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物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
方咸围
陈海英
陈志伟
|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
|
在提问中促进有效教学——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
方咸围
陈志伟
|
《中学生物学》
|
2009 |
3
|
|
3
|
“场”概念的发展与对中学“电场”“磁场”概念教学的思考 |
方咸围
陈海英
陈志伟
|
《物理教师(高中版)》
|
2008 |
3
|
|
4
|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方咸围
陈志伟
|
《中学生物学》
|
2009 |
1
|
|
5
|
理科课堂教学应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
方咸围
陈海英
陈志伟
|
《教学研究》
|
2008 |
2
|
|
6
|
生物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教学的启示 |
方咸围
陈海英
陈志伟
|
《中学生物学》
|
2007 |
0 |
|
7
|
归纳法在科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陈海英
方咸围
|
《科学教育》
|
2007 |
0 |
|
8
|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常见误区分析 |
方咸围
|
《中学生物教学》
|
2010 |
1
|
|
9
|
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探究性活动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
方咸围
陈海英
陈志伟
|
《基础教育参考》
|
2007 |
1
|
|
10
|
我国中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
陈海英
方咸围
陈志伟
|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2007 |
0 |
|
11
|
高中生物学5个版本教材中“DNA片段的体外扩增”的比较与分析 |
方咸围
|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2
|
有效生物学教学设计应协调五种关系 |
方咸围
|
《中学生物学》
|
2011 |
0 |
|
13
|
生物学知识性目标的两种编写方式及其比较 |
方咸围
陈志伟
|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4
|
人教版与浙科版教材中“DNA片段的PCR扩增”的比较分析 |
方咸围
|
《教学仪器与实验》
|
2010 |
0 |
|
15
|
认知过程对生物学前概念转变的启示 |
方咸围
|
《教学研究》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