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13
1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1,共3页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若干问题 研究
下载PDF
政府绩效考核、地方干部行为与地方发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雷内.特拉培尔 王哲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12,共18页
文章旨在考察中国政府绩效考核对县乡领导干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介绍中国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依据作者的实地调研和所收集的文献资料重点分析了地方干部对考核的行为反应。文章发现,尽管不同的干部群体之间存在很大... 文章旨在考察中国政府绩效考核对县乡领导干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介绍中国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依据作者的实地调研和所收集的文献资料重点分析了地方干部对考核的行为反应。文章发现,尽管不同的干部群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目标显然已经成为影响地方干部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挥棒。最后,文章为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的政府绩效考核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一方面,考核对地方干部行为起到了引导作用,建立了一种激励机制,并由此成为政治沟通的特殊渠道;另一方面,考核激发了地方领导干部的社会反应,尤其是激发了他们的群体性动力,而群体性动力对激励机制的影响也许要大于考核本身所体现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考核 地方干部行为 群体性动力 地方发展
原文传递
西方公民社会观适合中国吗? 被引量:34
3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诺拉.绍斯米卡特 +1 位作者 卿志琼 吴志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71,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由于这一问题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变迁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国内外中国问题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中国出现了社会分化、利益重组以及利益代表的重构,但是公民社会以独立于国家的自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由于这一问题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变迁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国内外中国问题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中国出现了社会分化、利益重组以及利益代表的重构,但是公民社会以独立于国家的自治和独立于传统结构如家族、单位或家庭的自治为前提,涉及公民结构及其思维模式的形成等诸多因素,其形成条件在中国才显露征兆,中国现在还没有产生公民社会。把西方语境中的公民社会观援引到中国,可能会出现根本不适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中国 利益集团
下载PDF
中国的社会政治参与:以社区为例 被引量:30
4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鲁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4,共8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政治参与观念,其次考察了中国社区内的社会参与现状,一方面指出西方参与观念不适用于分析中国社区内的参与现状,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国社区内参与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并指出社区内参与的发展方向是焕发居民自觉自愿...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政治参与观念,其次考察了中国社区内的社会参与现状,一方面指出西方参与观念不适用于分析中国社区内的参与现状,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国社区内参与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并指出社区内参与的发展方向是焕发居民自觉自愿的、摆脱依赖性的参与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政治参与 社区 政治意识 公共生活 社会保障
下载PDF
转型国家的战略集团与国家能力 被引量:24
5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刘合光 冯贞柏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49,共19页
作者认为国家能力包括实施政治决策的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作者以此出发 ,分析了中国作为转型国家 ,私营家这一战略性集团的成长对国家能力的影响。认为私营企业家的成长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 作者认为国家能力包括实施政治决策的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作者以此出发 ,分析了中国作为转型国家 ,私营家这一战略性集团的成长对国家能力的影响。认为私营企业家的成长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作为战略群体的私营企业家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战略行动通过组织方式出现 ,不仅不会削弱国家能力 ,反而会增强国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战略集团 转型国家 私营企业家 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 社会阶层 利益群体
下载PDF
作为战略性群体的县乡干部(上)——透视中国地方政府战略能动性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舒耕德 刘承礼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3,共11页
在评述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引入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以此来考察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和战略能动性。文章把县乡干部冠以"战略性群体"的称谓。借助这一概念,文章引入的分析框架为深入地了解... 在评述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引入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以此来考察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和战略能动性。文章把县乡干部冠以"战略性群体"的称谓。借助这一概念,文章引入的分析框架为深入地了解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工具。基于发展社会学、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资本形成理论和组织理论的垃圾桶模型等提供的相关知识,以及作者近些年在中国县(或县级市)乡范围内的大量田野调查,文章对县乡干部与其所在的制度环境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干部 乡镇干部 战略性群体 战略能动性 地方政府
原文传递
地方政治的能动者:一个比较地方治理的分析路径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雪冬 托马斯.海贝勒 舒耕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32,共10页
中德两国学者近年来研究地方治理所采取的一种路径,是从地方政治能动者出发,选择特定的政策领域,来分析这些能动者在政策执行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政策执行绩效产生的影响。中国地方治理方式是多样的,但还是有共同规律可以寻找。而分析... 中德两国学者近年来研究地方治理所采取的一种路径,是从地方政治能动者出发,选择特定的政策领域,来分析这些能动者在政策执行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政策执行绩效产生的影响。中国地方治理方式是多样的,但还是有共同规律可以寻找。而分析地方官员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互塑造关系,是探求共同规律,理解地方治理运行的重要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治 能动者 治理绩效 分析路径
下载PDF
自上而下建立公民社会结构? 被引量:8
8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宾建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学术界兴起了一波关于公民社会的讨论。文章围绕三个主要假设而展开。第一,公民社会的基础结构正在渐进演变,文章从企业文化、公民文化、话语文化和日常文化四个场域进行了探讨。第二,这些结构是自上而下由党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学术界兴起了一波关于公民社会的讨论。文章围绕三个主要假设而展开。第一,公民社会的基础结构正在渐进演变,文章从企业文化、公民文化、话语文化和日常文化四个场域进行了探讨。第二,这些结构是自上而下由党和国家启动的。第三,正在兴起的是一个威权的公民社会类型。文章的结论是,中国不会自动地产生一个名副其实的公民社会,但也许会强化民主结构并因此推动未来向公民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民社会 文明性能力 公民社会结构 威权式社区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的民族企业家与民族认同——以凉山彝族(诺苏)为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吴志成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40,共10页
本文探讨了企业家阶层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两个重要论点:一是市场力量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减小家支对诺苏彝族企业家的影响。尽管家支在新企业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已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二是企业家在传... 本文探讨了企业家阶层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两个重要论点:一是市场力量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减小家支对诺苏彝族企业家的影响。尽管家支在新企业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已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二是企业家在传统的传承者与现代先锋的角色之间摇摆。诺苏彝族与汉族企业家之间界线的划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表现。认同是一种个体和集体的过程,因而只有在与其他群体(汉族)进行交互作用时,企业家阶层才能对认同产生影响。当企业家之间以及其他彝族人之间存在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时,诺苏彝族企业家的民族意识就将得到发展,以期通过企业家和经济发展成就在国家内部得到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企业家 民族认同 家支认同 彝族
原文传递
德国的行政改革——以公民参与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关系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迪尔特.格诺若 托马斯.海贝勒 邵明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1,共6页
近年来,行政改革与政府改革已成为中国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以行政改革为视角,考察了德国在提高地方层面公民参与和公共服务提供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并介绍了几种公民参与形式以及促进公民参与的机制。本文对德国近10年来行政改革经验的总... 近年来,行政改革与政府改革已成为中国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以行政改革为视角,考察了德国在提高地方层面公民参与和公共服务提供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并介绍了几种公民参与形式以及促进公民参与的机制。本文对德国近10年来行政改革经验的总结,于当下中国的行政改革或许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改革 地方治理 公民参与 公私伙伴关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基层的社会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柴方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40,共5页
一、导言许多社会科学流派以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方法分析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它们把视点主要放在中央机构、领导人的决策和宏观经济上面,而对社会日常生活、民间活动,尤其是农村的活动关注不够。本文与此不同。本文的主要论... 一、导言许多社会科学流派以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方法分析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它们把视点主要放在中央机构、领导人的决策和宏观经济上面,而对社会日常生活、民间活动,尤其是农村的活动关注不够。本文与此不同。本文的主要论题是中国社会基层的自发的变化过程。中国农民、首先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在70年代后期推动了社会改革,成为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社会变化的结果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因此促成了改革方案。农村经济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社会变化 中国
下载PDF
作为战略性群体的县乡干部(下)——透视中国地方政府战略能动性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舒耕德 刘承礼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97,共13页
(续2013年第1期)四、战略性群体的层级结构及其团结问题我们认为,县乡干部决不是一个同质的实体。实际上,他们内部等级森严,并常常在能否得到提拔和晋升、派系归属、官位势力、权力和地位等方面存在竞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把驾驭... (续2013年第1期)四、战略性群体的层级结构及其团结问题我们认为,县乡干部决不是一个同质的实体。实际上,他们内部等级森严,并常常在能否得到提拔和晋升、派系归属、官位势力、权力和地位等方面存在竞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把驾驭地方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县乡领导干部看作战略性群体的成员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乡干部 政府战略 群体 能动性 中国 县乡领导干部 团结问题 层级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地方政府发展主义”的持续与变迁 被引量:5
13
作者 舒耕德 托马斯.海贝勒 +1 位作者 马颖君 赵友斌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112,共12页
自改革初期以来,特别是在胡锦涛—温家宝时期,中央政府关注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地方政府已经发生重大变化。2002年的税费改革和2006年的农业税废除减轻了"农民负担"。中央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向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确... 自改革初期以来,特别是在胡锦涛—温家宝时期,中央政府关注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地方政府已经发生重大变化。2002年的税费改革和2006年的农业税废除减轻了"农民负担"。中央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向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确保对农业现代化和就地城镇化进行投资,以及提供合理的公共品。同时,地方政府更严格地服从上级的政策方针要求,精简对地方干部和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而上级政府激励它们将政策的成功实施和干部晋升挂钩,推动政策方面的试验和创新。但是,各级地方政府仍然受困于在完成中央政府的任务时"无资金"或"资金不足"、公共需求高涨以及经常见诸报端的社会抗议等问题。本文认为,在上述背景下,地方发展主义的概念仍是分析县级和县级以下政企关系的有用工具。地方政府虽继续控制私营部门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却不再扮演官僚靠山、干部企业家或公司代理人的角色,转而成为了"利益协调者"和"促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发展主义 政企关系 私营经济 发展私营 企业主
原文传递
转型社会中的企业家及其角色定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8,共13页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民营企业 企业家 民族企业家 彝族地区 私营经济
下载PDF
西方民族学概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玛丽-路易斯.拉契 托马斯.海贝勒 赵振权 《世界民族》 1980年第4期35-42,48,共9页
名词含义的区分民族学(Vlkerkunde)本来的含义是研究所谓“原始民族”、部落文化、没有文字的民族或者没有工业的民族。今天则不同,民族学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同于Ethnologie(民族学),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东欧国家,... 名词含义的区分民族学(Vlkerkunde)本来的含义是研究所谓“原始民族”、部落文化、没有文字的民族或者没有工业的民族。今天则不同,民族学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同于Ethnologie(民族学),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东欧国家,等同于 Ethnographie(民族志)并包括民俗学(Volkskunde)。民族志学是侧重描写的民族学,其任务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某一个民族地区、部落地区或者局部地区的物质或精神文化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民族学 人类学研究 民族志学 功能主义者 社会人类学 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 殖民主义 文化圈学派 民族社会学
原文传递
“代表”概念的回顾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周艳辉(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6,共16页
本文对有关政治代表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论,并为研究中国语境下代表的新政治主张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按照行文顺序,作者回顾了代表概念的发展历史,并对政治流派和文化流派的代表概念进行了辨析;评述了西方文献对代表的意义、... 本文对有关政治代表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论,并为研究中国语境下代表的新政治主张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按照行文顺序,作者回顾了代表概念的发展历史,并对政治流派和文化流派的代表概念进行了辨析;评述了西方文献对代表的意义、定义与特征的讨论;探讨了中国语境下的代表概念;评述了中文文献关于代表概念的讨论;区分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代表和参与;探讨了作为代表制的独有特征的选举问题;概括了本项研究的初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 威权主义语境中的代表 关于代表的中国话语 参与 选举
原文传递
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历史经验以及对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姜颖(译) 张红山(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61,共12页
本文梳理了曾经采取过严厉措施遏制流行病的一些欧洲国家和中国抗击流行病的历史经验,从历史视角和中国作为发展型国家的现状入手,论述在新冠病毒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的作用和功能,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文章指出,大流行病对世... 本文梳理了曾经采取过严厉措施遏制流行病的一些欧洲国家和中国抗击流行病的历史经验,从历史视角和中国作为发展型国家的现状入手,论述在新冠病毒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的作用和功能,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文章指出,大流行病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仍无法确定,它所产生的后果是全球必须共同应对的挑战,各国要强化人类构成一个具有普遍利益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大流行病 国家能力 中美欧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种个人的政治学的分析
18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盛舒洋(译) 秦明瑞(校)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69-188,共20页
本文既包括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我作为外国专家在工作期间的个人观察,也包括了我作为研究者对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的政治学分析。本文主要聚焦70年代末中国面临的一些困境,比如,当时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刚起步的转... 本文既包括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我作为外国专家在工作期间的个人观察,也包括了我作为研究者对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的政治学分析。本文主要聚焦70年代末中国面临的一些困境,比如,当时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刚起步的转变过程,改革的肇始以及作为参与者的农民的选择等。另外,文章还关注了如下内容:中国政府作为一个使国家成功发展的政府所行使的功能,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政治学和中国研究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变革 中国人 比较政治学 友谊宾馆 出版社 领导层 受访者 城镇居民
原文传递
一位德国教授眼中的中国社会
19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温志宏 刘梦羽 《中国报道》 2009年第9期104-105,共2页
不能笼统地说外国媒体、外国人对中国存在偏见,其实,在德国有百分之九十的人跟我一样,认为中国的发展很好,虽然有问题,但总的来说是好的。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国教 外国媒体 外国人 偏见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政治史:对现代化与善治的追求 被引量:5
20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张凤凤(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4,共9页
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同时寻求一种体现善治的国家制度,这是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后,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经济改革从农村推进到城市,并带来了经济多元化。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又... 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同时寻求一种体现善治的国家制度,这是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后,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经济改革从农村推进到城市,并带来了经济多元化。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社会和政治转型,现代化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经济意义。目前,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改革 社会—政治转型 多元化 善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