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建设下的生态效应分析——以常德市穿紫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夏青 孙思远 +4 位作者 杨萍 邹小燕 彭保发 许建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3-2135,共13页
海绵城市建设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自2015年起共确立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区,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示范。基于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对比分析穿紫河流域... 海绵城市建设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自2015年起共确立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区,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示范。基于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对比分析穿紫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的水文、植被和气候等自然要素变化。结果表明:常德市城市内涝有效缓解,但在暴雨发生时局部仍出现积水和内涝现象;穿紫河水质总体上由劣Ⅴ类转变为Ⅲ类,但在冬季周期性恶化及污染物富集;穿紫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同时也表现出植物种类单一、具有环境净化功能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不完整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常德市夏季的热岛效应有一定程度缓解。常德市2004-2019年的海绵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穿紫河流域的生态效应,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础,也为合理评价其他试点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内涝 热岛效应 生态效应 穿紫河流域 常德市
原文传递
煤泥基充填材料流动性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安百富 +3 位作者 赵祥 余伟健 王栋达 王家乐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21,共9页
为研究煤泥基充填材料的流动与强度特性,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了以煤泥、高水、水泥、粉煤灰为组合的胶结充填材料,采用极差、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煤泥水百分浓度(A)、高水添加比例(B)、水泥添加比例(C)、粉煤灰添加比例(D)... 为研究煤泥基充填材料的流动与强度特性,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了以煤泥、高水、水泥、粉煤灰为组合的胶结充填材料,采用极差、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煤泥水百分浓度(A)、高水添加比例(B)、水泥添加比例(C)、粉煤灰添加比例(D)等4个关键因素对充填材料的初凝时间、扩散度及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①煤泥基充填材料的初凝时间为52~67 min,扩散度为42.0~76.5 cm,抗压强度为0.076~0.247 MPa,抗剪强度为0.033~0.139 MPa。对于初凝时间,影响显著性有B>C>A>D;对于扩散度,有A>D>B>C;对于抗压强度,有D>C>A>B;对于抗剪强度,有C>D>A>B。②拟合出了A、B、C、D与流动性指标及强度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初凝时间与A、B成二次函数关系、与C、D均呈指数关系;扩散度与A、B、C均呈指数关系,与D呈三角函数关系;抗压强度与A、D均呈指数关系,与B、C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抗剪强度与A、B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C、D均呈指数关系;在A、B、C、D等4个因素与4个参数独立拟合方程的基础上,建立4因素共同影响下煤泥基充填材料流动性及强度特性参数预计模型,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基 充填材料 流动性 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
下载PDF
风积沙与黄土混合固体充填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乃录 +2 位作者 张恒 安百富 王栋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4,共5页
针对风积沙与黄土混合充填物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测试分析。研究表明:(1)风积沙和黄土的主要构成物质及化学成分类似,均属于无机土,但在矿物比例上、微观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性,风积沙的颗粒致密度更高;(2)不同配比的风积沙和黄土混合... 针对风积沙与黄土混合充填物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测试分析。研究表明:(1)风积沙和黄土的主要构成物质及化学成分类似,均属于无机土,但在矿物比例上、微观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性,风积沙的颗粒致密度更高;(2)不同配比的风积沙和黄土混合充填物料在压实变形中整体上皆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快速变形、减速变形和平稳变形;应变-应力曲线均呈对数形式增长,且随着风积沙含量的增高,其抗变形能力越强;(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风积沙和黄土按不同配比制成的混合充填物料的应变与应力、压缩模量和弹性地基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给出了二者混合充填物料在实验室压实钢筒中与工业试验采场中的弹性地基系数参数的换算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黄土 固体充填物料 物理力学特性 弹性地基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