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文琳 雷燕 +2 位作者 瑞荣 肖洋 王雪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广东珠海一养殖池塘中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病鱼体色发黑,剖检可见鳃充血发紫;空肠空胃,肠道微红,脾和肾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充盈,有胆汁渗出,肾发黑,有出血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鱼的鳃... 对广东珠海一养殖池塘中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病鱼体色发黑,剖检可见鳃充血发紫;空肠空胃,肠道微红,脾和肾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充盈,有胆汁渗出,肾发黑,有出血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鱼的鳃、肝、肾、肌肉、肠道,和血液中未检查到寄生虫,从肝、脾和肾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设计引物,提取自然发病鱼各种组织的DNA作为模板,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扩增的条带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6%。病理切片显示:肝和脾出现肿大细胞。因此,引起尖吻鲈发病死亡的原因是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虹彩病毒 诊断 肿大细胞病毒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笋壳鱼两种病毒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新林 瑞荣 唐绍林 《科学养鱼》 2018年第4期67-68,共2页
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 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鱼 诊断方法 病毒病 云斑尖塘鳢 线纹尖塘鳢 临床 养殖鱼类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瑞荣 李强 +1 位作者 于毅 李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1,共6页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迄今报道的研究种类主要是对虾和贝类,另外还包括一些其他水产无脊椎动物,如海参等。主要应用于血淋巴细胞的识别和鉴定,并对其个体的发生和分化方面也进行了初步...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迄今报道的研究种类主要是对虾和贝类,另外还包括一些其他水产无脊椎动物,如海参等。主要应用于血淋巴细胞的识别和鉴定,并对其个体的发生和分化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分类、分布、发生和功能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水产无脊椎动物 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水瘪子”病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龙波 唐绍林 +3 位作者 瑞荣 雷燕 李云冰 王娟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7年第4期313-316,共4页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水瘪子"病的病理变化,其主要表现:头胸甲腔积水,全身组织水肿,肝胰腺萎缩,颜色变浅;肝胰腺萎缩的实质是腺管萎缩;在所检测的23只河蟹中,分别有21只和9只在其肝胰腺腺管上皮...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水瘪子"病的病理变化,其主要表现:头胸甲腔积水,全身组织水肿,肝胰腺萎缩,颜色变浅;肝胰腺萎缩的实质是腺管萎缩;在所检测的23只河蟹中,分别有21只和9只在其肝胰腺腺管上皮内观察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微孢子虫.本研究表明,河蟹"水瘪子"病很可能是由病毒、微孢子虫等多种病因,特别是由病毒引发的以肝胰腺萎缩、水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水瘪子”病 核内包涵体 微孢子虫 病理学
下载PDF
笋壳鱼两种病毒病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绍林 瑞荣 +1 位作者 席云清 卢稀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12期62-63,共2页
笋壳鱼是广东珠i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彤口、塘鳢科、尖塘鳓属,有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鲐 云斑尖塘鳢早),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 笋壳鱼是广东珠i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彤口、塘鳢科、尖塘鳓属,有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鲐 云斑尖塘鳢早),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鱼 临床诊断 病毒病 云斑尖塘鳢 线纹尖塘鳢 养殖鱼类 销售价格 养殖效益
下载PDF
广东杏坛地区大口黑鲈锥体虫病初报及病理观察
6
作者 瑞荣 张吉鹏 +3 位作者 高珺珊 李德意 唐绍林 崔龙波 《科学养鱼》 2017年第3期62-63,共2页
锥体虫属于单细胞鞭毛虫,寄生于脊椎动物血液中。在我国分布较广,一年四季均可发现病原体。由蛭传播,可感染多种淡水和海水鱼类,从锥体虫在鳟血液中发现以来,已经有近500种锥体虫被发现和命名,其中寄生于鱼类的有150多种。
关键词 锥体虫病 病理观察 大口黑鲈 广东 动物血液 海水鱼类 一年四季
下载PDF
加州鲈“黄身”症病因的初步调查
7
作者 章明凤 陈明卫 +3 位作者 瑞荣 林活龙 林福森 黄代伟 《当代水产》 2017年第10期82-83,共2页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为淡水肉食性鱼类,由于加州鲈的摄食特性,对配合饲料的营养配比要求高,目前多数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配合投喂颗粒饲料。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加州鲈出现一种以体表颜色变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伴随肝脏脂肪...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为淡水肉食性鱼类,由于加州鲈的摄食特性,对配合饲料的营养配比要求高,目前多数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配合投喂颗粒饲料。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加州鲈出现一种以体表颜色变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伴随肝脏脂肪变性、肿大硬化、有类似"橡皮"一样的弹性。当水质条件不稳定时,加州鲈死亡率升高,发病鱼作为商品鱼运输和暂养时死亡率也升高,塘头销售价格受到严重影响,给加州鲈养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大口黑鲈 肝脏脂肪变性 肉食性鱼类 配合饲料 营养配比 塘头 广东珠三角 颗粒饲料 体色
下载PDF
网箱养殖篮子鱼“黑身病”及防控技术
8
作者 唐绍林 雷燕 瑞荣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3,共2页
篮子鱼,俗名泥鱼孟,属于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共有20多种,系广盐广温杂食性的近岸小型鱼类,在我国沿海有较多的数量种群,喜食海藻、海中浮游生物和附着物,养殖成本低,蛋白质含量高,肉味鲜美,特别是养殖的篮子鱼比野生... 篮子鱼,俗名泥鱼孟,属于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共有20多种,系广盐广温杂食性的近岸小型鱼类,在我国沿海有较多的数量种群,喜食海藻、海中浮游生物和附着物,养殖成本低,蛋白质含量高,肉味鲜美,特别是养殖的篮子鱼比野生的篮子鱼肉质更细嫩,深受人们的喜爱,篮子鱼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对象。近十年来网箱养殖篮子鱼发生的“黑身病”给篮子鱼养殖造成了很大损失。几乎每年都在水温较高的时候发生,以体色发黑为主要症状,因此渔民习惯上称其为“黑身病”,该病用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高时可达到80%以上。海水养殖鱼类的“黑身”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如有些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或缺氧等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引起体色加深,但网箱养殖篮子鱼每年在温度较高时期发生的“黑身”病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黑身”有显著的不同,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等手段确定该病的病因为真鲷虹彩病毒感染引起。下面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和防控方法总结介绍如下,相信会对提高网箱养殖篮子鱼的成功率有所帮助。一、篮子鱼“黑身病”的流行特点篮子鱼“黑身病”有固定的流行季节和明显的传染性及免疫性。篮子鱼全年网箱养殖,冬季养殖数量较少。在福建省每年的流行时间都在6—10月份的高温期,水温在25℃左右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防控技术 鱼科 细菌分离培养 分子生物学检测 海水养殖鱼类 流行病学调查 病理组织切片
下载PDF
鱼鳃霉病的诊断误区和临床诊断方法
9
作者 唐绍林 瑞荣 雷燕 《当代水产》 2015年第2期81-82,共2页
鱼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丝引起的疾病,鱼鳃霉菌的生物学分类为水霉目、水霉科、鳃霉菌属。鳃霉病主要危害罗非鱼、草鱼、青鱼、鲤鱼、黄颡鱼、鲇鱼、鳙等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鳃霉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水产技术人员把普通... 鱼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丝引起的疾病,鱼鳃霉菌的生物学分类为水霉目、水霉科、鳃霉菌属。鳃霉病主要危害罗非鱼、草鱼、青鱼、鲤鱼、黄颡鱼、鲇鱼、鳙等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鳃霉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水产技术人员把普通细菌性烂鳃病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症状诊断为鳃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方法 鳃霉病 临床诊断 鱼鳃 误区 细菌性烂鳃病 淡水养殖鱼类 生物学分类
下载PDF
大口黑鲈鱼种弹状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13
10
作者 雷燕 瑞荣 +4 位作者 崔龙波 肖洋 张文文 马家好 王雪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脏肿大,胃肠空虚,肾脏肿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也未检测到大量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呈弥漫性坏死;参考Gen Bank中弹状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检测引物,以从自然发病鱼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检测结果显示,病鱼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片段相符的特异性产物;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杂交鳢弹状病毒(HSHV)、鳜鱼弹状病毒(SCR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95.3%。因此,初步诊断引起大口黑鲈鱼种急性死亡的病原为弹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诊断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褐篮子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9
11
作者 雷燕 瑞荣 +3 位作者 唐绍林 肖洋 马家好 王雪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对福建省东山县每年6—10月网箱养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暴发的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率达80%)进行了研究。濒死褐篮子鱼从网箱底层游至水面,主要症状是体色发黑,开始游动快,之后变慢,最后呈现游动失衡状态直至死亡。解剖可见脾脏和... 对福建省东山县每年6—10月网箱养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暴发的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率达80%)进行了研究。濒死褐篮子鱼从网箱底层游至水面,主要症状是体色发黑,开始游动快,之后变慢,最后呈现游动失衡状态直至死亡。解剖可见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胃肠空虚,肠道发红。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也未检测到大量寄生虫。对病鱼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肝脏、脾脏和肾脏出现大量肿大细胞。参考OIE设计虹彩病毒的检测引物,以从自然发病鱼的各种组织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检测结果显示,病鱼的各种组织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片段相符的特异性产物。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肿大细胞病毒属的真鲷虹彩病毒(RSIV)、石斑鱼虹彩病毒(GI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6%、97.4%和93.2%。利用MCP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导致褐篮子鱼发病死亡的病毒为肿大细胞病毒属的虹彩病毒,暂命名为褐篮子鱼虹彩病毒(SF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篮子鱼 虹彩病毒 诊断 肿大细胞病毒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感染鳜Siniperca chuatsi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瑞荣 雷燕 +2 位作者 崔龙波 唐绍林 马家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组织坏死:脾、肝、头肾、肾的大血管均坏死;(3)组织淤血、出血:肠、肠系膜、性腺、肝脏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4)在各器官出现数量不一的肿大细胞:以脾脏中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瑞荣 崔龙波 +2 位作者 唐绍林 高珺珊 马家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而不见正常柱状上皮细胞;肝胰腺有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病变,如腺管萎缩、崩解、坏死等。凡纳滨对虾患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变演变过程为:最初肠上皮基膜下出现一圈增生细胞,肠上皮柱状细胞脱离基膜;增生细胞持续增生增多,肠上皮崩解脱落至肠腔,增生细胞完全取代肠上皮;增生细胞不断增生,增生细胞层逐渐变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生细胞层近腔端的一圈增生细胞坏死,出现一圈棕黄色物质,最终坏死细胞连同棕黄色物质脱落至肠腔。脱落至肠腔的腺管细胞、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出体外即为肉眼可见的白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便综合征 凡纳滨对虾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白斑症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燕 肖洋 +4 位作者 王娟 张文文 瑞荣 张会军 王学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89-91,共3页
[目的]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养殖池塘患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诊断。[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实验室检测与鉴定。参考Gen Bank中白斑症病毒(WSSV)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从... [目的]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养殖池塘患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诊断。[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实验室检测与鉴定。参考Gen Bank中白斑症病毒(WSSV)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从中华绒螯蟹的鳃、肝胰腺、肌肉等组织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经过解剖观察,发现病蟹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蟹的肝胰腺和肌肉中未分离到致病菌。通过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WSS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6%。病理切片显示鳃和肝胰腺可见大量细胞核肿大细胞,与WSSV引起对虾组织的病变相一致。[结论]经初步诊断,确定引起中华绒螯蟹发病死亡的病原为WS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白斑症病毒 诊断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席云清 瑞荣 +4 位作者 田佳鑫 张会军 雷燕 唐绍林 王桂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934,共6页
对广东省珠海市每年6—10月池塘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 socellatus)暴发不明原因疾病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症状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解剖病鱼可见鳃丝贫血、脾脏... 对广东省珠海市每年6—10月池塘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 socellatus)暴发不明原因疾病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症状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解剖病鱼可见鳃丝贫血、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通过镜检未检测到大量的寄生虫;从发病鱼的肝、脾、肾脏和肠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在病鱼肝、脾和肾组织病理切片中观察到有大量肿大细胞;通过使用OIE推荐的虹彩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出57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MCP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2%。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导致眼斑拟石首鱼发病死亡的原因是感染了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而引起的虹彩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虹彩病毒病 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 诊断
下载PDF
罗非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瑞荣 唐绍林 +2 位作者 崔龙波 雷燕 马家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感染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的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脾、肾、肠、鳃和心脏的组织病理变化。感染类立克次氏体的罗非鱼各器官广布粗糙不圆整的白色小结节... 本文主要研究感染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的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脾、肾、肠、鳃和心脏的组织病理变化。感染类立克次氏体的罗非鱼各器官广布粗糙不圆整的白色小结节,这些结节为肉芽肿坏死灶,分层不典型,与周围健康组织的界限不甚明显;严重病变的组织坏死区域较大,与周围明显增生的细胞形成清晰的巨大"肉瘤"状肿物。经吉姆萨-瑞氏染色后,在病变组织内,尤其是脾肾组织的巨噬细胞胞质内可见蓝紫色球状或颗粒样、成簇分布的类立克次氏体。这些发现可为罗非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立克次氏体 罗非鱼 组织病理 组织印片 吉瑞染色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气泡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17
作者 瑞荣 唐绍林 +2 位作者 张吉鹏 崔龙波 马家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2-958,共7页
为研究土塘养殖自然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6.3 cm±1.5 cm)的气泡病,采用现场镜检、细菌分离培养、PCR检测及石蜡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患气泡病凡纳滨对虾在组织病理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患气泡病的凡纳滨对虾... 为研究土塘养殖自然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6.3 cm±1.5 cm)的气泡病,采用现场镜检、细菌分离培养、PCR检测及石蜡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患气泡病凡纳滨对虾在组织病理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患气泡病的凡纳滨对虾体色泛红,腹部肌肉体节间发白,镜检可在附肢、鳃、触角、头胸甲肌肉等部位观察到气柱、气泡;凡纳滨对虾组织病变特征中,其肌肉、眼、鳃、肝胰腺、触角、心等组织器官均可见气泡印迹,肌肉组织中气泡印迹集中于中、后段肌肉,背腹血管、鳃轴血管内亦可见气泡印迹;临床可见体内有气泡的凡纳滨对虾比未见气泡的虾气泡印迹严重;取样池塘水体溶解氧范围为4.15~15.06 mg/L,溶解氧饱和度为56%~293%,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鳃组织气泡有增多、变大的趋势;眼组织均可见空泡化,溶解氧较低时,常一侧眼组织病变稍重,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升高,空泡化渐趋严重,高溶解氧时两侧眼组织空泡化均较严重。研究表明,当凡纳滨对虾出现上述临床现象或病变特征时可确诊其发生了气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气泡病 组织病理 溶解氧
下载PDF
罗非鱼鳃霉样真菌的显微观察
18
作者 瑞荣 唐绍林 +1 位作者 崔龙波 马家好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88-90,共3页
2014年5月在云南省养殖罗非鱼的鳃组织中发现一种鳃霉样真菌,经水浸片镜检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低倍镜下,鳃丝可见大量鳃霉样真菌菌丝体,菌丝体分布于鳃丝表面及鳃小片内;高倍镜下,可见菌丝体内的孢子。菌丝体主要位于鳃上皮组织及鳃... 2014年5月在云南省养殖罗非鱼的鳃组织中发现一种鳃霉样真菌,经水浸片镜检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低倍镜下,鳃丝可见大量鳃霉样真菌菌丝体,菌丝体分布于鳃丝表面及鳃小片内;高倍镜下,可见菌丝体内的孢子。菌丝体主要位于鳃上皮组织及鳃小片的血管中,菌丝体内可见多核原生质体、双核体、单核体以及成熟孢子,有的单核体内有大量嗜酸性颗粒,成熟孢子呈圆形、胞质致密、染色深,位于血管中的孢子为多核、厚壁单体孢子。由于大量菌丝体的存在,鳃组织结构杂乱,鳃小片间大量细胞的增生使相邻的鳃小片粘连在一起,鳃丝呈棒状;鳃组织上皮层大多坏死,有轻微淤血,含有大量成熟孢子的鳃组织坏死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鳃霉样真菌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产生“白便”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绍林 雷燕 瑞荣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8-58,93,共1页
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在高温期水面出现漂浮白色粪便的情况,大家习惯上称作“白便”,伴随着“白便”现象的南美白对虾吃料慢、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甚至发生“偷死”,特别是2011年... 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在高温期水面出现漂浮白色粪便的情况,大家习惯上称作“白便”,伴随着“白便”现象的南美白对虾吃料慢、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甚至发生“偷死”,特别是2011年、2012年的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发病塘损失十分严重。本文根据对“白便”流行规律的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对“白便”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防治方法 原因 实验室诊断 白色粪便 对虾养殖 生长缓慢 饵料系数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对虾杆状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20
作者 雷燕 肖洋 +1 位作者 瑞荣 张会军 《科学养鱼》 2015年第2期62-62,共1页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常见的病毒病如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和传染性及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对南美白对虾的...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常见的病毒病如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和传染性及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就连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对虾杆状病毒病也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对虾杆状病毒病 坏死病毒 白斑综合征 造血组织 疾病传播 底质改良剂 种虾 仔虾 肝胰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