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撒拉族体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80
1
作者 郗瑞生 薄岭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9,共8页
本文对青海撒拉族210人(男107人,女103人)进行了活体测量,总结了撒拉族人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对西北地区十个民族的十项面部指标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撒拉族除具有比较典型的蒙古人种的东亚型民族特... 本文对青海撒拉族210人(男107人,女103人)进行了活体测量,总结了撒拉族人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对西北地区十个民族的十项面部指标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撒拉族除具有比较典型的蒙古人种的东亚型民族特征外,还具有本民族的独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测量 撒拉族 青海 体质特征
下载PDF
青海土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4-284,共11页
1995年7—8月对青海土族251人(男131、女120)进行了53项活体测量和13项活体观察,结果表明,青海土族的体质特征是:男性眼裂开度中等者较多、女性宽者过半。蒙古褶出现率男性过半,女性占40.8%。94%有上... 1995年7—8月对青海土族251人(男131、女120)进行了53项活体测量和13项活体观察,结果表明,青海土族的体质特征是:男性眼裂开度中等者较多、女性宽者过半。蒙古褶出现率男性过半,女性占40.8%。94%有上眼睑皱褶。鼻型属中鼻型,头型属中头型。面型,男性以过狭面、狭面和中面型为主,女性以狭面和中面型为主。男身高为1634mm,女为1543mm。通过与西北及其它少数民族比较发现:青海土族与东乡族、保安族、羌族体质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青海 土族
下载PDF
甘肃保安族体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杨东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5-63,共9页
对保安族208人(男105人,女103人)的52项体质特征进行了人体测量学研究。对保安族及其周围民族体质特征的差异进行了主成份分析,找出了民族间差异的主要表现。使用主成份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的方法,对保安族和周围民族体质特征的相像... 对保安族208人(男105人,女103人)的52项体质特征进行了人体测量学研究。对保安族及其周围民族体质特征的差异进行了主成份分析,找出了民族间差异的主要表现。使用主成份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的方法,对保安族和周围民族体质特征的相像相异作了分析研究,保安族和东乡族,甘肃汉族和回族较为相像,和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陕西汉族较为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特征 保安族 人体测量学
下载PDF
甘肃东乡族体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杨东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207人(男106人,年龄23至55岁;女101人,年龄20至50岁)进行了活体测量,计算出52个测量项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化范围,另计算了48个指数。进行了体质特征的男女性别比较,总结出东乡族测量性体质特征。对东乡... 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207人(男106人,年龄23至55岁;女101人,年龄20至50岁)进行了活体测量,计算出52个测量项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化范围,另计算了48个指数。进行了体质特征的男女性别比较,总结出东乡族测量性体质特征。对东乡族的族源和形成提出了作者初步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特征 东乡族
下载PDF
甘肃裕固族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丁建生 邹占彪 《人类学学报》 1987年第3期227-235,共9页
本文调查了甘肃省裕固族成年人409人(男210人,女199人)的体质特征。其中活体测量51项,活体观察8项。结果表明:裕固族既具有黄种人的特征,也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头部较圆较高;面部较长偏狭;鼻子高;鼻梁直,属狭鼻型;身材普遍较高,体质较... 本文调查了甘肃省裕固族成年人409人(男210人,女199人)的体质特征。其中活体测量51项,活体观察8项。结果表明:裕固族既具有黄种人的特征,也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头部较圆较高;面部较长偏狭;鼻子高;鼻梁直,属狭鼻型;身材普遍较高,体质较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达斡尔族,羌族及锡伯族的特征比较接近,而与苗族、黎族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测量 活体观察 裕固族
下载PDF
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及流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兵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为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及流体力学研究资料。方法 在 3 1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椎、椎动脉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在选取的 2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流体力学实验研究。结果 ①两侧椎动脉间距在C2 处最大 ... 目的 为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及流体力学研究资料。方法 在 3 1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椎、椎动脉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在选取的 2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流体力学实验研究。结果 ①两侧椎动脉间距在C2 处最大 ,C5处最小。②椎动脉与C2 ,3椎间盘外侧缘的距离最大。③颈椎横突孔高度 :C5、C6 >C2 、C3,C6 >C4 >C3;上下颈椎横突孔间距 :C1,2 >C2 ,3、C3,4 、C4 ,5、C5,6 。④各颈椎间盘厚度 :C5,6 、C6 ,7>C2 ,3、C3,4 ,C5,6 >C4 ,5。⑤前屈位致双侧椎动脉引流管滴数减少。旋转颈椎超过一定角度时 ,双侧椎动脉引流管滴数出现下降 ,至旋转极限时 ,甚至完全停止。结论 旋转手法对C1、C2 、C3发病部位疗效较好 ,对下段颈椎病变、双侧椎动脉均发生病变等情况 ,手法方式要进行适当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手法 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解剖学 流体力学 正骨手法
下载PDF
临夏市回族体质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郗瑞生 赵晋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3-240,共8页
本文对甘肃省临夏市回族133(男105,女128)人进行了人类学活体观察和测量,求得53项指标的测量数据和48项指数值,并对临夏市回族的体质类型作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市回族既具有伊斯兰教民族独有特征,也显示出东亚人种的体质特点。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回族 临夏市
下载PDF
中国藏族头面部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海向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第19期120-123,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藏族青年人196例(男94例,女102例)的头面部特征,为藏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方法活体观察,活体测量,计算出31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5项指数值和7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同时采用D距离系数作聚类分析,并用最短距... 目的调查中国藏族青年人196例(男94例,女102例)的头面部特征,为藏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方法活体观察,活体测量,计算出31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5项指数值和7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同时采用D距离系数作聚类分析,并用最短距离法(单连法)绘制聚类图.结果藏族青年头面部主要特征是:眼睑皱褶出现率为96%;有蒙古褶的占82.76%(男91.00%,女70.00%);耳型以圆形和方形多见;男性以中头型、狭面型和狭鼻型出现最多;女性以圆头型和特圆头型、阔面型和狭鼻型最多见.男身高1697mm,女身高1 596mm.男女均以中长躯干型为多.结论初步得出藏族面部特征数据库.经比较男性面部特征与北方人群距离较近,而女性面部特征独特,但比较而言,更接近南方地区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藏族 头面部特征
下载PDF
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辉 刘兵甘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9期542-543,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旋牵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解剖 临床应用 常见 血供 创立 目的 过程
下载PDF
裕固族皮纹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东亚 陈晓邦 《人类学学报》 1987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本文研究了甘肃裕固族青少年儿童346人的皮纹学特征,报道了斗、箕、弓各型指纹的频率,指纹指数,总指嵴数,a-b嵴数,通关手出现率,掌纹真实花样等8项皮纹学参数和主线止区的分布比例。并作了性别、手别、族别及人种间的比较。结果表明,裕... 本文研究了甘肃裕固族青少年儿童346人的皮纹学特征,报道了斗、箕、弓各型指纹的频率,指纹指数,总指嵴数,a-b嵴数,通关手出现率,掌纹真实花样等8项皮纹学参数和主线止区的分布比例。并作了性别、手别、族别及人种间的比较。结果表明,裕固族既具有蒙古人种的皮纹特征,也有一些白种人的皮纹特点,这可能暗示着裕固族有白种人的血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纹学 裕固族
下载PDF
藏族青年头面部特征与美容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海向军 何烨 +1 位作者 马卫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对藏族青年人的头面部特征进行美容学分析,为藏族体质人类学、民族美容学和整形外科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活体观察,活体测量,数码摄像和电脑测量分析。结果:藏族青年面部的黄金比例,除外眦距/面宽,口裂宽/眼外眦两项与黄金比例差异... 目的:对藏族青年人的头面部特征进行美容学分析,为藏族体质人类学、民族美容学和整形外科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活体观察,活体测量,数码摄像和电脑测量分析。结果:藏族青年面部的黄金比例,除外眦距/面宽,口裂宽/眼外眦两项与黄金比例差异较大外,其余均接近标准(0.618);男性面上下部较长,中间较短。女性下部最长,男女性中央部较窄,外侧较宽,但面部整体左右对称较好;藏族青年鼻、唇和颏三者位置关系较高的符合美容学要求。同时,我们对面部纵横行方向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28组回归方程。结论:初步得出了藏族青年人头面部特征和美容学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美容学 藏族
下载PDF
我国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新文 殷怀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 了解我国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smⅠ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 ,对 1 69名健康汉族儿童进行了VDR基因分型 ,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中国汉族... 目的 了解我国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smⅠ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 ,对 1 69名健康汉族儿童进行了VDR基因分型 ,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中国汉族儿童VDR基因bb、Bb、BB基因型分别为 91 1 2 %、7 1 %、1 77%,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种 ,与韩国人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 骨代谢 汉族 儿童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甘肃裕固族青少年体型的Heath-Carter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海向军 何烨 +2 位作者 马卫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裕固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甘肃省肃南县青少年989人(男性512,女性477)进行体型评价。结果裕固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3.0-3.6-3.7),女性为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 目的探讨裕固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甘肃省肃南县青少年989人(男性512,女性477)进行体型评价。结果裕固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3.0-3.6-3.7),女性为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8-2.9-3.6);男性由中间型经历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从中间型经历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偏内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裕固族青少年男女性间体型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性在7-12岁时体型与蒙古族、汉族、壮族、匈牙利人相似;在13-17岁时与藏族、壮族、汉族、达斡尔族体型相似。女性在7-9岁青少年期体型与匈牙利人体型相似;10-17岁与藏族、汉族、壮族和芬兰人的体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体型 Heath-Cater法 青少年
下载PDF
甘肃裕固族青少年皮褶厚度及体脂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卫红 海向军 +2 位作者 何烨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裕固族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2006年抽样测量甘肃989名7~17岁裕固族学生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值,估测身体密度,计算体成分,利用长岭和Bro... 目的:了解甘肃裕固族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2006年抽样测量甘肃989名7~17岁裕固族学生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值,估测身体密度,计算体成分,利用长岭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裕固族男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1岁时达高峰(12.37mm),其后逐步下降;肩胛下皮褶厚度在11岁时达到11.29mm,后又逐渐下降,当到达青春期后又较快速地增长。女生2处皮褶厚度呈持续增长,尤以青春中后期(12-15岁)增幅显著,并一直高于男生,且差值越来越大。裕固族男生的体脂率11岁时达最高值为20.29%,其后不断下降,女生的体脂率总体趋势是不断增加,且一直明显高于男生,男、女性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男性2处皮褶厚度之和与其他群体相比,随着年龄变化,逐渐缓慢增加,在青春后期增加迅速,超越其他民族群体。女性2处皮褶厚度变化趋势在青春期较快增加,在青春后期增长趋势放缓。男、女性BMI值随着年龄变化,逐渐缓慢增加,在青春后期持续增加,超越其他民族群体,男、女之间无差异。建立2处皮褶厚度之和百分位数参照值,其整体趋势低于汉族学生,与其他民族群体比较为中等。结论:应加强宣传,注重合理均衡饮食,尤其要积极预防青春后期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褶厚度 体脂含量 青少年 裕固族
下载PDF
椎动脉第一段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兵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椎动脉 旋转手法 颈椎病 应用解剖 CSA
下载PDF
裕固族肤纹atd角和tpD值测定及聚类分析研究
16
作者 殷怀明 黄新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 了解裕固族肤纹参数atd角和tpD值的正常值 ,综合裕固族的 7项肤纹参数与国内其他 1 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进行了聚类分析 ,探讨其与其它民族在肤纹方面相近及相异程度。方法 观察和统计所用的是Cummins等修定的肤纹分析方法[7,8] ,... 目的 了解裕固族肤纹参数atd角和tpD值的正常值 ,综合裕固族的 7项肤纹参数与国内其他 1 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进行了聚类分析 ,探讨其与其它民族在肤纹方面相近及相异程度。方法 观察和统计所用的是Cummins等修定的肤纹分析方法[7,8] ,数据分析用美国统计学SPSS软件处理。结果 atd角在男性为 (41 0 9± 5 4 0 )° ,女性为 (42 0 2± 5 65)° ;tpD值在男性为 1 5 78± 7 60 ,女性为 1 6 72± 8 38。两项参数在男、女性左右手之间及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裕固族肤纹与北方的锡伯族、蒙古族、满族和达斡尔族较为接近。结论 裕固族肤纹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和裕固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结果相一致[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肤纹 atd角 tpD值 聚类分析 遗传学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家系和染色体脆性部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合代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 :报道一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家系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家系调查通过查阅患者病历 ,走访经治医生和知情成员所获得。细胞遗传学研究采用了外周血淋巴细胞脆性部位培养技术和G显带分析方法。结果 :该家族患者符合阿姆... 目的 :报道一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家系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家系调查通过查阅患者病历 ,走访经治医生和知情成员所获得。细胞遗传学研究采用了外周血淋巴细胞脆性部位培养技术和G显带分析方法。结果 :该家族患者符合阿姆斯特丹诊断标难 ,先证者祖父母后代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致病基因来源于先证者祖母。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 9例成员染色体异常率高达 5 5 .6% ,其中 1例正常成员亦检到脆性部位 ,是重点监测和随访的末病对象 ;表现为显性遗传的先证者祖父母后代 5例成员与 5例患者染色体异常率均达 80 % ( 4 /5 )。结论 :,根据系谱中发病规律和患者很高的染色体脆性部位检出率为该家族成员的发病预测、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简便、实用、经济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非肉息病性 结直肠癌 家系 细胞遗传学 脆性部位
下载PDF
两种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关平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0期614-615,共2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固定器
下载PDF
系解和局解实验教学考核办法的探讨
19
作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我院人体解剖学教学自78年以来一直坚持以小班为主的教学模式。它的真正内涵在于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和结构为基本观点,尽量用实验室内的标本、模型、挂图、录像等体现其直观性,按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 我院人体解剖学教学自78年以来一直坚持以小班为主的教学模式。它的真正内涵在于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和结构为基本观点,尽量用实验室内的标本、模型、挂图、录像等体现其直观性,按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规律,去体现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在实验室内可看到实物标本,形象逼真的教学模型,色彩各异的挂图.语言精练的录像解说.回昧深长的临床联系应用。小班上课的全过程将体现:讲到看到,看到摸到.学以致用.达到理解得深,记得牢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局 小班 实验教学 上课 挂图 体现 考核办法 标本 解剖学 实验室内
下载PDF
两种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临床价值
20
作者 关平 《甘肃科技》 2005年第1期160-162,共3页
探讨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和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 87(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 )和 5 6例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 )胫骨骨折病例的骨折情况、手术资料和疗效 ,并进行比较... 探讨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和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 87(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 )和 5 6例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 )胫骨骨折病例的骨折情况、手术资料和疗效 ,并进行比较。并经 4-2 0月 ,平均 11月随访 ,从生物力学、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给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扶拐下床、弃拐下地、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错位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优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结论 :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抗扭转、抗弯曲力量强 ,具有优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性能 ,更适用于治疗胫骨粉碎骨折 ,强调对粉碎骨折给予有限内固定和必要的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胫骨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