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与域:装置艺术在电影中的再媒介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8-120,共3页
好莱坞高概念电影中,新闻装置用于切分空间和调节紧张感。新闻装置制造震荡效果,生产新的场景地理。视频装置在电影中常被使用为档案和证据,也召唤第一人称。装置艺术再媒介化的过程,是寻求时间、互文语境与意义再转化的过程,这个... 好莱坞高概念电影中,新闻装置用于切分空间和调节紧张感。新闻装置制造震荡效果,生产新的场景地理。视频装置在电影中常被使用为档案和证据,也召唤第一人称。装置艺术再媒介化的过程,是寻求时间、互文语境与意义再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对原媒介的解构,也是电影新的建构。装置艺术的再媒介化,制造了叠屏、剧场空间与形象迁移,延伸出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艺术 媒介化 电影 第一人称 互文语境 好莱坞 紧张感 本雅明
原文传递
青年诗人小辑
2
作者 王太贵 +14 位作者 周簌 吴治由 范丹花 王运平 柳燕 叶子闻 毛君娣 陆闵 赵汗青 梁智强 何永飞 陈赫 尘轩 张慧君 苏仁聪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82,共17页
原文传递
重构语义场: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认知主义理论构造 被引量:6
3
作者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6,共5页
波德维尔的电影认知理论是一个流动的、开放式的交互框架,他提出了观众的认知系统与美学动力系统,重构了电影理论的语义场。具身认知、叙述惯例与交互模式,通过实验进行实证的情感图式与电影诗学,都是波德维尔认知主义理论框架的重要内... 波德维尔的电影认知理论是一个流动的、开放式的交互框架,他提出了观众的认知系统与美学动力系统,重构了电影理论的语义场。具身认知、叙述惯例与交互模式,通过实验进行实证的情感图式与电影诗学,都是波德维尔认知主义理论框架的重要内容。波德维尔重提人体感官的具象性,用科学主义逻辑来解释电影接受与电影认知,用理论变位重新定义知觉主体,不同于传统欧陆学派对于电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联结主义 叙述惯例
原文传递
新媒体视域下文献纪录片的嬗变 被引量:6
4
作者 樊启鹏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0,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视频的发展,新媒体向纪录片领域发力。纪录片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浏览量暴增,并出现了基于新媒体制作的VR纪录片等新形态。对于文献纪录片而言,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其播出渠道,而且使其美学与实践、生产与传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视频的发展,新媒体向纪录片领域发力。纪录片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浏览量暴增,并出现了基于新媒体制作的VR纪录片等新形态。对于文献纪录片而言,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其播出渠道,而且使其美学与实践、生产与传播,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嬗变。一、新媒体纪录片的平台现状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电视台成为纪录片的主要传播阵地。文献纪录片的播出平台以纪实栏目和纪实频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纪录片 媒体制作 美学形态 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视频 虚拟影像 士兵突击 泰坦尼克号 栏目化 情景再现
原文传递
延展电影:当代艺术、媒介装置与流动影像 被引量:1
5
作者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4,1,共10页
乔纳森·韦利认为,电影是缺乏本质的艺术形式,所有艺术都与之交汇。马歇尔·麦克卢汉预示媒介交汇是一个启示时刻。延展电影超越了戏剧、故事和情节限制,拓展了电影的时间、感官主体和叙事边界。屏幕是最能体现西方艺术透视原... 乔纳森·韦利认为,电影是缺乏本质的艺术形式,所有艺术都与之交汇。马歇尔·麦克卢汉预示媒介交汇是一个启示时刻。延展电影超越了戏剧、故事和情节限制,拓展了电影的时间、感官主体和叙事边界。屏幕是最能体现西方艺术透视原则的艺术形式,电影中的电视机装置对电影的媒介神话进行祛魅。光学摄影机“匣子”为观看和知觉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联觉电影”有多重模拟感官的信息源,“迭时间”昭示了事件发生和重现以及再媒介化之后的时间。媒介材质的引入电影,极少主义、行为艺术、展览馆等进入电影,拓展了传统电影的时间、空间和主体身份,生成了新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电影 当代艺术 电影时间 屏幕装置
原文传递
始兴诗歌小辑
6
作者 董国政 草树 +14 位作者 季壮 陈志强 华海 杜绿绿 苏奇飞 林汉筠 方舟 茱萸 龚璇 张二棍 龚金明 王单单 赵之逵 继豪 《诗刊》 2023年第2期11-18,共8页
原文传递
如有湘风来
7
作者 《海内与海外》 2023年第7期106-107,共2页
散文是什么?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在古代,序、表、信、说、铭、杂记、游记、寓言等都是散文的形式。与小说诗歌等其他文类相比,散文的相貌最为模糊,因为散文文体受到的规制最少,其要素构成也是最为自由。司空图用《二十四诗品》为中国古... 散文是什么?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在古代,序、表、信、说、铭、杂记、游记、寓言等都是散文的形式。与小说诗歌等其他文类相比,散文的相貌最为模糊,因为散文文体受到的规制最少,其要素构成也是最为自由。司空图用《二十四诗品》为中国古典诗划定了二十四类风格,故又名“诗品二十四则”。对散文而言,似乎只有“形散神不散”的美学共识,没有更加具体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形散神不散 散文文体 司空图 诗品 美学共识 中国古典诗 小说诗歌
原文传递
统编教材中的“稚趣诗”
8
作者 《教育视界》 2023年第8期74-77,共4页
“稚趣诗”常借物写趣,重视感觉和童趣的激发。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一些“稚趣诗”浅显易懂,学生能通过诗歌语言初步获得情感与审美体验。从语言技巧、声音性、比兴等方面,可解读“稚趣诗”的主要特点,理解其对于培育美感并开掘想象... “稚趣诗”常借物写趣,重视感觉和童趣的激发。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一些“稚趣诗”浅显易懂,学生能通过诗歌语言初步获得情感与审美体验。从语言技巧、声音性、比兴等方面,可解读“稚趣诗”的主要特点,理解其对于培育美感并开掘想象力的主要作用,以及在传承文化传统,强化母语认知方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趣诗 语言技巧 声音性 比兴 文化传承 现代诗
下载PDF
寒山
9
作者 《诗刊》 2023年第6期40-41,共2页
原文传递
散文电影的物景、情境与时间语式
10
作者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4-25,共12页
“物”作为形象而存在,构成散文电影的美学基质。散文电影中,物的存在松动了叙述链条,保存了时间的属性。雨、雾、雪、霜等自然环境成为生产散文电影氛围的美学机制。王昌龄的“景入理势”和德勒兹的“情动”有相似内涵。物带来的触感... “物”作为形象而存在,构成散文电影的美学基质。散文电影中,物的存在松动了叙述链条,保存了时间的属性。雨、雾、雪、霜等自然环境成为生产散文电影氛围的美学机制。王昌龄的“景入理势”和德勒兹的“情动”有相似内涵。物带来的触感、气息与记忆等,成为构造情感-影像的基础。散文电影追求电影的感性效果,摒弃了亚里士多德以后确立的情节中心。散文电影中声音构成“临界距离”,作者、文本、观众和影像的生产与评价都在整个临界框架体系里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电影 物象 诗歌 情境 时间域
原文传递
小芽苗成长记
11
作者 宪瑞(指导) 周青(指导)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
初识芽苗菜一天,我在客厅里玩,妈妈变戏法似的端来一大盆绿油油的小苗,小苗上还有晶莹的水珠,鲜嫩得很。一簇簇、一排排小苗立在盆子里,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小战士,等待人们的检阅。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细嫩又青翠无比的“小东西”,便仔细观... 初识芽苗菜一天,我在客厅里玩,妈妈变戏法似的端来一大盆绿油油的小苗,小苗上还有晶莹的水珠,鲜嫩得很。一簇簇、一排排小苗立在盆子里,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小战士,等待人们的检阅。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细嫩又青翠无比的“小东西”,便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竟然长在一张纸上,还能长这么高,这么有生机,太不可思议了!我向妈妈咨询,知道了“小东西”叫松柳,是芽苗菜的一种,可观赏、食用,且种植简单、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强、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苗菜 绿色环保 小苗 不可思议 观赏 生命力
下载PDF
画框、镜子、桌面:电影理论的媒介之喻 被引量:3
12
作者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8,共9页
画框(picture frame)、镜子(mirror)、窗口-界面(window-interface)是电影理论史上的三种媒介比喻。画框具有形构作用,其形式逻辑是模仿论,它提供了电影理论最初的形式构想;镜像论采用了精神分析的范式,衍生出一系列电影主体的道德哲学... 画框(picture frame)、镜子(mirror)、窗口-界面(window-interface)是电影理论史上的三种媒介比喻。画框具有形构作用,其形式逻辑是模仿论,它提供了电影理论最初的形式构想;镜像论采用了精神分析的范式,衍生出一系列电影主体的道德哲学,考察电影观看关系中主体的位置以及认同关系。"窗户""画框""镜子"皆出于电影文化学的思考,"窗口-界面"改变了电影理论的书写逻辑。既得影像、桌面电影、监控电影等不约而同地反思电影的跨媒介议题:第一,元媒介和电影引征的派生关系,讨论电影空间的边界问题;第二,媒介叠加如何造就时间的复眼,电影与他媒介的合成过程中时间的塑造问题;第三,透过"观看"的观看,讨论新的视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框 镜子 窗口-界面 引征
原文传递
返乡与地域:贾樟柯电影中的原乡呈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9-85,109,共8页
原乡缺席与在场省识出身份、离散与认同问题。作为贾樟柯的故乡,原乡汾阳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的话语表述中转换成抽象符号,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辐辏区。贾樟柯电影中的声音融合了音乐与环境声,声音还原出原乡现场,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 原乡缺席与在场省识出身份、离散与认同问题。作为贾樟柯的故乡,原乡汾阳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的话语表述中转换成抽象符号,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辐辏区。贾樟柯电影中的声音融合了音乐与环境声,声音还原出原乡现场,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叙事机制。贾樟柯的电影陈述与原乡的分裂经验,这种分裂涉及异乡人涉足他乡的境遇和异乡寻亲主题。《山河故人》里地方小城汾阳逸出了中国表述,进入到全球性的运作空间。汾阳与澳洲不仅在空间上互为他者,也在时间层面彰显西方与东方、农村与城市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乡 身份 声音 凝视 现代性
下载PDF
日常的尺度:重塑新现实主义电影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9年第10期56-65,共10页
现实主义是个不断嬗变的命题。但是,现实主义的基本构成要素却不变:第一,现实主义的人物。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基本上是客观写实、偏向于自然描摹和写实;第二,现实主义的情节。现实主义作品尊重事实,情节上也以事立足,较少对事情... 现实主义是个不断嬗变的命题。但是,现实主义的基本构成要素却不变:第一,现实主义的人物。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基本上是客观写实、偏向于自然描摹和写实;第二,现实主义的情节。现实主义作品尊重事实,情节上也以事立足,较少对事情进行象征性描绘或修辞性描绘;第三,现实主义的环境描写。现实主义电影审视的不只有现实,还有环境和存在。电影如何呈现人物、环境、情节这三个要素,处理经验与叙事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实主义电影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品 新现实主义电影 客观写实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修辞性 基本构成要素 尊重事实
下载PDF
春天送你一首诗小辑
15
作者 元胜 陈允东 +21 位作者 漆宇勤 鲁钝 铄城 卢山 剑方 孙启放 红娃 叶燕兰 查干牧仁 郁颜 引弟 张抱岩 方文娟 刘平 邵悦 赵琼 闫志辉 伊人如月 康承佳 苏小青 刘国莉 《诗刊》 2022年第10期13-22,共10页
原文传递
新时代:劳动的诗化
16
作者 《诗刊》 2022年第3期52-60,共9页
“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免苦的好法子,就是劳动。这叫做尊劳主义。”这是1919年李大钊倡导的劳动态度;“打工,一个沧桑的词。”这是郑小琼对1990年代打工生活的总结;“我在武汉送快递,与万家/不熄的灯火,与所有逆行的人/一起守... “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免苦的好法子,就是劳动。这叫做尊劳主义。”这是1919年李大钊倡导的劳动态度;“打工,一个沧桑的词。”这是郑小琼对1990年代打工生活的总结;“我在武汉送快递,与万家/不熄的灯火,与所有逆行的人/一起守护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生活 劳动态度 苦境 郑小琼 诗化 李大钊
原文传递
《暴裂无声》:悬念、叙事与视觉图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暴裂无声》围绕张保民寻子的戏剧性动作,使用各种情境来模拟、回溯、演绎这一场景。电影中的悬念构成"生产性叙述",悬念的叙事与偏移,深刻开掘了电影的社会内涵。电影中,"哑"和"吃"也构成了动作隐喻,... 《暴裂无声》围绕张保民寻子的戏剧性动作,使用各种情境来模拟、回溯、演绎这一场景。电影中的悬念构成"生产性叙述",悬念的叙事与偏移,深刻开掘了电影的社会内涵。电影中,"哑"和"吃"也构成了动作隐喻,羊、三角形、弓箭等也以符号做喻,成为电影意涵的赋值系统。《暴裂无声》的电影声音也独具特色,它不仅创造了流动的边界,也扩展了电影的叙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念 符号 暴力 声音 隐喻
原文传递
光阴反刍:小城叙述的情与物——读杨章池的《小镇来信》 被引量:1
18
作者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2期55-60,共6页
有一部日本电影叫《东京物语》。电影讲述一对生活在小城里的老两口,他们前往东京,探望在大城市成家立业的子女。因工作忙碌,儿子和媳妇无暇招呼小城里来的父母,最后这对老两口只好悻悻而返。这部电影过去60多年了,影像中的温情与... 有一部日本电影叫《东京物语》。电影讲述一对生活在小城里的老两口,他们前往东京,探望在大城市成家立业的子女。因工作忙碌,儿子和媳妇无暇招呼小城里来的父母,最后这对老两口只好悻悻而返。这部电影过去60多年了,影像中的温情与无奈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影迷。小津安二郎用著名的低机位镜头,向寻常生活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 《东京物语》 叙述 日本电影 小津安二郎 大城市 生活 影像
下载PDF
运动、诗学与时间晶体:毕赣电影美学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3-89,共7页
毕赣电影《路边野餐》《金刚经》《秘密金鱼》中出现了丰富的物象。物象与诗歌相酵迷,制造出知觉、谵妄与幻觉,生成了时间晶体,形成记忆的闪烁。通过敞开空间,"诗歌-物象"和"运动-影像"构型出独特的美学。当诗歌用... 毕赣电影《路边野餐》《金刚经》《秘密金鱼》中出现了丰富的物象。物象与诗歌相酵迷,制造出知觉、谵妄与幻觉,生成了时间晶体,形成记忆的闪烁。通过敞开空间,"诗歌-物象"和"运动-影像"构型出独特的美学。当诗歌用方言以一种感伤、忧郁与温和的口吻念出时,词语便进入叙事现场。诗歌的使用,使毕赣电影从"叙事"变为"聆听"。时间像一只隐形的鸟,长镜头是盛放时间的鸟笼。"凯里-镇远-荡麦"的地域身份、空间位移和圆环运动贯通电影,环形运动重塑了时间,让现实与梦境、过去与现在的边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野餐》 物象 空间 诗歌 运动
下载PDF
《掬水月在手》:词的祀礼 被引量:1
20
作者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1年第1期78-86,共9页
一、空间、记忆与诗的仪式"回忆不仅是词的模式,而且是词偏爱的主题。"^([2])这是宇文所安研究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词时作出的判断。不仅词作如此,陈传兴执导的人物志纪录片也是如此。《掬水月在手》(2020)和《他们在岛屿写作:... 一、空间、记忆与诗的仪式"回忆不仅是词的模式,而且是词偏爱的主题。"^([2])这是宇文所安研究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词时作出的判断。不仅词作如此,陈传兴执导的人物志纪录片也是如此。《掬水月在手》(2020)和《他们在岛屿写作:如雾起时》(2011)、《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2011)一起构成了陈传兴的"诗词三部曲":《如雾起时》拍的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讲述"现代诗与历史";《化城再来人》以台湾诗人周梦蝶为拍摄对象,呈现"诗与信仰";《掬水月在手》拍摄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思考"诗与存在"。^([3])陈传兴用相近的路径拍摄三位诗人:以现在为起点追忆往昔,进行编年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南宋词人 宇文所安 周梦蝶 吴文英 叶嘉莹 台湾诗人 郑愁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