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代徐州段运河的乏水问题及应对措施 |
李德楠
|
《兰州学刊》
|
2007 |
13
|
|
2
|
从良田到泽薮:南四湖“沉粮地”的历史考察 |
李德楠
胡克诚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3
|
试论明清时期河工用料的时空演变——以黄运地区的软料为中心 |
李德楠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8
|
|
4
|
后申遗时代运河研究的思考 |
李德楠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4 |
7
|
|
5
|
从地方志“八景”看区域水环境变迁——以康熙、乾隆、光绪《鱼台县志》为中心 |
李德楠
|
《中国地方志》
|
2014 |
7
|
|
6
|
“续涸新涨”:环境变迁与清代江南苇荡营的兴废 |
李德楠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8 |
7
|
|
7
|
水患与良田:嘉道间系列盗决黄河堤防案的考察 |
李德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8
|
“运河之都”淮安的生态底色、区位特色与水工亮色 |
李德楠
|
《江苏地方志》
|
2024 |
0 |
|
9
|
国家运道与地方城镇:明代泇河的开凿及其影响 |
李德楠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0
|
比较视野下的明清运河城市——以济宁、临清为例 |
李德楠
|
《中国名城》
|
2015 |
5
|
|
11
|
明清淮扬运河城镇发展的驱动因素探析 |
李德楠
|
《中国名城》
|
2019 |
5
|
|
12
|
清代江浙漕粮赈闽及相关问题探析 |
李德楠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3
|
从海洋走向运河: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 |
李德楠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5
|
|
14
|
漕运时代的淮盐与运河 |
李德楠
|
《江苏地方志》
|
2023 |
1
|
|
15
|
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淮河历史文化丛书——《淮河历史文化丛书》评介 |
李德楠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6
|
明清洪泽湖泄水格局的演变及历史启示 |
李德楠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3 |
0 |
|
17
|
试论明清大运河上的行船次序 |
李德楠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4
|
|
18
|
从别称现象看传统时代运河城镇的交流与传播 |
李德楠
|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
2023 |
0 |
|
19
|
试论明清时期河工用料的时空演变——以黄运地区的硬料为中心 |
李德楠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20
|
元代漕运方式选择中的环境与技术影响 |
李德楠
|
《运河学研究》
|
201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