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曾宪平 吕建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991-99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分析资料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典范相关分析认为,大部分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并不密切,但仍有10.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的水平。在...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分析资料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典范相关分析认为,大部分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并不密切,但仍有10.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的水平。在米质和产量这两组性状间的关联性中,由粒长、长宽比、糙米率与千粒重、每穗实粒教、产量、有效穗起了主要作用。以直链淀粉含量为核心的蒸煮品质和食口性,以及以垩白为代表的外观品质与产量和其构成因素是没有矛盾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通过遗传改良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米质性状 产量性状 典范相关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陆贤军 任光俊 +1 位作者 彭兴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5-80,共6页
我国籼型恢复系的选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测交筛选恢复系;(2)测交筛选和人工制恢等多途径选育恢复系。目前,早、中熟恢复系选育取得一定进展,而迟熟恢复系选育仍处于徘徊,这是由于所用亲缘相近,遗传基础相似所致,因而... 我国籼型恢复系的选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测交筛选恢复系;(2)测交筛选和人工制恢等多途径选育恢复系。目前,早、中熟恢复系选育取得一定进展,而迟熟恢复系选育仍处于徘徊,这是由于所用亲缘相近,遗传基础相似所致,因而提出了采用亲缘渐渗,拓展恢复系的遗传基础,培育超高产组合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籼型恢复系 育种进展 技术对策
下载PDF
水稻披叶不育系选育 被引量:11
3
作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45-48,共4页
RGS(20)的披叶性状是受一对单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以保持系珍汕97B为轮回亲本与披叶系作隔代回交至B3,经分离选择即得具97B综合性状的披叶保持系37B。同时,经连续回交把37B的各性状输入珍汕97A,即得披... RGS(20)的披叶性状是受一对单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以保持系珍汕97B为轮回亲本与披叶系作隔代回交至B3,经分离选择即得具97B综合性状的披叶保持系37B。同时,经连续回交把37B的各性状输入珍汕97A,即得披叶不育系3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披叶性状 不育系 选择育种
下载PDF
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康海岐 曾宪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2期44-48,共5页
分析 1991~ 2 0 0 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区试资料 ,表明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在“九五”期间已走出徘徊 ,并以 0 4 87%的年增长率稳步上升。通过育种使株穗性状和群体性状得到进一步优化 ,并使一些有关性状也得到了改良。建议四... 分析 1991~ 2 0 0 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区试资料 ,表明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在“九五”期间已走出徘徊 ,并以 0 4 87%的年增长率稳步上升。通过育种使株穗性状和群体性状得到进一步优化 ,并使一些有关性状也得到了改良。建议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应当稳定或适当略降群体 ,控制生育期 (与汕优 6 3相当 ) ,保持一定的株高和较高的结实性 ,以增粒为核心和突破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中籼迟熟杂交水稻 区试分析
下载PDF
四川及南亚地区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曾宪平 +1 位作者 吕建群 陈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7,共7页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品种的个体生长势大于南亚品种;②两大区域水稻品种多数农艺性状的频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南亚品种性状的分布曲线变化要多样些,水稻...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品种的个体生长势大于南亚品种;②两大区域水稻品种多数农艺性状的频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南亚品种性状的分布曲线变化要多样些,水稻资源要丰富些;③主成分分析,两大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在第一主成分值和第二主成分中,同样贡献巨大的分别是粒数因子和穗长。不同之处是四川品种的第一主成分值由粒型因子(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的贡献十分突出,而南亚品种则不明显;第二主成分值中,四川品种的剑叶长占了各分量的第一位,而南亚品种则是粒长分量占了第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恢复系 四川 南亚 农艺性状 频率分布 主成分
下载PDF
宿根稻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宪平 《大自然探索》 1997年第1期38-41,共4页
柳州野稻和长药野稻是本研究重要的宿根性状来源。已证明:宿根性是显性数量性状。这两个野稻的宿根性1977年经种间复交光粳A/柳野∥长野而输入栽培稻,F1名为4020。这个F1有根状茎且宿根重现性特好,已在成都宿根生长、... 柳州野稻和长药野稻是本研究重要的宿根性状来源。已证明:宿根性是显性数量性状。这两个野稻的宿根性1977年经种间复交光粳A/柳野∥长野而输入栽培稻,F1名为4020。这个F1有根状茎且宿根重现性特好,已在成都宿根生长、越冬19年。成都常年1月平均气温5.4℃,极值-7.6℃。宿根系4020正用作主要亲本进一步选育宿根栽培稻。预计,早熟宿根稻60天收割一次,年收数次使总产大增。宿根旱稻与三叶草间种,免耕,有厚层土表覆盖防水土流失。宿根稻区内有益生物和有害生物间形成自然平衡。从而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稻 根状茎 三叶草 野生稻 稻谷
下载PDF
四川及南亚水稻恢复系的聚类分析及类群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宪平 +1 位作者 吕建群 陈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9-1224,共6页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聚类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构成两个不同生态区水稻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粒数因子、粒长因子、籽粒因子、生育因子和糙米因子,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85.05%;②品种聚类结果...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聚类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构成两个不同生态区水稻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粒数因子、粒长因子、籽粒因子、生育因子和糙米因子,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85.05%;②品种聚类结果与来自不同地域自然形成的品种生态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四川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Ⅰ,有23.1%的品种来自南亚区域;同样,以南亚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Ⅱ,也有14.8%品种来自四川区域;③在15个农艺性状中,除有效穗是类群Ⅱ大于类群Ⅰ以外,其它14个性状均为类群Ⅰ大于类群Ⅱ;④群类Ⅰ和类群Ⅱ的不同特点是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不同,前者为粒长因子,后者为实粒数因子;而它们的共同之点是第二主成分的主导因子是相同的,均为穗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恢复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水稻标记核不育的发现、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3,共3页
水稻叶片中脉退化的披叶性状与核不育呈强连锁关系。交换率为4.63%~10.81%。播后18天3叶期可准确区分披叶苗与直叶苗。披叶群不育株率达86.89%~96.09%,直叶群不育率3.94-9.68%。核不育纯合体对隐性高秆有强抑制作用,使不育株比... 水稻叶片中脉退化的披叶性状与核不育呈强连锁关系。交换率为4.63%~10.81%。播后18天3叶期可准确区分披叶苗与直叶苗。披叶群不育株率达86.89%~96.09%,直叶群不育率3.94-9.68%。核不育纯合体对隐性高秆有强抑制作用,使不育株比可育株矮51.6~61.9cm。用披叶和隐性高秆作标记去除可育株即得不育率100%核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标记核不育 连锁 杂交育种
全文增补中
四川及南亚水稻恢复系的SSR分析及类群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宪平 +3 位作者 吕建群 陈林 戴怀根 岑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6-1002,共7页
本文通过对150份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的SSR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了2个不同的类群,即南亚品种类群和四川品种类群,并对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南亚品种类群中,有31.5%的品种来自四川区域;... 本文通过对150份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的SSR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了2个不同的类群,即南亚品种类群和四川品种类群,并对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南亚品种类群中,有31.5%的品种来自四川区域;同样在四川品种类群中,有12.8%的品种来自南亚区域。②在15个农艺性状中,南亚品种类群有4个性状(有穗数、粒长、粒型长宽比和糙米率)的平均值大于四川品种类群;有11个性状(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抽期、粒宽和单株产量)的平均值小于四川品种类群。③2个类群农艺性状的共同特点是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相同,均为粒数因子;它们的不同之点是第二主成分的主导因子不同,前者为粒长因子,后者为粒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南亚 农艺性状 SSR聚类分析 水稻恢复系
下载PDF
宿根稻Ⅰ.种间复合杂交选育水稻宿根系(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4,共6页
1977年已把柳州野稻和长药野稻的显性宿根性状经种间复合野栽杂交输入到栽培稻之中,它们的复交F1定名为4020,已宿根生存19年至今。为了选育高产宿根稻,用栽培稻和4020衍生系作轮回亲本对4020的后代作交替回交。
关键词 宿根稻 根状茎 种间杂交 水稻
下载PDF
优质披叶标记不育系M52A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宪平 康海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以具有长药野生稻 (Oryzalongistaminata)和柳州野生稻 (O rufipogon)血缘的优良骨干亲本C17 1为母本 ,与披叶系RGS2 0为父本杂交 ,其后代与D2 97B和IR6 2 82 9等品种进行杂交选育 ,再以珍汕 97A为野败不育胞质供体 ,育成优质披叶标记... 以具有长药野生稻 (Oryzalongistaminata)和柳州野生稻 (O rufipogon)血缘的优良骨干亲本C17 1为母本 ,与披叶系RGS2 0为父本杂交 ,其后代与D2 97B和IR6 2 82 9等品种进行杂交选育 ,再以珍汕 97A为野败不育胞质供体 ,育成优质披叶标记不育系M 5 2A。该不育系具有米质优、配合力强、优势明显、异交习性好、叶片披垂等特点 ,对于简化制种程序 ,降低制种成本 ,提高种子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披叶性状 不育系 M52A
下载PDF
我国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研究利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光跃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2,共3页
回顾了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途径、遗传效应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诸方面的进展。认为普通核不育水稻具有遗传行为简单,育种上容易转育,恢复谱十分广泛等特点,利用前景非常广阔。并对如何利用这类材料进行了深入... 回顾了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途径、遗传效应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诸方面的进展。认为普通核不育水稻具有遗传行为简单,育种上容易转育,恢复谱十分广泛等特点,利用前景非常广阔。并对如何利用这类材料进行了深入地讨论,认为通过性状连锁、生化处理、无性繁殖、组织培养等途径可以解决普通隐性水稻核不育系的繁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核不育水稻 遗传行为 恢复谱
下载PDF
四川省杂交水稻新选育组合的米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宪平 吕建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782-786,共5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测试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依次为糙米率(100%)〉直链淀粉含量(86.64%)〉长宽比(78.18%)〉胶稠度(72.96%)〉垩白度(52.44%)〉...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测试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依次为糙米率(100%)〉直链淀粉含量(86.64%)〉长宽比(78.18%)〉胶稠度(72.96%)〉垩白度(52.44%)〉垩白米率(45.93%)〉整精米率(44.3%);12项稻米理化指标中,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6对,呈显著正相关的有3对,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3对,星显著负相关的有3对;构成四川杂交水稻优米品质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碾米因子、外观因子1、外观因子2、蒸煮因子1、外观因子3和蒸煮因子2,其贡献率分别是23.96%、22.04%、12.97%、10.21%、9.06%和6.5%。笔者认为四川省杂交水稻优质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但因各性状间有着复杂的互作关系,育种上应抓住主要矛盾。以提高稻米品质的总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多元分析
下载PDF
长药野生稻导入系柱头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海彬 高方远 +6 位作者 曾礼华 陆贤军 治华 任鄄胜 苏相文 任光俊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82-1089,共8页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制种产量。本研究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柱头长(STL)、柱头宽(STB)、花柱长(SYL)、花柱和柱头总长(SSL)、柱头单外露率(PSES)、柱头双外露率(PDES)和柱头总外露率(PES...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制种产量。本研究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柱头长(STL)、柱头宽(STB)、花柱长(SYL)、花柱和柱头总长(SSL)、柱头单外露率(PSES)、柱头双外露率(PDES)和柱头总外露率(PES)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柱头性状的22个QTLs,分布于第1、第2、第3、第6、第7、第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柱头总外露率和柱头双边外露率的两个主效QTL(qPES-9和qPDES-9)的LOD值分别为22.61和16.71,贡献分别为76.60%和40.82%,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T821B,具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长药野生稻 柱头性状 QTL分析
下载PDF
宿根杂交稻选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3
15
作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2-74,共3页
经25年研究认为:1移栽宿根稻产量重现性与原生株无显著差异。2根状茎自动移植使水稻宿根系4020的宿根20年不衰,重现性不减。3穗黄叶绿是高结实强宿根的关键。4无营养生长期宿根稻是穗黄熟、抽穗和穗分化三同步,... 经25年研究认为:1移栽宿根稻产量重现性与原生株无显著差异。2根状茎自动移植使水稻宿根系4020的宿根20年不衰,重现性不减。3穗黄叶绿是高结实强宿根的关键。4无营养生长期宿根稻是穗黄熟、抽穗和穗分化三同步,年收数次增总产。5宿根旱稻间作绿肥,可辟上亿亩旱地为新稻区。6种植宿根稻低耗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杂交稻 根状茎 重现性
下载PDF
宿根稻:Ⅱ在成都的宿根生长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10,共6页
宿根系黄熟时至少有三片绿叶,收获后可再生新苗,十月初至十一月底温度逐渐下降,适合宿根稻再生苗积累过冬养份,低温是宿根稻过冬的关键因素。优良宿根系4020和41582耐寒耐旱性强,宿根性了,月均温5-10℃时,根状茎和... 宿根系黄熟时至少有三片绿叶,收获后可再生新苗,十月初至十一月底温度逐渐下降,适合宿根稻再生苗积累过冬养份,低温是宿根稻过冬的关键因素。优良宿根系4020和41582耐寒耐旱性强,宿根性了,月均温5-10℃时,根状茎和芽停止生长进入冬眠。春冬温度升至15℃时,根状茎萌发生出新苗,新苗生白根。完全不感光宿根系在夏季同一个植株上呈现幼穗分化,抽穗和穗黄熟三期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稻 越冬 根状茎
下载PDF
宿根稻:Ⅲ不落粒根状茎选系(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2,共5页
强根状茎不落粒系选育过程包括 :( 1 )筛选强根状茎纯合体 ;( 2 )栽培稻与纯合体杂交得有根状茎F1;( 3)兄妹交和自交选择获得预期的株系。
关键词 宿根稻 根状茎 兄妹交 不落粒 选育
下载PDF
长药野生稻导入系F_2群体枝梗数的QTL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海彬 高方远 +6 位作者 曾礼华 陆贤军 治华 任鄄胜 苏相文 任光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9-1133,共5页
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一次枝梗数(PBN)、二次枝梗数(SBN),二次枝梗数与一次枝梗数之比(二、一次枝梗数比,RSP)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第3和6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在第4、6和7... 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一次枝梗数(PBN)、二次枝梗数(SBN),二次枝梗数与一次枝梗数之比(二、一次枝梗数比,RSP)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第3和6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在第4、6和7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二次枝梗数相关的QTL,在第1、4、6、8、9和11染色体上发现7个影响制二、一次枝梗数比的QTL;第6染色体在水稻枝梗数的遗传控制上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长药野生稻 枝梗数 QTL分析
下载PDF
种鸡产蛋前期猝死原因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庄志伟 侯庆文 +2 位作者 竹园 高学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30-31,共2页
山东某种禽公司下设10个种鸡场,自2004年3月至今2年多来共有35批开产鸡群,其中发病鸡群有24批(约占70%),发病鸡场有7个(约占70%)。这10个种鸡场饲养管理相同,开产日龄相差无几。表现产蛋前期有一个小的死亡高峰,自产蛋率20%... 山东某种禽公司下设10个种鸡场,自2004年3月至今2年多来共有35批开产鸡群,其中发病鸡群有24批(约占70%),发病鸡场有7个(约占70%)。这10个种鸡场饲养管理相同,开产日龄相差无几。表现产蛋前期有一个小的死亡高峰,自产蛋率20%-70%间死淘多,产蛋率20%前死淘较少,超过70%死淘明显下降。饲养的罗斯308和AA^+皆自产蛋率15%-20%死淘开始上升,日死淘0.15%-0.4%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前期 种鸡场 原因 猝死 发病鸡群 饲养管理 开产日龄 产蛋率
下载PDF
降低海上油田开发投资是当前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的中心课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中国海洋平台》 1993年第2期47-48,86,共3页
提出了降低海洋石油开发投资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环境数据、简化工程设施、采用新型结构与国产设备、重复利用原有设施和基础结构。
关键词 海上油田 降低投资 简化设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