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觏的礼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对王安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李觏的礼论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一礼思想体系包括礼备体用,合内外,礼顺人情,学礼成性诸方面内容。这一礼思想体系表现出密切关注现实的特点,在实践上主张以礼修身治国,在理论上主张复礼以强儒。李觏的礼论对于有宋学术的建立... 李觏的礼论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一礼思想体系包括礼备体用,合内外,礼顺人情,学礼成性诸方面内容。这一礼思想体系表现出密切关注现实的特点,在实践上主张以礼修身治国,在理论上主张复礼以强儒。李觏的礼论对于有宋学术的建立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到王安石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觏 王安石 礼论 法制 儒家思想
下载PDF
朱子关于“诚”的义理疏解 被引量:4
2
作者 爱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朱子对于"诚"这一范畴作了多方面的论释,略有四义:一是就本义言,诚即是实,或真实无妄;二是就哲学意义言,诚即是实理,这又包括两方面,从天之道讲,诚是天理(天道)之本然,从人之道讲,诚是人事(人道)之当然;三是就性之意义言,诚... 朱子对于"诚"这一范畴作了多方面的论释,略有四义:一是就本义言,诚即是实,或真实无妄;二是就哲学意义言,诚即是实理,这又包括两方面,从天之道讲,诚是天理(天道)之本然,从人之道讲,诚是人事(人道)之当然;三是就性之意义言,诚即是性,此说盖为"性即理"说之延伸;四是就方法意义言,诚即是实心、实意,与自欺、私伪相对。朱子此四说以第一义为根本,而第一、第二义又是继承程氏之说而来。朱子关于"诚"的论说于继承程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为一个有系统性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真实无妄 实理 实意
下载PDF
张载“性”概念之内涵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文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0,共6页
“性”在张载的理论中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张载在对佛老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阐述其对“性”的理解。他认为,气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因为其固有之“性”,即“性”是“气”运动变化的根源。这种运动变化的能力,来自气内部固有... “性”在张载的理论中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张载在对佛老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阐述其对“性”的理解。他认为,气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因为其固有之“性”,即“性”是“气”运动变化的根源。这种运动变化的能力,来自气内部固有的“二端”性质,“二端”相感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性”又是一切存在物的内在本质。人和物正是有其“性”,才不断地产生并变化着。“性”清通神妙,却是可以认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太虚
下载PDF
王安石的性命学说 被引量:1
4
作者 《抚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42-47,共6页
道德性命在王安石是一整体观念。从这一观念出发,王安石不仅对性情关系、性命关系作了理论阐述从为性情本来一体,其不同在于性属未发而情属已发,性无善恶而情有善恶,命有正命、兼命;并且基于儒家伦理价值的立场,强调人由“习”和... 道德性命在王安石是一整体观念。从这一观念出发,王安石不仅对性情关系、性命关系作了理论阐述从为性情本来一体,其不同在于性属未发而情属已发,性无善恶而情有善恶,命有正命、兼命;并且基于儒家伦理价值的立场,强调人由“习”和“养”转向善,实现正性和人为之命。王安石的性命学说对于宋前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及其未来走向有其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性命 性情一体 未发已发 性命 正性 正命
下载PDF
胡敬斋思想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101,共8页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春秋》 义理之学
下载PDF
周敦颐易学解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0期43-47,共5页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没有专门注解《周易》却对易学发展有重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之一。时人评价他精于易道。何平仲《赠周茂叔》诗说:“智深大易知幽赜,乐本咸池得正声。”①周敦颐也作有读易...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没有专门注解《周易》却对易学发展有重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之一。时人评价他精于易道。何平仲《赠周茂叔》诗说:“智深大易知幽赜,乐本咸池得正声。”①周敦颐也作有读易诗多首,其一曰:“书房兀坐万机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周易》 《通书》 易学 宇宙论 《系辞》 “几” 寂然不动 道德价值
下载PDF
二程本体哲学的根源与架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成中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程氏兄弟建构了关于道和理的本体哲学,这个本体哲学包括理气论、心性论及涵养学说。比较而言,程颢更多的是持态度取向和宏观之道,程颐则倾向于系统取向和微观之理。
关键词 本体哲学 程颢 程颐 生生之道 “道” “理” “性” 理气论 心性论 涵养学说
下载PDF
儒学的主题转换与学理更新——从王安石说起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2,共6页
宋代新儒学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对传统儒学的主题转换和学理更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王安石立足儒学,融合儒道,创立了形上的道德论、人生性命论及修养论,在整体上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发展。王安石所建构的学术不仅有其自身的理论特色,而且... 宋代新儒学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对传统儒学的主题转换和学理更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王安石立足儒学,融合儒道,创立了形上的道德论、人生性命论及修养论,在整体上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发展。王安石所建构的学术不仅有其自身的理论特色,而且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实践功能,并多方面触及理学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性情 性命 修身 儒学 王安石 理学
原文传递
《胡宏集》点校辨误 被引量:3
9
作者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点校本<胡宏集>,系将<知言>和<五峰集>汇编为一书,亦收入朱熹<知言疑义>,宋代至清代关于<知言>和<五峰集>的诸家序跋,及胡宏的传记资料等,作为全书附录,颇便研究者使用.点校... 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点校本<胡宏集>,系将<知言>和<五峰集>汇编为一书,亦收入朱熹<知言疑义>,宋代至清代关于<知言>和<五峰集>的诸家序跋,及胡宏的传记资料等,作为全书附录,颇便研究者使用.点校者做出了较深入细致的标点和校勘,对于研究胡宏及宋代思想有直接帮助,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点校当中,亦出现不少失误,有必要辨正.这里,为醒目起见,先列书名或篇名,次标明页码及原文,再作辨正.对于所引述的点校本原文,凡点校准确的人名、地名等,不再标出专名号.文中未尽及不当之处,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辨误 1987年 中华书局 传记资料 点校本 研究者 宋代 辨正 原文 朱熹
下载PDF
罗钦顺的易学思想——以《太极述》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4,共6页
罗钦顺认为《周易》的宗旨就在于"穷理尽性"。《太极述》是罗钦顺在易学上的一个创造,其中讲述了太极之义、太极之全体、太极之妙用,及人物之性、圣学体用之全等问题,建构了一个宇宙万物及人生性命的演化的总过程。
关键词 罗钦顺 太极述 易学 理学
下载PDF
论陈宓的仁学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泉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40-46,共7页
朱子在二程仁论的基础上,对于先秦仁学主题作出了全面的思考和诠释,建构起系统的仁学思想。其中,“仁道全体不息”与“心之德,爱之理”两大观念成为理学家论仁的主导思想。陈宓《道南堂仁说》对朱子这两大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析,把“生... 朱子在二程仁论的基础上,对于先秦仁学主题作出了全面的思考和诠释,建构起系统的仁学思想。其中,“仁道全体不息”与“心之德,爱之理”两大观念成为理学家论仁的主导思想。陈宓《道南堂仁说》对朱子这两大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析,把“生物之心”说与“全体不息”说相贯通,赋予仁道以生生不息之义。把“心之德,爱之理”视作“仁道之蕴”,从体用方面分别作出阐释,心之德未发为性体,已发为情用。陈宓还把以公言仁纳入仁道之蕴,并强调通过反躬切己的为仁工夫来践行和彰显仁道之蕴及全体不息。陈宓对于朱子的仁学思想有较准确的理解和细密的论析,其仁说对于朱子仁学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道南堂仁说》 全体不息 仁道之蕴
下载PDF
陆九渊心学的方法理论和实学主张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70-75,共6页
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从方法论上讲,通常被视作简易之学。陆九渊对此不仅直认不讳,甚而喜好有加。究其原因,简易方法是陆九渊发明、创新儒学的一方宗旨,与他的生体思想即本心学说达成了本体工夫协融为一,也是他判别学派和接引学者的指... 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从方法论上讲,通常被视作简易之学。陆九渊对此不仅直认不讳,甚而喜好有加。究其原因,简易方法是陆九渊发明、创新儒学的一方宗旨,与他的生体思想即本心学说达成了本体工夫协融为一,也是他判别学派和接引学者的指针。本文对此作了辨析,尤其对向来统混讲论的剥落、减担等说法作了明确区处。陆九渊的实学主张不仅包括个体道德认知上的切己自反和躬身践行,而且更为强调对儒学的切实创新,更为关注儒学的普遍的社会实效表现。陆九渊心学体系的方法理论和实学主张在内在理路上是相联通的,表明他对儒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实有所本,实有所得;而他在“辨志”基础上提出的实效实利为心学以至整个儒学固有内容的诸多论说,则至少足以说明,视心学为空疏不实之学是缺乏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陆学 心学 方法理论 实学实行
下载PDF
张栻太极体性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船山学刊》 2014年第1期58-63,共6页
张栻接获朱熹《太极解义》以后,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他自己的《太极图说解》,张栻《太极图说解》基本存留于宋本《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张栻的这个注解本关于太极之体、太极之性的论说,有着理气(太极与阴阳)论与心性论相贯通,宇宙论与... 张栻接获朱熹《太极解义》以后,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他自己的《太极图说解》,张栻《太极图说解》基本存留于宋本《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张栻的这个注解本关于太极之体、太极之性的论说,有着理气(太极与阴阳)论与心性论相贯通,宇宙论与本体论相贯通的意蕴,体现了湖湘学派的思想特色,同时也是吸收二程及道南学派有关思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图说解 太极之体 太极之性
下载PDF
陆九渊的易学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易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陆九渊主"心即理"说,对于儒家诸经有过深入的研讨,但对于《周易》一书,陆九渊并没有作系统的注释或论说,其较系统的相关著述为《易说》、《易数》及《皇极讲义》等。基于学界对陆九渊的易学思想的既有研究,我们可以对其易学思想的主... 陆九渊主"心即理"说,对于儒家诸经有过深入的研讨,但对于《周易》一书,陆九渊并没有作系统的注释或论说,其较系统的相关著述为《易说》、《易数》及《皇极讲义》等。基于学界对陆九渊的易学思想的既有研究,我们可以对其易学思想的主体内容再作讨论,当然这一研究既可以对其心学的意义不过分关注,也应当尽量不延伸到朱陆易学的异同等领域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宋代易学 易说 易数
下载PDF
朱子的诚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30-40,共11页
朱子哲学以体系严密,辨析入微见称,于诸如理气、心性、格物诸问题既统合北宋以来诸家之说,又无不一一是正而别开生面,形成其集大成之特色的理学体系。朱子理学由众多义蕴丰富的概念范畴组织而成,从其系统观之,每一重要范畴不仅有其自身... 朱子哲学以体系严密,辨析入微见称,于诸如理气、心性、格物诸问题既统合北宋以来诸家之说,又无不一一是正而别开生面,形成其集大成之特色的理学体系。朱子理学由众多义蕴丰富的概念范畴组织而成,从其系统观之,每一重要范畴不仅有其自身之固有含义,又皆与全系统密不可分。这是历来朱子学者所共同认可的。学者于理、气、心、性、格致等范畴多有论述,这对于深入了解朱子理学,推进朱子学的发展,颇多贡献。本文所注意者,不在这些固然重要而学者论述亦富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献 理学 心性 义蕴 体系 格物 学者
原文传递
范式当自文本出 被引量:1
16
作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2-14,共3页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 ,实质上针对两大问题 :中国古代既无“哲学”一词 ,更无“哲学”这门学科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学科实践 ,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独有范式 ,而是一直随着西方哲学研究范式变化。近百年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和...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 ,实质上针对两大问题 :中国古代既无“哲学”一词 ,更无“哲学”这门学科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学科实践 ,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独有范式 ,而是一直随着西方哲学研究范式变化。近百年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表明 ,文本和范式之间存在着深层的互动关系。从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 ,范式从来就是从文本当中来的。强调范式从文本当中来 ,并不是说范式没有相对的独立性 ,也并非否定范式的重要性 ,而是更着眼于范式与文本的融合性和切合性。正如经典文本具有永恒的价值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范式同样具有永恒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学科 中国哲学学科范式 中国哲学合法性
下载PDF
新时期宋明理学研究的典范——陈来宋明理学研究介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邯郸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19,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陈来先后撰写了朱子哲学、王阳明哲学、王船山哲学的研究专著,并撰写了宋明理学的通论著作,其成就为国内外所仅见。陈来的宋明理学研究是新时期宋明理学研究的典范。
关键词 陈来 宋明理学 朱子哲学 阳明哲学 船山哲学 典范
下载PDF
叶适讲学大旨略论
18
作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14,共6页
基于事功之学的立场,叶适揭明讲学大旨,以为儒家道统由尧舜发其端,至孔子而完备,其意蕴是人事与天行相合,体现在现实政治上则是道德义理与治教名物相统一。以此为据,叶适提出道无所谓三代与汉唐之分,而是贯穿于历史的全部过程。叶适关... 基于事功之学的立场,叶适揭明讲学大旨,以为儒家道统由尧舜发其端,至孔子而完备,其意蕴是人事与天行相合,体现在现实政治上则是道德义理与治教名物相统一。以此为据,叶适提出道无所谓三代与汉唐之分,而是贯穿于历史的全部过程。叶适关于道的具体看法及对于道学的批评,也都与其讲学大旨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讲学大旨 道统 道学 事功之学
下载PDF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国哲学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4期127-128,F003,共3页
2002年4月18日至20日,中国哲学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井冈山召开.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南昌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7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任继愈、刘文英、蒙培元、周... 2002年4月18日至20日,中国哲学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井冈山召开.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南昌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7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任继愈、刘文英、蒙培元、周桂钿、陈正夫等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就这些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并提出了21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可行性课题及方向性建议.现将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哲学研究 任继愈 共识 学术研讨会 展开 学院 南昌大学 课题 先生
下载PDF
东亚思想图解的和谐演进——以周濂溪《太极图说》和郑秋峦《天命图说》为中心
20
作者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4,共5页
关键词 《太极图说》 周濂溪 天命 演进 和谐 图解 东亚 表达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