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检查中免疫酶标染色法与免疫荧光法的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明珙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免疫酶标染色 免疫荧光法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封闭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102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润林 《四川中医》 2013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封闭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102例,对照1组50例,对照2组48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照1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肌肉注射,对照...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封闭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102例,对照1组50例,对照2组48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照1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肌肉注射,对照2组采用生理盐水足三里穴位封闭。结果:临床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对照1组总有效率71.04%,对照2组总有效率40.21%。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封闭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黄芪注射液 穴位封闭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3 位作者 李杰 张明珙 张茂宏 张玉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7年第A03期225-227,共3页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临床经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的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HLA-DR的异常表达得到纠正。说明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T淋巴细胞 辅助细胞 抑制细胞 HLA-DR
下载PDF
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鲁群 张明珙 +4 位作者 朱平 张洪清 周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36,共2页
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分析王鲁群,张明珙,朱平,宋素芹,张洪清,宋强,周越形态学(FAB)分型诊断是急性白血病(AL)基本诊断方法,但与实际诊断符合率仅为60%~80%。免疫学分型诊断虽能鉴定细... 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分析王鲁群,张明珙,朱平,宋素芹,张洪清,宋强,周越形态学(FAB)分型诊断是急性白血病(AL)基本诊断方法,但与实际诊断符合率仅为60%~80%。免疫学分型诊断虽能鉴定细胞起源,但至今未发现白血病细胞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免疫学 急性 白血病 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及CD57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2 位作者 赵川莉 张明珙 李杰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5-285,283,共2页
利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HLA-DR抗原及CD57抗原检测。结果发现AA患者外周血HLA-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57+细胞却较正常对照为低,这... 利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HLA-DR抗原及CD57抗原检测。结果发现AA患者外周血HLA-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57+细胞却较正常对照为低,这种异常经ATG、CsA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得到纠正。本研究的结果表明HLA-DR+细胞的增多及CD57+细胞的减少在AA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抗原表达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可溶性IL-2R、NK活性和T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董波 何树田 +4 位作者 潘景韬 潘祥林 孙爱军 邵建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应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测定了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发现DCM患者sIL-2... 应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测定了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发现DCM患者sIL-2R明显高于NC组(P<0.001),而NK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01),DCM患者T细胞亚群与NC组比较,CD8降低(P<0.01),而CD4/CD8比值升高(P<0.05)。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DCM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T细胞 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枳术康胃汤(处方:枳壳、陈皮、乌药、槟榔、姜半夏、白术、党参、茯苓、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枳术康胃汤(处方:枳壳、陈皮、乌药、槟榔、姜半夏、白术、党参、茯苓、木香、砂仁、甘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症状总积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枳术康胃汤
下载PDF
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穴位敷贴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206-207,共2页
目的:研究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穴位敷贴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月至11月期间在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就诊的80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茯苓-心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两组... 目的:研究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穴位敷贴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月至11月期间在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就诊的80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茯苓-心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茯苓-心理组患者使用茯苓敷贴神阙穴,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护的效果。结果 :1)茯苓-心理组患者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7.50%(39/40)、70.00%(2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茯苓-心理组患者和常规护理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39/40)、75.00%(30/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穴位敷贴(用茯苓敷贴神阙穴)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神阙穴 心理护理 术后尿潴留
下载PDF
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微循环及血液粘度 被引量:2
9
作者 丛雅琴 李兴福 +2 位作者 屠振华 杨从秀 《微循环学杂志》 1994年第2期16-17,共2页
对32例再障患者的甲襞、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粘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再障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改变(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再障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对32例再障患者的甲襞、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粘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再障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改变(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再障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障患者的Hb与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微循环 血液粘度 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调节及造血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明珙 +6 位作者 李杰 王鲁群 李芳邻 赵川莉 张茂宏 王学永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312-316,共5页
观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AA)165例的淋巴细胞比值,用APAAP法和ELISA法测定T138例的T细胞亚群、89例HIJA-DR抗原的表达及16例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SMU3和S... 观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AA)165例的淋巴细胞比值,用APAAP法和ELISA法测定T138例的T细胞亚群、89例HIJA-DR抗原的表达及16例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SMU3和SMU8治疗了AA患者63例。结果表明,AA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HLA-DR抗原表达增高,TNFα分泌增加;用SMU3、SNU8单抗治疗AA的总有效率为79.3%,且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小、重复应用仍安全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克隆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 T细胞
下载PDF
抗CD3单抗对再障病人PBMNC分泌TNF-α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杰 赵川莉 +1 位作者 张明珙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5-296,285,共3页
抗CD3单抗体外培育再障患者治疗前后(n=20)和正常人(n=20)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设PHA组、抗CD3组、PHA+抗CD3组和空白组,发现:治疗前,6/24例再障存在TNFα自发分泌,PHA刺激后,再障组TNF... 抗CD3单抗体外培育再障患者治疗前后(n=20)和正常人(n=20)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设PHA组、抗CD3组、PHA+抗CD3组和空白组,发现:治疗前,6/24例再障存在TNFα自发分泌,PHA刺激后,再障组TNFα分泌量显著高于正常人;体外抗CD3抑制TNFα的自发分泌和PHA的诱导分泌;抗CD3治疗后,单个核细胞对PHA的促分泌作用处于无应答状态;抗CD3促进IL-6的分泌。结果表明,再障时TNFα分泌异常,抑制TNFα和促进IL-6分泌可能是抗CD3重要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CD3 单克隆抗体 PBMNC TNFΑ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12
作者 赵川莉 张明珙 +3 位作者 李杰 郭承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7年第A03期228-231,共4页
为了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对165例再障患者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138例再障患者的T细胞亚群、89例患者的HLA-DR抗原的表达及16例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淋巴细... 为了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对165例再障患者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138例再障患者的T细胞亚群、89例患者的HLA-DR抗原的表达及16例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外周血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BMNC可自发分泌TNFα,PHA刺激后TNFα诱生水平显著增高,免疫抑制治疗可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T淋巴细胞亚群 HLA-DR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波 潘景韬 +1 位作者 王树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5-6,共2页
本文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OKT_3、OKT_4及OKT_8,并与1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HF)及20例正常健康人(NC)进行比较。经免疫酶标染色法测定,结果发现... 本文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OKT_3、OKT_4及OKT_8,并与1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HF)及20例正常健康人(NC)进行比较。经免疫酶标染色法测定,结果发现:DC组OKT_8阳性细胞百分率较HCM、HF及NC组明显降低(P<0.05),而OKT_4/OKT_8比值高于其他三组(P<0.05)。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DC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心肌病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液AT_(Ⅲ),Fg及FDP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从高 邹玲 +6 位作者 王淑琨 张茂宏 陈菊芳 胡秀英 王广润 韩祥淳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47-51,共5页
前瞻性观察了正常孕妇晚孕期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g)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孕妇晚孕期ATⅢ活性显著降低,Fg和FDP显著升高,提示正常孕妇血液呈现高凝... 前瞻性观察了正常孕妇晚孕期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g)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孕妇晚孕期ATⅢ活性显著降低,Fg和FDP显著升高,提示正常孕妇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妊高征患者ATⅢ活性降低更甚,Fg升高更为明显,提示血液高凝状态更为明显。其中以ATⅢ活性下降最为恒定,86%妊高征患者ATⅢ活性低于同孕周正常孕妇对照组均值减一个标准差,表明ATⅢ活性测定是一项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妊高征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抗凝血酶Ⅲ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原降解物
下载PDF
抗T单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杰 张明珙 +7 位作者 王鲁群 赵淑娥 王学永 管恩庚 王萍 张茂宏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用抗CD_3和(或)抗CD_8治疗再障25例:SAAⅠ7例、SAAⅡ12例、CAA6例。共分5组,即1.抗CD_35mg/d×5d,2.抗CD_35mg/d×10d,3.抗CD_38mg/d×7d,4.抗CD_... 用抗CD_3和(或)抗CD_8治疗再障25例:SAAⅠ7例、SAAⅡ12例、CAA6例。共分5组,即1.抗CD_35mg/d×5d,2.抗CD_35mg/d×10d,3.抗CD_38mg/d×7d,4.抗CD_85mg/d×5d,5.抗CD_3和抗CD_8各5mg/d×5d。随访观察3~11个月,有效率为60%,治疗后Hb、WBC和Plt均明显升高,以抗CD_38mg/d×7d效果较好,抗CD_3和抗CD_8联合应用能提高疗效,副作用小,可重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克隆抗体 治疗
下载PDF
40例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鲁群 张明珙 +3 位作者 王卉 张茂宏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239-241,共3页
选用一组国产敏感特异的McAb,采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组化染色技术对40例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2例形态学难以分类或虽能分类但与免疫学分型不同的急性白血病均有明确的细胞系列特异性标记表达。其... 选用一组国产敏感特异的McAb,采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组化染色技术对40例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2例形态学难以分类或虽能分类但与免疫学分型不同的急性白血病均有明确的细胞系列特异性标记表达。其中B-ALL14例、T-ALL1例、ANLL2例、同时表达T和B系相关分化抗原的双标-ALL 11例、HAL4例,同时表达淋巴和髓系相关的特异性标记。有8例未测到任何标记抗原,归属于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形态学 免疫学
下载PDF
一组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美华 张明珙 +3 位作者 杨春瑛 张锑 张茂宏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用鼠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分泌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SMU_1、SMU_2、SMU_3,为IgG_1类,不与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表明,SMU_1、SMU_3分别与50.3±6.42%和51.5±6.37%的周血单个核细胞反... 用鼠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分泌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SMU_1、SMU_2、SMU_3,为IgG_1类,不与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表明,SMU_1、SMU_3分别与50.3±6.42%和51.5±6.37%的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SMU_2与68.89±9.92%的周血半个核细胞及74.68±8.08%的成熟粒细胞反应,3株单抗的分子量为54~62kD(未还原)。调变试验及竞争抑制试验表明SMU_1、SMU_3与WuT_3识别相同的抗原分子,但为不同的表位。SMU_2为一非系限性单抗。本组单抗对研究T淋巴细胞分化及临床白血病免疫分型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T细胞 抗原
下载PDF
应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中心药房管理水平
18
作者 许晓 时小仙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3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中心药房 管理水平 医院 药品管理 药品浪费 病人信任
下载PDF
抗T单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杰 张明珙 +5 位作者 王欣 赵川莉 郭承山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再障 97 例( S A AⅠ 21 例, S A AⅡ 34 例, C A A 42 例)经抗 T 单抗治疗后有效 66 例(6804% )。治疗前 C D+4 / C D+8 比值异常者疗效优于本身正常者,治疗后 T 细胞亚群好转者疗... 再障 97 例( S A AⅠ 21 例, S A AⅡ 34 例, C A A 42 例)经抗 T 单抗治疗后有效 66 例(6804% )。治疗前 C D+4 / C D+8 比值异常者疗效优于本身正常者,治疗后 T 细胞亚群好转者疗效优于未好转者,治疗后 H L A D R 抗原表达降低者疗效相对高于未降低者,重症型疗效低于慢性型;治疗前病程越长疗效越差;重复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有效,但疗效与初次治疗反应有关,初治无效者重复治疗效果也差;单抗治疗后多在 6 个月内起效,随随访时间的延长疗效略有下降,病毒所致再障疗效相对较差,性别和年龄与疗效无关,3 种治疗方案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本结果为合理选用抗 T 单抗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克隆抗体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3期255-256,共2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后证实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0例,根据治疗前所选择的检查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后证实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0例,根据治疗前所选择的检查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彩超检查操作时间、检查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符合率、误诊和漏诊例数、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对诊断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彩超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检查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符合率达到95.0%,高于对照组的68.0%;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仅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对诊断方法的满意度达到96.0%,高于对照组的84.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虽然检查操作时间会有一定的延长,但能够明显少于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使诊断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变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准确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