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运动以前的荷马
1
作者 以清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3期7-21,155,共16页
荷马是西方百代诗宗,但他并不是迟至20世纪才进入中国人的视域。早在明清之际,荷马便以“阿嘿汝”或“何默乐”等意大利文或拉丁文音译在华现身。进入清末,荷马之名的音译更是五花八门,直至梁启超推出《饮冰室诗话》后,今日通用的“荷... 荷马是西方百代诗宗,但他并不是迟至20世纪才进入中国人的视域。早在明清之际,荷马便以“阿嘿汝”或“何默乐”等意大利文或拉丁文音译在华现身。进入清末,荷马之名的音译更是五花八门,直至梁启超推出《饮冰室诗话》后,今日通用的“荷马”才一锤定音。荷马当然是史诗大家,而“史诗”一词的定译,也要等到清末才由入华传教士译出,然后经日本汉字吸收,再由彼时的留日学生或革命党人传回中国。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中译,在晚明及晚清也同样可见,虽然仅译出区区数行。本文从考证的角度出发,最后再拉回到中国人的荷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 史诗 《伊利亚特》 《奥德赛》 周作人
下载PDF
谈天说地论神人——从《古新圣经·化成之经》前二篇看贺清泰的解经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184,172,共13页
法籍耶稣会士贺清泰在乾嘉年间中译武加大本《圣经》,全书近半系注解。本文讨论《化成之经》前二章所解的天主及其化成天地与人等问题。贺清泰随明代耶稣会士解经,结论为天主无形、三位一体或天主无中生有等化成天地与万物的大能。他顺... 法籍耶稣会士贺清泰在乾嘉年间中译武加大本《圣经》,全书近半系注解。本文讨论《化成之经》前二章所解的天主及其化成天地与人等问题。贺清泰随明代耶稣会士解经,结论为天主无形、三位一体或天主无中生有等化成天地与万物的大能。他顺此续谈圣号,总论宇宙万象,结为托勒密及第谷一脉的地心说。贺氏复援引天主教的传统释经,而在人类这方面,关怀的是夏娃取自亚当的肋骨,目的在夫妻互敬互重,又回应了明末耶稣会士的相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清泰 古新圣经 圣号 地心说 圣经解经学
原文传递
译介与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季进 张治(译)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2,共4页
主持人季进:我们曾于《南方文坛》2017年第5期隆重推介过王德威教授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China,2017,下简称《哈佛版文学史》),独家首发了王德威教授的长篇序言《"世... 主持人季进:我们曾于《南方文坛》2017年第5期隆重推介过王德威教授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China,2017,下简称《哈佛版文学史》),独家首发了王德威教授的长篇序言《"世界中"的中国文学》,还邀请了丁帆教授、陈思和教授、陈晓明教授、王尧教授等国内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对《"世界中"的中国文学》进行回应,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当然,彼时的讨论主要围绕的是王德威序言,如今《哈佛版文学史》出版已逾两年,中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译版的出版指日可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现当代文学研究 译介 《南方文坛》 中国文学 文学史写作
原文传递
我与明清间耶稣会翻译文学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年第1期109-130,共22页
本文乃个人迄今从翻译文学的角度研究明末东传之西学的自述,但在文章开头及结尾,我也稍谈前人如陈垣与今人如毕墨惜的研究。我就翻译文学所做的研究始自个人的博士论文,而我的第一本书《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古典型证道故事考... 本文乃个人迄今从翻译文学的角度研究明末东传之西学的自述,但在文章开头及结尾,我也稍谈前人如陈垣与今人如毕墨惜的研究。我就翻译文学所做的研究始自个人的博士论文,而我的第一本书《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也就这本论文扩大改写与加章添节而得。我的第二本专书《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讨论了八部当时译作,包括《圣梦歌》与《轻世金书》在内。第三本拙作乃与梅谦立合著,题为Jesuit Chreia in Late Ming China:Two Studies with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Alfonso Vagnone’s"Illustrations of the Grand Dao"。如书题所述,除两篇专论外,我们笺注并出,中译了高一志的《达道纪言》。第四本拙作《明清西学六论》系论文合集,所论议题多与翻译有关,例如利玛窦译《二十五言》或贺清泰译《古新圣经》等。我现在撰写中的是一本有关马若瑟的专书,内容和马氏的中文创作及法文翻译有关,希望能尽快完成,送请学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间耶稣会士 明末翻译文学 传教士小说 明末耶稣会证道故事 明清西学
下载PDF
评《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
5
作者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09,共5页
《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以下简称《依天立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是刘耘华继《诠释的圆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之后的又一力作。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江南文人 天主教 中期 清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从《贤愚经》到《西游记》——略论佛教“祇园”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里的转化
6
作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71,共9页
历来研究敦煌文学的学者,没有人不了解《降魔变文》(约748-749年)与《贤愚经》(约345年)之间的渊源。从《贤愚经》纯粹以显扬佛门圣徒为主的原始祗园母题开始,到《降魔变文》以情节布局与中国色彩为重的同一母题的蜕变为止,如上... 历来研究敦煌文学的学者,没有人不了解《降魔变文》(约748-749年)与《贤愚经》(约345年)之间的渊源。从《贤愚经》纯粹以显扬佛门圣徒为主的原始祗园母题开始,到《降魔变文》以情节布局与中国色彩为重的同一母题的蜕变为止,如上的转变至少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光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愚经》 中国文学史 《西游记》 叙事文学 母题 《降魔变文》 转化 佛教
下载PDF
《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的口诀及其相关的丹道意象
7
作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7-32,2,共27页
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是《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但小说却不由玄奘写起,反由虚构的孙悟空的出世讲起。我们究其原因,除了悟空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位居关键外,另涉及《西游记》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不死的追寻。此一追寻,主要由小说中也是挥之... 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是《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但小说却不由玄奘写起,反由虚构的孙悟空的出世讲起。我们究其原因,除了悟空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位居关键外,另涉及《西游记》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不死的追寻。此一追寻,主要由小说中也是挥之不去的内丹语汇表现出来。本文就文本论文本,仅处理《西游记》第二回须菩提祖师传给悟空的一首口诀及其相关的意象,因为这首歌诀实为《西游记》的丹道寓言的总枢,意义非凡。歌诀不长,修辞却相当精致,其中特色之最大者,是不同名词或意象配对成双,而其内涵往往又带有强烈的性暗示,例如日与月的结合、玉兔与金乌的媾合,以及龟与蛇的盘结等等,并及隐寓于其中的姹女与婴孩等阴阳的和合。本文博采丹家诸说,尤重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张伯端的《悟真篇》和或写于明清间的《性命圭旨》等丹经,正面处理须菩提祖师传给悟空的这首口诀,指出上述意象除其本身所具有的意涵外,另因某些情节发展而益具丹道上的意义,和《西游记》的主题发展关连尤大。虽然如此,本文最后仍结论道:上述具有性意涵的配对成双的意象,其实中文“譬喻”二字尽可传其神,道其韵,无非修辞而已。丹家或《西游记》中引用这些丹道的书家,无不希望炼家或读者得意便罢,其象捐之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须菩提的口诀 孙悟空 内丹术 譬喻
下载PDF
马若瑟与中国传统戏曲——从马译《赵氏孤儿》谈起 被引量:1
8
作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年第2期169-205,共37页
马若瑟所译“元曲”《赵氏孤儿》(1731)是第一部西传的中国纯文学著作,1735 年杜赫德首先将之收入所编《中华帝国全志》。自此以来,近人如儒莲、艾田蒲、范存忠与今人如伊维德等每诟之。据他们所见,马译舛误颇多,其中最大的一点,厥为马... 马若瑟所译“元曲”《赵氏孤儿》(1731)是第一部西传的中国纯文学著作,1735 年杜赫德首先将之收入所编《中华帝国全志》。自此以来,近人如儒莲、艾田蒲、范存忠与今人如伊维德等每诟之。据他们所见,马译舛误颇多,其中最大的一点,厥为马若瑟缺译全剧曲词,且他对中国戏曲所知有限。本文据这些论点重审马译,认为马若瑟读过不少中国传统戏曲,而所谓马译阙译曲词,恐怕也值得商榷。以后者而论,本文认为马若瑟至少透过重编,译过四阙曲牌。他多数曲牌阙译,原因有二︰其一是船期在即,马若瑟仅有七八天可译《赵氏孤儿》,因此来不及如数译之。其次,他有信致当时皇家美文与铭文学院院士傅尔蒙,提及由傅氏补足全文阙译处,即使由傅氏挂名刊出也无妨。至于马若瑟的中国戏曲知识,本文据马著《汉语札记》,认为论者过于轻忽,北曲南戏马若瑟所读不少,前者至少包括《元曲选》中的包公戏、神仙道化剧与水浒剧三类,后者之大者乃《笠翁十种曲》中李渔所谱至少半数的剧目。历来论者对马译的恶评,因此恐有言重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若瑟 《赵氏孤儿》 元曲 李渔 中西文学关系
下载PDF
从灵魂到国魂:略论明清基督宗教的小说
9
作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2期301-314,共14页
汉语基督宗教小说的翻译或创作首见于晚明,但大盛于有清一代。其时法国天主教士开始用汉语撰作小说,第一篇题为《梦美土记》,受西塞罗的《西比欧之梦》影响甚巨。不多久,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也开始撰写小说。米怜的《长远两... 汉语基督宗教小说的翻译或创作首见于晚明,但大盛于有清一代。其时法国天主教士开始用汉语撰作小说,第一篇题为《梦美土记》,受西塞罗的《西比欧之梦》影响甚巨。不多久,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也开始撰写小说。米怜的《长远两友相论》实为一叙事化的教义问答,但以小说的身分流传甚久,截至民国初年都还在印行之中。马礼逊和米怜各自戮力创作,目的在拯救个人的灵魂,以期使他们免于世俗的诱惑。时序进入清末,基督教小说家日渐增多。不论洋人或华人,这些小说家多以生动的文笔进行创作或翻译,目的在解中国人于倒悬,藉以拯救这个国家的国魂,最佳的例子是应傅兰雅所举办的“时新小说”的征文而撰的小说。傅氏本人不事创作,但应征而来的超过150篇的汉语小说,篇篇莫不以兴国救亡为己任,所拟解救者也已不止于个人,同時扩展至家国。灵魂的拯救,此刻已转为国魂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督宗教文学 马若瑟 米怜 郭实猎 傅兰雅 《天路历程》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0
作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年第1期59-60,共2页
主持人语(Introduction)中国天主教的发展,断续说来,迄今不止1300年.如果不论清末到21世纪,这段历史最辉煌的时代不是唐代的景教,也不是元代的也里可温,应该是明清之际来华的罗马天主教.从罗明坚与利玛窦开始,此教中人在华颇有建树,最... 主持人语(Introduction)中国天主教的发展,断续说来,迄今不止1300年.如果不论清末到21世纪,这段历史最辉煌的时代不是唐代的景教,也不是元代的也里可温,应该是明清之际来华的罗马天主教.从罗明坚与利玛窦开始,此教中人在华颇有建树,最常听闻者是科技,而他们的确也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数学、天文学与器物制造的技艺,不过从民国初年以来,学者如陈垣等,也在美术、文学,乃至清代耶稣会特有的中国经籍诠释上下过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主教文化 人文
下载PDF
没有晚明,何来晚清?--“文学”的现代性之旅 被引量:7
11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80,174,共10页
"文学"一词今义的形成乃晚明天主教和晚清基督教合力建构使然。1623年艾儒略刊刻《西学凡》和《职方外纪》二书,提出"文艺之学"一称,主要内容包含各种诗文与议论文章等等。1635年,杨廷筠身后出版的《代疑续篇》中,... "文学"一词今义的形成乃晚明天主教和晚清基督教合力建构使然。1623年艾儒略刊刻《西学凡》和《职方外纪》二书,提出"文艺之学"一称,主要内容包含各种诗文与议论文章等等。1635年,杨廷筠身后出版的《代疑续篇》中,引用尤属《职方外纪》的艾著,改"文艺之学"为"文学"二字,而这是"文学"摆脱《论语》以来以孔门经籍或教育修身为主的古义之始。杨廷筠的用法,清中叶以后的基督教传教士如艾约瑟赓续之,而且在《六合丛谈》中指陈内含史诗、悲喜剧与史传等西方古来的文学文类,甚至含括西人观念中的修辞学在内。"文学"的今义,自此灿然大备,而且随魏源《海国图志》与维新派人士与文人如梁启超与王国维等人的援用,逐渐演为中国现代性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廷筠 艾儒略 魏源 艾约瑟 文学
下载PDF
现代董狐如何再现中国?——史景迁著作中译本总评
12
作者 《中国企业家》 201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史家尽可采用小说家笔法,但历史绝非虚构,而是“信而可徵”的过去事实 近来,史景迁的作品经大陆出版社出版,受到格外关注。由于史景迁乃西方汉学界重镇之一,所以一经中译,文化界旋即高度重视,肯定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批评言谈... 史家尽可采用小说家笔法,但历史绝非虚构,而是“信而可徵”的过去事实 近来,史景迁的作品经大陆出版社出版,受到格外关注。由于史景迁乃西方汉学界重镇之一,所以一经中译,文化界旋即高度重视,肯定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批评言谈各有重点,但整体言之,关键所在仍属史氏最擅胜场的“叙述史学”。就史学发展的大耍而言,批评界于此之著墨其实诡异。诡异者之一在于历史本来就是一门“说故事”的艺术,何以因袭旧套的史作会得人赞赏,甚至再三强调?其次是19世纪以来科学治史的方法兴起,蔚为主流的时间几达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译本 中国 现代 总评 著作 史学发展 19世纪 出版社
原文传递
中西会通新探:明末耶稣会著译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13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27-141,205,共16页
明清之际耶稣会文献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影响有多大,这些文献和明清士子的关系如何?这类问题,20世纪陈垣与方豪等人曾经撰文深论过,其后又有不少学者有所发现,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不打算重弹上个世纪的老调,重点所在为近年来个人的发现... 明清之际耶稣会文献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影响有多大,这些文献和明清士子的关系如何?这类问题,20世纪陈垣与方豪等人曾经撰文深论过,其后又有不少学者有所发现,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不打算重弹上个世纪的老调,重点所在为近年来个人的发现或同好转知所得。由于个人学识所限,文中重点以文学为主,其他相关知识为辅,所论则由动物寓言之译述经说部评点迄修辞学的建立与善书文化的浸染等等,终而止于耶稣会的文学译作与华籍司铎的转化挪用,期能在20世纪学者奠定下来的基础上,为我们的认识加砖添瓦,再开一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学关系 明清耶稣会 善书 文学批评 明清天主教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