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孔参数的变异系数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
作者 马清温 凤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该文中的北美红杉和水杉的气孔参数 (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 )是在叶片的相同部位获得的 ,每一种植物统计气孔参数的区域大小也是一样的 .CO2 浓度和非CO2 浓度因素对气孔参数的影响是一致的 .研究结果表明 :气孔指数的变异系数都小于气孔... 该文中的北美红杉和水杉的气孔参数 (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 )是在叶片的相同部位获得的 ,每一种植物统计气孔参数的区域大小也是一样的 .CO2 浓度和非CO2 浓度因素对气孔参数的影响是一致的 .研究结果表明 :气孔指数的变异系数都小于气孔密度的变异系数 ,利用北美红杉和水杉的气孔指数指示大气CO2 浓度要比用气孔密度指示更为准确 .利用气孔参数指示古大气CO2 浓度时 ,消除非CO2 浓度因素对气孔参数的影响是提高指示准确性的关键 .气孔参数的变化与环境因子有关 ,环境因素对气孔指数的影响较小 .气孔参数还与植物种类、叶片的着生部位、发育状况有关 .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和角质层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影响气孔参数的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科 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 变异系数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蒋洪恩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1-558,共8页
首次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鉴定出3种粮食作物:黍(Panicum miliace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环境干燥,因此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大都保存... 首次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鉴定出3种粮食作物:黍(Panicum miliace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环境干燥,因此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粮食作物均为当地生产。其中,黍可能是古代洋海人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植物遗存分析,可知2800年前吐鲁番洋海地区的古气候应该比较适合农业生产。古环境分析表明,古洋海人的部落位于一片绿洲中,绿洲内有一定面积的湿地,内生喜湿杂草。另外,河旁或高地上还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柳(Salix sp.)及云杉属(Picea sp.)等乔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墓地 植物遗存 粮食作物 古环境 古民族植物学
下载PDF
定量分析第三纪以来环境变化的新方法——特有种气候分析法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宇飞 孙启高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There are many extant endemic plants in China, whi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during Tertiary. The global cooling during the Tertiary caused a serie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the plants... There are many extant endemic plants in China, whi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during Tertiary. The global cooling during the Tertiary caused a serie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the plants.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vaded most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where severe destruction was imposed onto vegetation. However, such destruction was lessened in China largely because of specific topographic and geographical and obviously, a number of other conditions accounted for an unusual refugee camp for the relics of plants in China, among which lots of endemic taxa exist. Recently,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such as Metaseqouia, Eucommia , have been employed to conduct multi_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studies so as to analyze Tertiary climate changes quantitatively. Meanwhile, a rigorous method, i.e. climate analysis of endemic species (CAES) has come to maturation. This method is characteristic of some generality because it is suppos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endemic specie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CAES is involv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Conduct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iving and fossil species of endemic plants and trace their evolutionary courses. 2. Compare fossil species with living one and clarify which is the nearest living relative (NLR) to fossil counterpart. 3. Fossils and their living counterparts (NLR) are supposed to have similar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ir life cycles. 4. Investigate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iving and fossil plants within the same taxa and ascertai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ir distributions in geological age. 5. Analyze climate facto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endemic taxa and obtain the data of climatic character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6. Further study the physio_ecology of living species and determinate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7. Integrate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steps 4, 5 and 6, and quantitatively reconstruct the climate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种 定量分析 第三纪 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 气候分析法
下载PDF
介绍双子叶植物叶结构分类术语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启高 宋书银 +1 位作者 王宇飞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双子叶植物叶结构分类术语。这不仅有利于术语规范化,而且有利于国内外同行交流。
关键词 双子叶植物 叶结构 术语 分类
下载PDF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被引量:23
5
作者 吕静 王宇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1-76,共6页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 ,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 :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 ,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 ,具有分布广...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 ,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 :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 ,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 ,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 ,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 ,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 ;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 ,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 ,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 ,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 ,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 ,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炭屑 古森林火 古植被 古生态 古地理
下载PDF
山旺中新世植被演替及古气候定量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梁明媚 王宇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20,共10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山旺中新世 2 2 .95m厚的硅藻土沉积剖面上以 10~ 30cm为间距所采集的 130块孢粉样品 ,鉴定出 111个孢粉类型。古植被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老至新经历了 5个阶段 :“湿润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干旱环境下的混交中生... 本文详细研究了山旺中新世 2 2 .95m厚的硅藻土沉积剖面上以 10~ 30cm为间距所采集的 130块孢粉样品 ,鉴定出 111个孢粉类型。古植被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老至新经历了 5个阶段 :“湿润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干旱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湿润湖岸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山地、湿润及碱性等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和“碱性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同时 ,首次成功地运用共存分析法定量地恢复了山旺中新世古气候 ,得出古气候参数定量值 :年平均温度 15 .6~ 17.2℃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 2 4 .7~ 2 7.8℃ ,最冷月份平均温度 5 .0~ 6 .6℃ ,温度年较差 2 0 .5~ 2 5℃ ;平均相对湿度 72 %~ 75 % ,年平均降雨量 116 2~ 130 8mm ,最湿月份平均降雨量 148~ 180mm ,最干月份平均降雨量 16~ 5 9mm ,最干及最湿月份降雨量的差值 81~ 15 3mm ,最热月份的平均降雨量 10 8~ 111mm。山旺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波动范围为 :年平均温度波动约 3℃左右 ,最冷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 4℃左右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 1℃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波动约 10 0mm左右。总体反映出山旺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 ,冬季凉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旺 中新世 植被演替 古气候 定量研究
下载PDF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定量重建古气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宇飞 孙启高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0-438,共9页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 ,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 ;另一方面 ,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 ,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 ,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 ,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 ;另一方面 ,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 ,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 ,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从长时间尺度上 (可以达到上亿年 )研究植物界的发生发展 ,是一个探讨和理解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生命科学问题 ,也是从宏观角度认识生物演化和全球变化的相关关系的环境科学问题。目前 ,国际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 ,正在加大研究的时间尺度和提高研究的精确程度 ,即在距今百万年至数千万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范围内 ,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和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以便更有效地预测气候的未来变化。本文介绍了最近 1 0年里 ,采用特有种气候分析法、共存分析法、叶相分析法、植物气孔参数与古大气CO2 浓度变化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环境 古气候 生物演化 定量研究 重建
下载PDF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22
8
作者 姚轶锋 廖文波 +1 位作者 宋晓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境受到极大威胁。目前,该区红树林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铁炉港 红树林 现状 保护
下载PDF
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对陆地维管植物气孔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启高 陈立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3期2478-2482,共5页
概述了国际学术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个最新动向,即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与植物结构,尤其是与气孔参数的相关关系;介绍了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 概述了国际学术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个最新动向,即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与植物结构,尤其是与气孔参数的相关关系;介绍了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对陆地维管植物气孔参数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对有关问题作以讨论,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气孔参数 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
原文传递
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植被演替与气候变迁 被引量:20
10
作者 姚轶锋 叶超 +4 位作者 寇香玉 徐景先 贾三满 杜乃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5-58,共14页
研究了北京天竺TZ01钻孔岩心孢粉样品239块,孢粉组合反映了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约3.580MaBP)植被演替和气候变迁大致经历了10个发展阶段:(1)3.580~3.050MaBP:以针叶林植被为主,气候寒冷偏湿;(2)3.050~2.555MaBP: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 研究了北京天竺TZ01钻孔岩心孢粉样品239块,孢粉组合反映了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约3.580MaBP)植被演替和气候变迁大致经历了10个发展阶段:(1)3.580~3.050MaBP:以针叶林植被为主,气候寒冷偏湿;(2)3.050~2.555MaBP: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草原类型,该阶段开始升温,但气候较为温暖湿润;(3)2.555~2.300MaBP:植被为温凉偏干的疏林草原,湿度开始下降;(4)2.300~1.770MaBP:植被类型仍为疏林草原,该阶段温度上升,但幅度并不大,湿度基本不变,气候温凉干爽;(5)1.770~1.070MaBP: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湿润;(6)1.070~0.922MaBP:植被演替为较暖湿略干的针阔混交林—草原;(7)0.922~0.800MaBP:植被为较寒冷干燥的疏林草原,温度降低,降水减少;(8)0.800~0.650MaBP:植被为温暖偏干的以松为主的疏林草原,温度有所上升,但湿度变化较小;(9)0.650~0.160MaBP:植被为温凉湿润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10)0.160MaBP至今: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为主,前期气候冷湿,后期较为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天竺 晚上新世 第四纪 植被演替 气候变迁 孢粉
下载PDF
气孔参数与大气CO_2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清温 凤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20-2024,共5页
通常认为气孔参数 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 和大气CO2浓度有负相关关系,但不是每种植物的气孔参数都与CO2浓度的变化有负相关关系,气孔参数对大气CO2浓度的显著反应也只在一定的CO2浓度范围内发生.大气CO2浓度是影响气孔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通常认为气孔参数 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 和大气CO2浓度有负相关关系,但不是每种植物的气孔参数都与CO2浓度的变化有负相关关系,气孔参数对大气CO2浓度的显著反应也只在一定的CO2浓度范围内发生.大气CO2浓度是影响气孔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温度、水分的供应和光照条件等其它环境因素也影响气孔参数.CO2浓度和光照条件主要影响气孔发生,而其它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叶片表皮细胞的大小.气孔指数部分消除了表皮细胞大小带来的影响,用气孔指数指示大气CO2浓度比用气孔密度指示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 CO2 环境因素
下载PDF
银杏(Ginkgo biloba)叶表皮特征及其气孔的发育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立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2,i007-i009,共9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离析和未离析的、成熟的和刚开始发育的银杏叶表皮进行了研究。表皮基本特征 :两面生气孔型 ,但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上表皮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因个体而异 ;气孔器为单唇单环式 ,围绕每个气孔的副卫...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离析和未离析的、成熟的和刚开始发育的银杏叶表皮进行了研究。表皮基本特征 :两面生气孔型 ,但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上表皮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因个体而异 ;气孔器为单唇单环式 ,围绕每个气孔的副卫细胞数目多为 5~ 6个 ;副卫细胞的平周壁明显加厚 ,具乳突状突起 ,拱盖着下陷的保卫细胞 ;偶有双气孔发生 ;上表皮厚于下表皮 ;表皮细胞可明显分为叶脉区和脉间区。角质外蜡质层 :在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管状的蜡质晶体交错覆盖在叶片的外表面 ,还观察到有些管状的蜡质晶体呈分叉状态。气孔的发育 :通过我们的观察 ,认为银杏气孔的发生属于典型的周源型 ,即副卫细胞与保卫细胞各自发生于不同的母细胞 ,而不是前人报道的中———周型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 银杏 蜡质 发育 皮厚 细胞数目 表皮 观察 乳突 生气
下载PDF
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的古气候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姚轶锋 +3 位作者 刘建 王宇飞 杜乃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49-560,共12页
成都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金沙村,推测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古蜀国的都邑所在地。文中分析了金沙遗址2个探方WT7908和IT8305的31个孢粉样品。探方IT8305孢粉组合表明:蕨类植物孢子占60.3%,草本被子植物花粉... 成都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金沙村,推测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古蜀国的都邑所在地。文中分析了金沙遗址2个探方WT7908和IT8305的31个孢粉样品。探方IT8305孢粉组合表明:蕨类植物孢子占60.3%,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占24.8%,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花粉占14.2%,水生植物花粉相对较少,仅占0.7%。蕨类植物主要以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属为主,草本植物中野牡丹科占绝对优势,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中主要以松属和桦木属为主,水生植物主要包括双星藻、鸭跖草科和香蒲属。成都平原在这个时期的气候分为2个阶段,早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平原上生长着茂盛的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晚期的气候虽然还属于亚热带气候,但较早期更加湿热,气温和降雨量都比早期要高,平原上生长的草本植物种类有所减少,蕨类植物种类有所增加。定量分析了金沙遗址距今3 000年的古气候:年均温17.7~19.8℃,最热月均温21.7~28.6℃,最冷月均温11.5~11.9℃,年较差12.1~14.9℃,年降雨量993.3~1 113.3mm,最大月降雨量224.6~268.1mm,最小月降雨量6.9~14.1mm。成都地区3 000年前的年均温比现在要高1.7~2.8℃,年降雨量基本和现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金沙遗址 距今3 000年 孢粉 古气候
下载PDF
陕北统万城地区历史自然景观及毛乌素沙漠迁移速率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同兴 王宇飞 +2 位作者 侯甬坚 杜乃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城北无定河北岸 ,今天的自然景观属于沙漠 ,仅存稀疏的次生灌丛和草本群落。但是 ,在约 16 0 0年以前 ,当地为温带干草原 ,在塬面或山丘上分布有侧柏林 ,沟谷、河岸边生长喜温湿的乔木 ... 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城北无定河北岸 ,今天的自然景观属于沙漠 ,仅存稀疏的次生灌丛和草本群落。但是 ,在约 16 0 0年以前 ,当地为温带干草原 ,在塬面或山丘上分布有侧柏林 ,沟谷、河岸边生长喜温湿的乔木 ,河流、湖泊、沼泽中水生植物繁盛 ,在丘间低洼处或盐碱土上分布有灌木和草本植物。当时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 7 8℃~ 9 3℃ ,最热月平均温度 2 3 0℃~ 2 4 9℃ ,最冷月平均温度- 12℃~ - 5 6℃ ,年较差 2 8 5℃~ 38 2℃ ,年降雨量 4 0 3 4~ 5 5 0 0mm ,最大月降雨量 83 8~ 12 3 9mm ,最小月降雨量为 4 4~ 12 2mm。当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 0 2℃~ 0 7℃ ,年降雨量也高出 6 0~ 10 0mm。如此的历史景观今天已经向南迁移 ,侧柏林或森林草原退缩至延安以南。在此近 16 0 0年的时间里 ,毛乌素沙漠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其南部边缘推进了约 2 0 0km ,推测沙漠扩展的速率达到平均 12 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然景观 毛乌素沙漠 次生灌丛 草本群落 统万城地区
下载PDF
落羽杉属(杉科)叶表皮结构及气孔参数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清温 凤兰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7-525,共9页
落羽杉属TaxodiumRich.现生3种植物——落羽杉T.distichum(L.)Rich.、池杉T.ascendensBrongn.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Tenore.的条形叶为双面气孔型或单面气孔型。叶片远轴面气孔分布于中脉两侧,每侧各有4-8列气孔。叶片中部气孔数... 落羽杉属TaxodiumRich.现生3种植物——落羽杉T.distichum(L.)Rich.、池杉T.ascendensBrongn.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Tenore.的条形叶为双面气孔型或单面气孔型。叶片远轴面气孔分布于中脉两侧,每侧各有4-8列气孔。叶片中部气孔数量稳定,顶部和基部气孔数量比中部略少。近轴面气孔在中脉两侧各有1-4行,有时仅少数几个气孔或没有气孔分布。非气孔分布区内,表皮细胞长方形,细胞壁直或稍微呈波状,细胞长轴与叶片长轴一致。气孔分布区内的表皮细胞有时为多边形。气孔器椭圆形,长轴与叶片长轴垂直或成一定的角度。保卫细胞壁加厚明显,极端联合形成极层结构。落羽杉属3种现生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差异显著,不同采集地的落羽杉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差异不显著。这3种植物的气孔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小于气孔密度的变异系数,用气孔指数指示大气CO2浓度比用气孔密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科 落羽杉属 表皮结构 气孔参数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世山旺古海拔与古气候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健 王宇飞 +1 位作者 孙启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3-188,共6页
距今 15 .5~ 17Ma的山旺中新世植物群中有 38科 74属为现存属 ,共存分析研究表明 ,它们的现代分布的共存区间为 2 9~ 32°N ,10 9~ 112°E ,海拔为 80 0~ 15 0 0m。依据共存分布区间的常年气候资料 ,获得山旺古气候参数定... 距今 15 .5~ 17Ma的山旺中新世植物群中有 38科 74属为现存属 ,共存分析研究表明 ,它们的现代分布的共存区间为 2 9~ 32°N ,10 9~ 112°E ,海拔为 80 0~ 15 0 0m。依据共存分布区间的常年气候资料 ,获得山旺古气候参数定量数值 :年均温 7.9~ 15 .3℃ ;年较差 2 1.5~ 2 4 .4℃ ;最冷月均温 - 4 .4~3.9℃ ;最热月均温 2 0 .0~ 2 6 .2℃ ;推测中新世山旺地区为亚热带山地气候 ,山旺古湖的海拔为 80 0~ 1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部地区 中新世 古气候 海拔 地质时代 山旺盆地
下载PDF
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陆地植物的起源及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94年第4期238-244,共7页
植物由水生向陆生发展是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陆地植物起源的研究是植物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必须综合生物学和地学的研究,才能正确认识陆地植物起源的问题。目前认为陆地植物起源的时间在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距今4.7亿年至4.5亿年)... 植物由水生向陆生发展是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陆地植物起源的研究是植物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必须综合生物学和地学的研究,才能正确认识陆地植物起源的问题。目前认为陆地植物起源的时间在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距今4.7亿年至4.5亿年)之间。当时新的陆生环境对植物造成很强的选择压力。植物在累代延续中发生结构和生理的改变,逐步适应新环境。认识当时的全球环境有助于理解植物登陆的过程。现代植物性状的研究认为陆地植物起源于轮藻类植物。推断陆地植物世代交替的起源是由于合子的减数分裂推迟发生所致。早期陆地植物配子体的发现倾向于陆地植物世代交替是同源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起源 陆地植物 生物进化
原文传递
水杉属和红杉属化石叶表皮鉴定参照系的特殊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清温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6期413-416,T001-T002,共6页
杉科植物的许多属种在小枝的形态和叶片排列上相似 ,而杉科植物的化石标本多保存为枝叶形式。表皮的特征作为压型化石枝叶标本细胞信息的重要来源 ,甚至是惟一来源 ,一直作为杉科植物化石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水杉和北美红杉分别是水杉... 杉科植物的许多属种在小枝的形态和叶片排列上相似 ,而杉科植物的化石标本多保存为枝叶形式。表皮的特征作为压型化石枝叶标本细胞信息的重要来源 ,甚至是惟一来源 ,一直作为杉科植物化石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水杉和北美红杉分别是水杉属和红杉属植物化石的惟一现存最近亲缘种 ,以往关于北美红杉的气孔分布和排列等方面的报道存在分歧。根据作者的研究 ,北美红杉的表皮特征变异幅度非常广 ,水杉的气孔分布也与以往报道有差异。利用表皮的特征鉴定杉科植物化石时 :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角质层的完整程度和观察数量等均可以影响植物表皮特征的正确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属 红杉属 化石 叶表皮 鉴定 参照系 特殊性 枝叶标本 北美红杉 杉科
下载PDF
山西榆社—太谷盆地上新世中晚期的植被与环境 被引量:9
19
作者 小强 +1 位作者 鹿化煜 王宇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山西中、东部的榆社、太谷盆地发育了良好的上新世河湖相地层 ,其丰富的植物、鱼类和哺乳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植被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根据榆社盆地磁性年表以及化石组合特征 ,榆社、太谷盆地约为5 .5 Ma BP以来的一套沉积 ,... 山西中、东部的榆社、太谷盆地发育了良好的上新世河湖相地层 ,其丰富的植物、鱼类和哺乳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植被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根据榆社盆地磁性年表以及化石组合特征 ,榆社、太谷盆地约为5 .5 Ma BP以来的一套沉积 ,榆社张村组与太谷小白组的沉积时代相当 ,大约形成于 3.5~ 2 .3Ma BP。从大约 4.4Ma BP开始 ,较高含量的云杉、冷杉花粉显示研究区已有暗针叶林生长 ,从 3.6 Ma BP开始 ,暗针叶林有了较大的发展 ,存在大面积的暗针叶林纯林。大致从上新世中期的 4.4Ma BP开始 ,气候已经开始变冷 ,并有较明显的干湿波动 ,蒿、藜为主的干草原大约从 2 .3Ma BP开始繁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世 太谷盆地 山西榆社 古植被 古环境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农业发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3 位作者 曹洪勇 春长 蒋洪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0-45,共6页
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量考古遗址得以保存.这些考古遗址中粮食作物的遗存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以洋海古墓群﹑胜金店墓地和阿斯塔那古墓群为代表,对古墓中出土的保存在吐鲁番博物馆的植物遗... 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量考古遗址得以保存.这些考古遗址中粮食作物的遗存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以洋海古墓群﹑胜金店墓地和阿斯塔那古墓群为代表,对古墓中出土的保存在吐鲁番博物馆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研究,结果揭示了吐鲁番地区绿洲农业的发展历史.对洋海古墓群中出土的馒头中淀粉粒的分析表明它由黍(Panicum miliaceum)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制作而成.考古学资料表明,吐鲁番地区晚青铜至早铁器时代的社会生活以游牧业为主,以农业和园艺业为辅,经汉代逐步发展过渡为唐代的以绿洲农业为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坎儿井灌溉系统的兴建对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古墓群 胜金店墓地 阿斯塔那古墓群 绿洲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