视了长期存在的市场机制,过于强调国家力量,显然不利于认识理解市场对于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人才竞争,也就不利于教育扶贫工作得到长效的、独立的发展。基于理论的分析和现实的需求,有必要将"市场"视角引入教育扶贫研究中。从"国家"到"市场",要求理清市场因素与教育扶贫各部分工作间的联系,要求从劳动力市场、扶贫对象就业情况检视教育扶贫工作的成效,要求灵活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市场的人力资本需求进行长时段的研究,为教育扶贫研究提供新的思维视角,也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后续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国家 市场
下载PDF
技术为重还是以人为先——C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建设评析
7
作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5-23,共9页
当下,追求先进技术、高科技设备成为智慧教室建设的主流模式,却带来了技术凌驾于人的担忧。C师范学院从实际需求出发,打造适合于山区教师教学技能实训的功能性教室,即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教室的建设应当走出以技术为重、把高端当适用的... 当下,追求先进技术、高科技设备成为智慧教室建设的主流模式,却带来了技术凌驾于人的担忧。C师范学院从实际需求出发,打造适合于山区教师教学技能实训的功能性教室,即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教室的建设应当走出以技术为重、把高端当适用的认知误区,秉持技术服务于人的理念,摒弃形式主义,将关注的重心从技术转移到人本身,以人为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室 C师范学院 技术
下载PDF
在水患警钟里初建的民国南京城市防洪工程
8
作者 《科教文汇》 2018年第5期191-192,共2页
民国时期,首都南京向现代化城市建设迈进,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最初却未被足够重视。1931年水患造成南京城内受灾严重,正是在这次水患的警钟声中,南京政府意识到城市防洪的重要地位,着手初建民国南京城市防洪工程。
关键词 1931年水患 民国南京城市防洪工程 初建
下载PDF
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思
9
作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8-12,共5页
回顾历史,无论是宏观制度还是具体措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始终是一条积极向西方学习之路。这一方面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助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冲击一回应”模式下的中国高等教育难以改变向西方看齐的思维惯性。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 回顾历史,无论是宏观制度还是具体措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始终是一条积极向西方学习之路。这一方面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助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冲击一回应”模式下的中国高等教育难以改变向西方看齐的思维惯性。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借鉴“中国中心观”的视角,积极应对其形势需求能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模式,将是应对全球化新形势、新要求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逆全球化 本土化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评价体系 内在发展模式
下载PDF
如何正视教育里的“恶”——关于《孩子与恶》的一些思考
10
作者 邓城菊 《学园》 2018年第12期4-5,共2页
孩子的'恶'是一个容易被误解或忽视的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很可能将孩子的'恶'笼统地归结到道德败坏,理所当然地否定其存在。而河合隼雄在《孩子与恶》一书中阐述了有'二义性'的甚至是有'魅力'的'... 孩子的'恶'是一个容易被误解或忽视的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很可能将孩子的'恶'笼统地归结到道德败坏,理所当然地否定其存在。而河合隼雄在《孩子与恶》一书中阐述了有'二义性'的甚至是有'魅力'的'恶',揭示了孩子们的'恶'的冲动的丰富内涵。针对《孩子与恶》一书提出关于孩子与'恶'的一些思考,积极探索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结合教育实践中的现象,阐明教育应当正视'恶',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明确的指正和正确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与恶》 不良行为 正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