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城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延成 王亮 +2 位作者 朱伽 高春芹 李建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5年第10期43-46,50,共5页
风城特稠油由于黏度高、流动性差等原因使得其开发和集输非常困难。在不改变其传统降黏工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氧化催化体系的降黏剂,并对氧化催化体系降黏剂组分评选、配方优化、性能评价等做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风城特稠油... 风城特稠油由于黏度高、流动性差等原因使得其开发和集输非常困难。在不改变其传统降黏工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氧化催化体系的降黏剂,并对氧化催化体系降黏剂组分评选、配方优化、性能评价等做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风城特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占原油近50%,其中胶质含量达到31.58%,原油酸值低至3.14mgKOH/g;研制的氧化催化体系降黏剂在注蒸汽的过程中与原油发生氧化催化反应,促进胶质和沥青质等重组分裂解成饱和烃、芳香烃等轻组分和中间组分;降黏剂最佳配方为0.1%的活性碱+0.2%氧化剂(BOH)+0.3%催化剂(TOM)。降黏剂加量0.8%、反应时间14~24h、反应温度在150~240℃时,稠油降黏率可达98%以上,与原油相比,反应后稠油中饱和烃与芳香烃增加40%,胶质、沥青质下降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氧化催化体系 降黏剂 组成
下载PDF
新疆油田风城超稠油污油热化学处理技术研究
2
作者 王亮 孙森 +2 位作者 刘东明 郑小林 朱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5X期274-278,共5页
以新疆油田风城超稠油污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污油的物性,考察了不同类型破乳剂、助剂以及相互配合使用对污油的脱水效果。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超稠油污油的稳定机理。以风城超稠油污油脱水脱杂为目的,针对影响污油破乳的最重要因素—... 以新疆油田风城超稠油污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污油的物性,考察了不同类型破乳剂、助剂以及相互配合使用对污油的脱水效果。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超稠油污油的稳定机理。以风城超稠油污油脱水脱杂为目的,针对影响污油破乳的最重要因素——杂质,研究优选出了热化学脱水除杂的药剂体系——有机酸+破乳剂+缓蚀剂,使污油脱水脱杂效果明显提高。采用常规热化学处理工艺开展了现场的污油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药浓度1500mg/L、温度≥95℃的条件下能够将超稠油污油处理合格,处理后污油含水≤1.5%。超稠油污油热化学处理技术已在风城油田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已处理污油55000t(含水40%),达到了净化油的标准,吨油药剂处理费用为3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油田 超稠油 污油 破乳 脱杂 酸化
下载PDF
环孢素A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杨燕宁 朱伽 +3 位作者 宋秀胜 李霞 李拓 李家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63-466,共4页
环孢素A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以其作用强、特异性高而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环孢素A对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中重度干眼症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及自身免疫性眼科疾病等均有显著疗效。现对目前环孢... 环孢素A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以其作用强、特异性高而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环孢素A对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中重度干眼症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及自身免疫性眼科疾病等均有显著疗效。现对目前环孢素A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免疫抑制 干眼症 蚕食性角膜溃疡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多孔膜的压电活性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钟福 马珊珊 +4 位作者 朱伽 邱勋林 张冶文 Reimund Gerhard-Multhaupt Wolfgang Kuenstler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075-2080,共6页
研究了经单向机械拉伸形成的非极性空间电荷型薄膜驻极体聚四氟乙烯 (PTFE)多孔膜的压电性 .讨论了由PTFE多孔膜和非多孔的聚合物薄膜 (PTFE ,聚酰亚胺PI,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EP和聚三氟氯乙烯PCTFE)组成的双层膜的突出压电活性 .初步研... 研究了经单向机械拉伸形成的非极性空间电荷型薄膜驻极体聚四氟乙烯 (PTFE)多孔膜的压电性 .讨论了由PTFE多孔膜和非多孔的聚合物薄膜 (PTFE ,聚酰亚胺PI,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EP和聚三氟氯乙烯PCTFE)组成的双层膜的突出压电活性 .初步研究结果指出 :在优化的极化条件下形成的上述双层压电膜以外电极测量的准静态压电d33常数可达 186pC N ,这个数值与压电陶瓷锆钛酸铅PZT的相应常数接近 ,而比铁电聚合物聚偏氟乙烯 (PVDF)的相应常数约高出一个数量级 .还研究了这类柔性多孔膜压电性的突出的热稳定性 ,考察了充电参数如充电时间、充电温度和电晕电场等及储存的电荷密度对这类双层膜的压电活性的影响 .充电参数对压电性的影响还借助于电荷动力学规律和材料性质进行了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多孔膜 压电活性 稳定性 聚合物薄膜 空间电荷驻极体 充电参数 双层膜
原文传递
SiO_2和Si_3N_4/SiO_2薄膜表面驻极态的改善 被引量:4
5
作者 夏钟福 邱勋林 +1 位作者 朱伽 张冶文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12,共5页
描述了为改善其表面驻极态的抗湿能力 ,对 Si基 Si3N4 和 Si3N4 /Si O2 薄膜驻极体所进行的化学表面修正的基本原理。以六甲基二硅胺烷 (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 (DCDMS)两种化学修正试剂对这类薄膜驻极体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 描述了为改善其表面驻极态的抗湿能力 ,对 Si基 Si3N4 和 Si3N4 /Si O2 薄膜驻极体所进行的化学表面修正的基本原理。以六甲基二硅胺烷 (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 (DCDMS)两种化学修正试剂对这类薄膜驻极体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 :从抗湿能力考虑 ,经 DCDMS修正的氮、氧化硅驻极体的电荷稳定性优于 HMDS处理的样品 ,是由于这类修正形成了更完善的表面单分子疏水层 ;但如果从驻极体的储电热稳定性方面考虑 ,以 HMDS处理的样品优于 DCDMS样品 ,是由于被 HMDS修正的表面层内形成了较高浓度的深能级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表面修正 抗湿能力 电荷 热稳定性 六甲基二硅胺烷 二氯二甲基硅烷
下载PDF
硅基驻极体微型声-电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钟福 邱勋林 +1 位作者 朱伽 张冶文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8-21,共4页
综述了近20年来硅传感器研究工作的现状与进展。硅微型传声器具有小尺寸(振膜面积约为1 mm2量级),由于极薄的振膜厚度(<1 μm)导致其低振动灵敏度,传感单元的可集成化和传感器与放大器的一体化工艺,以及由于应用刻蚀工艺的器件... 综述了近20年来硅传感器研究工作的现状与进展。硅微型传声器具有小尺寸(振膜面积约为1 mm2量级),由于极薄的振膜厚度(<1 μm)导致其低振动灵敏度,传感单元的可集成化和传感器与放大器的一体化工艺,以及由于应用刻蚀工艺的器件制作的低成本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传感器 硅基驻极体 振膜厚度
下载PDF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昊彦 黎伟波 朱伽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169例(212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单纯手术切除术, 23眼)、Ⅱ组(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 72眼)、Ⅲ组(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81眼)、Ⅳ组[...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169例(212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单纯手术切除术, 23眼)、Ⅱ组(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 72眼)、Ⅲ组(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81眼)、Ⅳ组[丝裂霉素(MMC)注射后联合手术切除术,36眼]。比较四组患眼复发情况及不同胬肉分级患眼复发情况。结果Ⅰ组复发率为39.13%,Ⅱ组复发率为11.11%,Ⅲ组复发率为4.94%,Ⅳ组复发率为13.89%。Ⅰ组复发率高于Ⅱ、Ⅲ、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14、19.148、4.941, P<0.05)。Ⅱ、Ⅲ、Ⅳ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胬肉复发率为2.33%,Ⅱ°胬肉复发率为13.46%,Ⅲ°胬肉复发率为16.92%。Ⅰ°胬肉复发率低于Ⅱ°、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5.584, P<0.05)。Ⅱ°、Ⅲ°胬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结膜移植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MMC注射后联合手术切除术均可以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手术切除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力 朱伽 张燕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7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104眼)PDR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42眼)]和观察组[54例(62眼)]。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抗VEGF... 目的观察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104眼)PDR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42眼)]和观察组[54例(62眼)]。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抗VEGF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RNV)。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RNV、C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RNV、CM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血管消退率92.59%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改善视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下载PDF
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9
作者 陈静敏 李强 +2 位作者 曾彬彬 朱伽 刘会娟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69例佩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将患者分为症状组(n=37)和无症状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泪液炎症因子[白...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69例佩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将患者分为症状组(n=37)和无症状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水平、泪液稳定性、泪液渗透压。分析症状组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泪液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泪液IL-2、IL-4、IL-6、IL-17A、TNF-α、γ-干扰素水平及角膜接触镜泪膜表面质量(CL-TFSQ)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症状组患者视觉角膜接触镜舒适度量表得分与泪液IL-2、IL-4、IL-6、IL-17A水平及CL-TFSQ指数呈正相关,与泪液γ-干扰素水平呈负相关,CL-TFSQ指数与泪液IL-2、IL-4、IL-17A、TNF-α水平呈负相关,与泪液γ-干扰素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的不适症状,可能与其泪液炎症因子水平发生变化引起泪膜稳定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不适感 泪液 炎症因子 不适症状 近视 相关性
下载PDF
世界变化这么快,我们如何做职场主人
10
作者 朱伽 《上海支部生活》 2023年第3期54-55,共2页
这世界变化的速度似乎是越来越快,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领恐慌”探讨还在热议,不曾想ChatGPT的冲击波已席卷而来。那么问题来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AI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职场人究竟要如何自处、何去何从?是环境问题,还是自... 这世界变化的速度似乎是越来越快,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领恐慌”探讨还在热议,不曾想ChatGPT的冲击波已席卷而来。那么问题来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AI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职场人究竟要如何自处、何去何从?是环境问题,还是自身问题。外部大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内部变革也愈演愈烈。当人们遇到困境或自身状态不佳时,很容易先归咎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资源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人 本领恐慌 外部环境 移动互联网时代 大变局 内部变革 冲击波
原文传递
武陵山区感染性角膜炎10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燕宁 朱伽 +3 位作者 宋秀胜 李霞 李拓 李家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目的 分析恩施州所在武陵山区1 045例感染性角膜炎的特点及转归,为地区性角膜病的防治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1 045例单眼角膜炎病例的病史、病程、先前诊断及用药情况、来院... 目的 分析恩施州所在武陵山区1 045例感染性角膜炎的特点及转归,为地区性角膜病的防治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1 045例单眼角膜炎病例的病史、病程、先前诊断及用药情况、来院后裂隙灯检查、微生物检查、治疗方法以及转归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45例感染性角膜炎中,男性614例,女性431例。发病平均年龄51.2岁,主要集中于38~60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真菌性角膜炎409例,病毒性303例,细菌性311例,棘阿米巴性22例。患者发病至来院就诊时间2~26 d,平均(17.2±3.6)d。874例患者药物治疗有效,171例患者药物治疗2周以上无效,溃疡灶扩大,82例行羊膜覆盖术,19例行角膜移植术,9例患者行眼内容物剜除术。18例于出院1年后复发,其中1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位于武陵山区感染性角膜炎类型首位,系统及时的药物治疗对感染性角膜炎有明显疗效,无效时行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及结膜瓣覆盖术,将有效提高视力,降低致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学检查 羊膜移植 防盲
原文传递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手术切口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孙力 张燕钦 朱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2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手术切口的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穹隆部球结膜切口,对照组采用以穹窿部为基底的角膜缘部球...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手术切口的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穹隆部球结膜切口,对照组采用以穹窿部为基底的角膜缘部球结膜切口。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滤过泡Kronfeld法分型情况,前房Scheie分级情况,手术及术后指标情况。结果术后1周、2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滤过泡Ⅰ型7例、Ⅱ型9例、Ⅲ型13例,Ⅳ型11例,观察组滤过泡Ⅰ型17例、Ⅱ型18例、Ⅲ型3例,Ⅳ型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滤过泡分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78,P<0.05)。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7.5%(3/40)与对照组的2.5%(1/4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取穹窿部切口虽然较角巩膜缘部切口操作稍复杂,但在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感觉方面更有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结膜切口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及泪液分泌变化
13
作者 朱伽 李强 +1 位作者 严朝阳 黎伟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及泪液分泌变化。方法8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及泪液分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 d,患者的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性...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及泪液分泌变化。方法8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及泪液分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 d,患者的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患者的SAI、SR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均短于术前,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ⅠT)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分别为(2216.71±172.58)、(2243.54±178.39)、(2269.76±183.67)个/mm^(2),均低于术前的(2331.35±201.77)个/mm^(2);裸眼视力(UCVA)分别为(0.36±0.08)、(0.42±0.06)、(0.63±0.08),均高于术前的(0.1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内皮细胞、角膜地形图和泪液分泌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前后 角膜地形图 泪液分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