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的哲学精神探本
1
作者 张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文章认为形式与理性之间具有本源关联,这一关联肇始于柏拉图的理性的形式化。西方心灵崇尚的理想之美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源于理性的自我聚集本性的和谐美,另一种是构建超验的、纯粹形式的、真善美统一的世界。形式的撼天动地的伟大能量... 文章认为形式与理性之间具有本源关联,这一关联肇始于柏拉图的理性的形式化。西方心灵崇尚的理想之美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源于理性的自我聚集本性的和谐美,另一种是构建超验的、纯粹形式的、真善美统一的世界。形式的撼天动地的伟大能量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为目的论的解释和美的概念产生联系提供深刻的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据,另一是作为理性的基本同一性的外化的赋型、抽象和表现这三种活动。理性-形式不会随着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反传统浪潮而终结,它与非理性的矛盾本质上是化解自然与文化之冲突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形式 和谐美 形式乌托邦 形式—质料
下载PDF
思想史和社会史的沟通与整合——略谈艾尔曼“新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旭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史学界 思想与社会 历史学 史论 帝国 社会史 今文 思想史 方法论意义 理学
下载PDF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理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西方国家 美学 范畴体系 形式论 语义
下载PDF
关于用现象学诠解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旭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1,共5页
学界通常借用现象学思想方法开掘清理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术语概念,试图在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历史性掘发、重建中扬厉、涵摄、维护本土传统的精神特征和优越价值。在异质性的文化间作比较,异比同更有意义更有启发性更富有成果;对直观到的... 学界通常借用现象学思想方法开掘清理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术语概念,试图在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历史性掘发、重建中扬厉、涵摄、维护本土传统的精神特征和优越价值。在异质性的文化间作比较,异比同更有意义更有启发性更富有成果;对直观到的"实事"的所有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对艺术与审美现象的本质结构进行详尽的分析,对学科问题和思想前提的严格省察和怀疑态度,对艺术与审美现象的复杂多变的多种可能的显现样态作彻底界说区划,在整体性的思想框架内尝试构建文艺学美学知识系统的诉求等等,这些充满着现象学哲学美学精神的课题和思想因子,更值得重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哲学 中国传统 诗性智慧 审美现象 文艺学美学 思想方法 精神特征 本质结构
原文传递
“反形式”:“后”结构思潮对传统形式观念的消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4-20,共7页
反形式论的思想核心是非中心、非确定性,它是后结构思想家们反思启蒙现代性,消解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诸如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等)的必然结果。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巴特的批评实践、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在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上体现... 反形式论的思想核心是非中心、非确定性,它是后结构思想家们反思启蒙现代性,消解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诸如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等)的必然结果。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巴特的批评实践、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在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上体现了怀疑、批判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概念思维、中心情结、主体主义等的共同特征。后结构思想的破坏性实践中孕育着重建的契机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形式 消解 后结构思潮
下载PDF
西方美学近代形式观念的衍变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旭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0-185,206,共7页
近代形式论的主流概念是由审美趣味的主观化先验化而形成的康德主义形式与感性形式(感性形象)。准确、透彻地把握它们的本质、作用、意义应当立足于启蒙运动思想的一般精神。康德主义形式的最终确立得益于以人性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和认... 近代形式论的主流概念是由审美趣味的主观化先验化而形成的康德主义形式与感性形式(感性形象)。准确、透彻地把握它们的本质、作用、意义应当立足于启蒙运动思想的一般精神。康德主义形式的最终确立得益于以人性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和认识论,感性形式获得主导地位归功于18世纪的存在大链条观念和学科分化的趋势。从新古典主义美学的衰落,审美趣味、感性形象的流行,浪漫主义及其哲学化德国古典美学,到形式本体论的兴起,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代哲学美学的一条主题明确的思想线索,即形式与表现、个性与一般、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及种种解决方案,而形式的赋形超越的强大抵御力量充当了构筑艺术和审美活动的自由王国,恢复人性的原始和谐,从审美自由转入政治自由的理想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理性 审美趣味 感性形象 形式本体 审美教育
下载PDF
朱光潜诗歌符号思想新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旭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1期81-97,共17页
朱光潜汇通中西,吸纳文学、艺术、心理学、美学、生理学、语言学、哲学和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堪称中国现代诗学史上最具系统性的语言理论。同时,他广泛援引中国古典诗学资源,力图改造传统诗论的"言意观”并给予新颖... 朱光潜汇通中西,吸纳文学、艺术、心理学、美学、生理学、语言学、哲学和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堪称中国现代诗学史上最具系统性的语言理论。同时,他广泛援引中国古典诗学资源,力图改造传统诗论的"言意观”并给予新颖别致的解释。其总体特征是综合理性语言观(语言能清晰地表达思想)和浪漫语言观(艺术即语言即表现即创造),辅之以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和实验生理学论据来说明言语行为。朱光潜的新表现主义语言符号思想还停留在传统语文学的范围内,不是语言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诗论》 诗歌符号 语言符号学 语言本体论
下载PDF
《文学的艺术作品》前言 被引量:2
8
作者 戴维.迈克尔.列文 张旭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3期12-25,共14页
如果说有一种特殊的现代感,我愿意将其形容为格外易受狂妄自大的主观主义的侵袭:实际上,它根本就不准备抵御各种怀疑论调。在当代艺术世界里,混乱的观点肆意流行,毫无秩序可言。趣味模式、艺术生产与判断的典范和惯例何在?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前言 文学 主观主义 艺术世界 艺术生产 现代感 怀疑论
下载PDF
关于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前提条件是已经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形式论传统。中国学人对作为思想方法、知识原理、存在根基的形式分析精神的三重误解与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学科建设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对先验形式... 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前提条件是已经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形式论传统。中国学人对作为思想方法、知识原理、存在根基的形式分析精神的三重误解与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学科建设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对先验形式如何回应关乎形式美学理论的普适性。象家族改造与新生的实质在于主动摄取、融会西方形式理性精神,即引入先验维度、加强形式分析、扩展构型力量、建立批判理性、重视语言之维、追求体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式美学 形式分析 形式本体论 象家族
原文传递
实践·审美·人——从《谈美书简》看后期朱光潜的美学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旭 谢勇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在《谈美书简》里,朱光潜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生产劳动)为基础,协调、统一主体与客体,人与自 然、心与物之间的矛盾对立;把文艺看作一种独特的精神生产,并以之为出发点,解决一系列重大的美学和艺术理 论问题;最后将人作为其美学体... 在《谈美书简》里,朱光潜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生产劳动)为基础,协调、统一主体与客体,人与自 然、心与物之间的矛盾对立;把文艺看作一种独特的精神生产,并以之为出发点,解决一系列重大的美学和艺术理 论问题;最后将人作为其美学体系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谈美书简》 美学观
下载PDF
朱熹的平淡美理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旭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6-90,共5页
朱熹认为,平淡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美学风格形态,经历了一个从摹仿到新巧再趋于平淡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平淡美的特质有三:平淡出于自然,这是平淡美的最重要特征。平淡中自有美丽;俊健豪放寓于平淡。从根本上讲,艺术风格... 朱熹认为,平淡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美学风格形态,经历了一个从摹仿到新巧再趋于平淡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平淡美的特质有三:平淡出于自然,这是平淡美的最重要特征。平淡中自有美丽;俊健豪放寓于平淡。从根本上讲,艺术风格的平淡之内在根源是朱熹标榜的道学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淡 自然 道学 气象
下载PDF
思想史和社会史的沟通与整合──略谈艾尔曼“新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旭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艾尔曼的“新文化史”研究力图融通整合被传统研究割裂的思想史和政治史、社会史。他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对考据学派和常州今文经学的分析、诠释中,希望从中国思想史的内在发展逻辑中寻找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原动力,得出了考据学派的出现是... 艾尔曼的“新文化史”研究力图融通整合被传统研究割裂的思想史和政治史、社会史。他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对考据学派和常州今文经学的分析、诠释中,希望从中国思想史的内在发展逻辑中寻找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原动力,得出了考据学派的出现是官方政策、民间社会、学术共同体三者之间的复杂互动的结果,常州今文经学的兴起是经学、宗族与政治三向互动的产物的新结论。这种方法对人文科学中的思想观念史研究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学派 社会史 今文经学 新文化 官方 中国思想史 政治史 方法论意义 普遍 发展逻辑
原文传递
审美形上学——东西方美学比较札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旭 《美育学刊》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审美形上学指向生命意义的解悟和精神自由的追寻,向往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一种特殊形式。东西方审美智慧传统中的审美形上学有外在超越、此在超脱和内在解脱三种思考路向。宗教是走向不朽与永恒,成就纯粹精神超越... 审美形上学指向生命意义的解悟和精神自由的追寻,向往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一种特殊形式。东西方审美智慧传统中的审美形上学有外在超越、此在超脱和内在解脱三种思考路向。宗教是走向不朽与永恒,成就纯粹精神超越的最高文化形式。中国现代审美形上学传统表现出社会文化转型期特有的新质与陈见混合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上学 外在超越 此在超脱 内在解脱 以美育代宗教 人的终极关怀
下载PDF
朱熹《诗经》解释方法新探
14
作者 张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诗经》 解释方法 以意逆志 《诗》 本文本意 解释循环 朱熹 审美理解 涵泳 整体意象
下载PDF
内容和形式之本质的一般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R.英伽登 张旭 《世界哲学》 200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关键词 内容 形式理论 本质特点 存在论 现象学 新康德主义
原文传递
英伽登美学的意义理论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英伽登 美学 意义理论 字音 存在方式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功夫在读者”——朱熹诗学阐释思想发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旭 《东方丛刊》 2001年第1期67-79,共13页
朱熹诗学阐释思想以《诗经》阐释为核心,其独特风貌既与他无所不学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术个性有关,又是汉宋学术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它的总体特征是试图在经学(文义训诂)、文学(比兴寄托)、理学(心性义理)三者之... 朱熹诗学阐释思想以《诗经》阐释为核心,其独特风貌既与他无所不学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术个性有关,又是汉宋学术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它的总体特征是试图在经学(文义训诂)、文学(比兴寄托)、理学(心性义理)三者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而以寻绎义理为指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比兴寄托 阐释 《诗经》 文学 独特 学术个性 功夫 朱熹 义理
原文传递
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概念
18
作者 张旭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30-34,共5页
形式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思想体系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先验形式(康德)、理性形式(席勒)和感性形式(黑格尔)这三个看似不同的形式概念与为自我奠定普遍的理性基石的启蒙思想紧密相关。审美则被德国唯心主义者用作解决感性与理性、内容与... 形式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思想体系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先验形式(康德)、理性形式(席勒)和感性形式(黑格尔)这三个看似不同的形式概念与为自我奠定普遍的理性基石的启蒙思想紧密相关。审美则被德国唯心主义者用作解决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回答健全、和谐、自由的人如何可能的问题。二十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题是由德国思想家们奠定和开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人的科学 形式美学
下载PDF
西方哲学美学古代形式观念综论
19
作者 张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31-536,共6页
西方哲学美学的古代形式观念之总体特征是一元论,它与本体论问题密切相关,其结果可以表述为“美=形式=数”。它涵括了数理形式(毕达哥拉斯学派)、绝对形式(柏拉图)、形式质料说(亚里士多德)、内在理式(普洛丁)四个环节,最终在形而上学... 西方哲学美学的古代形式观念之总体特征是一元论,它与本体论问题密切相关,其结果可以表述为“美=形式=数”。它涵括了数理形式(毕达哥拉斯学派)、绝对形式(柏拉图)、形式质料说(亚里士多德)、内在理式(普洛丁)四个环节,最终在形而上学领域中消除了本质和现象、理性与感性、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对立。古代形式观念是西方哲学美学一切形式观念的“精神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一元论 数理形式 绝对形式 形式质料说 内在理式
下载PDF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理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旭 《天府新论》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形式在西方美学范畴体系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形式之重要 ,在于其特有的歧义丛生 ,夹缠难理。四大主导观念“基型”和七种主流形式涵义是为歧义丛生、蕴涵复杂的观念史区划疆域的标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种涵义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 ,... 形式在西方美学范畴体系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形式之重要 ,在于其特有的歧义丛生 ,夹缠难理。四大主导观念“基型”和七种主流形式涵义是为歧义丛生、蕴涵复杂的观念史区划疆域的标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种涵义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 ,在不同的思想想家、思想流派那里履行着各式各样的功能。众多涵义间的承续、兴衰、更替、转变、复活 ,并非单向的线形的 ,而是多元组合的、异质混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形式涵义 观念“基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