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 被引量:145
1
作者 卢乃桂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5,共5页
课程改革要求前线教师在其堂教学中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这首先会对教师的情感产生冲击,一般认为,教师是保定的,是抗拒变革的;但另一方面,教师又无时不在根据实际情境的变化而对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变更。在课程改革情... 课程改革要求前线教师在其堂教学中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这首先会对教师的情感产生冲击,一般认为,教师是保定的,是抗拒变革的;但另一方面,教师又无时不在根据实际情境的变化而对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变更。在课程改革情境下,考虑教师的情感因素,动员他们积极面对深层次的改革要求,而非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对改革推动者来说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 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下载PDF
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 被引量:68
2
作者 卢乃桂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5-5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脉路及遇到的困境 ,揭示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并分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内在改变问题 ,探讨了在大学与中小学结成协作伙伴关系的改革实践中 。
关键词 教师 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 院校协作
原文传递
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萌生 被引量:56
3
作者 卢乃桂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1-75,共5页
在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常态的社会里,专业发展不仅是保障和提升教师专业性的前提和有力措施,也是推动学校变革的关键。Fullan和Hargreaves曾经指出,过去进行的学校改革基本上是失败的,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将着力点囿于体制层面,而没有深入到课... 在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常态的社会里,专业发展不仅是保障和提升教师专业性的前提和有力措施,也是推动学校变革的关键。Fullan和Hargreaves曾经指出,过去进行的学校改革基本上是失败的,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将着力点囿于体制层面,而没有深入到课堂,忽视了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关注。[1]因此,如果承认教育变革确实有其必要,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应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师在职培训 专业发展模式 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五唯”问题:高校教师评价的后果、根源及解困路向 被引量:92
4
作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考核评价政策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在国家有关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政策的牵引下,高校逐步强化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但也衍生出考核评价中"唯论... 考核评价政策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在国家有关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政策的牵引下,高校逐步强化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但也衍生出考核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导向偏差问题。这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催生的"市场文化"、审计文化背景下的"数字崇拜"不无相关。深入剖析"五唯"问题的文化根源和弊端,对于指导开展清理"五唯"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有效开展清理"五唯"行动,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必须着力增进对高校教师的信任,推动实施增能式教师评价,牢固树立多元学术观;同时,学术界自身也应加强反思,高校教师应当坚守学术立场、培育公共性、加强道德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理“五唯” 教师评价 审计社会 专业信任 绩效考核
下载PDF
中国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 被引量:71
5
作者 卢乃桂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年第1期48-53,62,共7页
作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之特质的教育市场化现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出现 ,但其与主流市场化理论强调的“市场进入伴随着政府退出”的主张并不一致。相反 ,市场只是国家更有效管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本文从全球化与本土化辩证关系的理论架... 作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之特质的教育市场化现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出现 ,但其与主流市场化理论强调的“市场进入伴随着政府退出”的主张并不一致。相反 ,市场只是国家更有效管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本文从全球化与本土化辩证关系的理论架构出发 ,重新审视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 ,认为上述特点是由当前中国事业部门改革所需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所决定的 ,即一方面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改革情境 全球化 高等教育 市场化 全球化 本土化
下载PDF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身份认同--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 被引量:81
6
作者 尹弘飚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是分析身份认同的两条基本路径。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社会情境与制度期望。借鉴鲍曼的朝圣者、观光者、流浪者等概念,可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自我重构分为四个类型,这一划分为我们理解结构-个人互... 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是分析身份认同的两条基本路径。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社会情境与制度期望。借鉴鲍曼的朝圣者、观光者、流浪者等概念,可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自我重构分为四个类型,这一划分为我们理解结构-个人互动中的身份建构以及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教师 课程改革 结构-个人互动
原文传递
教师赋权增能:内涵、意义与策略 被引量:69
7
作者 卢乃桂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81,共4页
关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如此受到关注。不过,在强调教师增能的时候,似乎对教师赋权强调得还不够。事实上,教师赋权增能为一整合概念,“权”与“能”缺一不可。同时要警惕虚假的... 关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如此受到关注。不过,在强调教师增能的时候,似乎对教师赋权强调得还不够。事实上,教师赋权增能为一整合概念,“权”与“能”缺一不可。同时要警惕虚假的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 增能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知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于新文科建设之内在逻辑的思考 被引量:62
8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新文科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但理论界对其内涵的解读和相应建设策略的思考还不够清晰,多关注如何利用新技术和多学科交融等手段促进其知识生产,以及强调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性"等。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政策的背景和文科... 新文科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但理论界对其内涵的解读和相应建设策略的思考还不够清晰,多关注如何利用新技术和多学科交融等手段促进其知识生产,以及强调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性"等。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政策的背景和文科发展的轨迹,讨论了文科在知识经济潮流中遭遇的冲击。认为新文科是知识生产与教人成人的结合体,其焦点在于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均需回归人的生活世界。通过对全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生活世界的分析,文章讨论了新文科在聚焦中国实践、进行主体性阐述和基于自身特质的国际对话等方面的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知识生产 生活世界 科教融合
原文传递
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探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卢乃桂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7,共6页
由于大学教育的专业分化,绝大多数的高校初任教师是在没有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开始自己教学生涯的。有关研究发现,由于教育现场与初任教师固有理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初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时往往会遭遇到转型的冲击,其中一些教师可... 由于大学教育的专业分化,绝大多数的高校初任教师是在没有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开始自己教学生涯的。有关研究发现,由于教育现场与初任教师固有理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初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时往往会遭遇到转型的冲击,其中一些教师可能因无法适应而选择离开教学岗位。因此,关注高校初任教师的工作情境,寻找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帮助其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成功地开展生涯规划,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初任教师 专业发展 工作环境
原文传递
论学校组织变革中的教师认同 被引量:39
10
作者 卢乃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8,共6页
学校组织变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学校组织文化的重建,但由于文化形成的长期与稳固的特性,使得学校组织的深度变革异常困难,其具体表现为教师出于对自身价值观念的维护而怀疑、否定,甚至抵制变革。研究发现,激发教师对学校发展愿景和变革目... 学校组织变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学校组织文化的重建,但由于文化形成的长期与稳固的特性,使得学校组织的深度变革异常困难,其具体表现为教师出于对自身价值观念的维护而怀疑、否定,甚至抵制变革。研究发现,激发教师对学校发展愿景和变革目标的认同,将有助于在学校里建立起改革取向的强势文化,动员教师投身改革的信心和动机,进而促进学校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 组织变革 教师认同
下载PDF
“县管校聘”模式下的轮岗教师管理审思 被引量:46
11
作者 卢乃桂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流动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变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为区域共享机制,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以此化解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创新所带来的与现有制度的矛盾,... 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流动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变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为区域共享机制,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以此化解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创新所带来的与现有制度的矛盾,寻找教师轮岗交流政策之理论基础的合理性。教师管理的系统化策略: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教育公共性理念;坚持整体性决策思维,形成共同治理机制;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优化区域内师资结构;尊重教师发展需求,聚焦学校内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教育公共性理念 教师轮岗交流 学校变革
原文传递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四维”评价 被引量:42
12
作者 邬大光 胡建华 +5 位作者 陆根书 张男星 洪艺敏 薛彦华 程莹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0,122,共18页
重视本科教育、注重质量提升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办学的质量与高校内部管理密不可分。我国高校的内部治理制度和机制,主要是采用"工分制"的绩效管理方式,这与学术文化、一流大学的学术价值以及推进内涵式... 重视本科教育、注重质量提升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办学的质量与高校内部管理密不可分。我国高校的内部治理制度和机制,主要是采用"工分制"的绩效管理方式,这与学术文化、一流大学的学术价值以及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大学理念相背离。不同层次高校应该有更明确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采取有力举措促进本科教育特色发展。专业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可以成为推动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思想、制度和文化力量。高校办学质量应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上。教师评价模式的选择应基于教师不同的专业水平,发展性功能才是教师评价的首要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应该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度、学校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和学生的学习获得度等四个维度去设定。应密切关注学生课堂行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座位选择、提问与回答以及非听课行为等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大学排名备受全社会关注,也给大学造成了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源自排名,其实质上来自于大学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或者维持原有资源状况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学理所当然不应追求排名位次,但无疑应当关注办学绩效和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评价 绩效管理 工分制 教师考核 本科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排名
下载PDF
从外在支援到内在发展: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实施重点探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吴蔚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轮岗交流在未来3-5年将制度化、常态化。相关配套措施重外在激励,而流入学校与轮岗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多有忽视,这不利于教师对流入学校产生组织认同。文章认为,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学校层面,充分发...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轮岗交流在未来3-5年将制度化、常态化。相关配套措施重外在激励,而流入学校与轮岗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多有忽视,这不利于教师对流入学校产生组织认同。文章认为,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的专业力量,激发学校内在发展动力的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该政策的既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轮岗 学校变革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挑战、支持与发展:伙伴协作模式下的教师成长 被引量:28
14
作者 卢乃桂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7-31,共5页
教育改革需要在教师愿意承担新的角色和责任的基础之上进行。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模式有利于打破学校及教师固有的平衡状态,并在以平等、民主为价值诉求的协作环境中,化解教师面对改革创新的保守态度及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使教师在“... 教育改革需要在教师愿意承担新的角色和责任的基础之上进行。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模式有利于打破学校及教师固有的平衡状态,并在以平等、民主为价值诉求的协作环境中,化解教师面对改革创新的保守态度及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使教师在“高挑战、高支持”的理想情境中获得积极的心理和情绪体验,进而提升其专业知识、能力和自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伙伴协作 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变革
原文传递
新文科建设的效用: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 被引量:34
15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8,共4页
新文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本文回顾了文科发展的脉络,讨论了知识实用性给其带来的冲击,指出新文科建设的效用不应该在工具主义层面,而在于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的有机结合,即通过多学科合作,对当下所处的全球化、技术化和个性化时代... 新文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本文回顾了文科发展的脉络,讨论了知识实用性给其带来的冲击,指出新文科建设的效用不应该在工具主义层面,而在于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的有机结合,即通过多学科合作,对当下所处的全球化、技术化和个性化时代特征进行本体性的阐述;通过具身认知,帮助人们对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认同,从而追求社会繁荣与个人生活的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知识生产 生活世界 价值理性
下载PDF
立法者与阐释者:大学专家在“校院合作”中角色之嬗变 被引量:24
16
作者 卢乃桂 《复旦教育论坛》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大学专家进入中小学从事教育研究是一种“校院合作”现象。长期以来 ,这种合作存在一种不平等的知识 /权力关系。大学专家在此过程中控制着“权威性话语” ,扮演着“立法者”角色 ,教师仅仅是其生产出来的知识的消费者和应用者。本文从... 大学专家进入中小学从事教育研究是一种“校院合作”现象。长期以来 ,这种合作存在一种不平等的知识 /权力关系。大学专家在此过程中控制着“权威性话语” ,扮演着“立法者”角色 ,教师仅仅是其生产出来的知识的消费者和应用者。本文从一种新的认识视野 ,认为大学专家的话语和角色将发生变化 ,他们将秉持“解释性话语” ,扮演“阐释者”角色 ,在与教师真诚地对话与交流中创建具有真正意义的“校院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院合作” 大学专家 教育研究 师资培训 角色定位
下载PDF
院校协作脉络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赋权与规训的争拗 被引量:24
17
作者 卢乃桂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大学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协作关系 ,越来越成为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理论上来说 ,院校协作将有利于教师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教师将在协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赋权感 ,但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常常使大学方面关... 大学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协作关系 ,越来越成为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理论上来说 ,院校协作将有利于教师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教师将在协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赋权感 ,但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常常使大学方面关于“教师赋权”的努力在实质上变成对教师的“规训”。认识到这两种不同价值观之间存在的悖论 ,对于深入讨论院校协作是有相当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协作 教师专业发展 大学 中小学 协作关系 教师赋权 教师规训
原文传递
遭遇问责的高等教育绩效化评价:一个反思性讨论 被引量:28
18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136,共8页
绩效优先是高等教育治理改革的一项原则,而考核评价是该原则的主要实现方式。在绩效化评价的实践中,考评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权力方式,追求管理、控制、问责之效,而将高等教育背后的社会价值悬置。文章指出,若使绩效考核评价真正产生激... 绩效优先是高等教育治理改革的一项原则,而考核评价是该原则的主要实现方式。在绩效化评价的实践中,考评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权力方式,追求管理、控制、问责之效,而将高等教育背后的社会价值悬置。文章指出,若使绩效考核评价真正产生激励功能,则需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审视,诸如:坚持增能性评估理念,关注高校的差异性和主体地位,强调不同评估主体间的包容、对话与沟通,以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估作为变革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考核 问责 增能性评价 高等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 被引量:18
19
作者 卢乃桂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讨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必须对教师专业性的概念进行澄清。对理想型、社会建构型、行动型等各种关于教师专业性认知取向的分析表明,必须对教师专业性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找出各种束缚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制度性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才能确定... 讨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必须对教师专业性的概念进行澄清。对理想型、社会建构型、行动型等各种关于教师专业性认知取向的分析表明,必须对教师专业性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找出各种束缚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制度性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才能确定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起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性 理想型 社会建构型 行动型
原文传递
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审思 被引量:25
20
作者 郑永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107,共8页
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的提出,旨在通过统合社会资源,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由学校单一培养的'学校人'转化为多主体在实践情境下共同培养的'实践人',从而更加契合经济社会... 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的提出,旨在通过统合社会资源,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由学校单一培养的'学校人'转化为多主体在实践情境下共同培养的'实践人',从而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具体实施,需要构建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实践场,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实践文化,构建基于合作共赢的实践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行政部门之间权利的让渡实现实践空间的融合,通过政策综合改革实现观念的转变,通过调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实践工具的优化。现代学徒制试点不仅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升华,更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效抓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全力合作和权利让渡,更期待国人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价值理念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统合 实践人 政策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