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动力学模拟Cu2+对α-突触核蛋白(1-17)肽段构象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1 位作者 赵立岭 王吉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铜离子(Cu2+)对α-突触核蛋白1-17号氨基酸肽段(α-synuclein(1-17))构象变化的影响,采用GROMOS 43A1力场对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和α-synuclein(1-17)肽段单体分别进行了6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铜离子(Cu2+)对α-突触核蛋白1-17号氨基酸肽段(α-synuclein(1-17))构象变化的影响,采用GROMOS 43A1力场对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和α-synuclein(1-17)肽段单体分别进行了6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模拟时间为500ns,总模拟时间为3μs.研究结果表明:Cu2+与α-synuclein(1-17)肽段结合使其更易向β折叠片结构折叠,促进了其二级结构的形成,增强了构象的稳定性;Cu2+增大了α-synuclein肽段疏水残基的溶剂可及表面积,增强了其疏水残基的暴露程度.自由能分析指出,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的自由能比α-synuclein(1-17)肽段低,构象稳定,采样空间紧密,其自由能极小构象为β折叠片结构.构象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Cu2+使得α-synuclein(1-17)肽段构象趋于稳定.总之,Cu2+诱导固有无序蛋白α-synuclein(1-17)肽段由无序向有序转变,降低了构象的自由能,同时Cu2+增强了α-synuclein(1-17)肽段的疏水性,使得α-synuclein肽段因疏水作用更倾向于形成β折叠片结构,加速其疏水性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拟 Cu2+-α-突触核蛋白 二级结构 自由能 纤维化聚集
下载PDF
促进或抑制α-synuclein蛋白异常聚集的相互作用蛋白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吉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3-789,共7页
α-synuclein蛋白的异常聚集在共核蛋白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α-synuclein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对其异常聚集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有的蛋白质(如:蛋白synphilin-1、微管蛋白、A-β肽等)会促进α-synuclein蛋白的异常聚集,而另... α-synuclein蛋白的异常聚集在共核蛋白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α-synuclein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对其异常聚集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有的蛋白质(如:蛋白synphilin-1、微管蛋白、A-β肽等)会促进α-synuclein蛋白的异常聚集,而另外一些蛋白质(如:膜联蛋白A5、基于自识别元素设计的小肽等)却能够抑制α-synuclein蛋白的异常聚集。认识与α-synuclein相互作用的蛋白,并研究其作用位点,是从分子水平上理解α-synuclein蛋白质异常聚集、揭示共核蛋白病致病机制,以及设计新药物的基础。分子动力学模拟为开展这方面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nuclein蛋白 异常聚集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互作用蛋白质
原文传递
基于温度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温度致H1小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5,共7页
采用GROMOS43A1力场,用温度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水溶液中H1小肽在4个不同温度下的结构特征.选择H1小肽的初始构象分别为α螺旋和β折叠片,完成了两组独立的36个温度副本交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组从α螺旋出发的模拟用来对... 采用GROMOS43A1力场,用温度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水溶液中H1小肽在4个不同温度下的结构特征.选择H1小肽的初始构象分别为α螺旋和β折叠片,完成了两组独立的36个温度副本交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组从α螺旋出发的模拟用来对该小肽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另一组从β折叠片出发的模拟用于验证构象采样的收敛性,每个副本的模拟时间为300ns,共计模拟时间长达21.6μs.在此基础上,研究了H1小肽在温度300K、330K、350K和370K下的结构特征,分析了其主链二面角分布、天然氢键数、β转角的形成概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偏好采样构象的变化特征等.模拟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温度下,均能够采样到同β折叠片结构的Cα原子均方根偏差最小为0.05nm的构象类,该构象类在4个不同温度300K、330K、350K和370K下分别包含了全部构象的39%、23%、13%和11%.GROMOS43A1力场在刻画小肽的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精度,但是在描述氢键方面仍需要加强,H1小肽在不同温度下结构特征的比较能够为分子力场的优化提供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小肽 副本交换 分子力场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穿透肽的跨膜机制及引导新肽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磊 王吉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160-2168,共9页
细胞穿透肽在体内缺乏细胞和组织专一性,使得这类载体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多限制.成功设计各类疾病特异性靶向穿透肽的关键是充分认识这类多肽的跨膜分子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已逐渐成为开展该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与实验研究相互促... 细胞穿透肽在体内缺乏细胞和组织专一性,使得这类载体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多限制.成功设计各类疾病特异性靶向穿透肽的关键是充分认识这类多肽的跨膜分子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已逐渐成为开展该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与实验研究相互促进,对特异性靶向穿透肽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主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包括跨膜过程、跨膜自由能变化、多肽序列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细胞膜组成如何影响其跨膜机制等.随着分子模型及增强采样方法的发展,单组模拟能够直接快速获取多肽跨膜自由能和构象变化.因此,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如何改造或设计细胞靶向穿透肽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对改善药物跨膜能力、减少药物对其他健康组织的毒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跨膜分子机制 跨膜自由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细胞靶向穿透肽
原文传递
蚯蚓(Eisenia fetida)对硒的富集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被引量:3
5
作者 岳士忠 王瑞萍 +1 位作者 乔玉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硒(Se)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部分缺硒地区人均日摄入硒量仍不能满足卫生行业标准(WS/T 578.3—2017)推荐量,因此,寻找硒富集量大、有机硒转化效率高且生物可利用率高的硒... 硒(Se)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部分缺硒地区人均日摄入硒量仍不能满足卫生行业标准(WS/T 578.3—2017)推荐量,因此,寻找硒富集量大、有机硒转化效率高且生物可利用率高的硒强化材料的任务依然迫切。硒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多与氨基酸结合,进而参与构成蛋白质。蚯蚓是一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动物,系统分析了蚯蚓对硒的富集转化、蚓体硒的生物可利用率、硒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蚓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蚯蚓作为动物源硒强化材料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富集转化 生物可利用率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抗菌肽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冉 毛文超 +2 位作者 赵立岭 王吉华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4-20,34,共8页
抗菌肽由于其具有天然抗菌特性,且对生物体毒副作用小,有望作为新一代抗菌药物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有效工具,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被用来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与细菌膜的相互作用.回顾近年来抗菌肽与膜相互作用分... 抗菌肽由于其具有天然抗菌特性,且对生物体毒副作用小,有望作为新一代抗菌药物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有效工具,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被用来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与细菌膜的相互作用.回顾近年来抗菌肽与膜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理清利用全原子模型和粗粒化模型模拟抗菌肽与细菌膜作用情况,包括模拟力场的选择、细菌膜模型的建立,以及利用模拟得到肽/膜作用信息等,对了解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及新药设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全原子模型 粗粒化模型 细菌膜
下载PDF
比较不同分子力场对H1小肽结构特征的描述
7
作者 王吉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16-317,共2页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我们理解小肽在溶剂环境中如何折叠形成它特定结构能提供很大的帮助。蛋白质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主要依赖于经验力场的精确性。
关键词 动力学模拟 分子力场 副本交换 H1小肽
原文传递
固有无序蛋白质(IDPs)的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8
作者 朱玉风 陈艳如 +1 位作者 王吉华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13,共8页
固有无序蛋白质是一类在生理状态下没有固定三维结构,却可以发挥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对这类蛋白质系统深入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固有无序蛋白质预测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发现新固有无序蛋白质的重要工具;... 固有无序蛋白质是一类在生理状态下没有固定三维结构,却可以发挥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对这类蛋白质系统深入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固有无序蛋白质预测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发现新固有无序蛋白质的重要工具;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则为我们从微观上研究固有无序蛋白构象变化过程、分析固有无序蛋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揭示这类蛋白质的特征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无序蛋白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 预测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pH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彭冉 赵立岭 +1 位作者 王吉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5-250,277,共7页
目的研究溶液p H变化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OPLS-AA力场,分别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对LL-37进行模拟,总模拟时间达1微秒,最后对模拟轨迹进行分析处理。结果LL-37在中性环境下具有部... 目的研究溶液p H变化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OPLS-AA力场,分别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对LL-37进行模拟,总模拟时间达1微秒,最后对模拟轨迹进行分析处理。结果LL-37在中性环境下具有部分螺旋结构存在,特别是N端部分残基,结构具有较大柔性;在强碱性环境下,螺旋含量增多,抗菌核心区域残基形成螺旋结构的几率明显增大,结构稳定性增强。结论 p H值的增大会促进LL-37螺旋结构的形成,螺旋结构的形成和与膜结合是协同的。N端残基易形成螺旋,然后是抗菌核心区域。LL-37在中性环境下的结构特征与其行使多功能的角色相一致。该研究首次分析了LL-37在中性环境下的结构特征及p H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其抗菌机制及新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抗菌肽 LL-37 α-螺旋结构
下载PDF
添加共试剂改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婷婷 张娜 +7 位作者 李强 李振华 李春辉 李雪 于茹 王瑞 王吉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08-2014,共7页
将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共试剂添加在间苯二胺水溶液中参与界面聚合反应,以改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PA-RO-x,x代表添加DMAc的质量分数)的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表明,随着DMAc含量... 将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共试剂添加在间苯二胺水溶液中参与界面聚合反应,以改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PA-RO-x,x代表添加DMAc的质量分数)的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表明,随着DMAc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结构中交联聚酰胺含量相对于线性羧基部分有所增加;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结果显示,随着DMAc含量的增加,膜表面的粗糙程度逐渐增大;静态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添加DMAc后,膜的亲水性增强.结合上述测试结果发现,添加DMAc可以有效降低水油两相的不相溶性,提高水相中间苯二胺向正己烷中扩散的速率,这有助于加快间苯二胺与均苯三甲酰氯反应;同时,聚酰胺结构中交联酰胺含量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氢键位点,有助于水分子快速渗透通过复合膜而不损失截盐率;膜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有助于提高水通量.在2 g/L的氯化钠溶液和1.6 MPa测试压力条件下,PA-RO-5.2(DMAc添加质量分数为5.2%)的渗透通量和截盐率分别为66.1L/(m^(2)·h)和98.7%,与未添加DMAc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相比,通量增加115%,截盐率仅下降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 共试剂 N N′-二甲基乙酰胺 渗透通量 截盐率
下载PDF
细菌中Ⅰ型毒素蛋白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于茹 赵立岭 +5 位作者 李娥娥 陈明翠 赵立 郭陈刚 于家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74-1986,共13页
Ⅰ型毒素-抗毒素(TA)系统在细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细菌的生长、生存中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菌、红细胞毒性、促进持留菌形成、抑制细菌生长或导致细菌休眠等。绝大部分Ⅰ型毒素蛋白以细胞膜作为靶标,目前已知的一种作用机制是在... Ⅰ型毒素-抗毒素(TA)系统在细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细菌的生长、生存中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菌、红细胞毒性、促进持留菌形成、抑制细菌生长或导致细菌休眠等。绝大部分Ⅰ型毒素蛋白以细胞膜作为靶标,目前已知的一种作用机制是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结构,造成膜电位的下降或细胞膜的破坏,从而抑制ATP的合成或导致细菌死亡;另一种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毒素蛋白作用在细胞膜上,改变细胞的形状,导致细胞进入休眠状态。Ⅰ型毒素蛋白-细胞膜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远超预期。因此,解析Ⅰ型毒素蛋白在不同细胞膜中的组装机制及其所形成结构特征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揭示其结构-功能关系的关键。本文通过综述已报道的Ⅰ型TA系统的结构特征与生物学功能,结合对其跨膜结构域的预测,探讨了其可能在细胞膜中形成的不同结构及其对功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这些研究既给耐药细菌的治疗带来机遇,又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带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抗毒素系统 Ⅰ型毒素蛋白 结构特征 生物学功能 耐药菌
下载PDF
Structure-based simulations complemented by conventional all-atom simulations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olding dynamics of human telomeric G-quadruplex
12
作者 Yun-Qiang Bian Feng Song +2 位作者 Zan-Xia Cao Jia-Feng Yu Ji-Hua W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46-654,共9页
The hybrid atomistic structure-based model has been validated to be effective in investigation of G-quadruplex folding.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large-scale conventional all-atom simulations to complement the folding... The hybrid atomistic structure-based model has been validated to be effective in investigation of G-quadruplex folding.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large-scale conventional all-atom simulations to complement the folding mechanism of human telomeric sequence Htel24 revealed by a multi-basin hybrid atomistic structure-based model.Firstly,the real time-scale of folding rate,which cannot be obtained from the structure-based simulations,was estimated directly by constructing a Markov stat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Htel24 may fold as fast as on the order of milliseconds when only considering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hybrid-1 and hybrid-2 G-quadruplex conformations.Secondly,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structure-based simulations,more metastable states were identifi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hybrid-1 and hybrid-2 conformation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upling the hybrid atomistic structure-based model and the conventional all-atom model can provide more insights into the folding dynamics of DNA G-quadruplex.As a result,the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adopted in this study may be useful to study complex processes of biomolecules involving larg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ructure-based model all-atom model DNA G-quadruplex
下载PDF
残基突变对P53-DNA结合域肽段构象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朝莹 赵立岭 +1 位作者 王吉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65-1675,共11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R249S、R248W和G245S突变对P53-DNA结合域肽段(残基230-258)结构的影响.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GROMOS43A1分子力场,分别对野生型wtP53肽段、单点突变型P53-R249S肽段、两点突变型P53-R249S/R248W肽段和三点...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R249S、R248W和G245S突变对P53-DNA结合域肽段(残基230-258)结构的影响.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GROMOS43A1分子力场,分别对野生型wtP53肽段、单点突变型P53-R249S肽段、两点突变型P53-R249S/R248W肽段和三点突变型P53-R249S/R248W/G245S肽段进行了4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体系模拟时间为500ns.研究结果表明:R249S单残基突变影响肽段残基形成二级结构的情况,但不改变肽段三维结构的模式,同时使该肽段结构相对稳定;R249S和R248W两残基同时突变会加剧R249S突变对肽段的影响,同时导致三维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构象弯曲呈现双turn结构,肽段稳定性进一步增大;G245S突变对肽段的影响与R249S和R248W同时突变对其结构的影响相反,在两残基突变的基础上,G245S突变会使原突变引起的变化减弱甚至消失,同时使得该肽段结构稳定性减小.该研究对认识肿瘤致病分子机制和设计新药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残基突变 结构变化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构异质性
下载PDF
固有无序蛋白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川 +2 位作者 赵立岭 索振鹏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本文对固有无序蛋白(IDPs)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数据库中选出满足条件的109条IDPs蛋白质链及与其他配体蛋白形成的299个IDPs-蛋白质复合物,然后提取复合物中作为相互作用位点的IDPs-蛋白质残基.这109条IDP... 本文对固有无序蛋白(IDPs)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数据库中选出满足条件的109条IDPs蛋白质链及与其他配体蛋白形成的299个IDPs-蛋白质复合物,然后提取复合物中作为相互作用位点的IDPs-蛋白质残基.这109条IDPs链中共含有50 03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处于作用位点的残基有4 822个.通过分析发现,20种氨基酸在形成IDPs-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时具有不同的倾向性,根据形成作用位点残基的倾向性,20种氨基酸可分成三大类:倾向型氨基酸(ILE、LEU、ARG、PHE、TYR、MET、TRP)、中间型氨基酸(GLN、GLU、THR、LYS、VAL、ASP、HIS)、非倾向型氨基酸(PRO、SER、GLY、ALA、ASN、CYS).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不同氨基酸在有序区域与无序区域形成IDPs-蛋白质作用位点残基的倾向性不同.其中,氨基酸TRP、LEU、ILE、CYS在有序和无序区域形成作用位点残基的差异性尤为明显,而氨基酸GLU、PHE、HIS、ALA则基本没有多大差别.对IDPs-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理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疏水性强、侧链净电荷量较少、极性较小、溶剂可及性表面积较大、侧链体积较大、极化率较大的氨基酸比较倾向于形成作用位点残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残基的极化率、侧链体积和溶剂可及表面积对作用位点残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无序蛋白(IDPs) 作用位点残基特征 有序区 无序区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下载PDF
固有无序蛋白质无序与有序接点处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红梅 +1 位作者 赵岩 王吉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1-811,共11页
近几年发现的固有无序蛋白质数量不断增加,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无序区域的序列分析,预测软件的开发也主要基于无序区域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目前,尚没有针对无序区域与有序区域接点处氨基酸序列分析的报道,也未发现比较不同功能固有无... 近几年发现的固有无序蛋白质数量不断增加,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无序区域的序列分析,预测软件的开发也主要基于无序区域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目前,尚没有针对无序区域与有序区域接点处氨基酸序列分析的报道,也未发现比较不同功能固有无序蛋白质的无序区域序列特征的研究。本文将目前所发现的固有无序蛋白质按功能划分为分子伴侣、分子组装等8组,建立其二级数据库;然后,运用ProtParam软件对固有无序蛋白质无序与有序接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参数包括氨基酸组成、净电荷、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和疏水性。基于数据库和分析统计工具的考虑,文章在每组序列的接点两侧,分别选择了1~5个氨基酸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不同功能的固有无序蛋白质接点处无序区域和有序区域的氨基酸种类、净电荷含量、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以及疏水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就整体而言,固有无序蛋白质接点处无序区域的亲水氨基酸(D、E、K、G)含量比较高,而接点处有序区域的疏水氨基酸(C、W、L、I、F)含量比较高;接点处无序区域的净电荷高于有序区域的净电荷,无序区域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低于有序区域。本研究揭示了固有无序蛋白质有序与无序接点处的序列特征,将为无序蛋白质的预测添加新的输入信息,有助于开发和改进固有无序蛋白质预测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无序蛋白 接点 序列分析 无序区域 有序区域
原文传递
细胞穿膜肽的穿膜活性与序列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川 +1 位作者 赵立岭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2,共8页
细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种小分子多肽,能够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这类分子,尤其是具有靶向功能的CPPs为高效率投送药物到靶细胞带来希望.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对于生物医学有着一定的意义.本工作主要从序列水平对具有... 细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种小分子多肽,能够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这类分子,尤其是具有靶向功能的CPPs为高效率投送药物到靶细胞带来希望.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对于生物医学有着一定的意义.本工作主要从序列水平对具有不同穿膜活性的CPPs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影响CPPs穿膜活性的因素,以及不同活性CPPs与非穿膜肽(Non CPPs)序列上的差异,并引入一种分析生物序列的方法.我们基于CPPsite数据库和不同的文献获取CPPs和Non CPPs序列,并进一步从CPPs序列中提取具有高、中、低穿膜活性的穿膜肽(HCPPs、MCPPs、LCPPs)用于构建数据集.基于这些数据集,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活性的CPPs以及Non CPPs的氨基酸及二级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氨基酸的静电与疏水相互作用对CPPs的穿膜活性起到了重要影响,同时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也会影响CPPs的穿膜活性;其次,使用理化性质与长度将不同活性的CPPs展示在二维平面上,发现在某些特殊的性质下不同活性的CPPs与Non CPPs可以产生聚簇现象,HCPPs、MCPPs以及LCPPs和Non CPPs被分成了三簇,这种现象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最后,本文引入了生物序列理化质心的概念,将组成序列的残基看作质点,进而把序列抽象成质点系进行研究,并将此方法应用到CPPs的分析中,通过PCA方法将不同活性的CPPs投射到三维平面上,结果发现绝大部分CPPs聚在一起,部分LCPPs与Non CPPs聚在一起.此工作对于CPPs的设计,以及理解不同活性CPPs序列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另外,本文引入的生物序列理化质心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生物问题的分析,同时它们可以作为某些生物分类问题的输入参数,在模式识别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膜肽(CPPs) 穿膜活性 序列差异 理化质心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穿膜肽bLFcin6与不同磷脂双层膜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艳如 毛文超 +1 位作者 王吉华 《德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22,共9页
穿膜肽是一类由5-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有穿膜能力的小分子多肽,可携带各种物质进入细胞内部,发挥各自生物学活性.bLFcin6是一种新的细胞穿透肽,选取含有4-9个残基的bLFcin6为研究对象,用Pymol软件来构建肽的初始结构并下载膜DPPC,POPC,... 穿膜肽是一类由5-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有穿膜能力的小分子多肽,可携带各种物质进入细胞内部,发挥各自生物学活性.bLFcin6是一种新的细胞穿透肽,选取含有4-9个残基的bLFcin6为研究对象,用Pymol软件来构建肽的初始结构并下载膜DPPC,POPC,POPG的结构,在优化后搭建肽-膜的初始体系.每个体系模拟了500ns,对肽用GROMOS53a6力场处理,对膜用Berger力场处理,温度设置为323K.在这3个体系中,bLFcin6进入到DPPC的羰基端并与疏水的尾部相互作用;bLFcin6能进入到POPG的亲水头部,不能更深的插入到内部;bLFcin6并不能接触到膜上.分析了在不同氨基酸与膜带电基团之间氢键的形成,发现了带正电的精氨酸在肽-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计算了在不同的氨基酸和膜的质心之间的距离,发现肽的N端首先接触到DPPC和POPG的膜上.此外,不同膜对bLFcin6穿膜能力的影响与脂质分子的结构有关.BLFcin6对不同膜有不同的渗透能力.我们重点强调了精氨酸的重要性,与先前实验和模拟中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为进一步探究bLFcin6的穿膜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肽 磷脂双层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肽膜相互作用
下载PDF
抗菌肽BLFcin6与不同磷脂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真真 赵立岭 +2 位作者 唐艳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5种不同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5种细胞膜而言,小肽会很快结合在POPG膜和DPPC-CHOL膜的表面,倾向于进入DPPC膜的疏水内部,与POPC膜和POPC-CHOL膜的接触很少.考察相互作用能,小肽与POPG膜的相互作用最强,主要是小肽与细胞膜亲水头部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小肽与DPPC膜的疏水尾部的相互作用较强,但受胆固醇影响,小肽只结合在DPPC-CHOL膜表面.在结合过程中,小肽N端的Arg会先结合到细胞膜上,静电相互作用在小肽锚定细胞膜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上研究从原子水平上解释了为什么BLFcin6小肽具有抗菌作用,哪些残基起关键作用,也为进一步开展BLFcin6小肽及其衍生小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Fcin6抗菌小肽 不同成分磷脂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肽膜相互作用
下载PDF
固有无序超嗜热菌FlgM蛋白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构象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玉风 +1 位作者 赵立岭 王吉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92,共9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超嗜热菌FlgM蛋白在常温(293K)和生理温度(358K)下的结构特征.基于GROMACS软件包,采用OPLS-AA分子力场和TIP3P水模型,对超嗜热菌FlgM蛋白在293和358K进行了2组独立的长时间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体系模拟时间...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超嗜热菌FlgM蛋白在常温(293K)和生理温度(358K)下的结构特征.基于GROMACS软件包,采用OPLS-AA分子力场和TIP3P水模型,对超嗜热菌FlgM蛋白在293和358K进行了2组独立的长时间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体系模拟时间为1500ns.主要分析了两种温度下超嗜热菌FlgM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整体构象变化及半无序化区域和结构化区域的构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N端具有一定程度的螺旋成分,但在生理温度下,超嗜热菌FlgM蛋白的结构变得松散,螺旋结构减少,构象稳定性减弱,H1螺旋散开,FlgM蛋白构象灵活性增强,不稳定程度增加.这些不同温度的结构变化说明:半无序化区域(N端)在非结合状态下有一定的螺旋结构,但该段螺旋的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超嗜热菌FlgM蛋白会通过增加结构的无序程度使结构更加灵活,以适应高温,从而使该类固有无序蛋白更好地行使其功能,如提高同其他成分的结合速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gM蛋白 固有无序蛋白 分子动力学模拟 温度适应性 结构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