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元守正与多元创新——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年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综述
1
作者 亚豪 赵琦 《中国轻工教育》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统筹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统筹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今年适逢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回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的发展成效,对于进一步贯彻讲话精神,努力培养有担当、有情怀、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重要讲话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心之良知是谓圣——王阳明对圣人观的全新定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亚豪 《阴山学刊》 2018年第5期97-101,共5页
圣人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一般包括德性与事功两个方面。王阳明的圣人观可谓独树一帜,用全新的视角诠释出圣人的内涵,单纯以道德成就作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唯一标准,阐明学问的方向在于内在德性的自我实现,剔除了知识、技能、事功... 圣人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一般包括德性与事功两个方面。王阳明的圣人观可谓独树一帜,用全新的视角诠释出圣人的内涵,单纯以道德成就作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唯一标准,阐明学问的方向在于内在德性的自我实现,剔除了知识、技能、事功等规定,以精金喻圣,认为人人胸中有个圣人。成圣的根据便是内心的良知,只要将心中本有的良知推扩、实现出来,便是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圣人观 良知
下载PDF
受限制投资组合机会成本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姚辉 亚豪 《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301-304,共4页
通过对只能投资于股票和只能投资于债券2种情况下的投资组合的机会成本的计算,研究了受限制情况下所产生效用损失和风险厌恶程度对机会成本的影响。计算中选用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中信国债指数、中信企债指数和银行间7日债券... 通过对只能投资于股票和只能投资于债券2种情况下的投资组合的机会成本的计算,研究了受限制情况下所产生效用损失和风险厌恶程度对机会成本的影响。计算中选用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中信国债指数、中信企债指数和银行间7日债券回购利率的5年期月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估计下期组合的期望收益和收益的联合概率分布,并运用Quasi-Newton最优化方法来求得最优投资组合,从而求出机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机会成本 向量自回归 效用损失
下载PDF
宏观视域下的王阳明立志说 被引量:1
4
作者 亚豪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8-92,共5页
王阳明自少年时代起便企向于"立志成圣",他一生讲学均强调对"立志"的阐发。在宏观的视域下,"立志"既代表着为学的根本方向,同时又指向于现实层面的道德践履,打通本体与功夫,在贯彻始终的"立"... 王阳明自少年时代起便企向于"立志成圣",他一生讲学均强调对"立志"的阐发。在宏观的视域下,"立志"既代表着为学的根本方向,同时又指向于现实层面的道德践履,打通本体与功夫,在贯彻始终的"立"志功夫中进致超越性的"志"道之本体,"立志"的内涵即是经过内在德性的修养而达成一种"诚中形外"的实存转化,开显出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宏观视域 立志 功夫 本体
下载PDF
本体与功夫视域下的王阳明立志说
5
作者 亚豪 《文教资料》 2018年第5期103-104,共2页
王阳明自少年时代起便立下成圣之志,立志一语是其终生讲学所未变化的核心概念。在王阳明思想熟化之后的学理体系中,"志"与"立志"扩充为本体与功夫的含义,"志"代表大化流行的天道本体,"立志"指向切实笃定的践履功夫,这种本体与... 王阳明自少年时代起便立下成圣之志,立志一语是其终生讲学所未变化的核心概念。在王阳明思想熟化之后的学理体系中,"志"与"立志"扩充为本体与功夫的含义,"志"代表大化流行的天道本体,"立志"指向切实笃定的践履功夫,这种本体与功夫的回环系统是王阳明论学方法的真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立志 本体 功夫
下载PDF
道德与知识的张力--论王阳明对朱子格物说的内在化转向
6
作者 亚豪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第1期91-96,共6页
格物之学作为宋明儒者所注目的核心论域,始终存在着道德与知识不断抵牾的张力。王阳明认为儒学的最终指向是道德人格的圆成,作为至善的天理根植于道德主体,知识只有时时处于道德的观照之下方能表征其意义,朱子格物说的弊端在于方向不明... 格物之学作为宋明儒者所注目的核心论域,始终存在着道德与知识不断抵牾的张力。王阳明认为儒学的最终指向是道德人格的圆成,作为至善的天理根植于道德主体,知识只有时时处于道德的观照之下方能表征其意义,朱子格物说的弊端在于方向不明,易陷溺于具体事物的考索而游骑无归,王阳明针对这一流弊对朱子格物说进行了内在化的改造。二人所论格物之"理"具有不同层面的内涵,王阳明以"道德事实"代替"客观事实"的做法,亦未能在同一学理层面上对朱子格物说达成有效的批评。归而言之,在体证天理的终极意义上,朱子所侧重的是由事物之理的获得而涵养为至善的道德之理,而王阳明侧重的是在天赋至善之理的指导规引下陶铸事物之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朱子 格物 道德 内在化
原文传递
本体与功夫——王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进路
7
作者 亚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11期14-16,共3页
本体与功夫是王阳明哲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视角,它代表着实现致良知的两种进路,一种是彻悟本体以化约功夫,一种是展开功夫以透显本体。这两者的张力关系,成为王门后学乃至于整个明中后期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对了... 本体与功夫是王阳明哲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视角,它代表着实现致良知的两种进路,一种是彻悟本体以化约功夫,一种是展开功夫以透显本体。这两者的张力关系,成为王门后学乃至于整个明中后期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对了解王阳明思想的核心视域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本体 功夫
下载PDF
王阳明万物一体之仁的理论基础
8
作者 亚豪 《荆楚学刊》 2018年第3期69-73,88,共6页
万物一体之仁是儒家所追求的圣人境界,也是王阳明哲学的依归之所,而此一境界的达成亦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心与物的关系是王阳明实现万物一体的基本透视点,他以"意之所在便是物"规定了价值意义的心物关系,进而将良知作为沟通... 万物一体之仁是儒家所追求的圣人境界,也是王阳明哲学的依归之所,而此一境界的达成亦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心与物的关系是王阳明实现万物一体的基本透视点,他以"意之所在便是物"规定了价值意义的心物关系,进而将良知作为沟通万物的根据,以仁爱原则贯彻具体事物,在因任事物本性的无我之境中达成心体的客观呈露,体现为一个成就差异基础上的"通性"原则。在"精一之道"的视角下,《大学》诸条目皆可融通而为一事,万物一体之仁通过"至善"之极则,在"明德"与"亲民"的体用关系中展开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万物一体 心物关系 价值 通性
下载PDF
论儒家的内在成德之道——以孔、孟、陆、王为例
9
作者 亚豪 《人文天下》 2018年第6期14-18,共5页
一般而言,儒家之道既包括德性的成就,亦含有此内在之德推致而成的外王事业。《中庸》言:“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道合外内,成己而后成物,内圣与外王并重,本是儒家之道不可或缺之两... 一般而言,儒家之道既包括德性的成就,亦含有此内在之德推致而成的外王事业。《中庸》言:“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道合外内,成己而后成物,内圣与外王并重,本是儒家之道不可或缺之两面,但二者孰先孰后,孰本孰末,关乎到儒学不同的功夫方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代表了两种为学的进路,一种是“自诚而明”的“先立乎其大”,由道德作为统领去贯彻具体事物的探究;一种是“自明而诚”的“即物穷理”,以“敬”之功夫涵养所穷之理。前一种为高明爽朗者所喜言,后一种为沉潜笃实者所注重,虽为学路径有相抵牾,但圣人之道的价值理想则是其共同的致思目标。从整体着眼,两者合之自为两美,但就本原的意义上说,以内圣为基础开出外王事业的致思路径,是一种普遍性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之道 成德 《中庸》 价值理想 圣人之道 外王 成己 “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