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分处理条件对油莎豆叶片生理指标及块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俊岭 +2 位作者 王小红 田丽萍 薛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6-1280,共5页
为了解不同水分对小粒油莎豆生理调节物质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于2014年在石河子蔬菜研究所试验田开展。共设置150 m^3/667m^2(W1)、200 m^3/667m^2(W2)、250 m^3/667m^2(W3)、300 m^3/667m^2(W4)350 m^3/667m^2(W5)5个灌水处理。通... 为了解不同水分对小粒油莎豆生理调节物质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于2014年在石河子蔬菜研究所试验田开展。共设置150 m^3/667m^2(W1)、200 m^3/667m^2(W2)、250 m^3/667m^2(W3)、300 m^3/667m^2(W4)350 m^3/667m^2(W5)5个灌水处理。通过小区控制,测定了油莎豆叶片在封行期、块茎初期、块茎盛期、成熟期的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并于收获后测定了块茎的品质(粗蛋白、总糖、淀粉、粗脂肪)。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间的推进,5种处理下油莎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和POD的含量都趋于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收获后品质指标的测定发现,也表现出随灌水量的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250 m^3/667m^2可以满足油莎豆的正常生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保护酶活性 叶绿素 品质
下载PDF
油莎豆油与其他植物油主要脂肪酸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丽萍 +2 位作者 薛琳 王小红 朱俊岭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油莎豆油与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红花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他9种植物油脂进行归类。结果表明,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的较为相似,这...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油莎豆油与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红花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他9种植物油脂进行归类。结果表明,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的较为相似,这两种油脂中油酸含量75.01%~77.23%,亚油酸含量7.33%~9.79%;菜籽油、大豆油、红花油、花生油、葵花油、葡萄籽油和玉米油中,油酸含量15.87%~54.24%,亚油酸含量25.42%~74.92%。3个品系油莎豆油脂与橄榄油可归为第一大类,其余8种植物油可归为第二大类。在第二大类中,红花油、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可归为一亚类,花生油、芝麻油和玉米油可归为另一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脂肪酸 油脂 分析
原文传递
矮壮素对油莎豆生理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小红 田丽萍 +2 位作者 薛琳 朱俊岭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6-31,共6页
以油莎豆‘石研2号’(河南圆粒)为试材,在其结块茎前期,用不同浓度梯度依次为0(CK)、100、500、1 000、1 500、2 000mg·L^(-1)的矮壮素(CCC)进行喷施,测定油莎豆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块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内源激... 以油莎豆‘石研2号’(河南圆粒)为试材,在其结块茎前期,用不同浓度梯度依次为0(CK)、100、500、1 000、1 500、2 000mg·L^(-1)的矮壮素(CCC)进行喷施,测定油莎豆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块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CCC)对油料作物油莎豆生理特性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CCC)施用浓度为500~2 000mg·L^(-1)时,均能显著降低株高(P<0.05),并且可以提高油莎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块茎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经2 000mg·L^(-1)的矮壮素处理后效果最佳,株高降低了34.39%,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矮壮素(CCC)处理下油莎豆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均低于对照,脱落酸(ABA)含量高于对照,矮壮素(CCC)浓度与赤霉素(GA3)、玉米素(ZR)含量呈负相关性,与脱落酸(ABA)含量呈正相关性;矮壮素(CCC)会抑制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的合成,对脱落酸(ABA)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表明,矮壮素(CCC)的浓度为2 000mg·L^(-1)时不仅可以使油莎豆抗倒伏,同时可以增强油莎豆的光合作用能力以及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株高 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 叶绿素 内源激素
原文传递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研究进展
4
作者 段海霞 +3 位作者 康生萍 苟海青 罗崇亮 熊友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82,共17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用,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研究表明AMF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系统总结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定性比较分析,阐明了植物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刺激根瘤菌和AMF形成结瘤因子和菌根因子,激活后续信号通路,从而使根瘤菌和AMF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和机制;概述了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的协同增效和拮抗作用;总结了影响AMF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后,本研究提出AMF-根瘤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明确,微生物菌肥研发缓慢等问题,并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层面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AMF和根瘤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相互作用 共生 固氮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油莎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俊岭 田丽萍 +2 位作者 薛琳 王小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31-34,38,共5页
为对新疆地区油莎豆的滴灌栽培提供依据,进行不同滴灌量(150m3/667m2,200m3/667m2,250m3/667m2、300m3/667m2,350m3/667m2)的田间滴灌试验,研究其对油莎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滴灌... 为对新疆地区油莎豆的滴灌栽培提供依据,进行不同滴灌量(150m3/667m2,200m3/667m2,250m3/667m2、300m3/667m2,350m3/667m2)的田间滴灌试验,研究其对油莎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滴灌处理油莎豆各个器官干物质总重随生育期的推进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内叶片的干重大于茎,叶片干重较大的滴灌处理其产量也相应较高;不同滴灌处理叶片干重在结豆初期均达峰值。滴灌量为250m3/667m2的处理油莎豆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在块茎初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的干物质质量达显著水平,该处理既提高了油莎豆的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滴灌量 干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油莎豆块茎发育过程中糖与脂肪积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田丽萍 +2 位作者 薛琳 王小红 朱俊岭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9-42,共4页
以不同发育期的"石研2号"和"石研5号"品系油莎豆块茎为试材,对油莎豆块茎中的淀粉、果糖、蔗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研究油莎豆块茎发育过程中糖与脂肪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油莎豆块茎发... 以不同发育期的"石研2号"和"石研5号"品系油莎豆块茎为试材,对油莎豆块茎中的淀粉、果糖、蔗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研究油莎豆块茎发育过程中糖与脂肪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油莎豆块茎发育过程中果糖含量与脂肪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蔗糖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淀粉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糖含量亦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发育 脂肪 积累
原文传递
不同含水量对油莎豆块茎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芳 +1 位作者 田丽萍 薛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以不同含水量(2%,4%,6%,8%,11%,14%,17%)内蒙小粒油莎豆块茎为材料,常温密闭贮藏6个月,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油莎豆块茎活力的影响。通过对发芽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2%~4%含水量范围... 以不同含水量(2%,4%,6%,8%,11%,14%,17%)内蒙小粒油莎豆块茎为材料,常温密闭贮藏6个月,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油莎豆块茎活力的影响。通过对发芽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2%~4%含水量范围内的油莎豆块茎发芽率相对较高,块茎呼吸较弱,质膜完整性较好,SOD和POD活性较高。结果表明,油莎豆块茎含水量为2%~4%时,在常温下贮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块茎 含水量 贮藏 活力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s数据库的我国禾草内生真菌学研究论文计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沛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4,共8页
基于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1996-2016年期间我国发表的禾草内生真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6年间,我国禾草内生真菌研究发展势... 基于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1996-2016年期间我国发表的禾草内生真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6年间,我国禾草内生真菌研究发展势态迅猛,论文数量大幅攀升跃居世界第4,且不断有论文发表于高水平期刊,在20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Epichlo3内生真菌生长发育,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碱特性和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研究为我国禾草内生真菌研究主要热点。今后,我国科研人员对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应着眼于内生真菌分类评价、功能基因与比较基因组研究以及次生代谢物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内生真菌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 论文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贮藏对油莎豆块茎中油脂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芳 +1 位作者 田丽萍 薛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0-334,共5页
以不同含水量(17%,14%,11%,8%,6%,4%,2%)的石研3号油莎豆块茎为材料,常温下密闭贮藏9个月,通过对油脂含量、主要脂肪酸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碘值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含水量贮藏对油莎豆块茎中油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含水量低于8%时... 以不同含水量(17%,14%,11%,8%,6%,4%,2%)的石研3号油莎豆块茎为材料,常温下密闭贮藏9个月,通过对油脂含量、主要脂肪酸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碘值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含水量贮藏对油莎豆块茎中油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含水量低于8%时,油莎豆块茎中的油脂含量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脂肪酸的氧化程度较小,油脂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贮藏 含水量 油脂 品质
原文传递
面向智能交互的视觉问答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睿 刘瑞军 +1 位作者 李善玺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4,共8页
随着深度学习方法被不断应用于图像处理相关工作,图像相关的智能交互技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面向智能交互的视觉问答技术通过向图像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以收集图像信息,最终达到丰富图像理解的目的。通过对近年来视觉问答相关方法进行了... 随着深度学习方法被不断应用于图像处理相关工作,图像相关的智能交互技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面向智能交互的视觉问答技术通过向图像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以收集图像信息,最终达到丰富图像理解的目的。通过对近年来视觉问答相关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建设性地将视觉问答方法按照模型结构划分为基本模型、注意力机制模型、模块化模型、基于外部知识库的模型4种类型。同时,还从3个方面针对视觉问答中的视觉和语义信息处理以及未来的视觉推理研究指出了一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问答 图像理解 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复方蜥蜴散调控糖酵解降低胃癌顺铂耐药性的效应机制研究
11
作者 程翻娥 李铮 +2 位作者 刘彩月 李卫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9-1185,共7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复方蜥蜴散调控糖酵解降低胃癌顺铂耐药性的效应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MKN45/DDP(顺铂耐药)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顺铂(0.1、0.2、0.4、0.8、1.6、3.2μg/mL)干预,...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复方蜥蜴散调控糖酵解降低胃癌顺铂耐药性的效应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MKN45/DDP(顺铂耐药)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顺铂(0.1、0.2、0.4、0.8、1.6、3.2μg/mL)干预,检测其存活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于裸鼠右前腋窝皮下接种MKN45/DDP细胞悬液制备胃癌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0.002 g/kg)、复方蜥蜴散组(2.8 g/kg)、联合组(剂量同各单药组),每组8只;各药物组裸鼠给予相应药液,每周2次(顺铂,腹腔注射)或每天2次(复方蜥蜴散,灌胃),连续4周。实验期间,监测各组裸鼠体重并计算其肿瘤体积和肿瘤生长抑制率,检测其肿瘤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P糖蛋白(P-gp)、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乳酸脱氢酶A(LDHA)mRNA及蛋白,以及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激酶M2(PK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质量浓度顺铂的干预下,耐药细胞MKN45/DDP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MKN45(P<0.05);MKN45/DDP和MKN45细胞的IC50分别为(1.0520±0.2219)、(0.3721±0.2380)μg/mL,耐药指数为2.827。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复方蜥蜴散组、联合组裸鼠的肿瘤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肿瘤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MRP1、P-gp、GLUT1、LDHA mRNA及蛋白的表达(顺铂组除外),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顺铂组除外),以及HK2、PKM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或下调,且联合组的效果显著优于顺铂组(P<0.05)。结论复方蜥蜴散可通过减少肿瘤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糖酵解、耐药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来抑制胃癌耐药细胞移植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顺铂增效及逆转耐药的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蜥蜴散 胃癌 顺铂耐药 糖酵解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密点麻蜥调控SLC7A11/GPX4通路诱导胃癌MKN45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程翻娥 李铮 +2 位作者 刘彩月 李卫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1,共6页
目的:基于SLC7A11/GPX4信号通路探讨密点麻蜥对人胃癌MKN45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将MKN45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空白血清)、5-FU含药血清(10%)阳性对照组、密点麻蜥含药血清低(5%)、中(10%)、高(20%... 目的:基于SLC7A11/GPX4信号通路探讨密点麻蜥对人胃癌MKN45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将MKN45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空白血清)、5-FU含药血清(10%)阳性对照组、密点麻蜥含药血清低(5%)、中(10%)、高(20%)浓度组。CCK-8法检测MKN45细胞的存活率;Transwell法检测MKN4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二价铁离子(Fe^(2+))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内LPO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qPCR法检测密点麻蜥对MKN45细胞中SLC7A11、GPX4、P53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密点麻蜥对MKN45细胞中SLC7A11、GPX4、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密点麻蜥含药血清中、高浓度组MKN45细胞存活率、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Fe^(2+)、ROS水平显著升高,P53、SLC7A1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高浓度组LPO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密点麻蜥可能通过抑制SLC7A11/GPX4信号通路,同时促进细胞内Fe~(2+)、LPO的积累,从而诱导MKN45细胞发生铁死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点麻蜥 胃癌 铁死亡 SLC7A11/GPX4通路 MKN45细胞
下载PDF
密点麻蜥不同部位调控NF-κB/SNAIL通路干预胃癌顺铂耐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翻娥 白星 +2 位作者 李铮 李卫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920-4927,共8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SNAIL通路探讨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不同部位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胃癌裸鼠顺铂耐药模型的干预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裸鼠于右侧腋窝sc MKN45/DDP细胞悬液制备胃癌裸鼠...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SNAIL通路探讨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不同部位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胃癌裸鼠顺铂耐药模型的干预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裸鼠于右侧腋窝sc MKN45/DDP细胞悬液制备胃癌裸鼠耐药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DDP组、密点麻蜥头部+DDP组、四肢+DDP组、躯干+DDP组和尾部+DDP组,每组6只。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MTT法检测MKN45/DDP细胞的耐药性;检测各组肿瘤体积及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黏蛋白1(Mucin 1,MUC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NF-κB/SNAIL通路相关蛋白、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t protein,LRP)表达;TUNEL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MKN45细胞相比,MKN45/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相对较强,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和耐药指数分别为0.671μg/mL、1.973。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肿瘤体积均显著缩小(P<0.05),以尾部+DDP组抑瘤率最高;肿瘤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呈不同程度缩小或破裂;肿瘤组织p-p65、SNAIL、P-gp、MRP1、LRP和MUC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0.01),以尾部+DDP组最为明显。结论密点麻蜥不同部位联合DDP可调控NF-κB/SNAIL通路,逆转荷瘤裸鼠胃癌顺铂耐药,以尾部+DDP组增敏提效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点麻蜥 顺铂 胃癌 耐药性 NF-κB/SNAIL通路 尾部
原文传递
中医药干预胃癌化疗耐药的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翻娥 白星 +3 位作者 李铮 景燕燕 李卫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859-862,共4页
通过对胃癌化疗耐药的中西医病机进行分析,指出化疗耐药的病机主要与胃气耗损、血脉运行不畅致使肿瘤细胞在缺氧微环境下对胃气的不断消耗有关,胃气消耗应当是化疗耐药的核心机制,并结合胃癌化疗耐药的中西医病机分析,从补益胃气、提升... 通过对胃癌化疗耐药的中西医病机进行分析,指出化疗耐药的病机主要与胃气耗损、血脉运行不畅致使肿瘤细胞在缺氧微环境下对胃气的不断消耗有关,胃气消耗应当是化疗耐药的核心机制,并结合胃癌化疗耐药的中西医病机分析,从补益胃气、提升脾气、活血通络、温心肾之阳以助胃气及调理心神、养肝柔肝以和胃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胃癌化疗耐药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药疗法 化疗耐药
下载PDF
轻法频下理论探微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0-763,共4页
“轻法频下”源于叶天士《温热论》,由章虚谷明确提出,初起指药量小、药味少、多次服用,频频下之。如今轻法频下为治疗湿热或痰浊邪气互结于中下焦时,采用非峻猛泻下之品,多次少量的徐徐而下,且应灵活掌握药物寒热配比、煎煮方式、用药... “轻法频下”源于叶天士《温热论》,由章虚谷明确提出,初起指药量小、药味少、多次服用,频频下之。如今轻法频下为治疗湿热或痰浊邪气互结于中下焦时,采用非峻猛泻下之品,多次少量的徐徐而下,且应灵活掌握药物寒热配比、煎煮方式、用药时间等多个方面,较之前内涵及范围更深、更广。临床上,需要对病位、病程、患者身体素质、药物剂型、服用方法上多番考虑,以“便硬”为邪尽标志,以求发挥最佳临床疗效。此理论探究具备鲜明中医学特色,丰富了中医温病学、中医治法等理论,对临床也一定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轻剂 轻法频下 温病 枳实导滞汤
原文传递
试论常见治疗温病的“和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东芮 +1 位作者 叶梦怡 牛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首次提出了'和法'概念,'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1]。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和法'的雏形,'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首次提出了'和法'概念,'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1]。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和法'的雏形,'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2]可见,'和法'也蕴涵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说到'和',渊源长久,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特色的思想观念,这个思想已经渗入到每一寸中华大地上,当然包括经过无数岁月洗礼的中医学。在温病治疗中,常有邪气侵入半表半里之处而产生往来寒热的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解法 半表半里 少阳 膜原 三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探讨参芪抑瘤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鑫 段永强 +6 位作者 白敏 王龙 虎峻瑞 司燕华 杨玉萍 巩子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参芪抑瘤方治疗肝癌的潜在机制,并以H22肝癌小鼠模型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等数据库检索参芪抑瘤方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和DrugBank数...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参芪抑瘤方治疗肝癌的潜在机制,并以H22肝癌小鼠模型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等数据库检索参芪抑瘤方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药物及疾病相关靶点,取其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通过Bioconductor在线软件进行基因组数据的高通量分析,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结合能力预测。构建H22肝癌小鼠模型,进行肿瘤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验证参芪抑瘤方对肿瘤组织中核心靶点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得到参芪抑瘤方中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核心成分;GO富集分析发现靶蛋白分子功能主要集中于核受体活性、配体活化、类固醇激素受体的活性等方面,细胞组成涉及膜筏、膜微域、膜区域的组成成分等方面,生物过程涉及对药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分析得知,参芪抑瘤方是通过人巨细胞病毒感染、PI3K-AKT信号通路、乙肝、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MAPK等信号通路治疗肝癌;关键靶点涉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个核心成分与靶蛋白AKT1、MAPK3、TNF均有强烈的结合能力。为验证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结果,应用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参芪抑瘤方对肝癌的干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顺铂2.5×10g/kg组和参芪抑瘤方54 g/kg组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其抑瘤作用明显;HE染色示各组肿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参芪抑瘤方5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抑瘤方 肝癌 分子对接 蛋白激酶B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牛阳教授运用石葛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阳 《光明中医》 2016年第4期493-494,共2页
目的总结牛阳教授运用石葛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法对牛阳教授20多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心得记录及分析。结果牛阳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虽然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复杂且不易治... 目的总结牛阳教授运用石葛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法对牛阳教授20多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心得记录及分析。结果牛阳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虽然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复杂且不易治愈,但其基本病机为肺气虚弱,邪热郁肺,故在治疗时强调祛邪固卫,标本兼治,以达到良好效果。结论石葛汤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鼽 肺气虚 标本兼顾
下载PDF
“半表半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阳 《光明中医》 2016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总结"半表半里"学说近10年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与近10年来"半表半里"学说相关的文献搜集、汇总、整理并总结。结果 "半表半里"学说包含很多概念和理论,对指导临床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研究进展整理后发... 目的总结"半表半里"学说近10年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与近10年来"半表半里"学说相关的文献搜集、汇总、整理并总结。结果 "半表半里"学说包含很多概念和理论,对指导临床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研究进展整理后发现,"半表半里"提出时用于解释"少阳证"寒热往来,但是不能将"半表半里证"与"少阳证"完全划等号。在后世医家研究中发现还包括"邪伏膜原证""湿郁三焦证"。结论整理及研究"半表半里"学说对指导临床意义非凡,故因系统化"半表半里"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来寒热 少阳证 膜原 三焦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明清温病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芳香药应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1-457,共7页
目的:探讨芳香药在明清时期温病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的应用规律,以期提高防治疗效和促进温病理论发展。方法:以明清时期温病学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含有芳香药物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 目的:探讨芳香药在明清时期温病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的应用规律,以期提高防治疗效和促进温病理论发展。方法:以明清时期温病学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含有芳香药物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两大模块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挖掘其中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后的方剂分为温病预防类、卫气同病证、卫营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5种类型,共计方剂86首涉及252味中药。温病预防用药以辛温芳香药物为主,卫气营血非典型传变4种类型用药以寒凉为主,其中所含芳香药物以温热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演化出核心组合共48个新处方24个。结论:明清时期芳香药物广泛应用于温病预防及卫气营血非典型传变证治中,具有散表热、清里热、畅气机、透邪出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药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非典型传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