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荟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士源 +8 位作者 吴焕淦 丁邦友 赵天平 朱毅 张智英 周云 张琳珊 刘慧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90-1597,共8页
目的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 目的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针灸或其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25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合计2233例患者;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疗法具有更好疗效(P<0.00001),更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P<0.00001)、更少的不良反应(P<0.00001)及更低的复发率(P<0.05),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分别配合中药、西药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均具有更好疗效。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是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更优方案,但由于此次纳入文献的质量等级不高,故需谨慎对待此结论,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消化性溃疡 随机对照实验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电针对IBS内脏痛大鼠脊髓GFAP、P2X3受体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云 张方 +6 位作者 翁志军 张智英 沈佳成 辛玉虎 吴焕淦 刘慧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19-2927,共9页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P2X3受体在电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痛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直结肠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latation,CRD)刺激诱导IBS慢性内脏痛模型。将清洁级SD(Sprague-Dawley)雄...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P2X3受体在电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痛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直结肠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latation,CRD)刺激诱导IBS慢性内脏痛模型。将清洁级SD(Sprague-Dawley)雄性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通过行为学评分和结肠形态学方法鉴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氟代柠檬酸组。电针组取双侧上巨虚穴(S37)、天枢穴(S25)进行电针治疗,针刺深度为5 mm,30 min/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7天。氟代柠檬酸组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10μL,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采用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评估电针对IBS内脏痛大鼠行为学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IBS内脏痛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P2X3受体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脊髓中GFAP和P2X3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代柠檬酸组大鼠AWR评分明显降低,脊髓中GFAP、P2X3受体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电针能够有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其镇痛效应可能与其抑制脊髓GFAP和P2X3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IBS 内脏痛 GFAP P2X3 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