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丹娜 维丽 +2 位作者 李妹 常毅湘 刘文天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Photoshop软件在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EUS图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656例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Photoshop软件在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EUS图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656例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病变大小及起源以ESD术中诊断为金标准,病变类型(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以ESD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统计EUS诊断的符合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间质瘤及平滑肌瘤的所有EUS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分析鉴别。结果EUS对病变大小的诊断与ESD术中结果的符合率为92.56%(560/605),对病变起源的诊断与ESD术中结果的符合率为88.43%(535/605),对病变类型的诊断与ESD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9.34%(480/605)。运用Photoshop软件分析177例间质瘤和241例平滑肌瘤患者的EUS图像发现:间质瘤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平滑肌瘤(59.97比39.39,t=43.27,P〈0.05),提示间质瘤回声较平滑肌瘤更高;平滑肌瘤的平均灰度标准差明显低于间质瘤(4.81比5.42,t=2.83,P〈0.05),提示平滑肌瘤较间质瘤回声更加均匀。结论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应用Photoshop软件后,有助于EUS下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广侠 姜葵 +3 位作者 王邦茂 维丽 刘文天 郑忠青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电子胃镜和CT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37例患者行EUS、电子胃镜和(或)CT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高频电凝切除术获取病变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EU...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电子胃镜和CT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37例患者行EUS、电子胃镜和(或)CT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高频电凝切除术获取病变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EUS、电子胃镜和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食管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以平滑肌瘤最常见(98.1%),胃黏膜下以间质瘤最常见(56.6%)。137例患者中,125例黏膜下隆起型病变(食管内<2.0cm、胃内<3.0cm)行ESD或高频电凝切除术,12例病变较大者行外科治疗。对于平滑肌瘤、间质瘤、囊肿和血管瘤,EUS的诊断准确率(83.2%)明显高于电子胃镜(45.2%)(P<0.05),而且EUS能清晰地显示出食管和胃的组织结构,可较准确地判断出隆起起源的层次;CT的诊断准确率(35.4%)明显低于EUS和电子胃镜,但在显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并远处淋巴结转移方面,CT优于EUS和电子胃镜。结论 EUS可较好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 诊断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苏海燕 刘文天 +5 位作者 王邦茂 杨玉龙 吕宗舜 姜葵 张洁 维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种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的缓解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球囊扩张和手术仍有较高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24个月,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的许多患者症状再加重。球囊扩张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多。结论3种治疗均是有效的方法。球囊扩张术和手术的疗效持续时间相似,均比肉毒毒素注射长,但后者具有痛苦小,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肉毒毒素 食管扩张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24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静 王邦茂 +5 位作者 张洁 姜葵 维丽 程静 沈阳 苏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3760-3764,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确诊的2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有过敏史者占37.5%,...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确诊的2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有过敏史者占37.5%,过敏诱因者占25%.腹痛(87.5%)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3.3%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为(4.59±3.69)×109/L.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粒细胞.激素治疗可在lwk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过敏史对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有提示作用,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优于饮食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粒细胞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姝 王邦茂 +1 位作者 张洁 维丽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研究 Cdx2和 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 食管和食管腺癌中表达,探讨3种食管黏膜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30例、Barrett 食管18例及食管腺癌2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正常食管上皮黏膜2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 目的研究 Cdx2和 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 食管和食管腺癌中表达,探讨3种食管黏膜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30例、Barrett 食管18例及食管腺癌2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正常食管上皮黏膜2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dx2和 MUC2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x2和 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 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x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无表达,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 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66.7%和28.0%,在 Barrett 食管中表达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P<0.05),亦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MUC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织无表达,在 Barrett 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和24.0%,Barrett 食管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两者表达情况相似。结论 Cdx2是肠上皮化生的始动因素,MUC2的表达是肠上皮化生的晚发事件。Cdx2和 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 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支持这3种食管黏膜疾病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炎 反流性 BARRETT食管 食管癌 CDX2 MUC2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在结肠腺瘤性息肉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姝翌 王邦茂 +2 位作者 谭华 维丽 刘文天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在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以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OX-2与结肠癌和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续贯选择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0例,结肠癌患者30例,以正常结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在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以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OX-2与结肠癌和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续贯选择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0例,结肠癌患者30例,以正常结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05)和结肠息肉组(P<0.05),结肠癌组COX-2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1)和结肠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5)。结论:COX-2表达增高可能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 结肠黏膜 结肠腺瘤性息肉 结肠癌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术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阳 王邦茂 +1 位作者 维丽 常毅湘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方法总结近年来于消化内镜中心经超声内镜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行病理检查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图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结果52例内镜超声诊断的异位胰腺者中41例患者经病理证...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方法总结近年来于消化内镜中心经超声内镜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行病理检查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图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结果52例内镜超声诊断的异位胰腺者中41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78.85%(41/52),其余6例为间质瘤,4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神经鞘瘤。超声内镜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性病变,病变位于胃窦37例,十二指肠2例,胃体1例,胃底1例;表现为高回声1例,中等回声10例,低回声18例,混杂回声12例;累及至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8例,黏膜下层30例,固有肌层1例。对其中不超过黏膜下层的15例行内镜下切除,2例出血,余无并发症出现。随访半年以上,1例复发,余无复发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可根据超声内镜所显示的病变深度决定下一步治疗,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超声检查 胰腺疾病 异位 治疗
原文传递
黄连素对脱氧胆酸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邦茂 翟春颖 +3 位作者 维丽 曹晓沧 姜葵 刘文天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49-752,共4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脱氧胆酸(DCA)诱导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00/μmol/LDCA加到HT-29细胞培养液中,同时给予不同浓度黄连素(1、5、10和20μmol/L),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环氧合酶-2(CO...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脱氧胆酸(DCA)诱导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00/μmol/LDCA加到HT-29细胞培养液中,同时给予不同浓度黄连素(1、5、10和20μmol/L),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mRNA,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DCA作用HT-29细胞6 h,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5.5%±5.6%比6.2%±1.1%),PGE2合成增加(24.1 ng/L±1.4 ng/L比10.6 ng/L±0.8 ng/L),1μmol/L黄连素对DCA诱导的HT-29细胞作用6 h可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4%±3.5%。黄连素浓度≥1μmol/L时,可抑制DCA诱导的COX-2 mRNA表达,并抑制PGE2合成,上述作用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黄连素可抑制DCA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及PGE2合成,这可能是黄连素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脱氧胆酸 细胞系 肿瘤 环氧合酶-2
原文传递
盐酸小檗碱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纪桂贤 王邦茂 维丽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评价盐酸小檗碱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BALB/C雄性小鼠自由饮用8 %DSS的水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后 ,随机分成3组 ,分别接受小檗碱灌胃治疗 (T40组 :40mg/kg/d ,n=16 ;T80 组 :80... 目的 :评价盐酸小檗碱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BALB/C雄性小鼠自由饮用8 %DSS的水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后 ,随机分成3组 ,分别接受小檗碱灌胃治疗 (T40组 :40mg/kg/d ,n=16 ;T80 组 :80mg/kg/d ,n=16)或等量蒸馏水灌胃 (MC组 :n=16) ,另外16只未造模雄性小鼠 (NC组 )治疗期间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 ,每日一次。于治疗3天和7天后各组随机抽取8只处死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和双抗体夹心免疫放射分析 (IRA)测定血浆TXB2 和P -选择素水平。结果 :小檗碱治疗3天后各组之间血浆TXB2 和P -选择素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治疗7天后各组之间血浆TXB2 和P -选择素水平也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同一组别治疗3天与7天后相比其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小檗碱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浆TXB2 和P -选择素水平 ,改善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血液高凝状态 ,提示小檗碱可用于UC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小鼠 结肠炎 血栓素B2 P-选择素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广侠 姜葵 +4 位作者 王邦茂 维丽 刘文天 郑忠青 章明放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汇总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治疗该病中的作用。方法对95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且能随访到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接受单纯根除... 目的汇总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治疗该病中的作用。方法对95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且能随访到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接受单纯根除脚治疗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单纯根除却反应的影响。结果85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且能随访到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等无特异性。初诊患者却感染率为97.9%(93/95),其中36例接受单纯根除坳治疗,总缓解率为94.4%(34/36),完全缓解率为66.7%(24/36),部分缓解率为27.8%(10/36),治疗无反应者2例。单纯根除Hp治疗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8.1±29.9)个月,去除生存时间不足3年的患者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3年生存率为86.2%(25/29);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单纯根除唧反应影响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病变累及胃的多个部位(胃窦、胃体和胃底中至少两个部位)和内镜下糜烂浸润型是单纯根除却无反应的预测因子。结论胃MALT淋巴瘤的发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饰可有效诱导疾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三年生存率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Ghrelin及瘦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莹 刘文天 维丽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Ghrelin及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FD患者,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0例,上腹痛综合征(EPS)30例,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hrelin及瘦素水平。...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Ghrelin及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FD患者,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0例,上腹痛综合征(EPS)30例,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hrelin及瘦素水平。结果FD组血清Ghreli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FD组血清瘦素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DS组血清Ghrelin和瘦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且较EPS组明显减低(P〈0.01);而EPS组血清Ghrelin和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者血清Ghrelin和瘦素水平减低主要是由PDS患者血清水平改变所致。PDS的病理机制可能主要与胃肠运动异常相关;血清Ghrelin和瘦素在FD发病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对其的检测可能有助于FD分型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脘痛 瘦素 GHRELIN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胃癌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娟娟 王邦茂 +2 位作者 维丽 曹晓沧 章明放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胃癌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胃黏膜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胃癌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胃黏膜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IGF-Ⅰ和IGF-Ⅰ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5%,均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胃黏膜的阳性率27.5%、25%(P<0.005)。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TNM分期Ⅲ+Ⅳ期胃癌组织的IGF-Ⅰ和IGF-Ⅰ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IGF-Ⅰ和IGF-ⅠR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5824,P<0.001)。结论IGF-Ⅰ和IGF-ⅠR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转移能力有关,提示IGF-Ⅰ和IGF-ⅠR的高表达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Barrett食管的内镜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帅 王邦茂 +7 位作者 维丽 杨玉龙 郑中青 李姝 章明放 沈阳 程静 李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病理和内镜特点。方法对152例经胃镜榆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BE患者以40—60岁居多。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重叠,烧心反酸51.32%(78/152)、吞咽困难5.92%(9/152...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病理和内镜特点。方法对152例经胃镜榆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BE患者以40—60岁居多。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重叠,烧心反酸51.32%(78/152)、吞咽困难5.92%(9/152)、胸骨后疼痛7.89%(12/152)、上腹痛或不适44.08%(67/152),无症状者5.26%(8/152)。内镜下表现为LSBE者7例(4.61%)、SSBE者145例(95.39%)。可见岛型98例,占64.47%;舌型39例,占25.66%;全周型15例,占9.87%。病理检查152例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均被柱状上皮取代,68例(44.74%)有肠化。结论BE多见于中年人,临床无特殊表现,诊断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以岛型多见,但岛型肠化率最低,年龄与肠化相关,伴异型增生和肠化患者应加强随访以防止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内窥镜检查 病理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鑫 王邦茂 +4 位作者 姜葵 张洁 维丽 王涛 李新元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9-632,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和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和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254例,分别对伴SBP患者与不伴SBP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比较,根据MELD分值分为≤9分组、10~19分组、20—29分组和≥30分组,分析各组SBP发生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MELD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预测价值。结果65例(26%)患者发生SBP,平均MELD评分为23分;不伴SBP患者189例(74%),平均MELD评分为14分(P〈0.01)。MELD≤9分组与10~19分组间SBP发病率的OR值为1.44(P〉0.05),考虑在MELD≤19分时SBP发病率与MELD评分无关,故将MELD≤9分组和10~19分组合并为MELD≤19分组。SBP发病率在MELD≤19分组、20~29分组和≥30分组分别为12.50%,52.38%和66.67%。MELD/〉30分组与≤19分组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比较,OR值为14(95%CI5.41~36.20);20~29分组与≤19分组比较,OR值为7.7(95%CI 4.17~14.2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 CI 0.689~0.855)。结论MELD分值和肝硬化腹水患者SBP发病率线性正相关,高MELD分值提示发生SBP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自发性腹膜炎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干扰素-γ、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续乾 来培培 +3 位作者 董魁 维丽 李海东 刘文天 《胃肠病学》 2014年第10期588-592,共5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直肠炎症病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UC患者结肠黏膜干扰素-γ(IFN-γ)、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直肠炎症病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UC患者结肠黏膜干扰素-γ(IFN-γ)、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UC患者40例,选取20名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黏膜IFN-γ、occludin、ZO-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黏膜occludin、ZO-1 mRNA表达。结果:IFN-γ主要表达于黏膜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而occludin、ZO-1主要表达于肠上皮细胞。UC组结肠黏膜IFN-γ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且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P=0.004)。UC组结肠黏膜occludin、ZO-1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疾病活动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蛋白表达与occludin、ZO-1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s=-0.794和rs=-0.820,P均<0.05)。结论:IFN-γ可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从而参与U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干扰素Γ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胰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邦茂 维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6-858,共3页
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两种图像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查方法。EUS能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实质、导管及其邻近组织的图像,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有着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是诊断胰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近年来,随着EUS引导下细针... 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两种图像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查方法。EUS能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实质、导管及其邻近组织的图像,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有着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是诊断胰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近年来,随着EUS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在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更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胰腺炎 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癌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环氧合酶-2mRNA和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玉龙 维丽 +2 位作者 王邦茂 姜葵 刘文天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对22例UC病变肠黏膜和20例正常结肠黏膜的活检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22例UC病变组织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均...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对22例UC病变肠黏膜和20例正常结肠黏膜的活检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22例UC病变组织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均为100%;对照组COX-2mRNA的表达率为30%,COX-2蛋白表达率为15%,U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UC肠黏膜组织中COX-2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与UC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环氧合酶-2mRNA 环氧合酶-2蛋白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2和前列腺素E合酶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维丽 王邦茂 +2 位作者 刘文天 孙悦 徐东坡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29-630,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PGE2) 反流性食管炎 环氧合酶-2 COX-2表达 关系研究 过度表达 发现 催化酶
原文传递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的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姝 王邦茂 +4 位作者 徐东波 王涛 陈鑫 维丽 刘文天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7期398-40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加强对SA的认识。方法比较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80例SA和160例传统腺瘤的一般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SA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加强对SA的认识。方法比较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80例SA和160例传统腺瘤的一般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SA患者平均年龄比传统腺瘤患者小[(57.5±13.8)岁和(62.3±12.2)岁,P=0.0038],而男女性别构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特征方面,SA主要发生于直乙结肠(60%),传统腺瘤好发部位为直乙结肠(45%)、升结肠(20%)和降结肠(19%),两组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形态分型(隆起型及表面型)和腺瘤大小方面比较,两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方面,SA具有独特的锯齿状结构,传统腺瘤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结构。传统腺瘤的低级别瘤变率高于SA(P〈0.05),但sA仍有约1.9%的局部恶变率。结论sA与传统腺瘤在年龄、发生部位和病理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腺瘤类型,有一定恶变潜能,应引起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锯齿状腺瘤 传统腺瘤 结肠镜检查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累及消化系统的多原发癌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振 刘文天 +4 位作者 王邦茂 赵兴卉 姜葵 张洁 维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3-744,共2页
关键词 多原发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