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9
1
作者 黄国付 张红星 +1 位作者 祖森 李建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3-408,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18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5组:基础针刺组、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西药组。基础针刺组取阿是穴(围刺)、夹脊(电针)、支沟(电针)...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18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5组:基础针刺组、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西药组。基础针刺组取阿是穴(围刺)、夹脊(电针)、支沟(电针)、后溪(电针),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在基础针刺组的基础上分别施以铺棉灸、火针、叩刺拔罐,西药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300mg/次,2次/d)、维生素B1(10mg/次,3次/d),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d。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疱疹评价指标(包括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强度的变化和综合疗效。结果:在疱疹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和综合疗效方面,5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疼痛强度比较,治疗第1-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10天4个针灸组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而4个针灸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结束时的疼痛强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基本相当,在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及综合疗效等方面与西药疗法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第7天以后镇痛效果优于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针灸 临床疗效 视觉模拟评分 疱疹变化
原文传递
女性痤疮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又仁 祖森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449-450,共2页
目的 探讨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 5 0例女性痤疮患者和 1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睾酮 (T) 游离睾酮 (FT) 雌二醇 (E2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SHBG)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 女性痤疮患者的血清中F... 目的 探讨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 5 0例女性痤疮患者和 1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睾酮 (T) 游离睾酮 (FT) 雌二醇 (E2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SHBG)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 女性痤疮患者的血清中F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E2 和SHBG水平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伴多毛或月经异常的女性痤疮患者血清中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女性痤疮的严重程度与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关联 患者体重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性激素尤其是游离睾酮在女性痤疮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睾酮 雌二醇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女性 月经紊乱
原文传递
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国付 张红星 +1 位作者 祖森 李建武 《中国康复》 201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189例随机分为5组。A、B、C、D 4组均给予围针刺阿是穴、电针夹脊、支沟、后溪等穴,B组加用铺棉灸疗法,C组加用火针疗法,先行火针治疗,再进行基础针刺,D组加用叩...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189例随机分为5组。A、B、C、D 4组均给予围针刺阿是穴、电针夹脊、支沟、后溪等穴,B组加用铺棉灸疗法,C组加用火针疗法,先行火针治疗,再进行基础针刺,D组加用叩刺拔罐疗法;E组采用西药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口服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后随访第30、60、90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5组均治疗10d后,随访30、60和90d各A、B、C、D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0及60d时A、B、C、D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针灸治疗 药物
下载PDF
夹脊电针配合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红星 魏巍 +3 位作者 祖森 黄国付 刘学敏 刘银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1-693,共3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而引起的以皮肤疼痛和疱疹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疼痛和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甚至痛如针刺刀割...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而引起的以皮肤疼痛和疱疹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疼痛和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甚至痛如针刺刀割,频繁发作,影响饮食和睡眠。笔者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对比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火针治疗 急性期 临床观察 夹脊电针 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皮肤疼痛 电针夹脊穴
下载PDF
结节性红斑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泳 祖森 王育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 方法 统计本院 1989- 2 0 0 3年收治的 8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 ,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 结果 结核杆菌感染 2 6例 (31.0 % ) ,其中肺结核 12例 (14 .3% ) ,淋巴结结核 3例 (3.6 % ) ...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 方法 统计本院 1989- 2 0 0 3年收治的 8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 ,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 结果 结核杆菌感染 2 6例 (31.0 % ) ,其中肺结核 12例 (14 .3% ) ,淋巴结结核 3例 (3.6 % ) ,乳腺结核 1例 (1.2 % ) ,未找到明显结核灶而 PPD试验阳性且抗结核治疗有效者 10例 (11.9% ) ;其他细菌感染 36例 (42 .9% ) ,其中急性咽炎 (链球菌感染 ) 19例 (2 2 .6 % ) ,病灶不明但白细胞总数增高且抗感染治疗有效者 17例 (2 0 .3% ) ;结缔组织病 9例 (10 .7% ) ,其中白塞病 (BD) 5例 (5 .9% ) ,干燥综合征 (SS) 1例 (1.2 %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 2例 (2 .4 % ) ,类风湿关节炎 (RA) 1例 (1.2 % ) ;霍奇金淋巴瘤 1例 (1.2 % ) ;12例 (14 .2 % )病因不明。 结论 结核杆菌及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 ,其他病因包括结缔组织病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 结节性 感染 结缔组织疾病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雀卿 祖森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52-355,共4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系统性血管炎 出血性疾病 变应性疾病 国际会议 进展综述
下载PDF
生殖器疱疹防治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倪安红 祖森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此病易于复发,对患者心身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HIV感染有密切关系。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对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还不够充分。有些药物可以缩短生殖器疱疹的病...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此病易于复发,对患者心身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HIV感染有密切关系。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对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还不够充分。有些药物可以缩短生殖器疱疹的病程,可以减少其复发并有助于控制生殖器疱疹的传播。安全套和单纯疱疹病毒疫苗对生殖器疱疹的传播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防治进展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疫苗 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 心身健康 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 预防作用 安全套 复发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江文 刘冬先 +2 位作者 陈映玲 祖森 阎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在BCG-PSN治疗前,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BCG-PSN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Th1/Th2模式及Tc1/Tc2模式失衡现象,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卡介菌多糖核酸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蔡华华 祖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6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梅素 诊断 治疗 AIDS
下载PDF
梅毒治疗前后血中TP-DNA定量检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育春 祖森 +1 位作者 陈兴平 万沐芬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4-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中梅毒螺旋体DNA(TP -DNA)定量在梅毒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治疗前后与联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TRUST)的关系。方法 对 2 9例 (Ⅰ期 12例 ,Ⅱ期 17例 )未经任何治疗的梅毒患者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 探讨血中梅毒螺旋体DNA(TP -DNA)定量在梅毒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治疗前后与联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TRUST)的关系。方法 对 2 9例 (Ⅰ期 12例 ,Ⅱ期 17例 )未经任何治疗的梅毒患者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苄星青霉素治疗前后血浆中TP DNA定量值并作血清TRUST检测。结果 ①治疗前 ,Ⅰ期TP DNA阳性率为 75 .0 0 % (9/ 12 )、TP DNA定量测定平均值为 (3.38± 2 .34)× 10 4copies/ml;Ⅱ期阳性率为 10 0 .0 0 % (17/ 17) ,TP DNA定量测定平均值为 (5 .73± 1.33)× 10 6copies/ml。②治疗后 3个月 ,Ⅰ期、Ⅱ期梅毒TP DNA阳性例数分别为 1/ 9例、5 /17例。TRUST(+)者 ,TP DNA阳性者定量平均值 :在Ⅰ、Ⅱ期分别为 2 .0 1× 10 2 copies/ml、5 .87× 10 2 copies/ml;TRUST(- )者 ,Ⅰ期无阳性病例 ,Ⅱ期为 3.0 9× 10 2 copies/ml。③治疗后 9个月 ,Ⅰ、Ⅱ期梅毒TP -DNA均为阴性 (零拷贝 ) ,TRUST转阴例数分别为 :12 / 12例、14 / 17例。结论 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9个月TP DNA与TRUST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提示血浆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DNA 定量检测 荧光定量PCR法 诊断 疗效判断
下载PDF
S100^+朗格汉斯细胞与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育春 陈兴平 +2 位作者 祖森 吴泳 陈映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6-447,共2页
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与局部免疫抑制有关已得到公认,但免疫抑制的确切机制不甚明确.有研究提示S100+朗格汉斯细胞(LC)可能为活化的LC亚群,对环境改变较为敏感[1,2].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复发与非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中S100+LC形态和数量的差异... 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与局部免疫抑制有关已得到公认,但免疫抑制的确切机制不甚明确.有研究提示S100+朗格汉斯细胞(LC)可能为活化的LC亚群,对环境改变较为敏感[1,2].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复发与非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中S100+LC形态和数量的差异,探讨其与尖锐湿疣复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朗格汉斯细胞 尖锐湿疣 免疫抑制 LC 自然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莫西沙星治疗皮肤感染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育春 陈兴平 祖森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轻中度急性无合并症的皮肤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 ,对莫西沙星 40 0mg 1次 /d口服与左旋氧氟沙星 2 0 0mg 2次 /d口服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天 ,符合方案人群 (P...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轻中度急性无合并症的皮肤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 ,对莫西沙星 40 0mg 1次 /d口服与左旋氧氟沙星 2 0 0mg 2次 /d口服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天 ,符合方案人群 (PP人群 )临床有效率 :试验组 92 .5 % ,对照组 71.4%。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细菌学清除率试验组 10 0 % ,对照组为 93 .3 %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皮肤感染的疗效较好 ,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感染 莫西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疗效 安全性 临床实验
下载PDF
雄激素在痤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又仁 祖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463-464,共2页
关键词 雄激素 痤疮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生理功能
下载PDF
血S100B蛋白水平检测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陶菲克 祖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血清学检查 S100B蛋白 生物液体 免疫学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 黑色素瘤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和淋巴细胞作用的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永初 祖森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感染后宿主对其产生的免疫应答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单纯疱疹病毒2型与宿主淋巴细胞作用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综述了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和B细胞、T细胞及天然杀伤细胞的关系;同时还对单纯...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感染后宿主对其产生的免疫应答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单纯疱疹病毒2型与宿主淋巴细胞作用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综述了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和B细胞、T细胞及天然杀伤细胞的关系;同时还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中淋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淋巴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 细胞作用 天然杀伤细胞 相互作用 生殖器疱疹 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 细胞间 感染后 B细胞 T细胞 宿主
下载PDF
58例白塞病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岚 叶岚 +1 位作者 陈兴平 祖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 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 : 回顾性分析 5 8例白塞病患者。结果 : 本组白塞病以女性、慢性型多见 ,好发于青壮年。 2 1例急性型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5例 ,占 71.43 % ) ,应注意病毒或细菌感染在... 目的 : 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 : 回顾性分析 5 8例白塞病患者。结果 : 本组白塞病以女性、慢性型多见 ,好发于青壮年。 2 1例急性型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5例 ,占 71.43 % ) ,应注意病毒或细菌感染在急性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表现以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受累常见。结论 : 针刺反应对本病特异性高。皮肤外伤后创面延迟愈合 (2 3例 ,占3 9 .6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回顾性分析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艳蕾 祖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结果SLE活动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为(92.69±9.87)pg/mL及神经...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结果SLE活动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为(92.69±9.87)pg/mL及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为(339.69±25.60)pg/mL,SLE稳定期患者分别为(54.22±9.31)pg/mL和(300.89±33.51)pg/mL,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35.20±12.70)pg/mL和(111.40±32.54)pg/mL。SLE活动期、稳定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或<0.01),SLE活动期显著高于稳定期(P值均<0.01)。SLE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与SLEDAI积分、血沉、C3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813、0.504、-0.605),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与上述指标也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442、0.338、-0.463),同时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6,P<0.01)。结论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3 神经生长因子 患者 SLE 血清 正常人 系统性红斑狼疮 水平 结论 目的
原文传递
结节性脂膜炎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云华 祖森 +2 位作者 陈兴平 周礼义 陈映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结节性脂膜炎 误诊 误诊原因
下载PDF
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巍 张红星 +3 位作者 祖森 黄国付 刘学敏 李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78-68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 目的观察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问和脱痂时间等数据,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5%,对照组痊愈率35%,观察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止疱时间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观察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快速缓解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等的优点,安全有效,经济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电针 围针刺 铺棉灸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菲克 祖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0-731,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探讨S-100蛋白与SL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SLE活动期(ASLE)患者20例,SLE稳定期(ISLE)患者6例,有神经系统症状(排除了引起脑神经损害的其他神...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探讨S-100蛋白与SL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SLE活动期(ASLE)患者20例,SLE稳定期(ISLE)患者6例,有神经系统症状(排除了引起脑神经损害的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SLE患者(NPSLE)5例及10例健康人的血清S-100蛋白。结果:ASLE、ISLE、NPSLE患者血清S-10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PSLE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SLE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SLE病情有一定的关系,血清S-100蛋白水平可能是反映或预示SLE脑神经受损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神经精神损害 蛋白 S-10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