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中部地区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载畜发展潜力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峰 张浩 +3 位作者 梁晓龙 姜力玮 赵荣芳 陈强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94-1203,共10页
运用情景模拟分析法构建了以秸秆载畜为表征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变动两种情景,以甘肃中部地区所辖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及临夏州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9种不同方案对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 运用情景模拟分析法构建了以秸秆载畜为表征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变动两种情景,以甘肃中部地区所辖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及临夏州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9种不同方案对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A3+B3方案的秸秆载畜量最多,发展潜力高达131.00万羊单位,经济效益可达137969.20万元,为最优方案;情景Ⅰ+情景Ⅱ不同组合方案下可收集秸秆资源模拟载畜量差异明显,其中,最优与最劣(A1+B1)方案相差96.33万羊单位,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载畜发展潜力巨大;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调整(B方案),对秸秆载畜量提升的影响最大。若在甘肃中部地区推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将会大幅度提高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牧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化 载畜潜力 情景模拟 甘肃中部地区
下载PDF
休闲农业旅游游客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静宁县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浩 陈强强 +1 位作者 叶立润 梁晓龙 《生产力研究》 2019年第7期53-59,81,共8页
从游客基本特征、游客获取信息来源、旅游区服务、环境及游客感知五个维度构建了涵盖19个指标的游客休闲农业旅游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静宁县休闲农业旅游体验的283位游客的实地问卷调查,运用logi st i c模型... 从游客基本特征、游客获取信息来源、旅游区服务、环境及游客感知五个维度构建了涵盖19个指标的游客休闲农业旅游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静宁县休闲农业旅游体验的283位游客的实地问卷调查,运用logi st i c模型分析了影响游客意愿的诸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娱乐设施与娱乐活动的参与性是影响游客体验意愿的两个最关键因素,集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景点特色次之,文化程度影响最低。景点特色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而娱乐设施的多样性是导致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路径受阻的关键短板;交通、广告宣传及卫生条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条件,补足娱乐设施短板,准确定位顾客需求,创新娱乐活动体验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以苹果产业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特色休闲旅游观光景点,全面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旅游 旅游意愿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甘肃中部地区秸秆资源产量及潜力估算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峰 张浩 +1 位作者 杨婕妤 陈强强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3-118,125,共7页
"粮改饲"试点的甘肃中部地区属农牧交错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草食家畜饲草需求量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势在必行。以中部地区2012~2016年主要农作物的经济产量为依据,采用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法,估算甘肃中部地区秸秆可收集利用... "粮改饲"试点的甘肃中部地区属农牧交错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草食家畜饲草需求量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势在必行。以中部地区2012~2016年主要农作物的经济产量为依据,采用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法,估算甘肃中部地区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以草食家畜日均采食量为标准,测算秸秆载畜发展潜力。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地区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为252.80万t,其中玉米秸秆占比72.51%,秸秆资源呈增长趋势;可收集秸秆实际载畜量为345.15万羊单位,理论发展潜力为577.17万羊单位,秸秆载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草谷比 畜牧承载力 发展潜力 甘肃中部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牧区人地关系演变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强强 赵荣芳 +1 位作者 张浩 杨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9-277,共9页
为揭示祁连山北麓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脱钩效应,本试验构建了草原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的ImGCT模型和脱钩效应分解模型,以肃南县为例实证研究了草原牧区人地关系演变规律与阶段特征,揭示演变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995—... 为揭示祁连山北麓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脱钩效应,本试验构建了草原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的ImGCT模型和脱钩效应分解模型,以肃南县为例实证研究了草原牧区人地关系演变规律与阶段特征,揭示演变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995—2019年25年期间,牧区人地关系仅1997—1998年和2014—2017年两个时段表现为脱钩状态,其余时段均未脱钩,体现出整体未脱钩局部脱钩的时序演变特征;人地关系是人口效应、经济效应、技术效应与资源强度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与经济增长对草原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具有增量效应,平均效应分别为0.2653和4.7421,经济增长是最重要驱动因子;资源强度和技术以减量效应为主,多年平均效应分别为—3.0228和—0.9847,技术进步的减量作用较小,以畜牧业转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利用强度的降低是实现脱钩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ImPACT等式 ImGCT模型 脱钩效应 祁连山北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