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形式的哲学精神探本 |
张旭曙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思想史和社会史的沟通与整合——略谈艾尔曼“新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张旭曙
|
《中华文化论坛》
|
2002 |
2
|
|
3
|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理解 |
张旭曙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4
|
关于用现象学诠解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反思 |
张旭曙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反形式”:“后”结构思潮对传统形式观念的消解 |
张旭曙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6
|
西方美学近代形式观念的衍变 |
张旭曙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7
|
朱光潜诗歌符号思想新探 |
张旭曙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0 |
2
|
|
8
|
《文学的艺术作品》前言 |
戴维.迈克尔.列文
张旭曙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8 |
2
|
|
9
|
关于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若干思考 |
张旭曙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0
|
实践·审美·人——从《谈美书简》看后期朱光潜的美学观 |
张旭曙
谢勇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朱熹的平淡美理想 |
张旭曙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12
|
思想史和社会史的沟通与整合──略谈艾尔曼“新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张旭曙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2002 |
1
|
|
13
|
审美形上学——东西方美学比较札记 |
张旭曙
|
《美育学刊》
|
2016 |
2
|
|
14
|
朱熹《诗经》解释方法新探 |
张旭曙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5
|
内容和形式之本质的一般问题 |
R.英伽登
张旭曙
|
《世界哲学》
|
2004 |
3
|
|
16
|
英伽登美学的意义理论初探 |
张旭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7
|
“功夫在读者”——朱熹诗学阐释思想发微 |
张旭曙
|
《东方丛刊》
|
2001 |
1
|
|
18
|
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概念 |
张旭曙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7 |
0 |
|
19
|
西方哲学美学古代形式观念综论 |
张旭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20
|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理解 |
张旭曙
|
《天府新论》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