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硬木工成型铣刀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维洙 潘锲 +1 位作者 谢永清 《木材加工机械》 2006年第4期1-2,10,共3页
研究了超硬木工成型铣刀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角度参数和直径间关系建立了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采用复合形法求解优化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超硬 木工 成型铣刀 参数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五轴线切割机回转台及控制卡的研究与实现
2
作者 金维洙 谢永清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7年第5期43-45,共3页
介绍了五轴金刚石铣刀线切割机的特点和总体设计思想。根据金刚石木工铣刀的加工特点,设计了专用数控分度回转台对加工刀具进行分度。同时还开发了控制回转台分度的运动控制卡,包括硬件和软件模块的实现。通过将做好的控制卡与PC机及回... 介绍了五轴金刚石铣刀线切割机的特点和总体设计思想。根据金刚石木工铣刀的加工特点,设计了专用数控分度回转台对加工刀具进行分度。同时还开发了控制回转台分度的运动控制卡,包括硬件和软件模块的实现。通过将做好的控制卡与PC机及回转台连接,并对应用程序进行调试,结果满足分度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铣刀 线切割机 数控回转台 控制卡
下载PDF
铣刀线切割加工分度控制卡误差补偿分析
3
作者 金维洙 冯莉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7-48,共2页
本文介绍了金刚石铣刀线切割加工用数控分度回转台的控制卡的软硬件构成,重点分析了控制卡内部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时脉冲补偿方法的应用。该方法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回转台的分度精度。
关键词 铣刀 线切割 分度控制卡 误差补偿
下载PDF
金刚石木工铣刀专用线切割机及数控系统的研究
4
作者 金维洙 腾玉彬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6年第8期10-13,共4页
介绍了五轴金刚石木工铣刀线切割机的加工特点以及新增数控分度回转轴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并研究了该线切割机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
关键词 金刚石铣刀 数控分度 线切割机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光化五座坟西汉墓 被引量:35
5
作者 《考古学报》 1976年第2期149-170,225-230,共28页
"五座坟"在湖北省光化县东南约十二公里处,它是汉水东面的白莲公社青山大队辖内丘陵岗地西缘的一座小土岗(图一)。清《光化县志·陵墓》载:"五座坟在县治南乡,高大如丘陵,土人耕于其侧,时得古铜炉鼎。"说明这... "五座坟"在湖北省光化县东南约十二公里处,它是汉水东面的白莲公社青山大队辖内丘陵岗地西缘的一座小土岗(图一)。清《光化县志·陵墓》载:"五座坟在县治南乡,高大如丘陵,土人耕于其侧,时得古铜炉鼎。"说明这里过去曾有高大的封土冢堆,"五座坟"或因此而得名。由于冢墓曾屡遭盗掘,加以长期的自然变化,现在只残存一些不甚明显的土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墓 省博物馆 考古学 图版 出土 木马 丘陵岗地 长方形 自然变化 直径
原文传递
襄阳山湾出土的鄀国和邓国铜器 被引量:24
6
作者 《江汉考古》 1983年第1期51-53,共3页
鄀国铜器《上鄀府簠》,于一九七二年出土于襄阳山湾春秋楚国墓地,是第六新生砖瓦厂工人制砖取土时挖出来的,估计应为墓葬随葬品。《上鄀府簠》,编号为襄山采:21,除器耳残脱(后焊接修复)以外,其它部位基本完好。器形由上、下器合成。上... 鄀国铜器《上鄀府簠》,于一九七二年出土于襄阳山湾春秋楚国墓地,是第六新生砖瓦厂工人制砖取土时挖出来的,估计应为墓葬随葬品。《上鄀府簠》,编号为襄山采:21,除器耳残脱(后焊接修复)以外,其它部位基本完好。器形由上、下器合成。上、下器基本相同,唯上器沿两边各铸有(板金)扣二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襄阳 铜器 春秋 焊接修复 铭文 随葬品 楚国 墓葬 新生
下载PDF
当阳季家湖楚城遗址 被引量:23
7
作者 《文物》 1980年第10期31-41,99,共12页
季家湖位于湖北省当阳县东南隅,距县城约四十公里。它的西岸南距长江边约十五公里,东距沮漳河约三公里,东南方距楚都纪南城约三十五公里(图一)。季家湖四周地势相当低洼,为沮漳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它的西面不远,则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 季家湖位于湖北省当阳县东南隅,距县城约四十公里。它的西岸南距长江边约十五公里,东距沮漳河约三公里,东南方距楚都纪南城约三十五公里(图一)。季家湖四周地势相当低洼,为沮漳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它的西面不远,则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 1973年以来,农民在季家湖西岸挖出过一些重要铜器(见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晚期 沮漳河 文化层 东周时期 城墙 纪南城 台基 出土 陶片 城址
原文传递
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0-77,共8页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有了锻造的铁器。楚国铁器,从战国初开始容器变大,刀剑变长,新器形大量出现。到战国中期,精工铁器和铜铁合铸的铁足铜鼎流行。楚国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冶铁、用铁,到春战之交,社会已进入了铁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铁器 上磨垴遗址 春秋中期 铁生产工具 使用发展
下载PDF
湖北枣阳县发现曾国墓葬 被引量:16
9
作者 《考古》 1975年第4期222-225,259,共5页
1972年8月,枣阳县熊集区茶庵公社段营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在村内住宅旁偶然发现了铜鼎三件、铜簋四件和铜壶二件,并送交茶庵公社保存。1973年春,该公社又将此铜器转送枣阳县文化馆收藏。1973年9月,湖北省博物馆派人前往现场调查。
关键词 墓葬 铜器 湖北京山 公社 车马器 三角形 省博物馆 现场调查 偶然发现 图版
原文传递
湖北宜昌县上磨垴周代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14
10
作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3-35,共13页
The Shangmonao site is locate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at Xiwan village of Taipingxi town in Yicha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It was completely excavated in 1999 and ... The Shangmonao site is locate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at Xiwan village of Taipingxi town in Yicha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It was completely excavated in 1999 and yielded plenty of cultural remains from the Zhou period and iron foundry vestiges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abundant pottery includes clay and sandy wares, in which there are the ding tripod, li tripod, yan steamer, fu cauldron,jar, dou stemmed vessel, yu container, pot, basin, long-necked jar, trumpet-shaped object, pointed-based cup, etc.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rather complex and comprise elements of the Shang and Zhou cultures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ose of the Shang and Zhou, Ba and Chu cultures in the Yangtze-Hanshui Plain. Chronologically the site goes back to the temporal scope from the mid Western Zhou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numerous irons, pottery molds and other foundry remains unearthed are of important value to the study of iron productio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遗址 周代
全文增补中
当阳季家湖考古试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江汉考古》 1980年第2期87-90,共4页
为了探索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寻找楚国早期文化遗存,一九七九年冬,湖北省博物馆会同北大考古专业、武大考古专业和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共二十一人,在离楚故都纪南城(今江陵县境内)
关键词 楚文化 宜昌地区 考古 文化遗存 屈家岭文化 纪南城 鄂西地区 省博物馆 陶器 原始文化
下载PDF
秭归龚家大沟遗址的调查试掘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振裕 《江汉考古》 1984年第1期3-20,111-112,共20页
秭归县香溪公社东门头三小队的龚家大沟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的南岸,紧靠长江边上。其北与鲢鱼山遗址隔江相望,其西北距秭归县城约5公里,其东北距香溪镇约2.5公里(图一)。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秭归县 明清时期 东周时期 长江 省博物馆 三峡地区 文化遗物 图版 大溪文化
下载PDF
襄阳山湾五座楚墓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振裕 《江汉考古》 1983年第1期19-24,71,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统治了南半个中国,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楚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楚文化的发展过程,近年来一些同志对楚国的年代分期等问题作了许多研究工作,尤其是一九八○年十一月在武汉召开的以研究楚文化为...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统治了南半个中国,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楚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楚文化的发展过程,近年来一些同志对楚国的年代分期等问题作了许多研究工作,尤其是一九八○年十一月在武汉召开的以研究楚文化为主的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讨论最为热烈,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楚墓 襄阳 出土 中原地区 年代 楚国 分期问题 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PDF
试论城背溪文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5期206-212,共7页
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探讨楚文化渊源,考古界从80年代初开始在鄂西长江两岸发掘了一系列的古文化遗址.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城背溪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具有深远的影响.俞伟超... 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探讨楚文化渊源,考古界从80年代初开始在鄂西长江两岸发掘了一系列的古文化遗址.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城背溪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具有深远的影响.俞伟超先生在《中国早期的“模制法”制陶术》一文中,举例说明中国早期制陶术时,曾多次提到这类遗存.严文明先生已提出“城背溪文化”的概念,这种文化的相对年代与黄河流域的老官台、磁山、北辛等诸文化相当.根据城背溪遗存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以及它与后来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联系,笔者也认为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文化名称对它进行称呼.本文就称之为“城背溪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足盘 陶器 大溪文化 红衣 器物 遗存 下层文化 文物考古 新石器时代文化
下载PDF
1988年楚都纪南城松柏区的勘查与发掘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15,共10页
一、勘查发掘经过1988年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陵楚都纪南城遗址内,松柏、新桥、纪城、徐岗四村都各自在本村靠近河流的低洼地带兴建大型的养鱼池,在施工过程中暴露了大量的遗迹遗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化厅立即组织了四个... 一、勘查发掘经过1988年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陵楚都纪南城遗址内,松柏、新桥、纪城、徐岗四村都各自在本村靠近河流的低洼地带兴建大型的养鱼池,在施工过程中暴露了大量的遗迹遗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化厅立即组织了四个由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文物局组成的考古组,分别负责配合四村鱼池工程,进行抢救性的文物勘查、清理、发掘工作。松柏鱼池修筑于纪南城松柏区龙桥河边的中部(图一)。1988年12月中旬,当松柏考古组抵达工地时,五个大型鱼池已基本形成,每个鱼池均呈长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南城 省博物馆 遗迹 湖北省 文化层 遗物 遗址 考古 大型建筑 东周时期
下载PDF
关于鄂西六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7,共8页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late Neolithic re-mains at the localities of Jijiahu, Shibanxiangzi, Jinaohe, Chadianzi, Jiangjiaqiao and Wangjiadu inwestern Hubei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late Neolithic re-mains at the localities of Jijiahu, Shibanxiangzi, Jinaohe, Chadianzi, Jiangjiaqiao and Wangjiadu inwestern Hubei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new viewpoints: 1. The Jijiahu remains can be divided intothree phases, and should be called Jijiahu type of Shijiahe culture. 2. The Chadianzi, Jiangjiaqiao andWangjiadu sites are identical with Shibanxiangzi in cultural character. 3. The Jinaohe site is a little ear-lier than the Shihanxiangzi site although they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geographically. Moreover, it shouldnot be assigned to the Handong Shijiahe type. 4. The Shibanxiangzi remains should not be called “Jijiahutype”, “Ji-Shi remains” or “Jijiahu-Shibanxiangzi type”; they ought to be named Shibanxiangzi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中国 文物考古 湖北 季家湖遗存 石板巷子遗址
原文传递
襄阳山湾出土的东周青铜器 被引量:8
17
作者 《江汉考古》 1988年第1期19-22,102-103,共6页
1967年下半年以来,湖北省襄北农场第六新生砖瓦厂在襄阳余岗(伙牌)山湾东周墓地取土中发现了许多东周墓葬,并不断挖出了许多重要青铜器。1972年冬,湖北省博物馆和襄阳地区文化局等单位,派员前往调查,收回青铜器约70件左右。除已发表的《... 1967年下半年以来,湖北省襄北农场第六新生砖瓦厂在襄阳余岗(伙牌)山湾东周墓地取土中发现了许多东周墓葬,并不断挖出了许多重要青铜器。1972年冬,湖北省博物馆和襄阳地区文化局等单位,派员前往调查,收回青铜器约70件左右。除已发表的《上(若阝)府簠》和《邓公乘鼎》以外,现将其中较主要的分述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地区文化 图版 省博物馆 湖北省 墓葬 兽面纹 涡纹 云纹图案 叶形
下载PDF
秭归鲢鱼山与楚都丹阳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振裕 《江汉考古》 1987年第3期71-78,共8页
在楚文化探索工作中,关于楚立国伊始的都城丹阳在哪里的问题,是解决楚文化渊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很早就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安徽当涂说、湖北枝江说、湖北秭归说和河南丹浙说。近年来当涂说已很少人提及了,而其他三说仍在争论... 在楚文化探索工作中,关于楚立国伊始的都城丹阳在哪里的问题,是解决楚文化渊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很早就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安徽当涂说、湖北枝江说、湖北秭归说和河南丹浙说。近年来当涂说已很少人提及了,而其他三说仍在争论之中。主张湖北秭归说的,对长江西陵峡北岸的鲢鱼山遗址十分重视,不少同志以古代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资料著文论证鲢鱼山遗址就是楚国早期的都城——丹阳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遗址 丹阳 考古资料 长江沿岸 文化堆积 文献记载 都城 文化遗存 考古调查
下载PDF
绍兴306号墓文化性质的分析——兼述楚文化对吴越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6期40-45,共6页
绍兴306号墓为吴越地区一座重要的东周墓葬,是研究先秦吴越文化的可贵实物资料.本文就该墓文化属性,试作—分析,以求对越、楚、徐文化以及这些文化之间、这些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认识.一、绍兴306号墓的主要文化特征位于... 绍兴306号墓为吴越地区一座重要的东周墓葬,是研究先秦吴越文化的可贵实物资料.本文就该墓文化属性,试作—分析,以求对越、楚、徐文化以及这些文化之间、这些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认识.一、绍兴306号墓的主要文化特征位于当年越国都城附近的绍兴306号墓,因出土了带铭文的徐国铜器而产生了对其国属问题的不同看法.下面从该墓墓坑形制、随葬器物组合与放置、随葬器物特点等三方面作一具体分析判断.(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6号墓 吴越地区 楚文化 绍兴 铜器 楚墓 文化性质 徐国 随葬器物 吴越文化
下载PDF
江汉地区的鬲与楚式鬲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70,共7页
0n the phylogeny of Chinese pottery containers, Ding tripod appeared earlierthan li. Pottery Ding tripod wa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ooker in Jianghan area, and Lifirst emerged and then became prevalent in the Yellow R... 0n the phylogeny of Chinese pottery containers, Ding tripod appeared earlierthan li. Pottery Ding tripod wa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ooker in Jianghan area, and Lifirst emerged and then became prevalent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During Shang andZhou Dynasty, Li was dispersed to Jianghan area where its variations appeared, and manystyles of Li with different shapes, characters and uses came forth. 0nly one kind ofdaily cooker among them can be called ’Chu-styled li’. The anthor believes that Chu-styledli is the compound of li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and Ding tripod of Jianghan area. Itwas in vogue in the Eastzhou Dynasty when li had already vanished in the Central Plains.Three basic forms of Chu-styled li are relative to their uses and cultural orig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地区 楚式鬲 炊器 盘龙城遗址 出土文物 考古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