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 被引量:162
1
作者 黄国英 杜军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川崎病于1967年由日本Tomosaki Kawasaki医生首次报道,目前已成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川崎病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通过正规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日本报道自1993年的13.0... 川崎病于1967年由日本Tomosaki Kawasaki医生首次报道,目前已成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川崎病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通过正规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日本报道自1993年的13.0%降至2008年的3.2%。但关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长期管理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规范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流程,自2010年以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免疫学组以及《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相关专业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参考国外关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指南,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及国内实际情况,提出本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 临床处理 《中华儿科杂志》 治疗方案 临床诊断 管理指南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149
2
作者 张清友 杜军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关键词 川崎病诊断 disease 诊治 获得性心脏病 国内外 病因不明 世界各地 研究发现 不典型 KD
原文传递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39
3
作者 张乾忠 马沛然 +16 位作者 王琍 田杰 孙锟 陈新民 汪翼 杜军保 杜忠东 李小梅 李渝芬 吴铁吉 金梅 易岂建 周同甫 桂永浩 钱永如 黄国英 韩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77-596,共20页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治疗 VMC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进一步提高川崎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被引量:96
4
作者 杜军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1-323,共3页
关键词 川崎病 诊疗水平 儿童发病率 DISEASE 临床 流行病学特点 全身血管炎 首次报道 5岁以下 北京地区
原文传递
敏感硫电极法在测定心血管组织细胞及血浆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的应用 被引量:85
5
作者 耿彬 杜军保 唐朝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微量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的敏感硫电极法。方法:根据硫化氢的理化特性,应用化学反应将溶液中物理溶解和化学形式存在的硫化氢转变成硫离子(S2-),应用敏感硫电极检测微量S2-,换算出溶液中H2S,构建了敏感硫电极检测... 目的:建立测定微量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的敏感硫电极法。方法:根据硫化氢的理化特性,应用化学反应将溶液中物理溶解和化学形式存在的硫化氢转变成硫离子(S2-),应用敏感硫电极检测微量S2-,换算出溶液中H2S,构建了敏感硫电极检测H2S的方法。并检测了大鼠及人血浆中H2S的浓度、大鼠心血管组织中内源性H2S的含量以及大鼠心血管组织和细胞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活性。结果:敏感硫电极检测1~80μmol/L的S2-有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应用该方法检测到雄性和雌性大鼠血浆H2S的浓度分别为(40±4)和(41±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类男性和女性静脉血血浆H2S浓度分别为(33±4)μmol/L和(35±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雄大鼠主动脉组织H2S的含量分别为每毫克蛋白(24±6)和(25±5)nmol,心肌组织含量分别为每毫克蛋白(19±4)和(19±6)nm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主动脉组织CSE活性与传统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精确测量出血管平滑肌细胞CSE的活性。结论:敏感硫电极法可以应用于CSE/H2S信号通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胱硫醚γ裂解酶 硫化氢
下载PDF
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川崎病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儿科学会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指南介绍 被引量:92
6
作者 张清友 简佩君 杜军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049-1056,共8页
川崎病(KD)是儿童时期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以发热、双侧非渗出性结膜炎、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肢端改变、皮疹和颈部淋巴结病变为临床特征,15%~25%未经治疗KD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并可能引起缺血性心脏病或猝死。多... 川崎病(KD)是儿童时期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以发热、双侧非渗出性结膜炎、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肢端改变、皮疹和颈部淋巴结病变为临床特征,15%~25%未经治疗KD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并可能引起缺血性心脏病或猝死。多个学科的小儿KD专家修订了既往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KD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指南。该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不完全性KD的诊治策略,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该类患儿的诊治水平。该委员会还针对应用IVIG治疗无反应或复发的KD患儿进行了文献复习并提出治疗建议,对应用糖皮质激素、TNF-α拮抗剂及阿昔单抗治疗KD进行了评价。该委员会提出的KD长期随访方案主要根据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长期随访治疗方案建议中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的方法、体力活动的建议及随访方法的建议,并且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对心血管并发症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规范。对KD最初评估、急性期治疗和长期随访的建议预期可帮助医师采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处理KD患儿。但最终的处理方案还应依靠临床医师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 被引量:92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肌炎协作组 +8 位作者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何兵 杜军保 闫辉 李亚祺 金红芳 马沛然 汪翼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89,共3页
心肌炎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及时诊治非常重要。近20年来,儿童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进一步更新、完善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方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肌炎协作组、中华儿... 心肌炎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及时诊治非常重要。近20年来,儿童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进一步更新、完善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方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肌炎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新近的研究结果,对以往的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心肌炎临床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心肌炎病理学诊断标准以及儿童心肌炎分期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时期 诊断方案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华医学会 专业委员会 心血管学
原文传递
感染性和内毒素性休克大鼠动脉组织中硫化氢的变化 被引量:86
8
作者 陈晓波 杜军保 +2 位作者 耿彬 蒋宏峰 唐朝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7,共4页
探讨内源性硫化氢 (H2 S)在感染性和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血管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和静脉注射内毒素法制备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大鼠血液动力学、代谢变化及测定内源性硫化氢含量和一氧化... 探讨内源性硫化氢 (H2 S)在感染性和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血管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和静脉注射内毒素法制备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大鼠血液动力学、代谢变化及测定内源性硫化氢含量和一氧化氮含量 ,并计算其相关性。感染性及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左室舒张末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感染性和内毒素性休克大鼠动脉组织中H2 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休克大鼠血管H2 S含量与血压、心功能及低血糖的程度呈高度负相关 (均P <0 0 1)。以上结果说明内源性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内毒素性休克 大鼠 动脉组织 硫化氢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8
9
作者 杜忠东 张永兰 +9 位作者 赵地 杜军保 鲁珊 衣京梅 侯安存 周忠蜀 丁国芳 林瑶 刘冲 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及其再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总结2000-2004年北京45家医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5℃。结果1107例患... 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及其再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总结2000-2004年北京45家医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5℃。结果1107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1092例有急性期治疗资料,1052例(96.3%)接受IVIG治疗,135例对首次IVIG治疗无反应,发生率12.8%(135/105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沉、GPT、WBC、发病至用IVIG的时间、血浆白蛋白及IVIG治疗剂量,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IVIG无反应者8例给第2剂2g/kgIVIG,5例热退;114例给1g/kg剂量IVIG治疗,35例(30.7%)热退;11例给400—600mg/kgIVIG,1例(9.1%)热退;2例给糖皮质激素,2例均热退。4种再治疗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第2剂2g/kgIVIG治疗较其它再治疗所需进一步IVIG或激素治疗次数少,体温恢复快。结论约12.8%KD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反应。血沉、WBC和GPT、血浆白蛋白、IVIG使用方法及起病至用IVIG的时间,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初次IVIG无反应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2g/kg,IVIG,对2次2g/kgIVIG治疗仍无效者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IVIG无反应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88
10
作者 齐建光 张韶杰 +1 位作者 陈永红 杜军保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目的早期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并且把握治疗时机进行合理的治疗,是支原体肺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该文探讨了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转归规律。方法对7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69例轻症,10例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早期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并且把握治疗时机进行合理的治疗,是支原体肺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该文探讨了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转归规律。方法对7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69例轻症,10例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了随诊。结果与轻症组相比,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前发热天数、总发热天数明显增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沉明显增快,IgM和IgE水平明显增高,而IgG和IgA水平无明显差异。1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急性期4例表现肺实变,4例表现肺实变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2例表现肺部病变进展迅速。9例重症患儿治疗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满意。恢复期有5例患儿肺部病变迁延不愈,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论对于病情重、进展快、肺实变、中-大量胸腔积液、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及病变迁延不愈的支原体肺炎应高度考虑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一旦确诊,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灌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免疫 糖皮质激素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87
11
作者 张清友 杜军保 李万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28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分布、病程及基础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其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频率及诊治效果.结果诊断为POTS的患儿28...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28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分布、病程及基础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其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频率及诊治效果.结果诊断为POTS的患儿28例,占88例不明原因晕厥或起立后头晕就诊患儿的32%,其中男11例,女17例.男∶女约为1∶1.5.年龄6~16岁,平均为(11.6±2.2)岁,其中6~10岁5例,占18%,10~16岁(包括10岁)23例,占82%.病程为1个月~6年,平均(13.3±19.6)个月,半数以上在6个月以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起立后出现头晕或眩晕、晕厥、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等直立不耐受或直立调节障碍症状,14例伴有恶心或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在直立试验(先安静平卧10 min,然后直立10 min)或直立倾斜试验(HUT)过程中,POTS患儿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在直立或倾斜后10 min内,心率增加≥35次/min,部分患儿心率最大值≥120次/min,出现异常表现的时间平均为5 min左右;但仅有10例的患儿在直立后即出现异常表现,18例患儿需要HUT确定诊断.12例POTS患儿曾被误诊为癫痫或心肌炎,误诊率达43%.经过生活指导治疗及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症状可缓解或消失.结论 POTS常见于学龄期女孩,常见症状为头晕、晕厥或胸闷,HUT为诊断的重要方法,治疗宜选用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诊断 常见 头晕 体位 心动过速 临床特征 症状 综合措施 综合征
原文传递
内源性H_2S——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 被引量:65
12
作者 耿彬 杜军保 唐朝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发现半胱氨酸代谢生成气体分子硫化氢 (H2 S) ,对神经系统特别是海马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并可以调节消化道和血管平滑肌的张力 ,而其作用特点有别于另外两种气体信号分子NO及CO ,但H2 S的信号转导途径一直未能阐明 ...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发现半胱氨酸代谢生成气体分子硫化氢 (H2 S) ,对神经系统特别是海马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并可以调节消化道和血管平滑肌的张力 ,而其作用特点有别于另外两种气体信号分子NO及CO ,但H2 S的信号转导途径一直未能阐明 ,直到最近研究证实 ,内源性H2 S直接作用于KATP通道实现对血管的调节作用 ;而且可以刺激神经细胞cAMP水平增加 ,提高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兴奋性电位 ,提高诱导海马长时程增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内源性H2 S是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 ,对其研究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崭新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H2S 气体信号分子 硫化氢 代谢 毒性 生理功能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71
13
作者 杜军保 李万镇 陈建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09-312,共4页
为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应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60度,试验持续时间45分钟)对42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进行诊断研究,并以13名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 为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应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60度,试验持续时间45分钟)对42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进行诊断研究,并以13名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阳性率为67%,对照组阳性率为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分别为67%、100%及74%。阳性反应诱发时间为22±12分钟。在28例阳性反应患儿中,15例为血管抑制型反应,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增快;3例为心脏抑制型反应,表现为心率明显下降,血压不变;10例为混合型反应,其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较好地、客观地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诊断 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
原文传递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7
14
作者 张乾忠 马沛然 +15 位作者 王俐 江钟炎 刘豫阳 汪翼 吴相攸 吴铁吉 杜忠东 杜军保 陈新民 周爱卿 金仲和 杨思源 钱永如 桂永浩 黄国英 韩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77-598,共22页
关键词 小儿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药物疗法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5
作者 张清友 杜军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研究进展 VVS
原文传递
2000~2004年北京川崎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3
16
作者 张永兰 杜忠东 +9 位作者 赵地 杜军保 鲁珊 衣京梅 侯安存 周忠蜀 丁国芳 林瑶 刘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所有KD患儿。结果 北京45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参加调查,共计报告1107例患儿。5年KD发病率为40.9~55、1/10万5岁以下儿童,平均49.4(95%CI,46、6~52.4)/10万5岁以下儿童。2000~2004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α〈0.05)。发病年龄1个月~13.8岁,中位年龄2.0岁,其中5岁以下占87.4%;男女发病比例为1、83:1;春、夏有2次发病高峰,以夏季最高,2000和2004年在2次高峰基础上冬季还有1次发病高峰。复发15例,复发率1.4%;有家族史2例,占0.2%。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2000~2004年北京KD发病率较前5年升高,但仍低于日本。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除每年春、夏2次流行高峰外,2000和2004年冬季出现第3个发病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发病率 流行病学 预后
下载PDF
川崎病治疗的若干新观点 被引量:59
17
作者 杜军保 张清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关键词 川崎病 治疗学 丙种球蛋白 皮质类固醇 介入手术
下载PDF
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4
18
作者 张春雨 杜军保 +2 位作者 闫辉 斯琴 唐朝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 研究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的调节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8)、低氧组 (n =5 )、低氧 +NaHS组 (n =7)。低氧处理采用常压低氧方法 ,控制氧浓度在 (10± 0 .5 ) % ,每天 6h ,共持续 2 1d。低氧 +NaH... 目的 研究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的调节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8)、低氧组 (n =5 )、低氧 +NaHS组 (n =7)。低氧处理采用常压低氧方法 ,控制氧浓度在 (10± 0 .5 ) % ,每天 6h ,共持续 2 1d。低氧 +NaHS组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NaHS 14μmol/kg。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 ,称量右心室游离壁和左室 +室间隔的湿重比值作为右心室肥厚指标。结果 低氧组大鼠经 3周低氧后形成明显肺动脉高压 (PH) ,伴右心室肥厚。与低氧组相比 ,低氧 +NaHS组大鼠的肺动脉压显著降低 ,右心室肥厚程度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低氧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李薇 杜军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内皮细胞、脂质、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小板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性反应。作为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及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发现该病逐渐低龄化,有越来越多的儿童病例。现从不同层面...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内皮细胞、脂质、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小板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性反应。作为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及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发现该病逐渐低龄化,有越来越多的儿童病例。现从不同层面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期望临床和科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脂质 单核-巨噬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原文传递
北京市超重和肥胖学龄儿童中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47
20
作者 万乃君 米杰 +8 位作者 王天有 段佳丽 黎明 巩纯秀 杜军保 赵小元 程红 侯冬青 王俐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6~18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和临床表型特征;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的标准诊断儿童青少年 MS 的差异。方法以2004年北京儿童青少年 MS 调查中筛查出的超重和肥胖儿... 目的了解北京市6~18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和临床表型特征;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的标准诊断儿童青少年 MS 的差异。方法以2004年北京儿童青少年 MS 调查中筛查出的超重和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一组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符合以下5项指标中3项及以上者为 MS:腹型肥胖(腰围≥P_(90))、高血压(≥P_(90))、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3 mmol/L(40 mg/dl)]、高甘油三酯[≥1.24 mmol/L(110 mg/dl)]和空腹血糖升高[>15.6 mmol/L(100 mg/dl)]。结果 (1)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定义,MS 检出率分别为,对照组0.9%,超重组7.6%,肥胖组29.8%,高于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的检出率(0.1%,5.2%,28.6%);两定义标准诊断的 MS 检出率均呈现随体重指数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趋势检验,P<0.001);(2)肥胖儿童中 MS 单项异常检出率依次为:腹型肥胖81.6%,高血压47.7%,高甘油三酯35.6%,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9%,高空腹血糖13.4%;超过四分之一的超重儿童具有高血压(29.8%)、腹型肥胖(27.4%)和高甘油三酯(26.0%);随体重指数增加,MS 指标多项异常者和胰岛素抵抗者呈增加趋势(P<0.001)。结论北京市肥胖儿童青少年中 MS已呈现严重流行趋势;腹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超重肥胖儿童最常见的代谢异常。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定义的儿童 MS 检出率高于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症 代谢综合征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