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1050
1
作者 彭少兵 黄见良 +7 位作者 钟旭华 建昌 王光火 邹应斌 张福锁 朱庆森 Roland Buresh Christian Witt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95-1103,共9页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施肥管理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6
2
作者 建昌 杜永 +3 位作者 吴长付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6-1345,共10页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成熟的根系伤流量以及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结论】提出了中熟粳稻超高产群体的生育诊断指标:总颖花量>4.5万/m2,结实率>90%,千粒重>26g;茎蘖成穗率>80%,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5~8.0,全生育期光合势>5×106m2·d·ha-1,成熟期总干重>22t·ha-1,收获指数>0.51;抽穗期粒叶比[颖花/叶(cm2)]>0.58,根冠比>0.25,根系伤流量>5g·m-2·h-1。对培育超高产水稻群体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粳稻 超高产 生长发育 调控途径
下载PDF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226
3
作者 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6,共11页
植物根系既是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又是多种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合成的重要场所,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介绍了根系化学信号(激素、有机... 植物根系既是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又是多种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合成的重要场所,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介绍了根系化学信号(激素、有机酸等)对稻米品质形成的作用及根尖细胞超微结构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根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化学讯号 细胞超微结构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稻不同品种对镉吸收及分配的差异 被引量:192
4
作者 李坤权 刘建国 +3 位作者 陆小龙 建昌 张祖建 朱庆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9-532,共4页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镉在20个水稻品种体内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镉的积累能力差异显著。土壤镉浓度为100mg·kg-1时,镉在水稻不同品种茎叶内的浓度变化范围为24.39~140.27mg·kg-1,积累量变化范围为1.54~1...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镉在20个水稻品种体内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镉的积累能力差异显著。土壤镉浓度为100mg·kg-1时,镉在水稻不同品种茎叶内的浓度变化范围为24.39~140.27mg·kg-1,积累量变化范围为1.54~14.35mg·盆-1;镉在水稻不同品种糙米内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87~2.70mg·kg-1,积累量变化范围为56.68~291.61μg·盆-1。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积累能力在抽穗前和抽穗后表现一致。水稻吸收的镉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非常低,糙米的平均镉浓度仅为水稻茎秆的1/30。糙米中的镉浓度与品种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本研究还表明,糙米中的镉浓度和积累速率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高产伴随高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吸收分配 盆栽土培法 积累量 抽穗 积累速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稻材料籽粒灌浆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78
5
作者 顾世梁 朱庆森 +1 位作者 建昌 彭少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4,共8页
新株型等8个不同水稻材料的籽粒灌浆过程以Richards方程进行了拟合。对各材料的灌浆特 征参数及速率曲线的分析表明,新株型材料和IR72是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一些籼稻和籼杂 材料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另有一些材... 新株型等8个不同水稻材料的籽粒灌浆过程以Richards方程进行了拟合。对各材料的灌浆特 征参数及速率曲线的分析表明,新株型材料和IR72是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一些籼稻和籼杂 材料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另有一些材料为中间型。灌浆过程的早、中、晚三期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 分别约占13%、60%、27%,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粒和材料间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 RICHARDS方程 新株型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9
6
作者 刘立军 王志琴 +1 位作者 桑大志 建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并能降低垩白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被引量:149
7
作者 建昌 朱庆森 +1 位作者 王志琴 郎有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2-88,共7页
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同亚种内品种间杂交稻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导度大,抽穗以后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在抽穗期,亚种间杂种和亚种内杂种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差很小,茎、叶和叶鞘中储存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以... 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同亚种内品种间杂交稻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导度大,抽穗以后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在抽穗期,亚种间杂种和亚种内杂种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差很小,茎、叶和叶鞘中储存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干重颖花比[干重(mg)/颖花(粒)],前者则小于后者。抽穗至成熟,亚种间杂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干重颖花比明显高于亚种内杂种,但前者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均低于后者。对亚种间杂种物质运转率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种 光合特性 物质积累 运转率 杂交水稻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68
8
作者 马均 马文波 +3 位作者 田彦华 建昌 周开达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大 ,但抗折力也明显提高 ,故而其茎秆抗倒伏能力并未降低。重穗型品种茎秆抗折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1)株高的增加主要在上部第 1、2节间 ,基部第 4、5、6节间变化甚小 ;(2 )基部各节间横切面积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的增加 ,且茎、鞘干重也大 ,茎秆的充实程度良好 ;(3)茎壁机械组织厚度大 ,表皮细胞壁厚、层数多、厚度大且木质化、纤维化程度高 ,茎秆中维管束数目、面积也明显增多、增大。结果也表明 ,基部节间粗而壮 ,不仅可增强茎秆的抗折力 ,而且与单穗重、产量也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本文也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植株 抗倒伏能力 株高 茎秆物理性状 茎壁组织结构 产量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1
9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3 位作者 刘翠莲 王志琴 建昌 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56-1461,共6页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和 2 0 0 .9%~ 2 76.4%。以上结果表明 ,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 ,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另外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还可以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管理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23
10
作者 建昌 彭少兵 +1 位作者 顾世梁 R.M.Visperas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4,共8页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含籼 /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 )灌浆期强、弱势粒中 ADPG焦磷酸酶 (EC 2 .7.7.2 1)、淀粉合成酶 (EC 2 .4 .1.2 1)和淀粉分枝酶或 Q-酶 (EC 2 .4 .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 3...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含籼 /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 )灌浆期强、弱势粒中 ADPG焦磷酸酶 (EC 2 .7.7.2 1)、淀粉合成酶 (EC 2 .4 .1.2 1)和淀粉分枝酶或 Q-酶 (EC 2 .4 .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 3个酶的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动态相关联 :淀粉酶最高活性出现的时间稍前或同步于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 ;ADPG焦磷酸酶活性峰值的时间在籽粒达最大重量前的 3~ 6 d;Q-酶最高活性在籽粒重量接近最大时出现。灌浆期各个酶活性的平均值、最高值以及灌浆前期(花后 3~ 12 d)酶的活性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粒重及谷粒充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尤以 Q-酶的相关值最大。籼 /粳杂交稻组合籽粒中酶的活性的高低与其亲本有关。在抽穗期通过剪叶、疏花或施用氮素等调节灌浆初期的源库关系或植株体内的营养水平 ,能增加或降低籽粒中特别是弱势粒中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 :上述 3个酶尤其是 Q-酶对籽粒灌浆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育种上注意选择籽粒中酶活性高的亲本 ,可望培育出籽粒充实好的品种或杂种后代 ;通过栽培等措施提高灌浆前期籽粒中酶的活性 ,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G焦磷酸酶 淀粉合成酶 Q-酶 籽粒灌浆 水稻 酶活性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光合作用、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被引量:140
11
作者 马均 朱庆森 +3 位作者 马文波 田彦华 建昌 周开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81,共7页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转。结果表明 ,重穗型水稻在齐穗后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其机理是剑叶的Rubisco活性提高及叶绿素含量增加 ;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 浓...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转。结果表明 ,重穗型水稻在齐穗后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其机理是剑叶的Rubisco活性提高及叶绿素含量增加 ;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 浓度下对CO2 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 ,光合“午休”现象较轻 ,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 (单位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开度 )大 ,也是重穗型水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水稻抽穗后物质积累的优势明显 ,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穗型 光合作用 物质运转 物质积累 Rubisco活性 叶绿素含量 气孔
下载PDF
ABA与GA对水稻籽粒灌浆的调控 被引量:119
12
作者 建昌 王志琴 +1 位作者 朱庆森 苏宝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1-348,共8页
灌浆初期籽粒中ABA(脱落酸)含量(ng g^(-1)FW)和ABA与GA(赤霉素)的比值,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开花后2天,喷施外源ABA,籽粒中ABA含量和ABA/GA增大,喷施外源GA后籽粒中GA含量增加,ABA/GA减小.低浓... 灌浆初期籽粒中ABA(脱落酸)含量(ng g^(-1)FW)和ABA与GA(赤霉素)的比值,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开花后2天,喷施外源ABA,籽粒中ABA含量和ABA/GA增大,喷施外源GA后籽粒中GA含量增加,ABA/GA减小.低浓度(15mg/L)ABA处理后,灌浆初期籽粒中ADPG焦磷酸酶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及淀粉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弱势粒灌浆速率增大,至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物质运转率、结实率和粒重提高;高浓度(30mg/L)性糖含量减少;弱势粒灌浆速率增大,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物质运转率、结实率和粒重提高;高浓度(30 m吕/L)ABA和高、低浓度(20和 40 mg/L儿A处理后结果则相反.表明在灌浆初期适当提高籽粒中 ABA含量和ABA与GA比值,有促进水稻籽粒灌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脱落酸 赤霉素 籽粒灌浆
下载PDF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130
13
作者 建昌 王朋 +2 位作者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955,共7页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源库关系和株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结实率以DC最高,SR最低,千粒重变化不大。由ET到DC,植株高度降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收获指数的提高更为明显。由DC到SR,植株高度略有增加,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变化较小。品种改良明显减小了顶部3叶的着生角度,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但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导致粒叶比(颖花数与叶面积之比)提高。随品种的演进,抽穗期根重以及根冠比提高,但根系伤流液量减少。抽穗至成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下降的速度表现为SR>SDH>SDC。依据品种演进特征,对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水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源库关系
下载PDF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06
14
作者 谢光辉 建昌 +1 位作者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7-565,共9页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组合 )的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籽粒充实较好的武育粳 3号和 95 16,强、弱势粒灌浆趋于同步 ,强、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 (R0 )、最大灌浆速率 (Gmax)、平均灌浆速率 (G)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 ...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组合 )的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籽粒充实较好的武育粳 3号和 95 16,强、弱势粒灌浆趋于同步 ,强、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 (R0 )、最大灌浆速率 (Gmax)、平均灌浆速率 (G)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 (Tmax)差异较小。籽粒充实较差的扬稻 4号、汕优 63、PC311/早献党 18和 PC311/ IR36,强、弱势粒灌浆表现为异步 ,强势粒的 R0 、Gmax和 G明显大于弱势粒。灌浆初期弱势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强势粒 ,淀粉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强势粒和籽粒充实好的品种 (组合 ) ,灌浆初期籽粒中的生理活性 (玉米素 +玉米素核苷和亚精胺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 )高 ,弱势粒和籽粒充实差的品种 (组合 )则相反。灌浆前期籽粒生理活性与 R0 、Gmax、G、谷粒充实率和粒重等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始穗期喷施 6- (卞基 )腺嘌呤 ,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和粒重提高 ,喷施亚胺环己酮 ,籽粒生理活性和粒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特性 籽粒生理活性 灌浆速率
下载PDF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5
15
作者 蔡一霞 朱庆森 +3 位作者 王志琴 建昌 郑雷 钱卫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1-608,共8页
以粳稻武香粳 9号和杂交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 ,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土水势 )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1)水稻籽粒整个灌浆结实期间 ,当间歇灌溉的低限土水势为 - 15 k Pa时 ,整精米率提高 ,... 以粳稻武香粳 9号和杂交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 ,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土水势 )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1)水稻籽粒整个灌浆结实期间 ,当间歇灌溉的低限土水势为 - 15 k Pa时 ,整精米率提高 ,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无显著影响 ,胶稠度变软 ,稻米品质有所改善 ;(2 )而当低限土壤水势≤ - 30k Pa时 ,整精米率显著降低 ,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提高 ,对胶稠度的影响表现二次曲线的关系 ,而对粒形、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影响较小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在籽粒灌浆期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稻株的颖花绿叶量、叶绿素含量、籽粒含水量等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 ,低限土水势≤ - 30 k Pa,灌浆中后期 (花后 2 5~ 35天 )的颖花绿叶量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差值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 ,籽粒失水较快 ,从而影响米质形成期光合生产和籽粒中淀粉的积累 ,最终导致米质变劣 ,整精米率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期 土壤水分 稻米 品质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被引量:109
16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3 位作者 桑大志 刘翠莲 周家麟 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7-994,共8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RTNM和SSNM分别增产-4.4%~7.0%和0.2%-9.3%,氮素产谷率分别提高195.7%~297.0%和169.6%~276.4%。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两村共计20户稻田中进行水稻SSNM试验示范。2年FFP的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仅有2.8~6.7kg稻谷,kgN、33.7%~34.7%和8.4~18.6kg稻谷/kgN;SSNM的施氮量较FFP降低38.7%-41.3%,产量提高2.5%~3.5%,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提高88.3%~117.7%、34.0%-39.5%和46.1%-61.6%。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证明采用SSNM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试验也发现,农户稻田SSNM的氮素产谷率和生理氮转化率的数值依然很低。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水稻弱势粒灌浆机理与调控途径 被引量:113
17
作者 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11-2019,共9页
水稻籽粒充实优劣和粒重高低与颖花在穗上着生的部位有密切关系。通常,着生在稻穗中上部早开花的强势粒,灌浆快、充实好、粒重高;着生在稻穗下部迟开花的弱势粒,灌浆慢、充实差、粒重低。这种强、弱势粒灌浆的差异在大穗型超级稻品种上... 水稻籽粒充实优劣和粒重高低与颖花在穗上着生的部位有密切关系。通常,着生在稻穗中上部早开花的强势粒,灌浆快、充实好、粒重高;着生在稻穗下部迟开花的弱势粒,灌浆慢、充实差、粒重低。这种强、弱势粒灌浆的差异在大穗型超级稻品种上表现更为突出。弱势粒充实差和粒重低不仅阻碍了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而且还会降低稻米品质,尤其是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关于弱势粒灌浆差的机理有许多假设,包括同化物供应限制、库容限制、激素间不平衡、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或基因表达量低、"流"不畅等。最近研究表明,灌浆始期籽粒库生理活性低和活跃灌浆期蔗糖转化为淀粉的生化效率低是弱势粒灌浆差的重要原因;增加抽穗期糖花比(抽穗期茎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颖花数之比)及灌浆期脱落酸与乙烯比值可以显著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和籽粒灌浆速率。从环境(含栽培)、植株整体水平以及籽粒内在因素等不同层次上深入研究水稻弱势粒灌浆差的机理及其调控途径,对于破解弱势粒灌浆差的科学难题、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势粒 弱势粒 灌浆 机理 调控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2
18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36-2746,共11页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秸秆还田结合SSNM可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量:107
19
作者 曹云英 段骅 +3 位作者 立年 王志琴 周少川 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34-2142,共9页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对耐热品种黄华占影响较小;明显降低了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耐热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热敏感品种粒宽显著缩短,长宽比显著增大,而对耐热型品种影响不大;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幼穗的核糖核酸(RNA)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大于耐热品种;显著增加了耐热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无显著影响。总之,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强、RNA含量高、MDA含量低及乙烯合成少是耐热性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减数分裂期 高温 耐热性 产量 生理机制
下载PDF
麦秸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5
20
作者 徐国伟 段骅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4-942,共9页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机酸含量、呼吸速率、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离子的变化动态。【结果】秸秆的腐解高峰在水稻生长的第1个月,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在分蘖中期及穗分化期明显上升;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秸秆还田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加,并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土壤全磷、可溶性钾含量明显上升,但Na+、Mg2+及Ca2+含量降低,土壤中酶活性和离子含量的升降与土壤中秸秆的腐解有关。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成熟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呼吸强度。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相比,农民习惯施肥法(FFP)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脲酶活性,对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及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全磷、全钾相关不显著。【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中Na+、Mg2+及Ca2+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土壤 酶活性 呼吸速率 离子 有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