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细菌的多样性、降解机理及环境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韩永和 何睿文 +3 位作者 李超 向萍 罗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9,共13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 utants,POPs)。PAEs在环境介质如水体、底泥和土壤中长期赋存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效应,其分布广、浓度高和难降解...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 utants,POPs)。PAEs在环境介质如水体、底泥和土壤中长期赋存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效应,其分布广、浓度高和难降解等特点是限制有效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污染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降解能力,这为PAEs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与物理化学修复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控性强、修复面广和灵活性高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大部分PAEs降解细菌的种类及其代谢机制,并分析了其在PAEs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期为PAEs环境行为与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邻苯二甲酸酯 微生物 生物降解 健康风险
下载PDF
不同浓度砷酸盐胁迫对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永和 贾梦茹 +5 位作者 傅景威 向萍 史孝霞 罗军 陈焱山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蜈蚣草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砷超富集植物,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砷的转化及蜈蚣草砷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采用qPCR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砷胁迫下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的16SrRNA... 蜈蚣草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砷超富集植物,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砷的转化及蜈蚣草砷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采用qPCR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砷胁迫下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的16SrRNA基因丰度进行定量分析;其次,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等探讨了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利用的差异和砷胁迫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砷胁迫不仅降低16SrRNA基因丰度、减少微生物数量,还会显著影响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受砷胁迫的影响最显著.此外,砷胁迫会诱导抗砷微生物成为优势群落,结构趋于单一.由于长期暴露可增加蜈蚣草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后期研究可深入探讨蜈蚣草根系分泌物中特异碳源物质在强化微生物-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根际圈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Biolog-Eco微平板
下载PDF
阴极扩展电催化还原法对五氯苯酚的脱氯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春月 全燮 +4 位作者 陈硕 赵慧敏 李新勇 赵雅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负载Pd催化剂的活性碳纤维作为扩展阴极,对吸附在活性碳纤维上的五氯苯酚进行了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催化剂含量、电流密度等主要因素对还原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浓度0.25mol·L-1,温度40℃,电流密... 以负载Pd催化剂的活性碳纤维作为扩展阴极,对吸附在活性碳纤维上的五氯苯酚进行了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催化剂含量、电流密度等主要因素对还原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浓度0.25mol·L-1,温度40℃,电流密度25mA·cm-2,催化剂Pd的含量5%,反应4h,五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4.3%。通过中间产物的分析对电催化还原脱氯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活性炭纤维 电催化还原 五氯苯酚
下载PDF
胃肠模拟体外法的生理参数对室内灰尘中邻苯二甲酸酯与磷系阻燃剂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韵姿 何睿文 +3 位作者 韩永和 向萍 罗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41-1848,共8页
室内灰尘吞食暴露是邻苯二甲酸酯与磷系阻燃剂的主要暴露途径,测定室内灰尘中该类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对其暴露风险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胃肠模拟体外方法-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法测定室内灰尘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 室内灰尘吞食暴露是邻苯二甲酸酯与磷系阻燃剂的主要暴露途径,测定室内灰尘中该类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对其暴露风险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胃肠模拟体外方法-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法测定室内灰尘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和三(2-氯乙基)磷酸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了PBET法中胆盐含量、模拟肠液p H值、液固比及同时摄入奶粉等生理参数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从1.5%(DEHP)到52%(TCEP),随污染物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模拟液胆盐含量增加,DBP、BBP与DEHP的生物有效性逐渐增加,并在10 g·L^(-1)附近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稳.TCEP由于其较好的水溶性,生物有效性并未随着胆盐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变化.奶粉含量的增加则显著增加了DBP、BBP、DEHP和TCEP的生物有效性,在10 g·L^(-1)附近达到最大值后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液固比的增加,DBP和DEHP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升,然而BBP与TCEP的生物有效性却未发生明显改变.在p H 6~8范围内,均未对4种有机物的生物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灰尘 邻苯二甲酸酯 磷系阻燃剂 生物有效性 胃肠模拟体外法
原文传递
基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太湖金属和营养盐区域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春羊 管冬兴 +9 位作者 韩永和 潘岳 房煦 王兴雨 郑建伦 李亚青 魏天娇 邹宜涛 罗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4-1152,共9页
本研究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对太湖7个湖区的水体和沉积物中金属与营养盐有效态含量进行原位监测,并分析污染物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DGT所测有效态浓度低于传统化学方法所提取浓度,且能实现低... 本研究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对太湖7个湖区的水体和沉积物中金属与营养盐有效态含量进行原位监测,并分析污染物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DGT所测有效态浓度低于传统化学方法所提取浓度,且能实现低浓度、多元素同时监测。具体来看,太湖水体中金属的DGT有效态含量较低,区域差别较小。沉积物中9种典型金属的DGT有效态含量排序为Fe>Mn>Zn>Ni>As>W>Co>Mo>Cu,其中,Fe、As、Zn、Ni和W在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污染相对较重,在湖心区、胥湖和东太湖污染相对较轻,其余金属分布较平均且含量较低。与金属不同的是,太湖水体中DGT所测的有效磷(P)含量整体较高,最高值出现在贡湖,达83.2μg·L^(-1)。沉积物中DGT有效态P的区域分布更明显,以竺山湾、梅梁湾和沿岸区污染相对较重,最高值出现在竺山湾,达500μg·L^(-1)。对比沉积物和水体中DGT有效态P含量发现,竺山湾、梅梁湾和沿岸区沉积物可能是P的主要储存场所,具有潜在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沉淀状氧化锆吸附膜 有效态含量 区域污染
下载PDF
低富集全氟辛酸及替代物的青菜品种筛选与机制研究
6
作者 顾茜 周鹏飞 +2 位作者 宋晨卓 张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2-1248,共7页
该研究对比了16种常见青菜品种对全氟辛酸(PFOA)和其替代物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的耐受性和富集差异。从16种目前农业上种植较多的青菜品种中筛选出高富集(HACV)和低富集(LACV)的青菜品种,其中高富集品种早生一品的PFOA和HFPO-D... 该研究对比了16种常见青菜品种对全氟辛酸(PFOA)和其替代物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的耐受性和富集差异。从16种目前农业上种植较多的青菜品种中筛选出高富集(HACV)和低富集(LACV)的青菜品种,其中高富集品种早生一品的PFOA和HFPO-DA的富集因子(94.7、51.6)分别为低富集品种华青二号(72.9、30.2)的1.3和1.7倍。机理研究表明,较低的蒸腾作用和较高的脂质含量导致了华青二号对PFOA和HFPO-DA的低富集。在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壁、细胞核和叶绿体中PFOA和HFPO-DA含量占比越高,其转运到地上部的趋势则更易被限制。该研究筛选出高富集和低富集典型全氟化合物的青菜品种,并从植物生理生化的角度解释了潜在机制,可为农业种植提供指导意见,从而降低农产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青菜品种筛选
下载PDF
锡矿山矿区食物中的锑污染及生物可给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思蔚 周鹏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37-5142,共6页
在湖南锡矿山锑矿区采集蔬菜类、主食类、肉类、蛋类等9种食物.结果表明蔬菜类Sb浓度平均值为9.67 mg·kg^(-1),主食类及肉类的Sb含量较低,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 mg·kg^(-1)和0.40 mg·kg^(-1).胃肠模拟法测得的Sb生物可给... 在湖南锡矿山锑矿区采集蔬菜类、主食类、肉类、蛋类等9种食物.结果表明蔬菜类Sb浓度平均值为9.67 mg·kg^(-1),主食类及肉类的Sb含量较低,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 mg·kg^(-1)和0.40 mg·kg^(-1).胃肠模拟法测得的Sb生物可给性为9.0%~57.7%,其中蔬菜中Sb生物可给性显著低于主食类及肉类.生物可给性与食物中F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2),还与食物的植酸、草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r=-0.77,p=0.016).根据锡矿山周边居民各类膳食的摄入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食物中的Sb总浓度计算暴露风险时,居民每日经由食物摄入的Sb总量达10227.01 ng·kg^(-1)·d^(-1),经生物可给性矫正后下降为1807.02 ng·kg^(-1)·d^(-1),但仍高于USEPA建议的400 ng·kg^(-1)·d^(-1)的参考剂量.说明矿区经由Sb污染食物暴露依然存在健康风险,且考虑生物可给性对准确评价暴露风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生物有效性 体外生物可给性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南京室内灰尘与青少年头发指甲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静 施姜丹 +3 位作者 温勇 历红波 朱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1-459,共9页
于2016年10月至12月采集南京市某中学高一学生的家庭室内灰尘样品及学生头发、指甲样品,对其中的Cr,Cu,Mn,Ni,Pb五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室内灰尘、头发和指甲中五种重金属浓度水平,研究了室内灰尘暴露与青少年体内重金属累... 于2016年10月至12月采集南京市某中学高一学生的家庭室内灰尘样品及学生头发、指甲样品,对其中的Cr,Cu,Mn,Ni,Pb五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室内灰尘、头发和指甲中五种重金属浓度水平,研究了室内灰尘暴露与青少年体内重金属累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家庭室内灰尘中Cr,Cu,Mn,Ni和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0.20,184.87,211.90,64.32,112.53 mg·kg^(-1),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室内灰尘中五种重金属均有相似的来源.中学生头发中Cr,Cu,Mn,Ni,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6,44.57,0.80,2.62,1.97 mg·kg^(-1),指甲中Cr,Cu,Mn,Ni,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6,5.61,1.12,2.21,0.70 mg·kg^(-1).女生指甲中的Ni浓度显著(p<0.05,2.77 vs 1.34 mg·kg^(-1))高于男生.室内灰尘和头发以及室内灰尘和指甲的成对样品中,同一重金属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本研究中室内灰尘暴露可能并不是Cr,Cu,Mn,Ni,Pb五种重金属在青少年体内累积的主要来源.未来研究应评估饮食暴露、大气颗粒物吸收等途径对人体重金属累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室内灰尘 头发 指甲 青少年
下载PDF
小鼠器官中新型全氟化合物QuEChERs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温勇 顾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25-3134,共10页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铵盐(HFPO-DA,商品名Gen X)和六氟环氧丙烷三聚体羧酸(HFPOTA)是目前最主要的全氟辛酸(PFOA)替代物.建立了以QuEChERs为核心的小鼠器官中HFPO-DA、HFPO-TA和PFOA的检测方法.小鼠器官样品经冻干粉碎后使用0.2%盐酸-乙...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铵盐(HFPO-DA,商品名Gen X)和六氟环氧丙烷三聚体羧酸(HFPOTA)是目前最主要的全氟辛酸(PFOA)替代物.建立了以QuEChERs为核心的小鼠器官中HFPO-DA、HFPO-TA和PFOA的检测方法.小鼠器官样品经冻干粉碎后使用0.2%盐酸-乙腈溶液提取,混合N-丙基乙二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吸附剂做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样品经C18色谱柱分离,1 mmol·L^(−1)乙酸铵水-甲醇溶液做流动相.结果表明,HFPODA、HFPO-TA和PFOA在5-500μ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5、10、100μg·kg^(−1)的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4.8%-120%,相对标准偏差为0.6%-22.4%.不同小鼠器官中的最小检出量为0.016-0.077μg·kg^(−1),最低定量限为5.35×10^(−4)-2.55×10^(−3)ng.通过经口饲喂的方式将3种目标分析物暴露小鼠,应用已建立方法测定3种目标分析物在小鼠器官中的累积程度.检测发现,3种目标分析物总累积浓度次序为肝脏>肾脏>肺>心脏>大脑.各器官中HFPO-DA的累积浓度均显著(P<0.05)低于HFPO-TA和PFOA,说明相比较于HFPO-DA,PFOA和HFPO-TA有更强的生物富集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新型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酸 小鼠器官
下载PDF
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研究
10
作者 范任君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4期15-26,共12页
土壤是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汇,大部分POPs(如PAHs、PCBs和PBDEs等)具有持久性,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并可通过食物链蓄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当量化POPs暴露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时,... 土壤是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汇,大部分POPs(如PAHs、PCBs和PBDEs等)具有持久性,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并可通过食物链蓄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当量化POPs暴露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时,通常假设土壤中的POPs是100%生物有效的,即可全部被吸收到人体循环中。然而,这种假设可能会高估暴露剂量,从而影响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近20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用于测定土壤中POPs生物有效性的体内和体外方法。对目前测定土壤POPs生物有效性的动物实验(体内方法)、测定生物可获得性的仿生学提取实验(体外方法),以及POPs生物有效性研究的挑战与发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生物可获得性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