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及陆侧交通中心工程
1
作者 周健 +55 位作者 杨学林 陆燕 马伟骏 姚国梁 邵民杰 徐扬 蒋玮 陈爽 沈列丞 谢曦 王劫 徐淑宁 纪晨 向上 许师师 余烜 来洁人 黄昊雨 沈爽之 张建华 何一雄 潘胜龙 王瑞峰 林晓宇 杨笑天 林政 丁浩 陈劲 王国琴 朱希 杨震 龚海龙 王伟宏 程澍 孙扬才 赵成 蒋克伦 李云龙 卓银杰 王爱平 叶绍武 叶晓翠 吴文芳 宋有龙 楼玉 李观法 何江 张瑶 赵孙琛 翟丹宁 钟永琪 王怡辰 远洋(摄影) 乔云峰(摄影) 张立(摄影) 《建筑实践》 2024年第8期94-101,共8页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现有1号、2号、3号航站楼,在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为满足远期年旅客量9,000万人次的设计目标,启动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及陆侧交通中心工程。建设内容包括:T4航站楼、交通中心、旅客过夜用房、业务用房等,...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现有1号、2号、3号航站楼,在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为满足远期年旅客量9,000万人次的设计目标,启动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及陆侧交通中心工程。建设内容包括:T4航站楼、交通中心、旅客过夜用房、业务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400,000m^(2)。其中,4号航站楼全部建成后总面积约720,000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用房 旅客吞吐量 陆侧交通 航站楼 旅客量 建筑面积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三期
原文传递
媒介变迁与记忆重塑:短视频中的青年群体记忆实践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处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6,共9页
媒介变迁重塑着记忆实践形态。近年来,作为新兴媒介形式的短视频对青年群体的记忆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记忆理论和经验观察,可以发现短视频媒介中的青年群体记忆实践呈现出新特征。青年群体记忆实践的变化与以现在为中心的时间生产... 媒介变迁重塑着记忆实践形态。近年来,作为新兴媒介形式的短视频对青年群体的记忆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记忆理论和经验观察,可以发现短视频媒介中的青年群体记忆实践呈现出新特征。青年群体记忆实践的变化与以现在为中心的时间生产、以青年群体地位提升为表征的权力实践、以自主性为核心的媒介叙事表达密切相关。青年群体记忆实践在增强自主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体化和碎片化问题,此外,还给家庭记忆和官方记忆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青年群体自律、家庭积极引导以及国家有效治理是解决青年群体记忆实践危机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短视频 青年群体 记忆实践
下载PDF
区块链何以构建诚信社会:结构条件、实践逻辑与限度 被引量:7
3
作者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2,共8页
区块链构建诚信社会受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双重支配。一方面,陌生人社会、风险社会的发展和数字社会的到来,为区块链构建诚信社会奠定了结构基础;另一方面,区块链为解决个体化、不确定性和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下的信任达成问题提供了技术... 区块链构建诚信社会受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双重支配。一方面,陌生人社会、风险社会的发展和数字社会的到来,为区块链构建诚信社会奠定了结构基础;另一方面,区块链为解决个体化、不确定性和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下的信任达成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发现,区块链凭借自身技术特性生成了一种新的信任形式,在形态上,它是一种分布式共享型信任;在内在结构上,它是一种可计算的数字信任。从社会秩序性质和状态看,区块链构建了一个重“信”轻“诚”的社会秩序,社会的人文性受到技术理性的挤压。数字的利维坦和技术的发展性预示着区块链构建诚信社会的限度,以及技术与社会的有机协调是发展和运用技术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诚信社会 信任 诚信 数字社会 数字信任
下载PDF
主导性社会价值观建设路径探析——以社会价值观三形态学说为基础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处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主导性社会价值观建设事关不同阶层间的融合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同于以往研究从制度主义或生活主义单一路径探究社会价值观建设,社会价值观三形态学说的引入为主导性社会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研究认为,主导性社会价值观的性质... 主导性社会价值观建设事关不同阶层间的融合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同于以往研究从制度主义或生活主义单一路径探究社会价值观建设,社会价值观三形态学说的引入为主导性社会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研究认为,主导性社会价值观的性质和运行状态取决于制度化形态、知识化形态和生活化形态社会价值观之间关系组合状况。结合历史经验,三种形态社会价值观之间的有效契合和良性互动生成了“融合型”的主导性社会价值观,此种价值观形成了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大、小传统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满足上层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群体和下层民众的价值诉求,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不同阶层间的价值融合。三种形态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张力生成了“冲突型”的主导性社会价值观,此种价值观将某一种知识化形态的社会价值观制度化并上升为主导性社会价值观,未能兼顾其他知识化形态社会价值观和生活化形态社会价值观,从而引发其他知识精英和下层民众的抵制和社会秩序的失和。从整合社会秩序角度,寻求得到全社会共同认同和实现不同阶层价值融合的核心价值是主导性社会价值观建设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观三形态 主导性社会价值观 建设路径
下载PDF
农村社会子代阶层向上流动对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作用——基于多案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处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6-194,共9页
子代阶层向上流动如何影响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关涉社会资本从子代向父代传递的顺畅性和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机制以及地方社会秩序重塑的问题。根据多案例实证研究发现,父代社会资本受子代职业性质及其占有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实现了差... 子代阶层向上流动如何影响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关涉社会资本从子代向父代传递的顺畅性和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机制以及地方社会秩序重塑的问题。根据多案例实证研究发现,父代社会资本受子代职业性质及其占有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实现了差异化再生产。首先,子代阶层向上流动普遍增加了父代的符号资源,但是在符号资源层面,父代之间存在竞争,尤其体现为面子竞争;其次,子代职业位于体制内的更可能增加父代的关系资源,表现为较强的组织动员力和对他者的吸引力;最后,子代职业位于体制外且占据市场相对优势者更可能增加父代的经济资源。子代阶层向上流动促进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需要中间机制作保证,子代回馈机制保证父代社会资本在代际内部的直接再生产与向代际外部的扩展,他者的认可和被吸引保证父代社会资本在代际外部的再生产。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还带来了多种实践后果:其一,微观个体层面,增强父代动用社会资本改善个人处境的能力;其二,中观家族或社区层面,提升家族或社区关系网络的互惠和信任水平;其三,宏观地方社会秩序层面,重塑地方关系网络,形成新的圈层结构和引发村庄内部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代 阶层流动 父代 社会资本 再生产
下载PDF
农村家庭互动中“理”的私人化——基于冀东南H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处辉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101,共8页
“理”是行动者在特定的生活场域中处理与他者有关的事项或关系的依据和遵循,显示行动者的价值认知取向和行为合适性的评判标准。根据对冀东南H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家庭互动中“理”的运行状态发生了从公共性向私人化的转变,在这种转... “理”是行动者在特定的生活场域中处理与他者有关的事项或关系的依据和遵循,显示行动者的价值认知取向和行为合适性的评判标准。根据对冀东南H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家庭互动中“理”的运行状态发生了从公共性向私人化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理”的地位从结构优先转向行动优先并从对行动者的制约转向行动者对其能动性的使用,“理”的功能从维护家庭共同体秩序转向实现个人自我利益,“理”的关系实践取向从寻求关系和谐转向生发关系冲突。与传统社会中公“理”的结构性、超越性和权威性相比,当前农村家庭中的私“理”是个体化和分散化的,具体呈现在“理”的阐释权向年轻世代转移并走向个体化、“理”的阐释内容去伦理化并走向利益化、“理”的阐释方式去人情化并走向戾气化。私人化之“理”是以个体为行动主体、以自我利益为行动依据、以不能吃亏却可得利为行动期望结果。家庭场域内公“理”的式微和私“理”的兴起与以传统祛魅为核心的政治革新、以经济理性和利益交换为核心的市场化进程和以权力格局多元化为核心的家庭结构转型有关。从意义结构看,“理”的私人化表明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的意义结构出现了分化,规定了家庭关系的常态化冲突。建设家庭成员共同认同的“理”是化解家庭冲突和促进家庭关系良性运行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理” 私人化 公共性 发生逻辑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内卷化困境及其发生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9,共7页
随着家庭关系类型从纵向垂直型向横向扁平型转变,家庭联结和交往从以父代家庭为轴心向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共同参与转化,家庭成员的个体化、自由化增强,家庭统一话语体系和共识机制日益瓦解。通过经验事实发现,处于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具... 随着家庭关系类型从纵向垂直型向横向扁平型转变,家庭联结和交往从以父代家庭为轴心向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共同参与转化,家庭成员的个体化、自由化增强,家庭统一话语体系和共识机制日益瓦解。通过经验事实发现,处于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具有内卷化特征和趋向,其表现为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交往过程的问题化,家庭冲突以温和非破裂的方式生长、累积后再生产并成为当事人之间互动的主要形式,家庭关系陷入"没有发展的增长"和冲突常态化的内困式局面。外在调解机制与内在互动机制的双重失效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冲突,家庭关系横向扁平化发展及家庭成员间共享价值系统的崩塌导致家庭成员互动分歧与冲突时有发生。农村家庭关系内卷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基础地位的、经受殖民地化的日常生活日益碎片化并充满内在张力,而处于边陲区位的农村和经受社会系统压缩的家庭饱受双重时空压迫是家庭关系内卷化的结构基础。破解农村家庭关系内卷化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日常生活的整体性和内在统一性,实现社会系统下渗与日常生活承载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家庭关系现代化 关系内卷化 发生逻辑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