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吴钟解 王道儒 +3 位作者 涂志刚 李元 陈家日 张光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6,共7页
2005—2009年对西沙生态监控区5个站位(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补充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呈现逐年退化趋势,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05年的65%下... 2005—2009年对西沙生态监控区5个站位(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补充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呈现逐年退化趋势,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05年的65%下降到2009年的7.93%,而死珊瑚覆盖率变化则相反,从2005年的4.70%增加到2009年的72.90%。新生珊瑚的补充量也越来越小,2005年为1.21个/m3,而2009年仅为0.07个/m3。进一步分析表明,引起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的原因很多,如生物侵蚀、水温升高、海水酸化和过度捕捞等,而长棘海星大面积暴发是导致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 生态监控区 造礁石珊瑚 退化
下载PDF
海南岛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及存在威胁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道儒 吴钟解 +5 位作者 陈春华 兰建新 吴瑞 陈晓慧 张光星 李元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物量范围为71.24~727.24 g/m2,平均为410.26 g/m2;海草密度范围为4 131.20~550.40株/m2,平均为1 753.39株/m2。海南岛海草主要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渔业活动、非法渔业等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草 分布 威胁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被引量:32
3
作者 曾浪清 陈云丰 +6 位作者 李元 王磊 宋文奇 刘燕洁 章伟 张长青 曾炳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无内侧骨皮质支撑;C组,无内侧骨皮质和内侧支撑螺钉支撑。分别对3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抗扭、剪切力压缩、模型失效测试。结果 A、B、C 3组轴向压缩最大载荷为A组((240.88±19.13)N)>B组((169.04±19.26)N)>C组((128.58±17.53)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24.4±101.2)N/mm)>B组((230.7±40.54)N/mm)>C组((147.0±29.2)N/mm,P<0.05);抗扭测试最大扭矩A组((8.92±0.25)N.m)、B组((9.09±0.31)N.m)>C组((7.57±0.53)N.m,P<0.05),抗扭刚度A组((1.80±0.07)N.m/(°))、B组((1.86±0.07)N.m/(°))>C组((1.53±0.10)N.m/(°),P<0.05);剪切力压缩测试最大载荷为A组((444.71±20.87)N)>B组((228.79±28.95)N)>C组((188.73±26.15)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70.0±54.4)N/mm)>B组((183.89±29.64)N/mm)>C组((140.2±32.1)N/mm,P<0.05);模型失效载荷A组((2 949.76±355.08)N)>B组((2 448.13±402.39)N)、C组((2 222.55±336.41)N,P<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无内侧柱支撑时明显增强。通过内侧骨皮质支撑或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值得临床运用,以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力学特性 轴向压缩
下载PDF
海南岛造礁石珊瑚资源初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钟解 陈石泉 +3 位作者 陈敏 李元 王茜 王道儒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采用断面法调查于2007年4月至10月对海南岛周边区域的造礁石珊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周边调查区域造礁石珊瑚有13科95种,优势种为丛生盔形珊瑚、多孔鹿角珊瑚、标准蜂巢珊瑚、五边角蜂巢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梳状... 采用断面法调查于2007年4月至10月对海南岛周边区域的造礁石珊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周边调查区域造礁石珊瑚有13科95种,优势种为丛生盔形珊瑚、多孔鹿角珊瑚、标准蜂巢珊瑚、五边角蜂巢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梳状菊花珊瑚、澄黄滨珊瑚、二异角孔珊瑚、十字牡丹珊瑚等。海南岛周边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32.74%,其中东部29.84%、南部44.43%、西部17.38%;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3%,其中东部2.29%、南部4.81%、西部1.06%。海南岛造礁石珊瑚补充量为0.44ind/m2,其中东部为0.56ind/m2、南部为0.52ind/m2、西部为0.24ind/m2,总体上,海南岛周边近岸造礁石珊瑚分布状况为南部种类及覆盖度最多,东部次之,西部较少。从地理位置及造礁石珊瑚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海南岛造礁石珊瑚分布呈现由南往北随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分析认为,这主要与珊瑚浮浪幼虫占领新的生境有关。随着近几年过度捕捞、海水养殖、旅游观光等持续进行,海南岛近岸部分区域的造礁石珊瑚呈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造礁石珊瑚 分布 调查
原文传递
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a变化趋势探讨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石泉 王道儒 +5 位作者 吴钟解 张光星 李元 涂志刚 姚海君 蔡泽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2004~2013年对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对近10 a来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海草种类、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常监测到的种类为2科3亚科6属8种海草,... 2004~2013年对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对近10 a来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海草种类、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常监测到的种类为2科3亚科6属8种海草,分别为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莱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齿叶海神草(Cymodocea serrulata)、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针叶藻(Syringodium isoetifolium)、小喜盐草(Halophila minor)、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海草床整体平均覆盖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58.60%下降到2013年21.12%;平均密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1756株/m2下降到2013年223株/m2;平均生物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为植株高大,个体平均生物量较高的海菖蒲分布稳定,而植株矮小,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种类随着人类活动、陆源污染、海洋工程以及台风影响分布面积逐渐减少,生境退化。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 a来海草床变化趋势探讨,掌握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基本情况,并提高公众对海草保护意识,为海南岛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东海岸 海草床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近15年西沙群岛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及暴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元 吴钟解 +2 位作者 梁计林 陈石泉 赵建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3478-3484,共7页
2005~2019年对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大约为15年.这15年又可分为两部分,其中长棘海星破坏期为5年左右,珊瑚恢复期为10年左右. 2006~2010年是长棘海星的破坏期,珊瑚覆盖率从60%... 2005~2019年对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大约为15年.这15年又可分为两部分,其中长棘海星破坏期为5年左右,珊瑚恢复期为10年左右. 2006~2010年是长棘海星的破坏期,珊瑚覆盖率从60%多降低到不足5%. 2011~2019年是珊瑚的恢复期,珊瑚覆盖率逐步增多到15%左右,同时珊瑚补充量和珊瑚礁鱼类都有所增多.进一步分析表明,西沙群岛海域长棘海星的暴发主要与台风天气、珊瑚礁鱼类减少、全球升温、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台风过境带来大量的营养盐,致使浮游生物增多,从而导致长棘海星的幼虫成活率提高.全球升温和珊瑚礁鱼类的减少会使长棘海星的精卵细胞更大比例地孵化和存活.通过对15年的监控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西沙群岛海域正进入下一个长棘海星暴发周期,为了避免珊瑚礁生态系统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现在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棘海星 西沙群岛 暴发 周期
原文传递
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钟解 吴瑞 +1 位作者 王道儒 李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评价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2004年8月对陵水的分界洲岛,三亚的鹿回头湾、榆林湾、蜈支洲岛,琼海的潭门港、龙湾港,文昌的铜鼓岭和长圮港等区域沿岸珊瑚礁进行监测,采用Line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进行调查。通过对造礁... 为评价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2004年8月对陵水的分界洲岛,三亚的鹿回头湾、榆林湾、蜈支洲岛,琼海的潭门港、龙湾港,文昌的铜鼓岭和长圮港等区域沿岸珊瑚礁进行监测,采用Line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进行调查。通过对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死亡率、补充量和发病率等指标分析海南岛东、南部近岸造礁石珊瑚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南部近岸珊瑚礁发育良好,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造礁石珊瑚13科32属77种。由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等人类开发强度加大,该地区近岸部分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珊瑚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长圮港、潭门港及铜鼓岭珊瑚健康状况较差;三亚鹿回头等区域局部珊瑚生态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呈恢复趋势;远离海岸的岛屿区域,如蜈支洲岛和分界洲岛,由于来自陆地的污染和影响小,珊瑚健康状况呈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珊瑚礁 健康状况
下载PDF
永兴岛及七连屿造礁石珊瑚近10年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元 陈石泉 +4 位作者 郑新庆 蔡泽富 吴钟解 王道儒 兰建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109,共13页
根据2007—2016年珊瑚礁监测数据,永兴岛及七连屿共调查到造礁石珊瑚11科113种,常见种有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丛生盔形珊... 根据2007—2016年珊瑚礁监测数据,永兴岛及七连屿共调查到造礁石珊瑚11科113种,常见种有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梳状菊花珊瑚Goniastrea pectinata及锯齿刺星珊瑚Cyphastrea serailia等。研究区域内造礁石珊瑚种类近10年(2007—2016年)来下降明显,其中永兴岛从39种下降到18种,下降率为53.85%;北岛从23种下降到17种,下降率为26.09%;赵述岛从46种下降到12种,下降率为73.91%;西沙洲从51种下降到15种,下降率为70.59%。群体形态群落中皮壳状种类数最为稳定,分枝类下降了59.26%;叶片状下降了75.00%;圆盘状下降了87.50%;团块状下降了57.14%。通过对研究区域造礁石珊瑚种类组成及群落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见,人为活动、长棘海星、珊瑚病害、台风及全球升温等因素逐渐影响到西沙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永兴岛 七连屿 造礁石珊瑚 变化趋势
下载PDF
磷酸盐胁迫对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时翔 谭烨辉 +3 位作者 黄良民 黄小平 李元 董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81-2586,共6页
以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 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两种造礁石珊瑚为材料研究磷酸盐浓度对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在对照组磷酸盐浓度下,共生虫黄... 以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 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两种造礁石珊瑚为材料研究磷酸盐浓度对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在对照组磷酸盐浓度下,共生虫黄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处于稳定状态,在15μmol/L和3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虫黄藻的Fv/Fm值很快受到抑制,分别经过2d和5d开始慢慢恢复,但是最终只能恢复到比对照组较低的水平。同时两种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也有所降低,尤其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降低更加明显,15μmol/L和30μmol/L浓度下共生虫黄藻密度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低5.59%和14.69%。因此,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最大可以忍受30μmol/L的磷酸盐浓度,但是在30μmol/L浓度的耐受范围内,随着磷酸盐浓度的不断提高,珊瑚共生虫黄藻Fv/Fm值显著下降,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胁迫 鹿角珊瑚 Fv/Fm值 共生虫黄藻密度
下载PDF
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多样性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元 吴钟解 +4 位作者 陈石泉 蔡泽富 兰建新 童玉和 姚海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9-516,共8页
根据2005年~2013年对西沙群岛中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监控数据,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相似性指数等对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隶属于4目2... 根据2005年~2013年对西沙群岛中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监控数据,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相似性指数等对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隶属于4目25科61属131种,科级多样性平均值为3.03,属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71,标准化的G-F指数平均值为0.13;鲈形目珊瑚礁鱼类种类及相对丰富度均占有绝对优势,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具种类较多、相似性较低特征,随着珊瑚礁环境质量下降、西沙群岛渔业活动的频繁以及超负荷的捕捞导致鱼类数量及密度减少,珊瑚礁鱼类密度呈下降趋势,平均鱼类密度从2005年的3.10尾/m^2,下降到2013年1.23尾/m^2,个体较小、游泳能力较强的礁栖鱼类更适合礁区生存,平均体长在6.00~10.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七连屿 珊瑚礁鱼类 多样性 种群密度
原文传递
海南三亚后海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元 杨毅 +1 位作者 郑新庆 陈石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5-1112,共8页
分别采用鹞式调查法和断面监测法调查了海南三亚后海海域珊瑚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病害和补充量等指标,利用健康指数(CI)评估了后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影响该区域珊瑚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后海海域... 分别采用鹞式调查法和断面监测法调查了海南三亚后海海域珊瑚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病害和补充量等指标,利用健康指数(CI)评估了后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影响该区域珊瑚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后海海域造礁石珊瑚54种,覆盖率达到50%以上,珊瑚病害及死亡率低,珊瑚补充量高达4.5个·m^-2,CI值介于1.87-2.27,表明后海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非常健康。分析认为:后海海域浅水区域存在的海草床和大型藻类,以及珊瑚礁区高密度的植食性动物和夏季上升流的存在是该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海草和海藻将陆源污染物过滤吸收,确保进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水质良好;数量众多的植食性动物(如魔鬼海胆Diadema setosum等)调控了大型藻类和珊瑚之间的竞争关系,保证大型海藻不会威胁到珊瑚的健康生长;而后海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出现使得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不会受到高温的影响,不会产生热白化现象。这样,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保证了后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后海 珊瑚 海草 大型藻类 植食性动物 上升流
原文传递
海南岛近岸海域夏初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光星 陈石泉 +4 位作者 陈丹丹 吴钟解 李元 蔡泽富 王道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132,共8页
根据2011年夏初在海南岛近岸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丰度、生态类群,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并对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终生性浮游动物164种,阶段... 根据2011年夏初在海南岛近岸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丰度、生态类群,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并对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终生性浮游动物164种,阶段性浮游幼体11个类群,其中以桡足类的种类最多,40属82种。优势种主要有棘皮动物幼体Echinodermata larva、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类幼体Macrura larva、肥胖软箭虫Ferosagitta enflata、羽长腹剑水蚤Oithona plumifera、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泡抱球虫Globigerina bulloide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等。海南岛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平均值为1 348.68ind/m3,东部海域浮游动物丰度最高,由近岸向远岸呈递减趋势,而北部湾海域和南部海域由近岸向远岸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夏初由于受沿岸流和南海暖流的影响,海南岛近岸海域的生态类群以暖水沿岸种和广布暖水外海种为主。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为3.03和0.72,东部海域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阶段性浮游幼体的偶然性暴发。相关性分析显示,海南岛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r=-0.360);与浮游植物丰度(P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395);与盐度、DO、CODMn、NO3-N浓度、NH4-N浓度、PO4-P浓度成正相关,与温度、NO2-N浓度、SiO3-Si浓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浮游动物 生态类群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海南岛南部海草资源分布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石泉 吴钟解 +5 位作者 陈晓慧 李元 蔡泽富 张光星 姚海君 黄洁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3,共8页
结合2008年和2014年的调查数据,对海南岛南部海草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海草种类有2科3亚科5属5种,即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泰莱藻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以... 结合2008年和2014年的调查数据,对海南岛南部海草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海草种类有2科3亚科5属5种,即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泰莱藻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以及二药藻Enhalus acoroides,泰莱藻广泛分布;海草分布面积从2008年的1.64km2减少到2014年0.50km2,减少幅度较大区域为铁炉港和小东海;平均盖度从2008年35.67%下降到2014年26.40%;受人为活动及无人管理因素影响程度不同,海南岛南部不同海域海草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各有不同,后海湾与鹿回头海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增长趋势,铁炉港、西瑁洲岛及小东海海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鉴于海南岛南部海草资源已出现退化,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海草的保护,在海草资源丰富区域设海草保护区,在海草破坏严重区域加大政府科研扶持力度,对海草进行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南部 分布现状 海草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啃食性端足类强壮藻钩虾对筼筜湖三种大型海藻的摄食选择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新庆 黄凌风 +1 位作者 李元 林荣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166-7172,共7页
在室内开展了强壮藻钩虾对筼筜湖3种优势大型海藻,即石莼(Ulva lactuc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的摄食实验研究,并以海藻的干湿比、总有机碳、总有机氮、碳氮比和蛋白质含... 在室内开展了强壮藻钩虾对筼筜湖3种优势大型海藻,即石莼(Ulva lactuc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的摄食实验研究,并以海藻的干湿比、总有机碳、总有机氮、碳氮比和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分析了大型海藻的营养价值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性产生的影响。无选择性摄食实验的结果显示,强壮藻钩虾摄食率与3种海藻的干湿比和鲜海藻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该端足类存在着明显的"补偿性摄食"行为。选择性摄食实验的结果显示,强壮藻钩虾对石莼和根枝藻有明显的摄食偏好,其摄食率与鲜海藻的总有机碳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海藻的总氮含量则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海藻的营养价值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性并未产生可以预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藻钩虾 干湿比 总有机碳 摄食率
下载PDF
可控多孔结构生物活性钛的制备及其体外细胞培养(英文)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祥 王成焘 +2 位作者 王林 张文光 李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97-1701,共5页
采用电子束熔化(EBM)成形工艺,制造具有可控多孔结构的Ti6Al4V植入体,分析测试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率以及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特征与设计结构相符合,证明EBM技术能够实现钛合金植入体孔... 采用电子束熔化(EBM)成形工艺,制造具有可控多孔结构的Ti6Al4V植入体,分析测试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率以及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特征与设计结构相符合,证明EBM技术能够实现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的控制;测得多孔植入体的孔隙率为60.1%,相应的抗压强度为163MPa,弹性模量为14GPa,与人体骨组织弹性模量相近。利用改进的碱热处理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并浸泡在模拟体液中以诱导磷灰石的形成。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d后成骨细胞在改性的试件表面大量粘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植入体 结构生物活性 制备 体外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in VITRO porous struc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钛合金植入体 孔隙结构特征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rface modification simulated body fluid APATITE formation 弹性模量 characterization metal forming 孔隙率 CULTURE time CELL CULTURE strength of
原文传递
三亚珊瑚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钟解 王道儒 +3 位作者 叶翠信 李元 陈敏 陈春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2-685,共4页
2006至2009年采用断面监测法对三亚蜈支洲、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和西岛这5个区域的珊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东海、西岛、亚龙湾活珊瑚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珊瑚覆盖率则逐渐升高。鹿回头活珊瑚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团块状珊... 2006至2009年采用断面监测法对三亚蜈支洲、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和西岛这5个区域的珊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东海、西岛、亚龙湾活珊瑚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珊瑚覆盖率则逐渐升高。鹿回头活珊瑚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团块状珊瑚优势度高于枝状珊瑚,群落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分析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包括海洋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旅游活动造成了这些区域的珊瑚退化,但这些区域新生珊瑚的补充量相对较高,说明珊瑚生长的自然环境基本没有改变。只要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珊瑚还具有恢复的可能性。蜈支洲活珊瑚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死珊瑚覆盖率较低,珊瑚补充量较高,分枝状珊瑚的优势度高,珊瑚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这说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促进珊瑚礁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珊瑚礁 退化
原文传递
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钟解 陈石泉 +4 位作者 王道儒 蔡泽富 张光星 涂志刚 李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74,共8页
根据2004~2009年海南岛东海岸长圮港、龙湾、高隆湾、黎安港、新村港等地海草分布区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栖息地、生物5个指标调查数据,按照《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海草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对海南岛东海岸... 根据2004~2009年海南岛东海岸长圮港、龙湾、高隆湾、黎安港、新村港等地海草分布区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栖息地、生物5个指标调查数据,按照《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海草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水环境与沉积环境均处于健康状态;龙湾海草床生物残毒评价为亚健康,其余站位均处于健康状态;黎安港与长圮港海草床栖息地评价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站位均处于健康状态;黎安港海草床生物评价处于不健康状态,新村港海草床生物评价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他地方栖息地与生物评价均处于健康状态。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显示,黎安港处于不健康状态,新村港与长圮港处于亚健康状态,龙湾与高隆湾处于健康状态。总体上看,海南岛东海岸分布于珊瑚沿岸海草床生态系统比较健康,分布泻湖沿岸海草床趁于亚健康向不健康方向转变。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研究,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草床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下载PDF
海南西瑁洲岛周边海域造礁石珊瑚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钟解 张光星 +4 位作者 陈石泉 李元 蔡泽富 王道儒 李向民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采用截线样条法(line intercept transect)于2011年3月对海南省西瑁洲岛周边海域的造礁石珊瑚进行调查,同时采集水样及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并结合2006-2011年海南西瑁洲岛南部造礁石珊瑚监测数据,探讨西瑁洲岛周边海域造礁石珊瑚的空间... 采用截线样条法(line intercept transect)于2011年3月对海南省西瑁洲岛周边海域的造礁石珊瑚进行调查,同时采集水样及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并结合2006-2011年海南西瑁洲岛南部造礁石珊瑚监测数据,探讨西瑁洲岛周边海域造礁石珊瑚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显示,2011年西瑁洲岛周边区域造礁石珊瑚有13科43种,优势种为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活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范围为0.80%-34.83%;死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范围为0-12.50%,造礁石珊瑚平均补充量范围为0.03-0.90ind./m2,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与珊瑚补充量在浮泸仔周边海域相对较高,在堆头附近海域最低;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高值区在角头顶及牛鼻岭周边海域,其他地方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差别较小.受人为活动影响,西瑁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水环境和生物残毒处于健康状态,栖息地与生物指标处于亚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造礁石珊瑚 空间分布 健康评价 西瑁洲岛 海南海域
下载PDF
人体松质骨矿质密度与弹性模量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倞 李元 +2 位作者 汪方 王秋根 王冬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目的测量人体多部位松质骨矿质密度、轴向弹性模量,建立矿质密度与轴向弹性模量相关关系的本构方程,为国人有限元材料属性赋值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0例成人新鲜尸体作为样本源,选取胫骨近端、大转子、股骨颈、肱骨头和椎体5个部位的松质... 目的测量人体多部位松质骨矿质密度、轴向弹性模量,建立矿质密度与轴向弹性模量相关关系的本构方程,为国人有限元材料属性赋值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0例成人新鲜尸体作为样本源,选取胫骨近端、大转子、股骨颈、肱骨头和椎体5个部位的松质骨,加工成直径约6 mm、长约30或40 mm的准试样。测量尺寸并计算体积,CT扫描试样骨矿质密度。对松质骨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不同部位松质骨弹性模量。对矿质密度与轴向弹性模量关系进行线性与幂次回归分析。结果测试成功的试样来自5个部位,共169枚,其中胫骨近端52枚,大转子31枚,股骨颈15枚,肱骨头17枚,椎体54枚;5个部位松质骨矿质密度、轴向弹性模量均有所差异,线性相关性均较好(0.850>r2>0.785),3个部位(胫骨近端、大转子、椎体)的幂次相关性较好(0.871>r2>0.825),2个部位(肱骨头、股骨颈)的幂次相关性较弱(0.671>r2>0.643)。结论各个部位骨矿质密度与轴向弹性模量的线性和幂次回归的相关性均较高,且同部位两种回归的r2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可应用于体外检测患者的骨骼质量,准确分辨骨质变化的部位,配合有限元建模能够预测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松质骨 矿质密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多孔Ti6Al4V植入体电子束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祥 王成焘 +1 位作者 张文光 李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46-1949,共4页
采用电子束熔化(EBM)成形工艺,制备蜂窝状多孔Ti6Al4V植入体,分析测试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率和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发现所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植入体具有三维连通孔隙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合,但整体发生了收缩,收缩率约15%.测... 采用电子束熔化(EBM)成形工艺,制备蜂窝状多孔Ti6Al4V植入体,分析测试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率和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发现所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植入体具有三维连通孔隙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合,但整体发生了收缩,收缩率约15%.测得多孔植入体的孔隙率为61.5%,相应的抗压强度为172 MPa,弹性模量为3.1 GPa,与人体骨组织弹性模量十分接近.证明EBM技术能够实现对多孔钛合金植入体外形与内部孔隙结构的控制,适用于骨科内植物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熔化成形 TI6A14V 多孔结构 植入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