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明威《雨中猫》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20
1
作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6-89,共4页
海明威是一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作家 ,其语言风格简洁凝炼 ,朴实无华 ,对当代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这种风格再现于《雨中猫》里。名词性结构、自由间接引语和反复等语言手段的巧妙使用使得这个短篇成为海明威脍... 海明威是一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作家 ,其语言风格简洁凝炼 ,朴实无华 ,对当代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这种风格再现于《雨中猫》里。名词性结构、自由间接引语和反复等语言手段的巧妙使用使得这个短篇成为海明威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名词性结构 自由间接引语 反复
下载PDF
不可言而言之--解析《苏菲的选择》的叙述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以修辞性叙事和批评性元叙述,不仅重述了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反思了人性之恶,还探讨了小说本身的构思与创作。本文认为,作品的叙述策略独出机杼... 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以修辞性叙事和批评性元叙述,不仅重述了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反思了人性之恶,还探讨了小说本身的构思与创作。本文认为,作品的叙述策略独出机杼,将修辞性叙事与批评性元叙述相互交融,建立了文本内部的对话关系。作家使用修辞性叙事,立足现实进行历史言说,从而使得历史、现在和未来进行对话。同时,元叙述话语使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锐的批评性,不仅彰显了语言的力量,也肯定了文学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泰伦 《苏菲的选择》 修辞性叙事 元叙述
原文传递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话语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福克纳是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一篇结构复杂、精雕细琢的小说 ,是“故事 (内容 )”与“话语”高度统一的典范。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和时序安排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篇小说的话语策略及其艺术效果 ,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 福克纳 小说艺术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话语策略
下载PDF
电影中的纽约城市叙述——纽约天际线与纽约城市人文真相
4
作者 姚沁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城市为电影提供消费人群和取景素材,而电影通过镜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纽约城市天际线在以纽约为故事背景的电影中反复出现,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城市天际线不仅指示故事发生的场所和背景,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具象体现和寓意... 城市为电影提供消费人群和取景素材,而电影通过镜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纽约城市天际线在以纽约为故事背景的电影中反复出现,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城市天际线不仅指示故事发生的场所和背景,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具象体现和寓意衍生。分析电影对纽约天际线的叙述,可以挖掘纽约城市人文真相。经典的纽约天际线代表着美国的进步与繁荣,给予了人们对城市的乌托邦想象。后911时代的美国电影在叙述残缺的纽约天际线时,出现了不同的考量和选择,揭示了新的纽约城市人文真相。电影《世贸中心》选择坦然而克制地叙述和呈现被视为禁忌的纽约天际线和双子塔,意在探索直面灾难、治愈创伤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纽约 电影纽约 纽约天际线 纽约城市人文真相
下载PDF
布拉福德《普利茅斯种植园史》中的家园想象
5
作者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27-39,共13页
家园是生命的栖息地,家园想象与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相互交织,构成了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母题。北美殖民时期的叙史文学作品布拉福德的《普利茅斯种植园史》在记述早期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开拓殖民地历史事件的同时,建构了对新家园的想象。乘... 家园是生命的栖息地,家园想象与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相互交织,构成了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母题。北美殖民时期的叙史文学作品布拉福德的《普利茅斯种植园史》在记述早期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开拓殖民地历史事件的同时,建构了对新家园的想象。乘坐“五月花号”航船到达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移民的家园想象包含三个向量:宗教共同体、公民政治共同体及殖民共同体。宗教共同体是基于宗教信仰而建构的家园想象;公民政治共同体是基于理想世俗社会模式而建构的家园想象;殖民共同体则指移民以选择性包容和排除模式而建构的家园想象,具有殖民主义的霸权性质。研究美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的家园想象,有助于了解形成美利坚民族意识和构建美国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机理,有利于研判当今美国遭遇的社会问题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拉福德 《普利茅斯种植园史》 家园想象
下载PDF
浅谈国家公派出国人员之中西方文化课课堂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蒋花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本文分析了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开设中西方文化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日益重要,对此,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责无旁贷。此外,和外国人进行有效交流,了解西... 本文分析了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开设中西方文化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日益重要,对此,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责无旁贷。此外,和外国人进行有效交流,了解西方文化是必备条件。中西方文化课作为留基委考试科目的有效辅助课程,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练习用英语表达相关思想的良好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课程定位 口语 授课方式
下载PDF
叙事策略与历史重构——斯泰伦历史小说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虞建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2期304-310,共7页
克罗齐说:"只有对现在生活的兴趣才能促使人们去研究过去的事实。故而,过去的事情一旦和对现在生活的兴趣相结合,它的关注点就不再是过去,而是现在了。"这种对现在的兴趣引导我们去研究历史,确切地说是唤醒和复活历史,并按照... 克罗齐说:"只有对现在生活的兴趣才能促使人们去研究过去的事实。故而,过去的事情一旦和对现在生活的兴趣相结合,它的关注点就不再是过去,而是现在了。"这种对现在的兴趣引导我们去研究历史,确切地说是唤醒和复活历史,并按照现在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历史。历史题材创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而又随时代成长的艺术实践,从已逝去的历史中寻求叙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研究 斯泰伦 南方作家 艺术实践 历史题材 理解历史 美国南方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种族矛盾 历史小说
下载PDF
诠释与警世——《苏菲的选择》主题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7-71,共5页
在《苏菲的选择》中,斯泰伦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对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进行了诠释,指出大屠杀不仅是民族灾难,还是一场人类悲剧。大屠杀是由现代社会官僚体系以及现代文明其他固有问题共谋的结果。而导致大屠杀的环境和条件没有根本... 在《苏菲的选择》中,斯泰伦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对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进行了诠释,指出大屠杀不仅是民族灾难,还是一场人类悲剧。大屠杀是由现代社会官僚体系以及现代文明其他固有问题共谋的结果。而导致大屠杀的环境和条件没有根本性改变,因此,大屠杀式的悲剧有再次发生的危险。作家以此向世人提出了警示,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无限担忧和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泰伦 《苏菲的选择》 人类悲剧 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苏菲的选择》的多重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7-112,140,共7页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的反思文学作品。小说言说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书写了叙述者/作者的成长故事,评论了小说本身的创作。小说的叙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的反思文学作品。小说言说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书写了叙述者/作者的成长故事,评论了小说本身的创作。小说的叙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言说历史、书写成长和评论创作三种文本于一体,多重叙事共同彰显小说的多重主题,表现了作家叙述纳粹大屠杀事件的独特叙事风格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菲的选择》 多重叙事 言说历史 书写成长 评论创作
下载PDF
《白雪公主后传》对美国女权运动的拷问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2,共5页
《白雪公主后传》塑造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渴望解放的现代女性形象——白雪公主,但是白雪公主没能逃脱依附男人的命运,渴求女性解放的愿望落空。小说中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将女性变为男性的欲望对象,女性试图建构的主体性成为永恒的匮乏,... 《白雪公主后传》塑造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渴望解放的现代女性形象——白雪公主,但是白雪公主没能逃脱依附男人的命运,渴求女性解放的愿望落空。小说中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将女性变为男性的欲望对象,女性试图建构的主体性成为永恒的匮乏,女性的解放受阻;强大的男权势力宣扬男性主宰、女性服从,男性作为本源和主体而存在,女性被看成男性的补充物和客体的思维范式,而女性在这种范式中被培养、被规训,继而被阉割,最终失去自我,争取解放的斗争成为虚妄。因而,《白雪公主后传》质疑和拷问了美国女权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雪公主后传》 男性凝视 女性的阉割 女权运动 虚妄的斗争
下载PDF
历史叙事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3,共6页
长期以来,原原本本地再现历史本来面目被认为是历史撰写的宗旨,历史学家则应该是不偏不倚、超然物外的历史记录者;历史编撰的灵魂是真实。但是,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叙事的再现功能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对历史是语言构造物还是... 长期以来,原原本本地再现历史本来面目被认为是历史撰写的宗旨,历史学家则应该是不偏不倚、超然物外的历史记录者;历史编撰的灵魂是真实。但是,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叙事的再现功能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对历史是语言构造物还是独立的客观事实,历史是强者的历史还是弱者的历史,历史表述的是外部事件还是内心真实以及历史是一部大写的历史还是多个小写的历史等问题的探讨揭示了传统撰史观的问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语言构造物 强者的历史 外部事件 复数历史
下载PDF
文化身份认同之诉求——解读斯泰伦《纳特·特纳的自白》 被引量:1
12
作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40-44,50,共6页
从一踏入北美大陆这个异文化世界,非裔黑人就开始了他们寻找自我、追求身份认同的漫漫征程。威廉.斯泰伦在《纳特·特纳的自白》中再现了黑人主人公特纳追寻其文化身份认同的艰辛历程。特纳的身份诉求始于认同白人主流文化的个人身... 从一踏入北美大陆这个异文化世界,非裔黑人就开始了他们寻找自我、追求身份认同的漫漫征程。威廉.斯泰伦在《纳特·特纳的自白》中再现了黑人主人公特纳追寻其文化身份认同的艰辛历程。特纳的身份诉求始于认同白人主流文化的个人身份建构,而后是试图寻找黑人原初的共同文化身份的政治身份建构,最后特纳重构了一个以异质性为特点的散居非裔黑人文化身份,从而完成其身份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特·特纳的自白》 文化身份 个人身份 政治身份 混合身份 威廉·斯泰伦
下载PDF
斯泰伦对美国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13
作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6,共5页
美国南方文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不仅佳作如潮,巨匠叠出,而且蕴藏着强有力的规范作用和无穷尽的创新机制。面对如此强大的传统,斯泰伦在影响的焦虑中开拓进取,显示出强力诗人的风范,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挣脱了传统的束缚,超越了对经典的简... 美国南方文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不仅佳作如潮,巨匠叠出,而且蕴藏着强有力的规范作用和无穷尽的创新机制。面对如此强大的传统,斯泰伦在影响的焦虑中开拓进取,显示出强力诗人的风范,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挣脱了传统的束缚,超越了对经典的简单模仿,实现了对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确立了独特风格,为南方文学的更新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泰伦 美国南方文学传统 影响的焦虑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那些不为人知的事——《福特斯科斯太太》中弗雷德成长模式探析
14
作者 蒋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7,共6页
短篇小说《福特斯科斯太太》讲述了弗雷德隐秘的成长。借喻性的标题、双重视角让弗雷德的成长具有一种隐秘的欺骗。故事将龌龊的家、酒及酒臭味、昏暗的伦敦街道、口红、手枪、睡裙、妓女、姐弟情和青春期的孤独、狂躁、堕落、暴力、性... 短篇小说《福特斯科斯太太》讲述了弗雷德隐秘的成长。借喻性的标题、双重视角让弗雷德的成长具有一种隐秘的欺骗。故事将龌龊的家、酒及酒臭味、昏暗的伦敦街道、口红、手枪、睡裙、妓女、姐弟情和青春期的孤独、狂躁、堕落、暴力、性、阴谋、强奸、乱伦等因子黏合在一起,让弗雷德的成长模式中三个主要方面:失效的家、找寻和成长仪式具有强烈的黑暗、讽刺色彩。更为讽刺的是弗雷德的成长模式竟然和正常生活毫无违和感,他自然地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秘 成长模式 失效的家 找寻 成长仪式
下载PDF
作为言说者的黑奴——解读《奈特·特纳的自白》中历史人物的重塑
15
作者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年第2期31-39,共9页
在美国蓄奴制社会中,黑奴只是一个符号,被当成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独立人格,只配用于装点白人生活门面的非人。美国当代小说家斯泰伦认为这是非人道的做法,创作了以特纳奴隶起义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旨在重新... 在美国蓄奴制社会中,黑奴只是一个符号,被当成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独立人格,只配用于装点白人生活门面的非人。美国当代小说家斯泰伦认为这是非人道的做法,创作了以特纳奴隶起义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旨在重新塑造那个印象已经模糊的奴隶起义领袖。小说使用类自传体第一人称叙事,让黑奴奈特讲述自己的故事。作为叙述者的奈特通过采用操纵叙述故事的方式、发表评论、以及在叙事层面确立叙述者与被述者间的交互关系等三种叙事方式来建构叙述者身份,彰显自己的在场。于是,被曲解、被当成非人的奴隶成为自己历史的言说者,历史人物的形象得以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奴制 奈特·纳特 《奈特·特纳的自白》 叙述者身份 言说者 重塑
原文传递
《躺在黑暗中》的艺术手法
16
作者 田鹰 《滨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躺在黑暗中》是斯泰伦的成名作。小说通过主人公悲惨而短暂的人生记录了社会、情感和精神等方面混乱无序的状况。作者使用了多视角叙述、内心独白和并置平行等创作手法深刻地透视了小说人物,特别是悲剧主人公在面临传统道德沦丧、宗... 《躺在黑暗中》是斯泰伦的成名作。小说通过主人公悲惨而短暂的人生记录了社会、情感和精神等方面混乱无序的状况。作者使用了多视角叙述、内心独白和并置平行等创作手法深刻地透视了小说人物,特别是悲剧主人公在面临传统道德沦丧、宗教信仰危机时,所经历的内心冲突和痛苦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在黑暗中》 多视角叙述 内心独白 并置平行
下载PDF
“话语”、“文体”与人物塑造和主题阐释——再读弗洛斯特的《补墙》
17
作者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6年第0期160-172,共13页
接受美学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不久便风靡全球。这是因为它又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前一直被忽略的读者的角度,概括了人类的审美经验。这一理论的基本取向是把作家和作品逐出审美释义中心,认为读者根据文本重新创造才完成作品。作品的价值... 接受美学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不久便风靡全球。这是因为它又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前一直被忽略的读者的角度,概括了人类的审美经验。这一理论的基本取向是把作家和作品逐出审美释义中心,认为读者根据文本重新创造才完成作品。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依赖于读者对它的理解与解释,于是文本的客观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成为一种功能性的、而非本体性的东西。文本的阐释出现了不可确定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文无定评,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文学史会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人物塑造 诗无达诂 文体学 不可确定性 诗歌形式 现代派诗歌 学史 人物形象 叙事者
下载PDF
历史事件的小说再现——以《奈特·特纳的自白》为例
18
作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0,共8页
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的再现功能提出质疑和挑战,历史事件不断地被解读,从而建构了不同的历史事实,该解读和建构过程亦被称为历史事件的情节化解释。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从人性的角度,将美国历史上奈特·特纳黑... 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的再现功能提出质疑和挑战,历史事件不断地被解读,从而建构了不同的历史事实,该解读和建构过程亦被称为历史事件的情节化解释。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从人性的角度,将美国历史上奈特·特纳黑奴起义事件进行情节化处理,艺术地再现美国南北战争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重塑起义领导者及主要参与者的人物形象,诠释该历史事件的深刻寓意,建构不同的历史真实。作为虚构叙事,《奈特·特纳的自白》修正既定的历史叙事,质疑代表官方宏大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效地对抗官方权力话语的制衡力量,还原了另一个版本的历史真实。因此,被看作边缘之声的小说叙事参与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再现 历史事件 历史事实 《奈特·特纳的自白》 奈特·特纳黑奴起义 小说再现
下载PDF
不幸的西西弗——解读《躺在黑暗中》的悲剧人物
19
作者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5-38,共4页
威廉.斯泰伦的《躺在黑暗中》讲述了美国南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分崩离析的悲剧故事。本文根据荣格的人格理论认为,父母不幸的婚姻、病态的心理致使女儿佩登的心灵受到伤害,以至于人格不健全,并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加缪哲学意义上的... 威廉.斯泰伦的《躺在黑暗中》讲述了美国南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分崩离析的悲剧故事。本文根据荣格的人格理论认为,父母不幸的婚姻、病态的心理致使女儿佩登的心灵受到伤害,以至于人格不健全,并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加缪哲学意义上的典型的悲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泰伦 《躺在黑暗中》 荣格的人格理论 加缪西西弗
下载PDF
评虞建华《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20
作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虞建华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美国 文学断代史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