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 被引量:48
1
作者 熊然 张潇 +8 位作者 李涛 燕华 王华 麦奇光 韩卫雨 黄海 坚文 吴文 樊仕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为21 ~ 64岁,平均45.6岁.髋臼...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为21 ~ 64岁,平均45.6岁.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8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1型5例,C1.2型7例,C1.3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1 d,平均11d.11例单纯骨盆、髋臼前部分骨折患者,采用平卧位,行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复位与固定;4例骨折涉及髋臼后壁、后柱者,采用漂浮体位,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复位与固定.内固定物为钛合金重建接骨板及空心螺钉.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0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40 mL.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评定: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3例.1例患者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1例患者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0 ~20个月)随访.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10 ~15周).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中能充分显露并处理累及髋臼前柱和方形区的髋臼骨折,并可对同侧耻骨上支、髂骨翼及骶髂关节周围骨折进行有效的复位与固定,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盆 骨折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2
作者 谷诚 杨晓东 +6 位作者 夏广 麦奇光 王华 谭新宇 黄海 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1-527,共7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9例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岁;...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9例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6例为7-20d,3例为21-59d。骨盆骨折Tile分型:B2型2例,B3型1例,cl型2例,c2型1例,c3型3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I型3例,Ⅱ型6例;神经损伤分级:完全损伤1例,部分损伤8例;其中3例合并髋臼骨折,3例合并同侧股骨中段骨折,2例合并胫骨骨折,其他脏器损伤5例。术前通过3D打印制作1:1骨折模型,并在电脑上进行骨折模拟复位;5例患者术前1h在血管造影下行患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手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进入,于腰骶干外侧显露骶髂关节,在骶正中血管与腰骶干、髂内血管间分离显露s,椎体前方,复位骶骨骨折并松解腰骶丛,紧贴骨面放置钢板跨骶髂关节固定,而后再处理合并的耻骨支及髋臼骨折。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24min,平均183min;术中出血440-2760ml,平均1150ml。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陈旧骨折与新鲜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6例新鲜骨折中5例腰骶丛损伤症状完全恢复,1例恢复良好;3例陈旧骨折患者,其中2例于术后6个月神经症状大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结论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较好显露骶髂关节周围,松解骨折压迫的腰骶丛神经根,通过腰骶干下方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能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一种可行洼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骨 骨折 腰骶丛
原文传递
指背腱膜的功能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振伟 坚文 +7 位作者 进民 古纪欢 张家俊 林冷 周可 陈泽华 卓浩 庄加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3 0只成人手标本上 ,通过模拟手术 ,对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指背腱膜的构成复杂 ,其中的外侧腱束、外侧束、外侧腱和中央束在手指畸形的发生中有着... 目的 :进一步探讨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3 0只成人手标本上 ,通过模拟手术 ,对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指背腱膜的构成复杂 ,其中的外侧腱束、外侧束、外侧腱和中央束在手指畸形的发生中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外侧腱束主要形成伸近节指间关节的功能解剖机制 ;其与外侧束形成的密切纤维联系而具有协同外侧腱的功能 ;该腱束与屈肌腱鞘有联系又使其具有平衡屈肌和伸肌肌力的作用。中央束在指背腱膜的整体协调、畸形的发生及矫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功能。结论 :通过对指背腱膜的解剖研究 ,可用以解释因指屈、伸肌腱平衡被破坏后所形成的畸形 ,并可进一步探讨畸形的发生机理和解决这些畸形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腱膜 应用解剖 临床意义 手指畸形
下载PDF
仅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家俊 坚文 +5 位作者 张振伟 李征 黄明龙 陈泽华 庄加川 余少校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仅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存活的临床现象,探讨其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建立流体力学试验模型,确立仅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存活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并对36指仅吻合单根动脉存活的指尖再植进行总结。结果实验证实该流体力学试验模... 目的分析仅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存活的临床现象,探讨其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建立流体力学试验模型,确立仅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存活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并对36指仅吻合单根动脉存活的指尖再植进行总结。结果实验证实该流体力学试验模型的成立。临床上36指指尖再植,存活34指,失败2指,成活率为94.5%。再植术后2周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仅吻合单根动脉吻合口的近端侧支存在回流。结论仅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存活机制主要是动脉吻合口近端的侧支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再植术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 被引量:25
5
作者 夏广 杨晓东 +9 位作者 樊仕才 麦奇光 缪海雄 杜贵忠 王华 李涛 谭新宇 黄海 坚文 吴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1例髋臼前、后...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1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31~50岁,平均43.2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3例。患者取平卧位,经前方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先直视下对髋臼前柱骨折进行复位,将预弯的钢板放置于髋臼内侧面固定前柱;牵拉、撬拨复位后柱骨折后,经皮沿小骨盆环上缘向坐骨棘或坐骨结节方向打入直径为6.5mm的空心螺钉导针,再沿导针置入顺行拉力螺钉固定后柱。结果本组11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cm;手术时间为45—115min,平均65.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400.3mL。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3例,差1例。11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临床疗效:优6例,良4例,可1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髋臼后壁异位骨化。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人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能直视下复位并有效固定髋臼前、后柱骨折,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钉 外科手术 微创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全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涵 汪灿彬 +8 位作者 陈家辉 麦奇光 李涛 王华 陈煜辉 杨诚 黄海洋 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96-603,共8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利用个性化定制的髋臼翼形全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1例复杂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60~93岁,平均75...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利用个性化定制的髋臼翼形全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1例复杂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60~93岁,平均75岁。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9例。术前利用Mimics软件设计个性化全万向锁定钢板并定制生产。术中均经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利用个性化定制的髋臼翼形全万向锁定钢板复位固定。疗效评价及随访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1例个性化钢板设计制作耗时3~5 d,平均为4 d;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250~1 400 ml,平均600 ml。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为16个月。至末次随访,11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愈合时间8周。复位质量评价:优8例,良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90.9%;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7例,良3例,可1例,总优良率90.9%;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结果:优6例,良3例,可2例,总优良率81.8%。11例并发症中闭孔神经损伤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创伤性髋关节炎3例。随访期间无异位骨化及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老年脆性复杂型髋臼骨折,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结合个性化定制髋臼翼形全万向锁定钢板固定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及坚强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FK_(506)缓释膜片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振伟 坚文 +4 位作者 张日华 林冷 古纪欢 单臣 张咸中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断伤吻合口局部植入FK50 6 缓释膜片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取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平均分为A、B、C、D 4组。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间断吻合 ,将免疫抑制剂FK50 6 溶入聚乳酸 (PLA)后制成 15mm× 8mm× 1m... 目的 观察神经断伤吻合口局部植入FK50 6 缓释膜片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取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平均分为A、B、C、D 4组。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间断吻合 ,将免疫抑制剂FK50 6 溶入聚乳酸 (PLA)后制成 15mm× 8mm× 1mm大小的膜片 ,植入神经吻合口周围作为生物降解缓释制剂 ,可稳定、持续释放FK50 6 约 3周。A组为对照组 ,膜片内不含FK50 6 ;B、C、D组设计释放率分别为1mg·kg 1·d 1、2mg·kg 1·d 1和 5mg·kg 1·d 1。术后第 3、6、10周观察神经吻合口质量、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以及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检查的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 B、C组测定结果明显优于A组 ,C组优于B组。D组神经连接及再生不良。 结论 适量FK50 6 神经吻合口植入 ,缓释应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免疫抑制剂 神经断伤吻合口 FK506缓释膜片 局部植入缓释技术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 被引量:18
8
作者 詹潇锐 郑秋宝 +8 位作者 黄复铭 温湘源 刘源城 麦奇光 李涛 黄海 杨诚 坚文 樊仕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RA)治疗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25例,女12例...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RA)治疗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25例,女12例;年龄为18~61岁,平均36.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3型31例,C2型5例,C3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RA探查、松解腰骶丛神经并复位骶骨骨折,采用骶前钢板或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后环,然后固定前环并处理髋臼骨折。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神经肌力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5~228 min,平均155.0 min;术中出血量为680~2440 mL,平均1070 mL。所有患者术后获1~8年(平均2年)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随访期间4例患者骨折复位丢失,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并复位丢失;其余32例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1周)。末次随访时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肌力恢复至M5(神经症状完全恢复)22例,肌力恢复至M4(神经症状恢复良好)7例,肌力恢复至M1~M3(神经症状部分恢复)5例,肌力为M0(神经症状无恢复)3例。结论LRA能较好地显露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半骨盆环内侧,可直视下松解骶前受卡压及牵拉的腰骶丛神经,结合下肢牵引可达到骨折的满意复位,是治疗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一种较理想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腰骶丛 创伤和损伤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静脉动脉化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缺损 被引量:15
9
作者 余少校 张振伟 +7 位作者 坚文 杨诚 关助明 陈泽华 李征 陈国荣 庄加川 白印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30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指固有动脉断端与皮瓣的静脉吻合,指固有神经断端与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皮神经吻合,形成带感觉的静...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30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指固有动脉断端与皮瓣的静脉吻合,指固有神经断端与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皮神经吻合,形成带感觉的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29例30指皮瓣全部成活。全部伤口I期愈合,皮瓣供区植皮成活。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9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瓣质地良好,指端饱满,无触压痛,感觉恢复良好,静止两点分辨觉5~10mm。结论静脉动脉化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蒂皮瓣 静脉动脉化 显微外科 修复
原文传递
FK506局部缓释膜片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振伟 坚文 +4 位作者 陈泽华 卓浩 林冷 张家俊 庄加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临床观察在神经缝合口周围置入FK5 0 6高分子缓释膜片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一时间段 ( 4个月内 ) ,在腕横纹至肘上 5cm处因切割伤而导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断伤的急诊病例 16例。结合病人是否接受FK5 0 6治疗的意愿分... 目的 临床观察在神经缝合口周围置入FK5 0 6高分子缓释膜片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一时间段 ( 4个月内 ) ,在腕横纹至肘上 5cm处因切割伤而导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断伤的急诊病例 16例。结合病人是否接受FK5 0 6治疗的意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 8例。实验组用 9 0无创尼龙缝线将神经两断端作端端缝合 ,并将含有 2 0mgFK5 0 6的高分子可生物降解膜片环绕神经缝合口一圈后用筋膜等软组织覆盖修复的神经和膜片。将膜片制成以 1mg/d的速度释放 ,共 2 0d。对照组仅用同法修复神经。结果 术后 1周起随访至 2年。实验组在术后 14周肌电图检测即有新生电位出现 ,较对照组提前 4周。术后 3~ 12个月测定 ,实验组感觉神经再生速度平均为 3 .1mm/d ,明显快于对照组的 1.7mm/d。实验组远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从FK5 0 6的药理作用和应用结果分析 ,FK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对照组 周围神经再生 缝合 术后 局部缓释 临床应用研究 实验 针对性 结论
原文传递
腹直肌外侧入路结合术前3D打印技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涛 汪灿彬 +5 位作者 麦奇光 王华 杨诚 黄海 坚文 樊仕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523,共8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结合术前3D打印技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2例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36例,女16例;年龄为65~88岁,平均71.6岁。髋臼...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结合术前3D打印技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2例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36例,女16例;年龄为65~88岁,平均71.6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5例,横形骨折6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8例,双柱骨折23例。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髋臼模型,在体外模拟手术。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复位骨折后用术前预弯的重建钢板或定制髋臼翼状接骨板进行固定。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5~138min,平均102min;术中出血量为280~750mL,平均520mL。围手术期无一例患者发生重建钢板、定制髋臼翼状接骨板及螺钉松动、伤口感染、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40例,良7例,差5例,优良率为90.4%。52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髋臼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29例,良12例,可11例,优良率为78.8%。5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走时出现疼痛,影像学表现为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螺钉松动、异位骨化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腹直肌外侧入路结合术前3D打印技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复位与固定良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降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3D打印技术 老年人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医院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15
12
作者 方均强 张振伟 +2 位作者 坚文 古婕 刘燕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调查沙井人民医院急诊手外科患者手外伤发生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手外伤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方法对1136例手外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1)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1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2... 目的调查沙井人民医院急诊手外科患者手外伤发生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手外伤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方法对1136例手外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1)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1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2)每年3、4月份及7、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2~18时为事故好发时间;(3)设备条件差,缺少防护装置和违反操作规程是致伤的主因;(4)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是事故高发单位;(5)切割伤和压砸伤是主要损伤类型,拇、食及中指较易受伤。结论手外伤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针对其发病特征,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流行病学 预防对策 调查
下载PDF
第二跖趾关节移植在掌指关节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家俊 坚文 +4 位作者 张振伟 李征 陈泽华 庄加川 余少校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对成人废弃下肢标本6侧,在放大6,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解剖并观察第二跖趾关节血供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在该研究基础上,临床采用不同术式的第二跖... 目的 探讨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对成人废弃下肢标本6侧,在放大6,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解剖并观察第二跖趾关节血供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在该研究基础上,临床采用不同术式的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缺损34例。其中对第一掌指关节重建,将游离关节的跖骨直接与掌骨成30°~45°固定。对2—5指掌指关节重建,采用跖骨头下关节面45°截骨,同时将过厚的跖板在保留关节囊完整及部分跖侧屈肌腱鞘的情况下作楔形切除,原跖骨断端重新对合,纵行克氏针固定。结果 术后34例掌指关节全部存活。手功能评定:优22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跖骨与掌骨成角固定及跖骨头下关节面45。截骨的方法,行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该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趾关节 掌指关节 重建
原文传递
第2~5掌指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征 张振伟 +4 位作者 坚文 秦贵林 白印伟 关助明 余少校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观测第2~5掌指关节和附属结构的几何形态及其差异,为临床中解释压砸伤术后掌指关节屈曲障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0只成人手标本的第2~5掌指关节,测量各掌骨头、近节指骨基底最大前后径,伸直位掌骨头掌侧冠状面最高点与... 目的:观测第2~5掌指关节和附属结构的几何形态及其差异,为临床中解释压砸伤术后掌指关节屈曲障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0只成人手标本的第2~5掌指关节,测量各掌骨头、近节指骨基底最大前后径,伸直位掌骨头掌侧冠状面最高点与关节囊皱襞最低点的距离,观察关节囊及其附着点的形态。结果:掌骨头、近节指骨基底最大前后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第3掌骨头最大前后径(14.9±1.3mm)及中指近节指骨基底最大前后径(12.3±1.0)mm,关节囊掌侧附着点呈“W”字形。结论:(1)第3掌指关节前后径最大决定了临床压砸伤中受伤的几率最大、伤情最重,术后掌侧掌板和关节囊与骨关节面粘连造成屈曲障碍。(2)掌指关节屈曲障碍不能完全解释为侧副韧带挛缩,解决类似临床问题应以松解掌板和关节囊与骨关节面的粘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解剖 压砸伤 粘连
下载PDF
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3 位作者 坚文 陈泽华 张家俊 詹伟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锤状指患者,在手指近节中央束作“Z”形延长,断端用5-0肌腱缝线做重叠褥式缝合,使中央束延长了3~5mm。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屈曲3... 目的介绍应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锤状指患者,在手指近节中央束作“Z”形延长,断端用5-0肌腱缝线做重叠褥式缝合,使中央束延长了3~5mm。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屈曲30°~40°,远侧指间关节背伸10°~15°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3年,平均20个月。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2例,良2例,优良率达87.5%。结论采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腱膜 锤状指 中央 延长 治疗 近侧指间关节 远侧指间关节 褥式缝合 掌指关节 夹板固定 功能锻炼 术后随访 石膏托 外固定 评定法 优良率 疗效
原文传递
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微创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成亮 杨晓东 +6 位作者 刘佳 唐毓金 刘志祥 麦奇光 李涛 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通过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微创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探讨其治疗经验、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20例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5.6... 目的通过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微创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探讨其治疗经验、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20例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5.6±14.6)岁(范围12~60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9.3±7.1)d(范围5~30 d)。骨盆骨折Tile分型:C2型13例,C3型7例。2例合并同侧或双侧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均为部分损伤,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分级均为M3级。手术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先将移位明显的一侧用骨盆解锁复位架固定在手术床上,牵引移位程度小的一侧,复位后置入该侧S1、S2贯穿骶髂螺钉导针至对侧骶骨骨折处;再更换牵引,将复位的一侧固定在手术床上,改牵引移位明显的一侧,复位理想后,将打入的贯穿导针穿过对侧骶髂关节至髂骨外板,再拧入贯穿骶髂螺钉,合并髋臼骨折患者采用相应的入路进行复位固定,前环均采用INFIX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7.00±31.21)min(范围105~210 min);术中出血量(82.00±5.36)ml(范围30~100 ml);术后Matta复位评价标准:优14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90%。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害表现症状,余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4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复查时,2例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患者症状完全缓解。Majeed临床疗效评分,优18例,良2例,总优良率100%。结论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骨盆C2、C3型骨折,具有损伤小、效果好的特点,将成为骨盆骨折治疗的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闭合复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骨盆 骨折
原文传递
3D-CTA辅助下第二足趾再造手指的数字化设计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文 李涛 +3 位作者 樊仕才 坚文 杨成亮 谢会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3D—CTA辅助下第二足趾再造手指设计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5例手指缺损患者在3D—CTA辅助下行第二足趾再造手指术。术前行同侧足及再造手3D—CTA血管三维检查,应用计算机软件初步建立三维数字化模... 目的探讨在3D—CTA辅助下第二足趾再造手指设计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5例手指缺损患者在3D—CTA辅助下行第二足趾再造手指术。术前行同侧足及再造手3D—CTA血管三维检查,应用计算机软件初步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将供、受区血管走行、毗邻精准定位,标测、量化血管121径。再造拇指4例,小指1例,均为二期手术;按顾玉东等再造手指缺损分度:拇指为Ⅱ度、Ⅲ度各2例,小指为V度1例。结果本组5例再造指均顺利成活,随访4~12个月,再造指痛、温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5~10mm,再造指间关节屈曲10°~30°,掌指关节屈曲35°~80°。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的行走、负重功能。结论同侧足及再造手3D—CTA三维数字化模型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供、受区血管(有无变异、走行、供受区血管口径)情况,提高手指再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 第二足趾 手指 再造 数字化
原文传递
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复铭 温湘源 +7 位作者 刘源城 詹潇锐 麦奇光 李涛 王华 黄海 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789-795,共7页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柱、后壁、后柱合并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治疗10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7~54岁,平均37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髋臼骨...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柱、后壁、后柱合并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治疗10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7~54岁,平均37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6例,后壁伴后柱骨折4例。手术沿股骨大转子顶点后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向股骨大转子顶点后缘做直切口,纵行劈开臀大肌,沿臀中肌-梨状肌间隙进入,显露关节囊至坐骨大孔上缘,保护臀上血管和臀上神经,直视下对后柱、后壁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复查骨盆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愈合、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结果10例患者手术切口8~11 cm,平均9.6 cm;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200~440 ml,平均310 ml;伤口均一期愈合。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无一例发生臀上神经、血管和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后壁伴后柱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术后9个月时出现股骨头坏死,术后1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后壁合并后柱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但术后15个月随访时髋关节活动未见明显异常,未予特殊治疗。术后12个月,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3~18分,其中优6例、良2例、可2例,总优良率80%(8/10)。Matta影像学评价,优7例,良3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中不切断臀中肌及外旋肌群,不涉及旋股内侧动脉走行区域,避免直接显露或接触坐骨神经,且能直视下复位、固定髋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 被引量:10
19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5 位作者 坚文 殷明天 陈乐锋 陈国荣 余少校 关助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锤状指患者,于末节指骨终腱止点处作粗糙面熏取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肌腱近端用3/0缝合线重叠缝合,远端用4/0丝线作“8”字缝合后绕行至指端皮肤外打结。远侧指间关节... 目的介绍应用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锤状指患者,于末节指骨终腱止点处作粗糙面熏取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肌腱近端用3/0缝合线重叠缝合,远端用4/0丝线作“8”字缝合后绕行至指端皮肤外打结。远侧指间关节用直径1.0mm克氏针固定过伸位10°~15°,近侧指间关节石膏托固定屈曲位30°~40°。4周后拆除牵引线及外固定进行近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拔除克氏针进行末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个月~2年,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是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锤状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晓东 向海波 +8 位作者 温湘源 麦奇光 李涛 王华 杨诚 黄海 坚文 陈煜辉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7例陈旧性Tile C型...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7例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2~53岁,平均40岁;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再次就诊原因:患处疼痛7例、不能行走及坐立3例、双下肢不等长行走跛行3例。陈旧性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2例,C3型1例。术前3D打印出1∶1等大完整骨盆模型,设计截骨或松解部位,手术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钢板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7例患者手术时间140~28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700~2800 ml,平均1250 ml。其中6例为一次性完成最终固定手术,1例Tile C3型陈旧性骨盆骨折分两期完成手术。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时,7例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4分改善到平均0.7分;末次随访时,Majeed临床疗效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0分改善到85分,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价满意率达85.7%(6/7)。术后1例出现闭孔神经症状,于3个月内恢复;1例患肢仍残留1 cm短缩畸形;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前方显露能充分截断畸形愈合的骨盆,并能有效松解周围软组织,手术创伤小、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小;结合骨盆随意外架多方向牵引,能有效复位骨折脱位,从而矫正骨盆畸形,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