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跃华 杨福义 +1 位作者 杨文佳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小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对照组和1次/d高压氧疗组,利用自由落体原理制成重型颅脑损伤模型,观测伤后1次/d高压氧治疗后8,24,48,72,96h血浆内皮素...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小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对照组和1次/d高压氧疗组,利用自由落体原理制成重型颅脑损伤模型,观测伤后1次/d高压氧治疗后8,24,48,72,96h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大鼠伤后8,24,48,72,96h为(199.84±20.34),(200.38±21.17),(203.12±19.11),(206.81±21.54),(211.24±23.57)ng/L较同期对照组犤(231.32±17.18),(234.03±18.24),(240.39±16.37),(254.32±17.25),(268.91±36.65)ng/L犦显著降低(t=3.72~5.46,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活性升高,高压氧治疗通过纠正脑缺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皮细胞产生、释放内皮素,从而减轻了脑水肿和血管痉挛避免了脑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大鼠 血浆 内皮素 治疗 干预措施
下载PDF
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表现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2 位作者 杨军 王浩岩 宣兆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病因及预后。方法选取102例非糖尿病性脑梗塞为非糖尿病组,74例糖尿病性脑梗塞为糖尿病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降血糖基础治疗、血管扩张药治疗、高压氧、神经营养、脑细胞活化剂...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病因及预后。方法选取102例非糖尿病性脑梗塞为非糖尿病组,74例糖尿病性脑梗塞为糖尿病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降血糖基础治疗、血管扩张药治疗、高压氧、神经营养、脑细胞活化剂、20%甘露醇脱水,24例进行静脉溶栓,余给予对症处理。结果两组脑梗塞患者在高血压(P<0.01)、肢体偏瘫(P<0.05)、基底节区梗塞(P<0.01)、血脂异常(P<0.05)、重残率(P<0.01)、治愈率(P<0.05)等方面相比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脑梗塞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差。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且糖尿病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改变和脑心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塞 预后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高压氧康复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3 位作者 于海洋 任成涛 王跃华 杨福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35-536,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高压氧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患者入院后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3周、6个月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肢体运动积分情况。结...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高压氧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患者入院后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3周、6个月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肢体运动积分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SIAS肢体运动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下肢改善尤为显著(P<0.01)。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采用高压氧康复治疗不仅可行,而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康复治疗 对照组 疗效 早期患者 SIAS 观察 肢体运动 常规治疗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脑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延昆 李明军 +3 位作者 杨福义 王贺 张士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6期1938-1939,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脑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之间,在我院脑外科临床见习的85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临床教学效果、各项...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脑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之间,在我院脑外科临床见习的85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临床教学效果、各项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专业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有效率为71.43%,两者差别显著(P<0.05);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95.5%,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61.90%,两者差别显著(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且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信息技术 脑外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英夫 李显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60只模型动物随机等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比色法测...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60只模型动物随机等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的Ca2+含量。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后96h测量基底动脉直径,结果显示:经HBO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缓解。SAH组NO、NOS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均降低,而经HBO治疗后则增高。SAH组Ca2+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增高,经HBO治疗后则降低。结论高压氧能够缓解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改善受损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高压氧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2 位作者 宣兆博 李英夫 郭庆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5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模型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及其对该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脑组织中水、K+、Na+、Ca2+含量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模型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及其对该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脑组织中水、K+、Na+、Ca2+含量的影响。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动物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O及NOS含量,用干湿比较法测定不同时间脑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K+、Na+、Ca2+含量。结果:SAH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4h、96h脑血管直径变小,脑组织水含量和Na+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K+含量减低,钙含量明显增加;SAH+HBO上述指标异常改变均较小。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缓解SAH后脑水肿和脑损伤,能够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脑水肿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延昆 郭梦凡 +4 位作者 李明军 杨福义 王贺 张士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12/2016-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作...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12/2016-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主要观察IL-1β、IL-10指标水平,分析脑出血患者IL-1β、IL-10水平与患者出血量及周围组织水肿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各时相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但各时相观察组患者IL-1β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各时相颅内血肿液IL-1β、IL-10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IL-1β、IL-10水平(P<0.001或0.05),观察组患者发病后IL-1β、IL-10指标在24 h^3 d持续升高,3 d时达到顶峰,7 d、14 d时IL-1β、IL-10指标开始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出血量、脑组织水肿量呈动态变化,并且在3 d时达到高峰值,发病6 h^3 d时患者周围脑组织水肿量与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2,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IL-10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病理过程,并且通过在不同时段评估IL-1β、IL-10水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周围脑组织水肿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英夫 宣兆博 +1 位作者 王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17-3918,共2页
目的探究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大鼠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将这些脑胶质瘤细胞SHG-44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空白,干预组则严... 目的探究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大鼠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将这些脑胶质瘤细胞SHG-44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空白,干预组则严格按照Gd-PBCA-NP浓度进行分组,然后采用MTT比色法,对榄香烯不同浓度体外培养下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抑制作用给予有效的检测,然后借助流式细胞仪测定干预组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榄香烯的浓度不同,其对SHG-44脑胶质瘤体的抑制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区别。10.0 mol/L浓度的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2.50 mol/L浓度,且干预组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PBCA-NP浓度越高,其对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抑制作用就越强。结论 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凋亡与增殖,而且能够增强细胞抗肿瘤活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 SHG—44 脑胶质瘤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1β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崔延昆 +3 位作者 李明军 杨卫东 王鹤 郭梦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6期5474-5475,共2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1β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采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42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对照,体检者进行一次静脉采血,而脑出血组患者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各进...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1β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采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42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对照,体检者进行一次静脉采血,而脑出血组患者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各进行一次静脉采血,检测IL-1β含量,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同期采用CT进行血肿以及周围低密度的检查。结果 3次测量结果中,IL-1β浓度逐渐增高,相应的CT结果显示,血肿体积也随之变大,而且血肿周围的水肿情况也随之增加,IL-1β的浓度与血肿周围的水肿成正比例关系(P<0.05)。结论 IL-1β的含量反应了血肿的大小程度,并且与脑出血患者的周围脑水肿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对于促进脑水肿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可作为临床中的参考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IL-1Β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血管痉挛大鼠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健齐 许晶 +6 位作者 杨福义 王奕 王浩岩 刘劲睿 康铁江 邱丽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403-3405,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MgSO4)治疗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CVS)血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AH组和SAH+MgSO4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 目的探讨硫酸镁(MgSO4)治疗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CVS)血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AH组和SAH+MgSO4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SAH后急性CVS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前1h和术后1h、6h、24h采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基底动脉直径,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血清NO水平,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ET-1水平。结果单纯SAH组在术后基底动脉直径缩小,SAH+MgSO4组在术后基底动脉直径大于单纯SAH组,但小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SAH组术后血清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降低;血浆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MgSO4组术后血清NO水平较单纯SAH组升高,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血浆ET-1水平较单纯SAH组降低,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O水平和血浆ET-1水平的变化和动态平衡的破坏与SAH后急性CVS有关。MgSO4的治疗能够使血清NO、血浆ET-1水平恢复正常从而起到防治SAH后急性CV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硫酸镁 一氧化氮 大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军 杨福义 +2 位作者 王彩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8-57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垂体腺瘤细胞 侵袭性 核抗原表达 免疫组化方法 鞍区结构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王维峰 +2 位作者 李泽昊 刘珂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1期92-95,共4页
目的 评价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异。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为样本,依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胶质瘤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每组各41例,对... 目的 评价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异。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为样本,依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胶质瘤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每组各4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神经肽水平、术后存活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DL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VP、Β-EP等神经肽水平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两年存活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减少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 3dslicer软件 临床效果 有效率
下载PDF
Wistar大鼠SHG-44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英夫 李明军 +3 位作者 宣兆博 鲁艳梅 涂丽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SHG-44脑胶质瘤模型,为胶质瘤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SHG-44胶质瘤细胞浓缩悬液,5×10^6/10μL接种于Wistar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区,种植后连续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并...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SHG-44脑胶质瘤模型,为胶质瘤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SHG-44胶质瘤细胞浓缩悬液,5×10^6/10μL接种于Wistar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区,种植后连续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并于7d行MRI扫描,将未成瘤的大鼠去除,分别于7d、14d、21d、自然死亡几个区间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21d处死和自然死亡的大鼠,取脑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周内均较活泼,全部正常,术后1~2周表现为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体重下降,步态不稳,2周后上述症状加重,逐渐有死亡的大鼠。HE染色可明显观察到大鼠脑胶质瘤的形成。结论:建立的Wistar大鼠SHG-44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可靠稳定,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模型 WISTAR大鼠 SHG-44 病理学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甄云 严静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163,179,共2页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脑星形细胞瘤 胞瘤分级 相关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脑出血误诊为脑肿瘤卒中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1 位作者 王浩岩 崔延昆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8期87-87,89,共2页
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类似于脑肿瘤发生卒中者,因其临床表现难以与脑卒中进行鉴别,常在初诊时发生误诊。该例患者在初诊时被诊断为脑肿瘤卒中,经手术治疗后发现只是单纯的高血压脑出血,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后,对本病例进行讨论,... 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类似于脑肿瘤发生卒中者,因其临床表现难以与脑卒中进行鉴别,常在初诊时发生误诊。该例患者在初诊时被诊断为脑肿瘤卒中,经手术治疗后发现只是单纯的高血压脑出血,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后,对本病例进行讨论,旨在对脑出血和肿瘤卒中的鉴别进行分析,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肿瘤卒中 误诊
下载PDF
托吡酯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脑组织c-fos、c-ju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广 董航 +1 位作者 李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189-4190,共2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脑组织c-fos、c-jun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慢性癫痫的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PM低剂量组以及TPM高剂量组。以海人酸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除正常组外,模型组给予生理...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脑组织c-fos、c-jun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慢性癫痫的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PM低剂量组以及TPM高剂量组。以海人酸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除正常组外,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TPM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TPM 20 mg/kg与50 mg/kg。4 w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内c-fos、c-ju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癫痫模型大鼠脑内c-fos、c-ju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给予托吡酯高低剂量治疗后,c-fos、c-jun表达明显减少,以高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托吡酯抗癫痫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区脑组织内c-fos、c-ju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慢性癫痫 C-FOS C-JUN
下载PDF
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鞍区肿瘤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奕 刘劲睿 +3 位作者 顾志诚 肖健齐 许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年来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复杂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33例垂体腺瘤肿瘤全切26例,大部分... 目的:探讨复杂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年来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复杂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33例垂体腺瘤肿瘤全切26例,大部分切除7例;12例颅咽管瘤全切8例,大部切除4例;ll例脑膜瘤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术后均神志清楚,6例发生了视神经功能障碍,2例发生了动眼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处理复杂鞍区肿瘤的极佳手术径路。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熟悉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并能在术中充分利用之是完成复杂鞍区肿瘤切除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枸杞多糖联合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劲睿 +2 位作者 王德超 张明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MZ组和LBP+TMZ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分别于颅内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TMZ组给予TMZ灌胃,LBP+TMZ组给予TMZ及LBP分...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MZ组和LBP+TMZ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分别于颅内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TMZ组给予TMZ灌胃,LBP+TMZ组给予TMZ及LBP分别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干预28d后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7(IL-17)水平,RT-PCR检测Foxp3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6脑胶质瘤组织Th17、Treg细胞比率。体外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分为模型组、TMZ组和LBP+TMZ组,培养72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IL-17水平和细胞Foxp3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后,LBP+TMZ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TMZ组(P<0.05)。LBP+TMZ组IL-17水平显著低于TMZ组(P<0.05)。LBP+TMZ组Foxp3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TMZ组显著降低(P<0.05)。LBP+TMZ组Treg细胞比率较TMZ组减少(P<0.05),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TMZ组(P<0.05)。结论:LBP联合TMZ可有效抑制大鼠脑胶质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细胞Th17、Treg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枸杞多糖 替莫唑胺 T细胞
下载PDF
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在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的靶向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英夫 宣兆博 +1 位作者 王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400-3401,共2页
目的观察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在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的靶向分布。方法 36只清洁Wistar大鼠,选择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对定量Gd-DTPA与Dextran-70进行精密称取,通过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对Gd-PBCA-NP的粒... 目的观察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在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的靶向分布。方法 36只清洁Wistar大鼠,选择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对定量Gd-DTPA与Dextran-70进行精密称取,通过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对Gd-PBCA-NP的粒径及实际分布进行测定。采用随机数字的方式将36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PBCA-NP组、Gd-DTPA对照组及Gd-PBCA-NP组,选择头部线圈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并行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结果通过透射电镜对Gd-PBCA-NP进行观察发现呈类圆形,而且大小比较均匀,具有完整、平滑的表面,粒子间未粘连,其核-壳结构较为显著,Gd-DTPA静脉注射后5 min,相比于平行扫描,脑组织强化35.0%,注射15 min后,大鼠脑组织强化为48.5%,0.5 h后,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与平扫前水平相同。行Gd-PBCA-NP的静脉注射后5 min,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为3.5%,注射15 min后,大鼠脑组织强化为22.6%,0.5 h后,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持续升高,强化程度在36.2%,并在注射1 h后达到最峰值,即56.5%,注射2 h开始降低,相比于平扫,依旧比较高。结论 Gd-DTPA-NP的缓释特点极为理想,可以实现靶向脑组织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粒子 靶向分布
下载PDF
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对C_6胶质瘤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显伟 李英夫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对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将接种成瘤后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组给予生理盐水,组给予榄香烯,组给予VEGF多克隆抗体,组给予榄香烯和VEGF多克... 目的:研究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对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将接种成瘤后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组给予生理盐水,组给予榄香烯,组给予VEGF多克隆抗体,组给予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实验组肿瘤标本见到较多的坏死灶,其中肿瘤细胞可见较多的核破裂,对照组肿瘤标本血管数量较实验组多,血管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和血管的减少量组多于组和组。结论: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能更好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具协同的作用。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均可促进细胞凋亡,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胶质瘤模型 榄香烯 VEGF多克隆抗体 细胞凋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