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与地方立法事权划分的理念、标准与中国实践——兼析我国央地立法事权法治化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76
1
作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2,共17页
依据国家主义与契约主义两种不同理念,各国央地立法事权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行政分工型"与"法定分权型"两种模式。按照立法调整事务的性质或属性、重要程度、影响范围以及调整方法四个基本标准,以及"二分法&qu... 依据国家主义与契约主义两种不同理念,各国央地立法事权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行政分工型"与"法定分权型"两种模式。按照立法调整事务的性质或属性、重要程度、影响范围以及调整方法四个基本标准,以及"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可以对中央专属立法事项、地方专属立法事项以及中央地方共同立法事项的范围进行界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制国家,我国在纵向立法事权的划分标准、方法与内容构成上有自己独特的制度安排,也面临一些特殊问题。推进我国央地立法事权规范化、法治化改革,必须实现央地立法职责划分从行政化向法治化、从政策主导向法律主导转变;需要明确以立法调整事务的"影响范围"或"外部性程度"作为划分的基本标准,还要建立央地立法事权划分的适时变动与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司法的间接微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事权划分 中央立法 地方立法 行政分工型 法定分权型
下载PDF
制度与能力:备案审查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71
2
作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113,共15页
我国备案审查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制度要求与现实有限的审查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与能力建设,对于当前落实宪法监督、推进依法立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出于制度设计与执行能力相统合的目的,应实现"备... 我国备案审查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制度要求与现实有限的审查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与能力建设,对于当前落实宪法监督、推进依法立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出于制度设计与执行能力相统合的目的,应实现"备案"与"审查"在制度设计上的分离与区别对待,统一关于备案审查的法律规范,还要实行适度的人大与政府横向分权以及中央地方纵向分权,建构一个以权力机关审查为主导、以行政机关审查为重点、以中央审查为统领、以地方审查为必要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式备案审查工作机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发挥权力机关的审查主导作用之外,应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辅助审查作用以及公民、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动力源作用,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动备案审查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与效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案 审查 依法立法 立法监督 法制统一
下载PDF
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度逻辑及其规范化问题 被引量:69
3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9,共17页
党政联合发文是实现政党政治与政府行政联结融通的政策工具之一。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党政联合发文与国家正式立法具有治理功能相辅相成、权限范围并行不悖、规范内容相互转化等内在关联。党政联合发文是实现党领导国家政权和... 党政联合发文是实现政党政治与政府行政联结融通的政策工具之一。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党政联合发文与国家正式立法具有治理功能相辅相成、权限范围并行不悖、规范内容相互转化等内在关联。党政联合发文是实现党领导国家政权和党政双轨权力整合的制度形态,也是党领导立法的重要途径。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效能,弥补了国家治理的制度短板,减少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成本,提高了制度的供给效率与执行合力。当前,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内,对党政联合发文的权限范围、身份定性、备案审查等问题进行理论论证与制度安排,避免党政联合发文的泛化,实现党的领导的政治性与国家法律的规范性之间的互构、协调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联合发文 党内法规 党领导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标准:“重要程度”还是“影响范围”? 被引量:55
4
作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9,共13页
我国目前主要是把立法事项的"重要程度"作为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标准。从立法实践来看,这种划分标准不仅容易造成中央立法在某些事项上的"虚置"与"空缺",而且更容易造成地方在一些亟需以地方立法形... 我国目前主要是把立法事项的"重要程度"作为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标准。从立法实践来看,这种划分标准不仅容易造成中央立法在某些事项上的"虚置"与"空缺",而且更容易造成地方在一些亟需以地方立法形式加以调整的事项上的"不作为"、"难作为"或"乱作为"。根据现代立法民主化与科学化原则,并且参照国外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经验,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事项的划分应合理引进"影响范围"的标准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立法权 地方立法权 划分标准 重要程度 影响范围
原文传递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7
5
作者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64-80,共17页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在立法结构和体例上表现为求大求全、法典崇拜,在立法内容上表现为大量重复上位法、“抄袭”其他地方立法、地方特色萎缩,在立法态度上表现为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关于地方立法的认知...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在立法结构和体例上表现为求大求全、法典崇拜,在立法内容上表现为大量重复上位法、“抄袭”其他地方立法、地方特色萎缩,在立法态度上表现为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关于地方立法的认知偏差、地方立法权的空间受限、地方行政管理“职责同构”模式的影响、立法政绩观的错位、规避立法风险和立法问责的现实考量、地方立法创新能力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地方立法形式主义的治理,应从转变关于地方立法的错误认知、明确“法律保留事项”“地方性事务”“不抵触”等概念的内涵、建立科学的地方立法工作评估机制、加强立法调研、拓展立法公众参与途径、加强地方立法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特殊地方性法规的创新引领作用等方面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形式主义 立法政绩观 立法问责 地方特色
下载PDF
国家治理转型的纵向维度——基于央地关系改革的法治化视角 被引量:41
6
作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4,共11页
央地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关系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实验主义思路,权力的上收与下放整体上呈现"弱制度化"的特点。现实当中,央地关系的改革与调整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运动式... 央地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关系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实验主义思路,权力的上收与下放整体上呈现"弱制度化"的特点。现实当中,央地关系的改革与调整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运动式治理、专项治理、压力型治理等非常规手段,尽管能够快速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治理难题,但是并没有实现对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突破,也难以有效避免央地关系的"统死放乱"怪圈和周期性震荡。欲实现国家纵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与升级,必须加强以国家法治为中心的央地关系制度建设,以央地关系法治化来提升国家的整体治理能力。如此才能从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维护中央权威,也才能真正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地方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纵向治理结构 央地关系 弱制度化 法治化视角 渐进式实验主义
下载PDF
人大主导立法的可能及其限度 被引量:35
7
作者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6,共10页
"人大主导立法"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根本要求,也是立法获得正当性与权威性的必然条件。观察近40年的中国立法发展,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人大立法权、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的虚置弱化以及由此形成... "人大主导立法"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根本要求,也是立法获得正当性与权威性的必然条件。观察近40年的中国立法发展,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人大立法权、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的虚置弱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立法过程中"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状况。重塑当代中国立法的正当性基础和公正性品质,寻求立法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立法效率与法律实效的协调,必须从行动上回归我国宪法法律文本的各项规定,维护有立法权的人大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人大立法能力的实然状况以及诸多体制性制约因素,追求"人大主导立法"不能过于理想主义。有立法权的人大对立法过程的主导只能是逐步在具体层面、特定环节和一定限度内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主导 政府部门主导 立法能力
原文传递
解析行政立法中的部门本位主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32,40,共3页
关键词 行政立法 部门本位主义 中国 行政权力 行政管理
原文传递
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的三次论战——“法典化”与“非法典化”思想之根源与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4期93-105,共13页
论文从一个比较观察的视角,对发生在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的三次论战进行了系统的历史回顾和理论阐述,探讨了由此引发的“法典化”与“非法典化”思想及其对立的根源,以及三次论战对于各国法律思想史和法制发展的走势所... 论文从一个比较观察的视角,对发生在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的三次论战进行了系统的历史回顾和理论阐述,探讨了由此引发的“法典化”与“非法典化”思想及其对立的根源,以及三次论战对于各国法律思想史和法制发展的走势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在上述基础上,文章还围绕当代中国民法典编纂所提出的各种观点和论说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学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论战 法典化 法制发展 法律思想史 国法 根源 编纂 重大 观点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7,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法律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有某种高度契合性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来认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特点、现实国情并指导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以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法律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有某种高度契合性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来认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特点、现实国情并指导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为:它揭示了东方社会独特的法治发展道路,诠释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阐释了当代中国法治"人民性"的基本属性,规定了当代中国法治的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其"限制国家自由"观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权力制约的基本指向高度契合,其关于法的历史继承性理论有助于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其辩证思维诠释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目标设定的多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原文传递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之维 被引量:16
11
作者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84,F0002,共14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传统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式立法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首先应通过民主立法的过程得以承载和展现,其“最广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传统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式立法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首先应通过民主立法的过程得以承载和展现,其“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也主要是通过法律规范体系作用于社会政治生活得以彰显。在立法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制度依据,通过“人大主导立法”实现立法主体的最广泛民主,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取向引领实现立法工作的全方位民主,通过以立法形式解决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实现立法内容的全覆盖民主,通过立法公开、全民讨论等程序实现立法规划、法案起草、审议表决等立法过程的全链条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立法 人大主导立法 以人民为中心
原文传递
大国变革时代的法治共识——在规则约束与实用导向之间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7,共16页
在中国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规则主义法治观显现出诸多适用性困境和功能限度。相形之下,由于封建法制的"实质主义"文化基因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跨越性、时空压缩与地方差异等特点,实用主义法治观在当下中国备受推崇... 在中国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规则主义法治观显现出诸多适用性困境和功能限度。相形之下,由于封建法制的"实质主义"文化基因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跨越性、时空压缩与地方差异等特点,实用主义法治观在当下中国备受推崇。规则约束的话语表达与实用导向的现实图景揭示了法治的理想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内涵,印证了当代中国法治"本相"与"表相"之间的疏离。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将始终面临西方意义的规则主义法治观与中国特色实用主义法治观之间的碰撞与张力,二者的互容与调和必须建立在关于法治的最低限度共识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主义法治观 实用主义法治观 规则约束 实用导向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立法的制度创新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18-31,共14页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立法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实现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基本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党对立法工作的认识以及领导立法...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立法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实现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基本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党对立法工作的认识以及领导立法工作的方式亦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党领导立法"的内涵不断被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形成和不断完善。回顾党领导立法的历史进程,我们得出的主要经验启示是:必须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党领导立法"的重大意义与内涵;"党领导立法"应处理好与"人大主导立法"的关系;"党领导立法"应以科学立法作为目标任务;"党领导立法"的内容与方式必须不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领导立法 法律制定 人大主导立法 科学立法
原文传递
民主立法:全过程民主的展现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7期37-41,共5页
要制定出人民群众满意、管用、能解决问题的法律,就必须抓住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民主"立法这个关键。唯此,才能在立法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不断创新立法民主的工作形式,发挥中国特色"全... 要制定出人民群众满意、管用、能解决问题的法律,就必须抓住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民主"立法这个关键。唯此,才能在立法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不断创新立法民主的工作形式,发挥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的立法优势,推动新时代中国立法的高质量发展,使我们各项立法整体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民主 民主立法 人大主导立法
原文传递
偶然还是必然:中国近现代选择与继受大陆法系法典化模式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陵法律评论》 2003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文章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对中华法系最终向大陆法系贴近和转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诠释。文章考察了清末修律者们的真实目的和价值判断、法典法和判例法的移植技术、中国近代法律职业的状况以及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深层原因... 文章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对中华法系最终向大陆法系贴近和转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诠释。文章考察了清末修律者们的真实目的和价值判断、法典法和判例法的移植技术、中国近代法律职业的状况以及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深层原因,探究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在文化背景、观念形态、思维模式和审判方式上的相近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近代选择与继受大陆法系法典化模式不是一种偶然或巧合,而是中国深厚的传统观念、文化背景、当时的民族境遇,一衣带水的日本的影响,以及法典法和判例法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法系 法典化 判例法 法典法 中华法系 清末修律 法律职业 审判方式 深层原因 观念形态
下载PDF
面向实践的中国立法学——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立法学的成长 被引量:13
16
作者 《地方立法研究》 2018年第6期18-40,共23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中国立法蓬勃兴起、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立法学应运而生并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中国立法学四十年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其作为一个法学独立学科确立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回应中国立法问题、逐步面向...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中国立法蓬勃兴起、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立法学应运而生并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中国立法学四十年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其作为一个法学独立学科确立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回应中国立法问题、逐步面向中国立法实践的过程。当代中国立法学大致经历了1978-2000年的创建与初步展开、2000年《立法法》颁布之后的"规范立法学"以及"后体系时代"三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立法学的学科体系、组织形式与学术载体也随之建立和发展。未来中国立法学的发展进路,应当实现从阐释性立法学转向建设性立法学、从封闭式立法学转向开放型立法学以及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立法 中国立法学 规范立法学 后体系时代
下载PDF
法治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主线 被引量:12
17
作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31,共1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经历了一个由排斥法治、轻视法治到依法执政的深刻转变。党与法、政治与法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互关系的不断梳理与磨合,始终是贯穿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一条主线。党的执政方式的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经历了一个由排斥法治、轻视法治到依法执政的深刻转变。党与法、政治与法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互关系的不断梳理与磨合,始终是贯穿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一条主线。党的执政方式的调适与改革直接推动了法治建设的恢复与发展,依法治国的目标与任务又在不断塑造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多次强调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提出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党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统一起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高度契合,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政治优势将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执政方式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立法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12
18
作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共13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立法的战略地位、目标方向、价值追求和工作要点作了深刻阐述,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理念的内涵,有力推进了新时代立法实践的发展。习近平关于立法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立法的战略地位、目标方向、价值追求和工作要点作了深刻阐述,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理念的内涵,有力推进了新时代立法实践的发展。习近平关于立法的重要论述对不断推进当代中国立法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立法质量作为"良法善治"之基础、以人大主导立法推动民主立法、以完善立法体制推进科学立法、以加强宪法监督保障依法立法、以重点领域立法推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全面立法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以党的领导统领立法工作全局、以中国国情作为立法的根本遵循八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 立法体制
下载PDF
部门联合立法的规范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共14页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联合立法,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立法实践中的一种惯常立法形式,在实现法律、行政法规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与单个部门立法相比,部门联合立法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实现部门“条条”之间的立法权责整...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联合立法,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立法实践中的一种惯常立法形式,在实现法律、行政法规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与单个部门立法相比,部门联合立法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实现部门“条条”之间的立法权责整合、防止多部门职责交叉领域立法的碎片化和部门本位主义、提升部门立法的公正性与效率性、节约行政立法成本和减少部门立法冲突、为制定行政法规进行先行制度实验等诸多方面。在部门联合立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部门权限冲突与利益协调的难题。为推进部门联合立法的规范化治理,应当对部门联合立法的时机选择、事项范围、效力等级、立法主体关系以及备案审查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制度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联合立法 立法协作 部门规章 部门规范性文件
下载PDF
地方“先行先试”的法治困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0年第1期14-21,共8页
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通过地方"先行先试"带动全国的制度创新。所谓"先行先试",即某些地方先行一步,进行各种立法尝试和制度试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创新的范本,并为全国范围内的深层次改革摸索、... 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通过地方"先行先试"带动全国的制度创新。所谓"先行先试",即某些地方先行一步,进行各种立法尝试和制度试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创新的范本,并为全国范围内的深层次改革摸索、积累经验,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显然,"先行先试"的积极意义在于:特定地方通过各自不同的区域定位和改革重点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为全国下一步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探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法律 政治体制改革 中央立法 土地使用权 区域定位 现代法治精神 法制发展 改革重点 法治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