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希利斯.米勒 郭英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当今,人们到处都在谈论全球化,那么,“什么是全球化?”这个词本身有点奇怪,它既表明一个过程,同时也指一个既成事实。它有时指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有时则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离完成还有一段长长的距离。人们可以说,我们已经被全球化... 当今,人们到处都在谈论全球化,那么,“什么是全球化?”这个词本身有点奇怪,它既表明一个过程,同时也指一个既成事实。它有时指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有时则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离完成还有一段长长的距离。人们可以说,我们已经被全球化了。因为无论我们知道与否,我们都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都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 文化研究 人文学科 加利福尼亚 全球信息网 单一民族国家 大众文化 社会性别 语言
原文传递
中美文学研究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希利斯·米勒 黄德先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9,共7页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术会议的形式,中美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极其相似。然而从《现代语言季刊》编辑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专辑中,可以发现中美文学研究六个方面的差异,反映在中国学者方面:一、他们对提出新的看法缺乏兴趣;二、他们非常关...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术会议的形式,中美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极其相似。然而从《现代语言季刊》编辑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专辑中,可以发现中美文学研究六个方面的差异,反映在中国学者方面:一、他们对提出新的看法缺乏兴趣;二、他们非常关注文学分期、命名、特征概括是否正确;三、他们强调历史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决定作用;四、他们描述一个作家或学派的论述高度抽象;五、他们的论文缺少引用,几乎没有风格或形式分析;六、他们都很关注西方作品翻译成中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很少关注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利斯·米勒 现代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比较《现代语言季刊》
原文传递
在全球化时代阅读现(当)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3
3
作者 希利斯.米勒 史国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7,共4页
我(或者任何美国人或欧洲人)为何要阅读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权威性专辑②,如这期《现代语言季刊》⑧上编发的文章?再把话说得明白些,学术功底不深如我者,因不懂汉语深以为憾,为何要读现代中国文学,哪怕读的是翻译过来的作品?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阅读研究 全球化时代 现代语言 欧洲人 美国人 汉语 翻译
下载PDF
Challenges to World Literature 被引量:2
4
作者 希利斯·米勒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共9页
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新的"世界文学",面临着三方面的重要挑战:翻译的挑战、表述再现的挑战和"文学"界定的挑战。因而,这门新学科首先应对那些自身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预设条件,进行严格审慎的考察,以实现自我质询。
关键词 世界文学 全球化 挑战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被引量:1
5
作者 希利斯.米勒 申丹 《南方文坛》 2001年第1期4-10,共7页
新栏目“文论大家”将每期推介一位20世纪文论史上还健在的大师级的批评理论家的新近研究,以期强化本刊的前沿理念和学术形象,并为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建设提供新的参照和借鉴。同时,我们还荣幸聘请到5位世界文论大家新任本刊的海外顾... 新栏目“文论大家”将每期推介一位20世纪文论史上还健在的大师级的批评理论家的新近研究,以期强化本刊的前沿理念和学术形象,并为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建设提供新的参照和借鉴。同时,我们还荣幸聘请到5位世界文论大家新任本刊的海外顾问。主持本栏目的是90年代为引进西方文论作出贡献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王宁教授,他为我们的读者向文论大家们组稿以及约请著名翻译家。本期,读者们可以从当代解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本刊顾问米勒先生的新著中,领略到他的学术理论和大家风范,这是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申丹教授为我们译介的。下期,我们推出的是陈永国教授译介的法国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的新著,敬请读者垂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读者 观众 悲剧 俄狄浦斯情结 索福克勒斯 拉伊俄斯
原文传递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晚期德里达、莫里森及其他
6
作者 希利斯.米勒 何卫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6,共8页
本文从后现代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杀婴行为所产生的伦理的悖论性,同时揭示了社群中所蕴涵和运作的矛盾结构,即晚期德里达所论述的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逻辑:每个社群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在针对自身。这种结... 本文从后现代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杀婴行为所产生的伦理的悖论性,同时揭示了社群中所蕴涵和运作的矛盾结构,即晚期德里达所论述的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逻辑:每个社群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在针对自身。这种结构存在于不同层面,美国的南北战争、黑人社群、塞丝同自己孩子的关系,甚至当前的反恐斗争都遵循这种逻辑。最后,本文指出,文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控当前世界局势的种种机制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伦理 社群 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 恐怖主义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 被引量:523
7
作者 希利斯·米勒 国荣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本文从德里达的名作《明信片》谈起 ,依次论述了印刷技术以及电影、电视、电话和国际互联网这些电信技术对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写作的影响。自认为“研究了一辈子文学”的米勒教授坚持认为 ,“文学研究从来就没有正当时的时... 本文从德里达的名作《明信片》谈起 ,依次论述了印刷技术以及电影、电视、电话和国际互联网这些电信技术对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写作的影响。自认为“研究了一辈子文学”的米勒教授坚持认为 ,“文学研究从来就没有正当时的时候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至情 米勒 精神分析学 情书 子文 德里达 存在 哲学 全球化时代
原文传递
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68
8
作者 希利斯·米勒 王逢振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2-78,共7页
今天,人们到处都在谈论全球化。什么是全球化呢?这个词显得有些奇怪。它既指一个过程,也指一种模糊的完成状态。全球化既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许到完成还非常遥远。我们大家一直都在全球化,例如都受全球气候或气... 今天,人们到处都在谈论全球化。什么是全球化呢?这个词显得有些奇怪。它既指一个过程,也指一种模糊的完成状态。全球化既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许到完成还非常遥远。我们大家一直都在全球化,例如都受全球气候或气候变化的制约。甚至最封闭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国际贸易或其它外来的影响,例如古代穆斯林对中国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等等。然而今天,人人都感到全球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双曲线阶段。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里,都可以确证它是一个独特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人文学科 大众文化 莎士比亚 文学作品 互联网络 数控 英语文学 跨国公司
原文传递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新技术制度 被引量:42
9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陈永国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4-148,共15页
1999年,王逢振和谢少波合作,以通讯方式采访了一些西方理论家和批评家(所提问题附后)。本文是J希利斯·米勒针对其中部分问题做出的回答,包括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国与现代性、新传媒技术、理论的可译性、新传媒制度与意识... 1999年,王逢振和谢少波合作,以通讯方式采访了一些西方理论家和批评家(所提问题附后)。本文是J希利斯·米勒针对其中部分问题做出的回答,包括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国与现代性、新传媒技术、理论的可译性、新传媒制度与意识形态、反霸权力量等。文中观点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新技术制度 新传媒 意识形态
全文增补中
永远的修辞性阅读——关于解构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访谈——对话 被引量:27
10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金惠敏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6-142,共7页
解构主义堪称当今最具国际性的学术文化话题。但不可否认的另一方面是它也遭到了最坚决的抵制和最猛烈的抨击 ,例如对“新结构主义”深有研究的ManfredFrank教授曾颇有代表性地说 :“我对后现代主义岂止是怀疑 ,简直是不能忍受。”作为... 解构主义堪称当今最具国际性的学术文化话题。但不可否认的另一方面是它也遭到了最坚决的抵制和最猛烈的抨击 ,例如对“新结构主义”深有研究的ManfredFrank教授曾颇有代表性地说 :“我对后现代主义岂止是怀疑 ,简直是不能忍受。”作为美国解构主义批评三巨头之一的米勒在此对解构主义的辩解应当具有一定的经典性 ,或许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误解。他把解构论称之为“修辞性阅读” ,即一种探询文学语言的别异性或另类性的方法。如此而言 ,相对于任何一种取向的文学研究如当前正走红着的文化研究 ,解构主义就永远是不可取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批评 文化研究 米勒 修辞性 文学语言 文学研究 经典性 阅读 解构论 误解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面临的三重挑战 被引量:18
11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0,共3页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世界文学是当今全球化的伴生物。应坚定地支持世界文学这项计划。然而,要想发展并建立起一个完善严密的世界文学学科,目前的语境却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语境——比如说两个世纪之前歌德倡议阅读世界文学的那个时...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世界文学是当今全球化的伴生物。应坚定地支持世界文学这项计划。然而,要想发展并建立起一个完善严密的世界文学学科,目前的语境却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语境——比如说两个世纪之前歌德倡议阅读世界文学的那个时期——具有很大差异。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的语境便是全球化。世界文学至少面临三重挑战:一是翻译的挑战;二是表述的挑战;三是如何对"文学"定义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全球化 翻译 表述 挑战
原文传递
J.希利斯·米勒致张江的第二封信 被引量:16
12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王敬慧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2,共5页
亲爱的张江教授:您对我上一封信的回复,以及您对我作品的兴趣,使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会尽我所能地回应您在第二封信中提出的问题。您所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至少对我来说如此。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用很长的篇幅回应。您根据我书中所陈述... 亲爱的张江教授:您对我上一封信的回复,以及您对我作品的兴趣,使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会尽我所能地回应您在第二封信中提出的问题。您所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至少对我来说如此。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用很长的篇幅回应。您根据我书中所陈述的内容得出结论认为,我为所有文学作品寻求一种普遍规律,所作的解读是中肯且有说服力的。不过,我认为自己的目标要比您所认为的稍微复杂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利斯 一封信 史蒂文斯 解构主义 文学作品 比喻性 文体学 逻各斯中心主义 特罗洛普
原文传递
“解构性阅读”与“修辞性阅读”--致张江 被引量:10
13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王敬慧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2,共5页
谢谢您对我所写文本的评价,知道您对其感兴趣,我深感荣幸。我会尽我所能,回应您所提出的所有评价。我不知道《小说与重复》在中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毕竟,该书出版于很久以前的1982年。之后我又出版了大量书籍,发表了多篇论文,我希望我... 谢谢您对我所写文本的评价,知道您对其感兴趣,我深感荣幸。我会尽我所能,回应您所提出的所有评价。我不知道《小说与重复》在中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毕竟,该书出版于很久以前的1982年。之后我又出版了大量书籍,发表了多篇论文,我希望我所做过的这些事情至少可以适度发展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修辞性 米德尔马契 阐释学 文本研究 本雅明 解构主义 苔丝 乔治·艾略特 我自己
原文传递
文学理论的未来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希利斯·米勒 刘蓓(译) 刘华文(译) 《东方丛刊》 2006年第1期15-29,共15页
文学理论的未来或者“走向”,取决于文学的未来。文学理论跟“理论物理”差不多,是一种次级的从属性学科。文学理论是附属性的。它像是文学研究本身的女仆帮手,就像理论物理要依赖由真正的物理学家所收集的经验数据一样。不过,只要... 文学理论的未来或者“走向”,取决于文学的未来。文学理论跟“理论物理”差不多,是一种次级的从属性学科。文学理论是附属性的。它像是文学研究本身的女仆帮手,就像理论物理要依赖由真正的物理学家所收集的经验数据一样。不过,只要文学继续存在,对不同社会和社会中的个人具有重要性,人们就需要文学理论。即使文学在某个特定社会中不再重要,尤其是在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就像今天所发生的那样,人们仍然有理由主张,至少是在西方社会,文学理论继续需要存在下去,以发挥其阐释过去文学的作用。我们将仍然需要文学理论,只不过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思古,也就是为了促进理解过去几个世纪的文学。在退隐得越来越远的那些世纪里,文学在公民的塑造过程中保有着造就文化和个体的中心作用。比如,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就曾发挥那种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写作和阅读还是会继续下去的。但是它的那些旧有的功能却被电影、电视、通俗音乐、电子游戏、网络等这些能够制造魔光幻影的远程技术媒介所替代。对词语或者其他符号进行的所谓“文学性”的使用正被移植进新的媒介之中。我敢保证,如果莎士比亚今天还活着,他也肯定会创作动感十足的电影或电视剧剧本,正如他若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就会写小说或者在浪漫主义时代就要写诗歌一样。因为莎士比亚是一位职业作家,他需要赚钱,需要影响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维多利亚时期 西方社会 维多利亚时代 理论物理 莎士比亚 “文学性” 文学研究 经验数据 物理学家
原文传递
亨利·詹姆斯与“视角” 被引量:8
15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申丹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4,共9页
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聚焦”(涉及视觉)或“全知叙述”(涉及意识)属于比喻性质;而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自由间接引语”则是从文字层面来看待文字叙事作品中的技巧。亨利·詹姆斯的《未成熟的少年时代》可用于探讨这些问题。这部小说... 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聚焦”(涉及视觉)或“全知叙述”(涉及意识)属于比喻性质;而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自由间接引语”则是从文字层面来看待文字叙事作品中的技巧。亨利·詹姆斯的《未成熟的少年时代》可用于探讨这些问题。这部小说一反詹姆斯通常的创作风格,刻意模仿舞台剧以及法国小说家吉普的创作方法。本文揭示出在这一作品中,詹姆斯如何打破了实质与形式之分。由于叙述者避免发表评论,对于小说的中心事件(范德班克拒绝跟南达结婚),可以得出两种相互矛盾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角 自由间接引语 施为性 词语误用 难以确定
下载PDF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后期的德里达、莫里森和他者 被引量:5
16
作者 希利斯·米勒 王逢振(译)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71,共9页
德里达在他的《信仰和知识》(FoietSavoir)以及后期著作的一些地方曾论及社群的概念,本文将说明德里达的社群概念在解释后现代美国叙事中的适用性,实际上也是对解释一般叙事和一般社群的适用性,例如对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于其中的全球... 德里达在他的《信仰和知识》(FoietSavoir)以及后期著作的一些地方曾论及社群的概念,本文将说明德里达的社群概念在解释后现代美国叙事中的适用性,实际上也是对解释一般叙事和一般社群的适用性,例如对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于其中的全球“社群”的适用性。在讨论中,文章将以托尼·莫里森的《爱娃》作为主要的文学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莫里森 《爱娃》 伦理 社群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 被引量:4
17
作者 希利斯·米勒 李松(译) 译卢絮(校)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23-29,共7页
本期《现代语言季刊》中有关“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论述,其作者都认为需要发展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论。王宁关注让·保罗·萨特、雅克·德里达和阿兰·巴迪欧自 1950 年以来对中国的影响。张江对西方文学批评... 本期《现代语言季刊》中有关“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论述,其作者都认为需要发展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论。王宁关注让·保罗·萨特、雅克·德里达和阿兰·巴迪欧自 1950 年以来对中国的影响。张江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家几乎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所做的是“强制阐释”,他抛开文学批评中的一般公式或模式,而把每一部作品都当作独特的、自成一格的东西来阅读。朱立元则详细论述了笔者的“文学终结论”文章在中国的影响。这三位中国作者都未强调这期“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结束部分所讨论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国家的文学理论所经历的重大变化,都是由印刷媒介向数字媒介的转变不由分说地带来的。那么,当文学作品由印刷品阅读转变为网络在线阅读时,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终结论 印刷媒体 数字媒体 《明信片》
下载PDF
文学在当下的“物质性”和重要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丁夏林(编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共6页
在现代新型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学作品的物质性及重要性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认为,文学依然重要,因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创作技巧现在被媒体和政客用于欺骗大众,应该被一一揭穿,而印刷体文学作品的式微需要引起重视。... 在现代新型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学作品的物质性及重要性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认为,文学依然重要,因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创作技巧现在被媒体和政客用于欺骗大众,应该被一一揭穿,而印刷体文学作品的式微需要引起重视。"文学性"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不受作者控制的文本意图关联物,其在新形势下的转移应该受到所有文学研究者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性 物质性 重要性 媒体技术
原文传递
许诺、许诺:马克思和德曼的关于言语行为、文学和政治经济学诸理论之异同 被引量:3
19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陆小虹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1年第1期24-34,共11页
"马克思主义美学"可理解为马克思本人的美学,然而也经常被理解为由马克思主义引申出来的美学理论。这一理论附属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也就是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商品价值、周期、货币、资金、剩余价值、拜物教、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美学"可理解为马克思本人的美学,然而也经常被理解为由马克思主义引申出来的美学理论。这一理论附属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也就是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商品价值、周期、货币、资金、剩余价值、拜物教、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学理论 言语行为 资本论 意识形态 亚麻 资本主义体系 符号体系 雅克·德里达 语言
原文传递
托马斯·品钦的后现代叙事——《秘密融合》 被引量:1
20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徐颖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2,共5页
在解释了何谓后现代状况之后,以美国后现代重要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秘密融合》为范例,阐释了美国后现代叙事的主要特点。此外,还通过讨论《秘密融合》的故事,证实后现代叙事显示了德里达所说的社群自我破坏性的自动免疫逻辑。
关键词 后现代叙事 托马斯·品钦 《秘密融合》 美国后现代作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