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高强钢合金元素配分行为对残余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3 位作者 陈连生 徐勇 张士宏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1-539,共9页
采用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低温退火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合金元素配分行为对C-Si-Mn系高强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双相区中奥氏体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多直至达到饱和,而铁素体向奥氏体扩散... 采用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低温退火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合金元素配分行为对C-Si-Mn系高强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双相区中奥氏体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多直至达到饱和,而铁素体向奥氏体扩散的Mn元素含量也逐渐增多直至在两相间达到化学势平衡,后加热至930℃保温120 s,再淬火至220℃,配分过程中发生了C从马氏体向奥氏体中的扩散偏聚.经该工艺处理后实验用钢的抗拉强度为1310 MPa,延伸率可达12%,强塑积达到15720 MPa·%,相比传统淬火+碳配分工艺,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低温退火的热处理工艺过程中Mn配分和C配分共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高强钢的室温成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双相区保温 Mn配分 C配分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预先Mn配分处理对Q&P钢中C配分及残余奥氏体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连生 张健杨 +3 位作者 田亚强 徐勇 张士宏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7-536,共10页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工艺研究预先Mn配分行为,并对其配分现象进行表征,采用淬火-配分(Q&P)及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配分(I&Q&P)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处理钢中...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工艺研究预先Mn配分行为,并对其配分现象进行表征,采用淬火-配分(Q&P)及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配分(I&Q&P)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处理钢中C配分和残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C,Mn不断向奥氏体内扩散,淬火处理后C,Mn在马氏体(原双相区奥氏体)内呈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实验钢经I&Q&P工艺处理后,室温组织中Mn富集现象依然很明显,C在马氏体板条间富集;随着C配分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抗拉强度不断减小,延伸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C配分时间为90 s时,I&Q&P工艺下钢的强塑积达到23478 MPa·%;I&Q&P工艺中预先Mn配分处理,使得实验钢在一次淬火时保留更多的奥氏体,随后C配分促使更多的C原子扩散到这些奥氏体中,从而二次淬火至室温获得更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中C,Mn的综合作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比相同条件下Q&P工艺中C配分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增多2.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配分 C配分 残余奥氏体 强塑积
原文传递
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形貌及产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连生 卢珺玮 +1 位作者 田亚强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RD衍射仪等相关试验手段对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外貌形态、微区成分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氧化铁皮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钢的氧化铁皮缺陷主要有四种:①板坯出炉后未被高压水除鳞箱清除干净的粗...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RD衍射仪等相关试验手段对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外貌形态、微区成分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氧化铁皮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钢的氧化铁皮缺陷主要有四种:①板坯出炉后未被高压水除鳞箱清除干净的粗轧时产生的一次氧化铁皮缺陷;②精轧前未完全被高压水除鳞而残存的二次氧化铁皮压入缺陷;③精轧过程中及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辊面氧化膜磨损造成热轧钢卷表面形成的三次氧化皮;④红色氧化铁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钢坯加热过程中表面氧化物与基体金属产生强烈啮合所致,大部分发生在高硅含量等特定的钢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钢 氧化铁皮 表面形貌 缺陷 高压水除鳞 氧化膜
原文传递
钢板边裂缺陷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董双鹏 +3 位作者 陈业雄 张秉青 陈连生 田亚强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2,共6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相关试验手段,研究了钢板边裂缺陷原因,结果表明:引起钢板边裂的原因基本分为四种:夹杂物引起的边裂,钢板边部脱碳严重引起的边裂,横向冷却不均匀引起的边裂和聚集的气泡引起的边裂。针对相关原因通...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相关试验手段,研究了钢板边裂缺陷原因,结果表明:引起钢板边裂的原因基本分为四种:夹杂物引起的边裂,钢板边部脱碳严重引起的边裂,横向冷却不均匀引起的边裂和聚集的气泡引起的边裂。针对相关原因通过采取优化炼钢工艺、连铸工艺、加热炉加热工艺以及轧制段横向冷却工艺等措施,板坯边裂缺陷率由原来的30%,降至5.1%,减少了切边量。对实际生产及质量异议钢板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边裂 夹杂物 脱碳 横向冷却 气泡
下载PDF
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连生 杨栋 +3 位作者 田亚强 赵远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0.20C-1.28Mn-0.37Si经过Q&P处理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其...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0.20C-1.28Mn-0.37Si经过Q&P处理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其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在配分温度400℃时,强塑积达到最大22610 MPa·%;随配分温度的升高,析出的碳化物开始聚集长大,并消耗了马氏体中扩散的碳,使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降低,残留奥氏体含量在400℃时达到最大的体积分数5.3%,试样拉伸断口形貌具有典型的韧窝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温度 Q&P钢 组织性能 残留奥氏体量
原文传递
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卫华 王艳红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7,共6页
通过问卷调查、网站调研及文献计量分析等方法确定具有代表性的10家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创客空间的构成、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设备设施、资金来源、运营模式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进而提出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 通过问卷调查、网站调研及文献计量分析等方法确定具有代表性的10家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创客空间的构成、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设备设施、资金来源、运营模式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进而提出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及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图书馆 创客空间 3D打印
下载PDF
冷轧镀锌板典型表面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7
7
作者 田亚强 王安东 +3 位作者 郑小平 赵定国 陈连生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2-316,共5页
采用SEM、EDS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冷轧镀锌板典型的表面质量缺陷形貌及缺陷部位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脂类物质残留可导致冷轧镀锌板表面漏镀缺陷,氧化铁颗粒压入引起表面黑点缺陷,机械划伤可造成表面线状缺陷,保护渣卷入致使镀锌板... 采用SEM、EDS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冷轧镀锌板典型的表面质量缺陷形貌及缺陷部位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脂类物质残留可导致冷轧镀锌板表面漏镀缺陷,氧化铁颗粒压入引起表面黑点缺陷,机械划伤可造成表面线状缺陷,保护渣卷入致使镀锌板表面出现孔洞缺陷。阐述了镀锌板各类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缺陷的控制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板 漏镀缺陷 黑点缺陷 线状缺陷 孔洞缺陷
原文传递
轧制双金属复合板材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连生 张鑫磊 +2 位作者 郑小平 田亚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43-3250,共8页
轧制复合是双金属复合板材的主要制备技术之一,迄今已有上百年研究与应用历史。该技术可分为冷轧复合、热轧复合、爆炸-轧制复合、异步轧制复合等工艺。首先介绍了待复合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然后综述了各轧制复合工艺的特点、界面结合理... 轧制复合是双金属复合板材的主要制备技术之一,迄今已有上百年研究与应用历史。该技术可分为冷轧复合、热轧复合、爆炸-轧制复合、异步轧制复合等工艺。首先介绍了待复合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然后综述了各轧制复合工艺的特点、界面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评述了热轧复合、异步轧制复合工艺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板材 同步轧制 异步轧制 界面结合
原文传递
控轧控冷工艺对J55石油套管用钢带状组织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亚强 +1 位作者 陈连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4,共5页
为消除或减轻J55石油套管用钢带状组织,通过热轧试验研究变形温度、终轧温度、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压下率、轧后至卷取温度前冷速以及卷取温度等,对J55石油套管用钢带状组织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金相组织中带状组织... 为消除或减轻J55石油套管用钢带状组织,通过热轧试验研究变形温度、终轧温度、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压下率、轧后至卷取温度前冷速以及卷取温度等,对J55石油套管用钢带状组织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金相组织中带状组织呈逐渐减弱趋势,而且终轧温度较高可以减少带状组织的产生。采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大压下制度,不仅可以明显减少带状组织的产生,还可以细化晶粒。适当加大终轧后冷却速度,可消除或减轻铁素体+珠光体的带状组织。卷取温度对带状组织的消除或减轻无显著影响,建议适当降低卷取温度,以保证层流冷却的加速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55石油套管 带状组织 变形温度 压下率 卷取温度
下载PDF
低碳硅锰钢I&Q&P处理中C,Mn元素配分综合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3 位作者 陈连生 张健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铁素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C,Mn在马氏体中出现了富集,并且C富集程度高于Mn;经I&Q&P工艺处理后,C,Mn在板条马氏体中呈现不均匀分布,C的局部富集现象更明显,按C,Mn含量的不同,马氏体可分为"高C高Mn"、"高C低Mn"和"低C低Mn"3种;相比较Q&P工艺中只有C配分作用稳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在C,Mn配分综合作用下,能得到更多的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硅锰钢 I&Q&P工艺 C配分 Mn配分 综合作用
下载PDF
配分时间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连生 赵远 +3 位作者 田亚强 杨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3-66,共4页
在普通C-Mn-Si系Q&P钢的成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碳的Q&P钢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低碳Q&P钢的组织性能以及配分时间对低碳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 在普通C-Mn-Si系Q&P钢的成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碳的Q&P钢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低碳Q&P钢的组织性能以及配分时间对低碳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过Q&P处理后,在配分时间为30 s时得到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1340 MPa,伸长率为20%,强塑积达到最大26800 MPa·%;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逐渐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在配分时间为30 s时达到最大值9.3%,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时间 Q&P钢 残余奥氏体 组织性能 强塑积
下载PDF
唐钢超薄热带生产过程中的跑偏现象分析与纠偏措施 被引量:9
12
作者 甄玉波 肖广耀 +2 位作者 张成瑞 陈连生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对超薄热带过程中产生跑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唐钢超薄热带的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纠偏措施,有效的提高薄板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薄板产品质量。
关键词 热轧薄板 跑偏 纠偏
下载PDF
冷轧板线状缺陷分析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远 +3 位作者 陈连生 田亚强 杨栋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冷轧生产中出现的线状缺陷类型及其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线状缺陷主要有气泡类、划伤类、夹杂类及氧化铁皮压入等类型,其中夹杂主要以连铸卷渣为主。并针...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冷轧生产中出现的线状缺陷类型及其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线状缺陷主要有气泡类、划伤类、夹杂类及氧化铁皮压入等类型,其中夹杂主要以连铸卷渣为主。并针对常见的线状缺陷提出了转炉炼钢、中间包冶炼、高压水除鳞等环节的工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板 线状缺陷 形成原因 划伤 夹杂
原文传递
40Mn钢链片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2
14
作者 齐祥羽 +2 位作者 陈连生 田亚强 张健杨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9-214,共6页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手段对40Mn钢链片断裂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40Mn钢链片断裂的原因为链片基体内存在大量非金属夹杂物、热轧原板带状组织严重、链片表面脱碳及淬火冷速不足。针对40Mn...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手段对40Mn钢链片断裂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40Mn钢链片断裂的原因为链片基体内存在大量非金属夹杂物、热轧原板带状组织严重、链片表面脱碳及淬火冷速不足。针对40Mn钢链片断裂的不同原因,通过采取优化炼钢工艺、连铸工艺、淬火加热及冷却等措施,有效避免了链片的断裂,提高了链片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Mn钢链片 夹杂物 带状组织 脱碳 淬火
原文传递
Mn配分行为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连生 张健杨 +3 位作者 田亚强 徐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134,共5页
采用IQ、Q&P及I&Q&P热处理工艺,研究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的钢,由铁素体-珠光体的初始组织转变为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转变过程中C、Mn元素不断向奥氏体内扩... 采用IQ、Q&P及I&Q&P热处理工艺,研究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的钢,由铁素体-珠光体的初始组织转变为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转变过程中C、Mn元素不断向奥氏体内扩散,转变结束时C、Mn元素在奥氏体内呈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对于Q&P工艺,随着碳配分时间的延长,钢的抗拉强度都不断降低,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碳配分时间为60 s时,试样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为12%,材料的塑性最优,其强塑积为20 GPa·%;相比Q&P工艺,由于经I&Q&P工艺处理后Mn元素仍然富集,在相同的碳配分时间下,钢的抗拉强度降低,但伸长率却得到了提高,碳配分时间为120 s时,试样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为15%,材料的塑性最优,且强塑积达到最大值22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强Q&P钢 Mn配分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合金元素在淬火配分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田亚强 黎旺 +3 位作者 郑小平 陈连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9-1118,共10页
淬火配分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汽车钢候选材料之一,兼备低成本、高强度、高塑性等突出优点。与第一代、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相比,淬火配分钢更加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绿色化与安全化的发展趋势,可用于制造保险杠、碰撞梁与A/B/C柱等强度高... 淬火配分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汽车钢候选材料之一,兼备低成本、高强度、高塑性等突出优点。与第一代、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相比,淬火配分钢更加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绿色化与安全化的发展趋势,可用于制造保险杠、碰撞梁与A/B/C柱等强度高且成型复杂的冲压件。其中,合金元素是淬火配分钢的研发基础,近年来通过发挥钢材内合金元素的作用,遵循"多相"、"亚稳"、"多尺度"组织调控理念,使得淬火配分钢在综合性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淬火配分钢强度较高(800~1 500 MPa),目前仅宝钢、鞍钢、唐钢等少数国内钢铁企业具备生产能力。受Mn-Si系TRIP钢以及高Si无碳空冷贝氏体钢研发的启示,Speer J G基于高碳/中碳含硅钢实验结果以及热力学与动力学模拟,较全面地揭示了淬火-配分的概念。其难点在于淬火温度及配分时间的选取,即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使C配分最大化,以获得最佳马氏体/奥氏体复相组织配比,由此吸引众多研究者对淬火与配分工艺参数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发现在配分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碳化物析出、奥氏体分解,无法实现理想情况下的C完全配分到奥氏体中,导致残余奥氏体含量仅10%左右,限制延伸率进一步增加。若持续增添C又会恶化焊接性能。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内外研究者相继提出利用C、Mn等合金元素协同配分稳定奥氏体的想法,其中合金元素配分行为及促进其配分的途径成为目前淬火配分钢中奥氏体稳定化的研究焦点。研究者们利用3D-APT或EPMA技术对不同合金元素在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间的配分行为进行表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钢中主流合金元素C、Mn、Si/Al、Cu/Ni在各相间化学势梯度的驱动下进行扩散,其中C、Mn、Cu/Ni原子偏向奥氏体一侧扩散,起稳定奥氏体的作用,而Si/Al向铁素体中配分,抑制渗碳体析出。此外,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钢 合金元素 配分行为 两相区加热 形变
下载PDF
I&Q&P工艺预先Mn配分处理低碳硅锰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振全 田亚强 +4 位作者 李然 代鑫 陈连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通过I&Q&P处理工艺,采用SEM、XRD和拉伸试验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C-Si-Mn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其配分工艺参数对I&Q&P处理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试验钢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 通过I&Q&P处理工艺,采用SEM、XRD和拉伸试验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C-Si-Mn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其配分工艺参数对I&Q&P处理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试验钢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随配分时间延长或配分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残留奥氏体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伸长率与残留奥氏体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00℃等温30 min,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伸长率最大,分别为10.02%,24.25%,该参数下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配分参数 I&Q&P工艺 残留奥氏体 伸长率 抗拉强度
原文传递
控轧控冷工艺对冶金锯片用65Mn钢表面氧化皮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亚强 杨子旋 +4 位作者 陈连生 卢珺玮 沈永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7,共4页
为了改善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质量,采用SEM和XRD衍射分析仪,研究了冷却速率、卷取温度和终轧温度对65Mn钢实验室热轧的钢板表面氧化皮结构及相组成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较低时,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皮由Fe2O3和Fe3O4组成的双层... 为了改善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质量,采用SEM和XRD衍射分析仪,研究了冷却速率、卷取温度和终轧温度对65Mn钢实验室热轧的钢板表面氧化皮结构及相组成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较低时,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皮由Fe2O3和Fe3O4组成的双层相结构,冷却速率较高时,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由Fe2O3、Fe3O4和FeO组成的三层相结构;卷取温度670℃时,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由Fe2O3和Fe3O4两相组成,卷取温度620℃时,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由Fe2O3和Fe3O4和FeO三相组成;终轧温度越高,65Mn钢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越厚,终轧温度860℃时,会导致氧化皮压入65Mn热轧板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5MN钢 控轧控冷 氧化皮 相组成 冶金锯片
下载PDF
冷轧钢板表面缺陷的种类及形成原因 被引量:9
19
作者 董双鹏 +3 位作者 陈业熊 张秉青 陈连生 田亚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104,共5页
对冷轧钢板生产中出现的表面缺陷进行了分类,主要分析了孔洞类、氧化铁皮压入类、边裂类、起皮类等缺陷的主要待征及产生的原因;明确了相关缺陷产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冷轧钢板 表面缺陷 孔洞 氧化铁皮压入 边裂
下载PDF
C-Si-Mn系双相钢锰配分行为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连生 张健杨 +3 位作者 田亚强 赵远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6,共5页
采用场发扫描电镜和EPMA电子探针研究了C-Si-Mn系双相钢锰配分行为及其对马氏体形貌、体积分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钢0.20C-1.28Mn-0.37Si在经双相区热处理后,在720℃的淬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锰元素由铁素体向... 采用场发扫描电镜和EPMA电子探针研究了C-Si-Mn系双相钢锰配分行为及其对马氏体形貌、体积分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钢0.20C-1.28Mn-0.37Si在经双相区热处理后,在720℃的淬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锰元素由铁素体向奥氏体中的配分量不断增加,达到化学势平衡(即饱和状态)所需的保温时间为1500s;马氏体体积分数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达到饱和的时间是1300s;抗拉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达到某一时间时,抗拉强度保持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硅锰系 冷轧双相钢 锰配分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