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科护士参与咽喉手术术中麻醉管理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晨 邵杰 +4 位作者 李骏 宋赫 王明亚 郑虹彩 张静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第8期67-70,90,共5页
目的探索麻醉科护士参与咽喉手术患者术中麻醉管理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分别由麻醉科护士、麻醉学住院医师辅助麻醉医生完成的158例咽喉部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及配合情况,包括麻醉前准备、手术中监测记录、麻醉... 目的探索麻醉科护士参与咽喉手术患者术中麻醉管理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分别由麻醉科护士、麻醉学住院医师辅助麻醉医生完成的158例咽喉部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及配合情况,包括麻醉前准备、手术中监测记录、麻醉后辅助麻醉医生拔除气管导管等工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咽喉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麻醉医生对助手配合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围术期不良事件。结论麻醉科护士进入手术间参与咽喉部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配合工作,有利于减轻麻醉医生的工作负担,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为麻醉科护士在手术间内开展围麻醉期护理工作提供推广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气道管理 围手术期 咽喉手术 麻醉护理
下载PDF
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现况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静 邵杰 +4 位作者 朱欣艳 王晓晓 王洁初 李葆华 李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4-857,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完善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并制订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表,对全国23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3.7&... 目的调查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完善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并制订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表,对全国23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3.7±0.5)分,其中人文素养、沟通与协调能力完全掌握率为43.2%、36.4%,科研能力完全掌握率仅为4.3%。护士长及以上职务、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的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分别高于其他职务、职称的麻醉科护士(P<0.05)。结论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职务和职称的麻醉科护士间核心能力存在差异,建议构建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专科护士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麻醉科 医院 护士 专业能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所致的咽痛及吞咽困难1例
3
作者 刘莉 邵杰 +3 位作者 王丽 张凤山 李志强 孟秀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176-179,共4页
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主要特征是在至少连续4个相邻椎体的前外侧缘出现骨赘。当骨赘过大压迫食管时,患者可出现咽痛、颈部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本文报道了1例高龄伴有基础疾病的颈椎DISH患者,患者主要就医原因是咽痛和... 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主要特征是在至少连续4个相邻椎体的前外侧缘出现骨赘。当骨赘过大压迫食管时,患者可出现咽痛、颈部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本文报道了1例高龄伴有基础疾病的颈椎DISH患者,患者主要就医原因是咽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松解术,以松解患病区域的肌肉筋膜,1次/周,共10次。治疗后,患者咽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由治疗前的5分降低到治疗后的1分,EAT-10吞咽筛查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0分降低到治疗后的3分,在5个月的后续随访中,症状没有复发。该病例治疗过程显示,针对颈椎DISH导致的咽痛和吞咽困难,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 咽痛 吞咽困难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静 邵杰 +4 位作者 朱欣艳 于雪瑶 李正迁 刘怡 王洁初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麻醉准备室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15 min时测量鼓膜温度,任意时点鼓膜温度<36℃为发生...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麻醉准备室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15 min时测量鼓膜温度,任意时点鼓膜温度<36℃为发生低体温,纳入低体温组,体温≥36℃的患者纳入非低体温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最高麻醉平面、穿刺间隙、麻醉用药种类、术前禁食水时间及手术部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96例。与麻醉前和麻醉后即刻比较,麻醉后5、10 min时体温降低(P<0.001),低体温发生率1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较高的麻醉平面是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基础体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后5~10 min体温已降低,低体温的发生并非小概率事件;女性、较高的麻醉平面是其危险因素,而较高的基础体温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低体温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一种镇痛泵毁型装置的设计及介绍
5
作者 郑虹彩 王晨 +2 位作者 邵杰 郭向阳 李正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17期2338-2338,共1页
镇痛泵内的药液含有毒麻药品成分,目前临床中镇痛泵使用后无法将残余药液顺利排出,现有对镇痛泵内残余药液的处理多采用剪断镇痛泵管路使药液自动流出的方法,但此方法亦不能将残余药液完全排出。因此对残余毒麻药品管理造成了隐患。另... 镇痛泵内的药液含有毒麻药品成分,目前临床中镇痛泵使用后无法将残余药液顺利排出,现有对镇痛泵内残余药液的处理多采用剪断镇痛泵管路使药液自动流出的方法,但此方法亦不能将残余药液完全排出。因此对残余毒麻药品管理造成了隐患。另外在对镇痛泵毁型时,存在导致医护人员手部受锐器伤的风险。为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设计了一种镇痛泵毁型装置,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毒麻药品 锐器伤 麻醉科 医护人员手 毁型 残余药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