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脑出血微创手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玉成 加星 +2 位作者 赖伟玲 刘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应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的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h),采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情采用:(1)微创手术组(A组)37例。(2)血肿破人脑室系统,采用...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应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的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h),采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情采用:(1)微创手术组(A组)37例。(2)血肿破人脑室系统,采用脑内窥镜清除血肿行侧脑室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组(B组)10例,并与既往传统开颅手术组(C组)46例进行比较。术后24h内复查颅脑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术后评分、再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病死率。结果血肿清除率:A组(82.7±8.1)%,B组(78.6±6.5)%,C组(50±10)%;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8.1%、B组10.0%,C组34.8%;术后观察和随访3个月,失访2例(2.2%),按GOS疗效判定治疗效果为:A、B组GOSIV级以上43例(93.8%),Ⅲ级3例(6.5%)。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及时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有效减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和减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显微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常规开颅手术及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永胜 黄冠敏 +4 位作者 刘文 刘园 陈宏 路飞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27例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和2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死亡率低,术后康复效果好。结论立体定向微...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27例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和2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死亡率低,术后康复效果好。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残死率低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 血肿清除术 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加星 +4 位作者 朱车甫 吴秋涛 赵丁丁 孙兴武 冶玉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20期3127-312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50例(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急性颅脑损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50例(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急性颅脑损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59 mg/L、2.10 mg/L、1.03 mg/L、0.82 mg/L,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1.61 mg/L、2.02 mg/L、1.01 mg/L、0.67 mg/L,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而在6h时达到峰值,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50 mg/L、0.49 mg/L、0.47 mg/L、0.48 mg/L,急性颅脑损伤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12.17、4.03、3.05,均P<0.05);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7d后的水平分别是0.53 mg/L、0.55 mg/L,与对照组的0.47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同急性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能够为判断病程、病情和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出血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冠敏 周永胜 +2 位作者 刘文 路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7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意义、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0例(48%),好转12例(29%),自动出院3例(7%),植物生存1例(2%),死亡6例(14%)。结论...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意义、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0例(48%),好转12例(29%),自动出院3例(7%),植物生存1例(2%),死亡6例(14%)。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呼吸功能,防止脑缺氧加重及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吴秋涛 赵丁丁 +5 位作者 冶玉虎 孙兴武 加星 朱车甫 李培兴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2期89-90,93,共3页
目的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4例治疗1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另44例监测2组... 目的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4例治疗1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另44例监测2组采用常规传统方法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探讨实施不同监测对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监测1组在术后1、3、7、10 d[(26.27±2.53)mm Hg、(20.41±2.74)mm Hg、(12.57±1.36)mm Hg、(11.13±1.14)mm Hg]时颅内压显著比监测2组[(27.86±2.41)mm Hg、(24.19±2.63)mm Hg、(17.61±1.52)mm Hg、(14.76±1.53)mm Hg]低(t=3.018、6.602、16.391、12.620,P<0.05),在GCS评分上,在1、3、7、10 d时[(6.43±0.61)分、(7.96±0.72)分、(9.25±0.95)分、(11.34±1.26)分]显著比监测2组[(6.03±0.63)分、(6.87±0.65)分、(7.78±0.76)分、(9.51±0.94)分]高(χ2=3.026、7.454、8.015、7.722,P<0.05),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监测1组(2.27%)显著比监测2组(15.91%)少(χ2=4.950,P<0.05)。结论将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能及时发现患者颅内压变化,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的同时,持续改善颅内压水平,提升GCS评分,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有创颅内压监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早期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永胜 曹浩 +1 位作者 黄冠敏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11期1528-1529,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11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原发性脑室系统出血7 例,继发性脑室系统出血4例,脑实质损伤轻微。在超早期行脑室穿刺引流加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经治疗后11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中残1例,死亡2例...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11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原发性脑室系统出血7 例,继发性脑室系统出血4例,脑实质损伤轻微。在超早期行脑室穿刺引流加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经治疗后11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中残1例,死亡2例,无植物生存状态,并发脑积水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结论在超早期行脑室穿刺引流加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溶栓可以解除或缓解四脑室血肿对脑干的压迫作用,降低四脑室内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超早期 脑室穿刺引流术 治疗 重型脑室出血
原文传递
基于微波光子收发共用真时延网络的相控阵波束合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凯 田朝晖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9-612,共4页
针对相控阵雷达宽带宽角波束扫描普遍存在的孔径渡越和波束倾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相控阵波束形成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收发共用的延时方式,在保证收发波束指向高度一致的同时也减少了系统的设备量。建立了16通道的收... 针对相控阵雷达宽带宽角波束扫描普遍存在的孔径渡越和波束倾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相控阵波束形成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收发共用的延时方式,在保证收发波束指向高度一致的同时也减少了系统的设备量。建立了16通道的收发共用的波束扫描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现了X频段范围内的±30°的收发波束扫描,不存在波束倾斜现象,接收和发射波束指向高度一致,结合雷达系统分时收发工作的特点,可有效提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扫描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相控阵 波束形成 真时延
下载PDF
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宽带大延时射频信号传输系统研究
8
作者 戴泽璟 +3 位作者 梁会娟 赵恒 崇毓华 《科技资讯》 2023年第9期26-29,共4页
文章针对宽带大延时射频信号传输系统进行相关研究,详细说明了宽带大延时射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设计了基于电域混频模式的主动式稳相传输方案,研制了一套62 km宽带大延时射频信号传输系统,具有300μs的延时量。同时采用... 文章针对宽带大延时射频信号传输系统进行相关研究,详细说明了宽带大延时射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设计了基于电域混频模式的主动式稳相传输方案,研制了一套62 km宽带大延时射频信号传输系统,具有300μs的延时量。同时采用主动式稳相技术,链路的时延稳定性达到≤6°/s,工作频率覆盖Ku频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学 宽带大延时 主动式稳相 电域混频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淮鲁 +4 位作者 周永胜 黄冠敏 刘园 路飞 陈宏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1416-1417,共2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4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失血性休克分为两组(休克组133例、无休克组295例),观察两组发生应激性溃疡、胃液和血液的pH值等情况。结果4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4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失血性休克分为两组(休克组133例、无休克组295例),观察两组发生应激性溃疡、胃液和血液的pH值等情况。结果4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112例(26.2%),其中休克组75例,占失血性休克的56.4%(75/133),无休克组37例,占无失血性休克的12.5%(37/2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3,P〈0.01);伤后第2天两组患者血液中的pH值分别为:7.24±0.11和7.32±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7,P〈0.01),第7天两组血液中的pH值分别为:(7.34±0.11)和(7.33±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9,P〉0.05);伤后第2天两组患者胃液中的pH值分别为:(2.88±0.29)和(2.84±0.35),第7天胃液中的pH值分别为:(3.21±1.44)和(3.45±1.0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1、1.714,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失血性 颅脑损伤 溃疡
原文传递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永胜 +4 位作者 黄冠敏 刘文 刘园 路飞 陈宏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2期1970-1971,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扩大额颞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均采取顺序硬脑膜切开法分次切开硬脑膜。对28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冽术中均未出现难...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扩大额颞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均采取顺序硬脑膜切开法分次切开硬脑膜。对28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冽术中均未出现难以控制的脑膨出。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基本清除19例,血肿仍大片存在4例,其他部位继发血肿5例;环池、基底池、第三脑室复现12例。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定: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高,术中减压过快容易出现急性脑膨出,采用顺序硬脑膜切开法能明显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降低残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膨出 脑肿胀 减压术
原文传递
基于光纤色散的X波段光控相控阵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彭生 李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22期140-141,143,共3页
光控相控阵波束形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微波技术及数字阵列技术,具有瞬时工作带宽大、质量轻、电磁兼容性好、集成度高、传输损耗小等技术优势,文章利用光纤色散延迟的原理,通过由串联光开关和单模光纤组成的色散矩阵,实现了不同通道对应... 光控相控阵波束形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微波技术及数字阵列技术,具有瞬时工作带宽大、质量轻、电磁兼容性好、集成度高、传输损耗小等技术优势,文章利用光纤色散延迟的原理,通过由串联光开关和单模光纤组成的色散矩阵,实现了不同通道对应不同光载波的时间延迟差异,实验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8~12GHz的宽带光控波束形成和扫描,且未观测到波束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控波束形成 色散矩阵 光纤色散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永胜 黄冠敏 +1 位作者 路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一周内拔针,术后一个月按ADL评定,其中ADL15例,ADL27例,ADL36例,...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一周内拔针,术后一个月按ADL评定,其中ADL15例,ADL27例,ADL36例,ADL43例。死亡1例,系再出血。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3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永胜 黄冠敏 +2 位作者 刘园 路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存活2例,死亡7例。结论及早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作出诊断,早...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存活2例,死亡7例。结论及早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作出诊断,早期预防及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塞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硅基片上集成二维光控多波束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中昊 王凯 +4 位作者 王鹏 戴泽璟 韩守保 段宗明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9-414,共6页
传统雷达系统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面临严重挑战,而集成微波光子学技术可突破传统雷达的技术瓶颈,具有大带宽、高分辨率、高复用度、高集成化等技术优势。本文基于集成微波光子技术,研制了一款硅基集成二维光控多波束形成系统样机... 传统雷达系统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面临严重挑战,而集成微波光子学技术可突破传统雷达的技术瓶颈,具有大带宽、高分辨率、高复用度、高集成化等技术优势。本文基于集成微波光子技术,研制了一款硅基集成二维光控多波束形成系统样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平面光波导的片上集成二维光控多波束形成系统架构,结合流片加工平台完成了关键光芯片的设计流片和封装测试,最终完成系统样机整机联调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计算处理,验证了硅基集成波束形成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系统具有大瞬时带宽、二维同时多波束、各波束多波位独立扫描的能力,与此同时兼具硅基光子集成技术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等优势,试验结果验证了集成微波光子技术应用于雷达系统的先进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微波光子 硅基集成 二维光控波束形成 多波束
下载PDF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治疗6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园 周永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3期1746-1747,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对67例单纯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病例(合并颅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3例,术后昏迷大于1个月6例,术后出院随访,ADL评分(FIM)6~7分49例;4~5分9例;2~3分4例;1分1例... 目的 总结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对67例单纯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病例(合并颅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3例,术后昏迷大于1个月6例,术后出院随访,ADL评分(FIM)6~7分49例;4~5分9例;2~3分4例;1分1例.结论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及时发现与疗效正相关,应尽早手术.对于GCS 3分的患者单纯去除骨瓣对预后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脑疝 颅骨切开术
原文传递
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 周永胜 +3 位作者 黄冠敏 陈宏 路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2期2068-2069,共2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伤,常伴有严重的脑肿胀和脑水肿,常引起颅内压急速升高,造成弥漫性脑缺血性损害和急性小脑幕切迹疝等,病死率、致残率高。我院自2001年起,借鉴国外最新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经验、救治急性...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伤,常伴有严重的脑肿胀和脑水肿,常引起颅内压急速升高,造成弥漫性脑缺血性损害和急性小脑幕切迹疝等,病死率、致残率高。我院自2001年起,借鉴国外最新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经验、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1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诊治分析 小脑幕切迹疝 脑缺血性损害 救治经验 继发性损伤 颅脑损伤 致残率高
原文传递
跨代雷达微波光子技术: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凯 方正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1,182,共5页
本文阐述了跨代雷达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五代雷达应具备的阵列化、宽带化、网络化、综合化、智能化等典型特征,总结了微波光子的技术优势以及在跨代雷达典型应用场景中可为系统提供的效能增量。文中重点分析了当前微波光子技术在链路性能... 本文阐述了跨代雷达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五代雷达应具备的阵列化、宽带化、网络化、综合化、智能化等典型特征,总结了微波光子的技术优势以及在跨代雷达典型应用场景中可为系统提供的效能增量。文中重点分析了当前微波光子技术在链路性能、集成度、阵列化、工程化等方面面向光子雷达实际应用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别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最后给出了相干光新体制的基于光子集成的未来全光雷达系统的基本架构、实现方法与技术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全光雷达 技术瓶颈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基于EDFA的微波光子链路噪声系数研究
18
作者 戴泽璟 +2 位作者 梁会娟 崇毓华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第18期63-65,共3页
文章首先展望了微波光子技术的发展前景,接着阐述了影响微波光子链路噪声系数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散粒受限系统和RIN噪声受限系统噪声演化规律,总结了系统中加入EDFA后的噪声特点。搭建实验链路,实验结果表明,进入EDFA光功率超过10dBm,系... 文章首先展望了微波光子技术的发展前景,接着阐述了影响微波光子链路噪声系数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散粒受限系统和RIN噪声受限系统噪声演化规律,总结了系统中加入EDFA后的噪声特点。搭建实验链路,实验结果表明,进入EDFA光功率超过10dBm,系统的噪声系数与输入EDFA光功率不再满足线性关系,出现压缩。这一结论对指导实际的微波光子链路设计非常重要,可以根据系统中EDFA的光功率大小估算链路噪声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链路 EDFA 噪声系数
下载PDF
微波光子技术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盛永鑫 田晓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7-222,共6页
研究了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技术。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进行相控阵天线现场校准的基本原理,通过利用架设在相控阵天线阵面上的光学探针中的电光晶体的泡克尔斯效应,使得自探针反射的光学信号携带有天线单元的近场辐... 研究了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技术。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进行相控阵天线现场校准的基本原理,通过利用架设在相控阵天线阵面上的光学探针中的电光晶体的泡克尔斯效应,使得自探针反射的光学信号携带有天线单元的近场辐射信息,在将其进行光电转换后采用外差相干检测的方法来获得信号中所携带的天线单元的幅相信息,便可实现对天线阵面天线单元辐射场信息的快速检测,实验验证系统的电场幅度和相位测量精度可以分别达到0.3 d B和2°,同时该方法对被测天线单元具有侵入性低、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等优点,满足相控阵天线现场校准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校准
下载PDF
洛赛克与凝血酶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激性溃疡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 周永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我科自1997年至1999年5月,应用洛赛克与凝血酶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25例,并与1995年10月至1997年6月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27例作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男性12例,女... 我科自1997年至1999年5月,应用洛赛克与凝血酶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25例,并与1995年10月至1997年6月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27例作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8.8岁。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时间:术前3例,术后1~2天6例,3~5天11例,6~7天4例,>7天1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39~71岁,平均59.7岁。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时间:术前4例,术后1~2天5例,3~5天13例,6~7天4例,>7天1例。以往无肝、肾及胃病史,入院后肝肾功能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均为手术治疗病人,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在治疗中死于其他并发症的不在统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赛克 凝血酶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