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时空分布与文学建设 被引量:9
1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区域分布极为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宁绍五府,其中浙西地区远多于浙东;其时代演变总体上呈现历时递减态势,从清前期到中期世家数量骤然剧减,清后期依然衰减。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文学传承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区域分布极为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宁绍五府,其中浙西地区远多于浙东;其时代演变总体上呈现历时递减态势,从清前期到中期世家数量骤然剧减,清后期依然衰减。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文学传承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即家族、地域与流派唱和有着高度的融合性。文学世家一方面致力于本家族的文学建设,另一方面又是乡邦文学的引领者和建设者。同时,文学流派和文人结社也往往由家族文人群体组成和参与,建立在家族文化圈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两浙 文学世家 时空分布 文学建设
下载PDF
红学六十年:学术范式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梅新林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37,共24页
六十年的红学既是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历程的典范演绎,又承载着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内涵。从"学术范式"这一概念出发,大致以1978年为界,红学范式经历了由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的演变,大陆与台港的红学学术范式则经历了由彼此隔... 六十年的红学既是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历程的典范演绎,又承载着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内涵。从"学术范式"这一概念出发,大致以1978年为界,红学范式经历了由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的演变,大陆与台港的红学学术范式则经历了由彼此隔绝到相互交流进而相互影响的发展历程。红学学术范式实践表明,时代精神、外来理论和学术创新是红学学术范式演变的核心动力、学理依据和内在要求;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外来理论的本土转化和文学研究的本位性则在红学学术范式演变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为六十年红学研究结出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认真总结和吸取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六十年 学术范式 演变 启示
原文传递
清代女性戒子诗的母教特征与文学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9,共12页
戒子诗是以教化和诫勉子孙后代为主要内容的家训文体和诗歌题材。女性戒子诗集中出现在清代,是清代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清代社会家庭普遍重视母教,特别是父教缺位者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则是清代女性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普遍提升... 戒子诗是以教化和诫勉子孙后代为主要内容的家训文体和诗歌题材。女性戒子诗集中出现在清代,是清代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清代社会家庭普遍重视母教,特别是父教缺位者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则是清代女性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普遍提升,使得母亲有能力吟诗教子。女性戒子诗作为母教独特而又重要的文献材料,揭示了母教在教化意识、教化内容和教化方法等方面与父教具有同中有异的教化特征。作为训诫体的诗歌题材,女性戒子诗具有助推家族文学发展、传达母教诗学观念和拓展戒子诗自身新境界等重要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女性戒子诗 母教特征 文学意义
原文传递
情爱与政治: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嬗变及其文化成因 被引量:6
4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5-160,共16页
杨贵妃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其叙述嬗变经历了从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一对一的两人情爱叙述到唐玄宗、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或唐玄宗、杨贵妃和梅妃之间的"三角"情爱叙述,再回归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两人情爱叙述... 杨贵妃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其叙述嬗变经历了从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一对一的两人情爱叙述到唐玄宗、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或唐玄宗、杨贵妃和梅妃之间的"三角"情爱叙述,再回归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两人情爱叙述的历史过程。贯穿其中的政治伦理批判则是由借帝妃情爱悲剧讽喻唐玄宗溺情失政,走向"女色祸国"的政治批判,再到"女人救国"的政治歌颂。不同时代的政治伦理导向和政治文化思潮是杨贵妃故事嬗变的重要文化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故事 叙述嬗变 文化成因
原文传递
清代浙东学派的传承衍化及其学术地位 被引量:6
5
作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145,160,共10页
清代浙东学派并不局限于清前期的浙东经史学派,从清初至清末都有传承和延续。其传承衍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转型分化期(顺康之际)、繁荣兴盛期(康雍乾)、中衰重塑期(嘉道)、多元复兴期(咸同光宣)。前两期以黄宗羲及其弟子群为代表,复... 清代浙东学派并不局限于清前期的浙东经史学派,从清初至清末都有传承和延续。其传承衍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转型分化期(顺康之际)、繁荣兴盛期(康雍乾)、中衰重塑期(嘉道)、多元复兴期(咸同光宣)。前两期以黄宗羲及其弟子群为代表,复兴期则以定海黄氏家族、瑞安孙氏家族和德清俞樾及其弟子为典型。鼎盛与复兴之间历经中衰,学术传承看似中断,实则仍有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是通过乾嘉学术的嫁接而得到重塑,另一方面则是远绍宋元浙东学术而得到重生。由此,浙东学术特质也发生了转型,由经史义理转向通经训诂,并由陆王学统转向程朱学统。清代浙东学派对于宋明浙东学派传承、清代学术发展以及中国学术现代转型都具有重要学术贡献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浙东学派 传承衍化 学术地位
下载PDF
简论袁黄《了凡四训》劝善思想的宗教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嘉兴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袁黄《了凡四训》是一篇劝善积德的儒家家训作品,但在劝善原理、劝善法则、劝善实践、道德评价以及训诫的写作形式等方面都深受宗教,特别是禅宗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这种宗教影响既与明代三教合一的社会风气有关,也与袁黄家族崇教的家学... 袁黄《了凡四训》是一篇劝善积德的儒家家训作品,但在劝善原理、劝善法则、劝善实践、道德评价以及训诫的写作形式等方面都深受宗教,特别是禅宗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这种宗教影响既与明代三教合一的社会风气有关,也与袁黄家族崇教的家学源渊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黄 《了凡四训》 劝善思想 宗教影响
下载PDF
宗教真实与文学想象——《太平广记》仙传小说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1,共7页
仙传小说是《太平广记》辑录的重要题材类型,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独特的叙事特征,即以史传叙事结构展示神仙故事的宗教真实性,以模糊叙事语句遮蔽神仙及其仙迹超现实的虚幻性,以对比、衬托等叙事技巧凸显神仙生命的长生久视,以程式... 仙传小说是《太平广记》辑录的重要题材类型,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独特的叙事特征,即以史传叙事结构展示神仙故事的宗教真实性,以模糊叙事语句遮蔽神仙及其仙迹超现实的虚幻性,以对比、衬托等叙事技巧凸显神仙生命的长生久视,以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强化神仙可求的宗教目的。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兼顾了仙传小说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双重特性,弥合了"宗教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内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仙传小说 叙事特征 宗教真实 文学想象
下载PDF
孔子的《诗》教观探微 被引量:4
8
作者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16,共4页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通过从诗教的内容,"思无邪"、诗教的手段,"兴观群怨"、诗教的目的,"温柔敦厚"等方面可以对孔子的诗教观作系统而又深层的探讨。
关键词 孔子 诗教 探微
下载PDF
甬上证人书院与清代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
9
作者 啸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也与证人书院关系密切。证人书院为浙东文派培养了大量稳定而交流密切的文学人才,即便是讲学活动中止后,依然如此。证人书院的学术导向和文学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浙东文派重构文学与经史之学的融通,文学思想和创作具有鲜明的“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中和特色,不仅有力地批判了明“七子”的模拟之文,而且具有强烈的经世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清代文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上证人书院 清代浙东文派 文学思想 文学特征
下载PDF
抄诗作史: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的“诗史”价值
10
作者 啸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70,共10页
《续甬上耆旧诗》是全祖望晚年辑纂的一部自明隆万至清顺康时期的甬上诗歌总集。其辑纂的文化目的是抄诗作史,以诗歌文献和诗人小传的辑纂来构建遗民故国史、浙东乡邦史和甬上望族史。“三史”合而为一,分而各属,既有内在联系性,又各有... 《续甬上耆旧诗》是全祖望晚年辑纂的一部自明隆万至清顺康时期的甬上诗歌总集。其辑纂的文化目的是抄诗作史,以诗歌文献和诗人小传的辑纂来构建遗民故国史、浙东乡邦史和甬上望族史。“三史”合而为一,分而各属,既有内在联系性,又各有所侧重。故国史侧重于甬上文人抗清和避清的朱明政权认同,乡邦史侧重于甬上文学和文化演变的历史还原,望族史侧重于家族传承及家族之间联系性的梳理重现。由于甬上望族人文鼎盛,又是抗清和遗民群体的中坚力量,望族史、乡邦史和故国史因节义精神和人文传统而得到有机贯通与有效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甬上耆旧诗》 全祖望 地方诗歌总集 抄诗作史 诗史价值
下载PDF
明代印刷出版业对明代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明代 印刷出版业 小说 批评理论 文本创作
下载PDF
论唐代诗人对《史记·留侯世家》的接受 被引量:2
12
作者 《呼兰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留侯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名篇。唐代不少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了这篇传记中的内容:或赞慕张良运筹帷幄的谋略;或感叹张良巧遇伯乐黄石老人又逢知音刘邦从而能施展才华的幸运;或欣赏张良晚年辟谷仙隐的隐逸;或贬褒商山四皓... 《留侯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名篇。唐代不少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了这篇传记中的内容:或赞慕张良运筹帷幄的谋略;或感叹张良巧遇伯乐黄石老人又逢知音刘邦从而能施展才华的幸运;或欣赏张良晚年辟谷仙隐的隐逸;或贬褒商山四皓。产生这些接受现象的原因,既与本文所描写的内容有关,又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自身的身世遭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史记·留侯世家》 诗歌 艺术风格 创作题材
下载PDF
《红楼梦》中“离恨天”的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1-295,共15页
《红楼梦》中“离恨天”一词只出现过三次,但它却把宝黛二人爱情的神话缘起、预寓和现实结局都贯穿起来了,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红楼梦》中“离恨天”的建构是对元曲和《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离恨天”的继承和超越。《红楼... 《红楼梦》中“离恨天”一词只出现过三次,但它却把宝黛二人爱情的神话缘起、预寓和现实结局都贯穿起来了,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红楼梦》中“离恨天”的建构是对元曲和《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离恨天”的继承和超越。《红楼梦》中“离恨天”同元曲一样指向爱情的悲剧,却比之更具象更完整,成为宝黛爱情故事的特定意象;同《西游记》一样指向无欲世界,却剥去了其宗教外在形式,从内质上直接指向“色即空”的佛教哲理。同时它又凝聚着作家的辛酸泪,成为具有深邃意蕴的文学意象。而后来众多仿写小说中的“离恨天”未得个中三昧,远不能望其项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恨天 《红楼梦》 建构
原文传递
《太平广记》人鬼遇合故事的主题类型与文化蕴涵 被引量:3
14
作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太平广记》人鬼遇合故事按其主题可分为婚配型和偶合型两种亚类型,每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次生类型。这些故事蕴含了冥婚习俗、世俗情爱和阴阳哲学等文化观念。
关键词 《太平广记》 人鬼遇合 主题类型 文化蕴涵
下载PDF
祸水论、情悔论与遗民情怀——《隋唐演义》与《长生殿》之李杨故事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7,共5页
《隋唐演义》和《长生殿》是清初对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同一题材所创作的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两者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异其趣,前者宣扬女人祸水论,后者主导情悔论,表现出两位作者对晚明以来的尊情思潮的不同接受。但作品的终极情怀却是一样... 《隋唐演义》和《长生殿》是清初对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同一题材所创作的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两者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异其趣,前者宣扬女人祸水论,后者主导情悔论,表现出两位作者对晚明以来的尊情思潮的不同接受。但作品的终极情怀却是一样的,即表现一种遗民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演义》 《长生殿》 祸水论 情悔论 遗民情怀
下载PDF
《太平广记》神仙小说的“石”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7期106-110,共5页
《太平广记》神仙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石"文化,石头是神仙生命的原生点,石髓是神仙修道的仙药,石洞是神仙居住的仙境。神仙小说的石文化意蕴,既是神仙道教对远古以来的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道教对于自然山石进行宗教审美化... 《太平广记》神仙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石"文化,石头是神仙生命的原生点,石髓是神仙修道的仙药,石洞是神仙居住的仙境。神仙小说的石文化意蕴,既是神仙道教对远古以来的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道教对于自然山石进行宗教审美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神仙小说 石文化
下载PDF
《太平广记》神仙小说中的“白鹤”意象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125,共5页
神仙小说是《太平广记》的一个重要类目,白鹤则是神仙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仙化意象,它们或为神仙的化身、或密切关联着神仙,具有长生不死的宗教文化意蕴。白鹤能够成为神仙的典型意象,与神仙思想的原始生成、白鹤的形体习性以及鹤鸟所附载... 神仙小说是《太平广记》的一个重要类目,白鹤则是神仙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仙化意象,它们或为神仙的化身、或密切关联着神仙,具有长生不死的宗教文化意蕴。白鹤能够成为神仙的典型意象,与神仙思想的原始生成、白鹤的形体习性以及鹤鸟所附载的民俗内涵分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意象 《太平广记》 神仙小说
下载PDF
《太平广记》符命小说的文学叙事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2-56,共5页
《太平广记》符命小说基本上是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探讨唐五代天命观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命数天定的导向,符命小说不仅有特定的文学主题,折射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所在,而且有相对固定的书写程式,展示出独特的叙事特征。符命小说... 《太平广记》符命小说基本上是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探讨唐五代天命观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命数天定的导向,符命小说不仅有特定的文学主题,折射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所在,而且有相对固定的书写程式,展示出独特的叙事特征。符命小说宣扬命数天定观念,属于民间世俗文化的小传统,虽然与儒家文化大传统有一定差异,甚至悖离,却是精英文化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符命小说 文学叙事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清代浙东学派“诗史”观的理论创新与文学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61,共9页
清代浙东学派虽以史学著称但也十分重视文学,其文学有着鲜明的史学意识和特征,"诗史"观的理论和创作即是这种史学意识的集中体现。浙东学派"诗史"理论除了强调"以诗补史"观念外,还非常重视诗歌抒写"... 清代浙东学派虽以史学著称但也十分重视文学,其文学有着鲜明的史学意识和特征,"诗史"观的理论和创作即是这种史学意识的集中体现。浙东学派"诗史"理论除了强调"以诗补史"观念外,还非常重视诗歌抒写"心史"的文学功能,对"诗史"内涵也有更为广泛的时空拓展,同时还强化了"诗史"作者的主体担当和文化责任。浙东学派的"诗史"观念是其文学实践基础总结出来的诗学理论,其"诗史"创作成就也非常突出,有"以诗作史"和"以诗纪地"两种诗史类型。"以诗作史"既重视时事叙录,也有历史重叙,主要表现为明清政权鼎革时期浙东文人的心史抒写、兴亡反思和文化认同。"以诗纪地"主要是起到一种以诗歌来书写地志的文化功能,重视浙东乡邦风物知识的记录和人物图谱的绘制,并由此宣扬乡邦文化传承的主体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浙东学派 诗史 理论创新 文学实践
下载PDF
中日文化语境中的杨贵妃故事叙述比较——兼论日本对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的民族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8-97,共10页
杨贵妃故事是中日两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都以《长恨歌》《长恨歌传》为源头。虽然故事题材大致相同,但两者的创作方式、叙述模式、人物塑造、主题寓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学创作不断超越《长恨歌》《长恨歌传》的叙事文本,叙述... 杨贵妃故事是中日两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都以《长恨歌》《长恨歌传》为源头。虽然故事题材大致相同,但两者的创作方式、叙述模式、人物塑造、主题寓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学创作不断超越《长恨歌》《长恨歌传》的叙事文本,叙述模式繁复,重视杨贵妃“生前事”的拓展;日本文学创作则始终以《长恨歌》《长恨歌传》的文本接受为基础,叙述模式单一,重视杨贵妃“死后情”的强化。中国文学整体上侧重于贬妃讳帝,重在宣扬女祸乱政;日本文学则侧重于扬妃刺帝,重在渲染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此同时,中日文学中杨贵妃也有塑造成“救国”形象的个案,但中国以“情贞”正面形象突出杨贵妃忠君贞夫,日本以“情淫”反面形象反衬杨贵妃是淫乱唐朝、救护日本的护国神化身。中日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差异在于两者的文学生成、文学本质和文学功用相异。日本杨贵妃故事创作实质上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有着淡化中国文化内涵、简化中国文学叙事、重构日本文化观念和文学审美的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故事 中日比较 女祸论 女神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