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烧伤后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华 黄跃生 +3 位作者 党永明 张东霞 褚志刚 张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途径在烧伤后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建立模拟烧伤的动物模型,通过Western blot观察PI3K/Akt信号途径的活化规律,TUNEL实验观察烧伤大鼠心肌凋亡。然后建立离体培养的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途径在烧伤后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建立模拟烧伤的动物模型,通过Western blot观察PI3K/Akt信号途径的活化规律,TUNEL实验观察烧伤大鼠心肌凋亡。然后建立离体培养的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缺氧组、LY294002处理组或IGF-1处理组,应用ELISA观察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DEVD荧光检测caspase-3酶活性,RT-PCR检测p53、Bax的转录活性。结果烧伤后大鼠心肌组织内PI3K和pAkt表达逐渐增加,伤后3h达高峰;烧伤3h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应用LY294002特异性抑制PI3K/Akt通路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缺血缺氧导致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逐渐增强,p53、Bax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与单纯缺血缺氧组相比,应用LY294002阻断PI3K/Akt途径活化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加更显著(P<0.05),caspase-3活性增高更为明显(P<0.05),p53、Bax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用IGF-1预先激活PI3K/Akt途径后,与单纯缺血缺氧组比较,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途径在缺血缺氧心肌细胞中具有抗凋亡作用,该作用与PI3K/Akt调控促凋亡基因p53、Bax的表达,抑制caspase-3凋亡反应有关,并为心肌缺血缺氧损害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3K/AKT 心肌细胞 凋亡 CASPASE-3 p53 BAX
下载PDF
槲皮素和黄芪甲苷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炯宇 黄跃生 +5 位作者 宋华 张东霞 向飞 诸志刚 滕苗 张琼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了解并比较槲皮素、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的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寻找其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将SD乳鼠心肌细胞分成单纯缺氧组(A组)、缺氧+100 mg/L槲皮素组(B组)、缺氧+50 mg/L槲皮素组(C组)、缺氧+25 mg/L槲皮素组(D组)、缺氧+50... 目的了解并比较槲皮素、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的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寻找其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将SD乳鼠心肌细胞分成单纯缺氧组(A组)、缺氧+100 mg/L槲皮素组(B组)、缺氧+50 mg/L槲皮素组(C组)、缺氧+25 mg/L槲皮素组(D组)、缺氧+50.0 mg/L黄芪甲苷组(E组)、缺氧+25.0 mg/L黄芪甲苷组(F组)、缺氧+12.5 mg/L黄芪甲苷组(G组)、缺氧+10 mg/L维生素E组(H组)。各组细胞原代培养后先加入相应浓度的槲皮素、黄芪甲苷、维生素E,再行缺氧处理12 h(A组培养后直接行缺氧处理)。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只检测A、C、F、H组)值。结果B~G组与A组比较,LDH、MDA、ROS(C、F组)值下降,心肌细胞活力、SOD值上升,作用普遍优于H组。在同等高、中、低浓度下,加入黄芪甲苷组的心肌细胞活力和LDH水平总体优于加入槲皮素组(如C、F组的心肌细胞活力为0.454±0.018、0.471±0.017,LDH为2800±9、2312±52),但两组MDA、SOD和RO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F组的ROS为16.0±5.3、22.4±8.7,P>0.05)。结论黄芪甲苷、槲皮素能有效保护缺氧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程度,其作用优于维生素E。黄芪甲苷的保护作用较槲皮素更好,但两者减轻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细胞低氧 槲皮素 黄芪甙 维生素E 细胞保护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鹏 原莉莉 +4 位作者 罗佳 宋华 向飞 罗高兴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且行Meek植皮治疗的患者(男95例、女20例,年龄1~74岁),对...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且行Meek植皮治疗的患者(男95例、女20例,年龄1~74岁),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良好组(68例)和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不良组(47例)。统计2组患者入院后行第1次Meek植皮术时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对上述指标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行1∶1倾向评分匹配(PSM)消除基线资料差异后,对2组剩余患者再次行上述指标统计与检验。选择行1∶1 PSM后2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对行1∶1 PSM后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将行1∶1 PSM后的患者分为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和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采用χ^(2)检验对比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发生率,计算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结果行1∶1 PSM前,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片存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测 Meek植皮
原文传递
小儿烧伤并发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防治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华 罗奇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烧伤 并发症 脓毒症 早期 诊断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微管解聚与心肌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霁 张西联 +7 位作者 周军利 党永明 张家平 柳春雨 张东霞 宋华 张琼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解聚是否能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降低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常氧+微管解聚剂组(C组)、缺氧+微管稳定剂组(D组...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解聚是否能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降低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常氧+微管解聚剂组(C组)、缺氧+微管稳定剂组(D组)。检测各组0.5、1、3、6、12h微管免疫荧光,了解微管结构变化,以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半定量分析聚合态微管蛋白变化,用酯化钙黄绿素和氯化钴共孵育的方法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B组和C组聚合态微管在缺氧0.5h后即发生明显破坏,同时能观察到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细胞活性下降,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以上现象愈发显著。而同一时相点D组聚合态微管被破坏程度、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情况和细胞活性下降均明显轻于B组。结论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聚合态微管明显破坏,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进而影响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微管解聚剂能较好地模拟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作用,导致细胞活性下降,而微管稳定剂能有效减轻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保护细胞活性,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的缺氧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性损害 微管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
下载PDF
无血清无滋养层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慨武 罗奇志 +2 位作者 宋华 黄丽华 赵雄飞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人角质形成细胞(HKC)无血清、无滋养层培养方法,观察用该方法培养的HKC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取5~10岁儿童及20~30岁成人(各5例)环切术后包皮,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采用二步消化法分离人包皮标本,检测其原代HKC获得数;用KC无... 目的建立一种人角质形成细胞(HKC)无血清、无滋养层培养方法,观察用该方法培养的HKC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取5~10岁儿童及20~30岁成人(各5例)环切术后包皮,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采用二步消化法分离人包皮标本,检测其原代HKC获得数;用KC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光镜下观察HKC形态;荧光显微镜下鉴定HKC,并观察其生长速度;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K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儿童组原代HKC获得数为(1.780±0.010)×106/cm2,较成人组(1.490±0.120)×106/cm2高(P<0.01).HKC形态学观察见刚分离的HKC为透亮的小圆形细胞,台盼蓝染色约94%细胞拒染,多次传代的HKC贴壁速度、贴壁率及透亮度明显增加;荧光显微镜下见细胞胞浆呈强黄绿色荧光,细胞核未着色,证明其为KC.儿童组HKC传代次数为(11.0±1.2)次,较成人组(9.2±0.8)次高(P<0.05).HKC生长曲线无明显潜伏期,细胞增殖速度快,扩增倍数高.G1期细胞为36.15%,G2期细胞为25.17%,S期细胞为38.68%,细胞增殖指数为63.85%.结论无血清、无滋养层培养,是一种较理想的培养HK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生物学特征
原文传递
回顾性分析和系统综述体外膜肺氧合在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海胜 袁志强 +8 位作者 宋华 罗奇志 向飞 马思远 周俊峄 谭江琳 周灵 彭毅志 罗高兴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1-920,共10页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和系统评价研究的方法。2014年3月—2020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收治5例接受ECMO治疗...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和系统评价研究的方法。2014年3月—2020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收治5例接受ECMO治疗的烧伤合并ARDS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2岁,平均烧伤总面积为58.8%体表总面积(TBSA),其中4例存在重度吸入性损伤。记录患者ECMO开始使用时间、使用模式、持续时长,是否成功脱机及死亡原因等;统计并分析患者ECMO使用前、中、后的氧合和感染指标变化。以“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burn”“inhalation”为检索词,以“Title/Abstract”为检索范围,以建库至2021年8月为检索时间范围,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回顾性论著。提取文章的基本信息及患者样本量、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有无吸入性损伤、ECMO上机指征、ECMO开始时间、ECMO持续时间、ECMO使用模式、ECMO成功脱机率、死亡率、ECMO并发症、CRRT联用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于伤后平均10.2 d开始ECMO治疗,均采用静脉到静脉(VV)-ECMO模式,平均持续时间180.4 h。5例患者中3例成功脱机,其中1例患者存活。4例患者均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脓毒症休克。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使用后3例成功脱机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均升高;吸入气氧浓度均下降至50%以下;氧合指数(PaO_(2)/吸入气氧浓度)均升高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乳酸、呼吸频率均基本下降。较ECMO使用前,使用中2例未成功脱机患者的PaO_(2)和SaO_(2)均下降,乳酸均升高;2例未成功脱机病例在ECMO使用前、使用中的氧合指数均<200 mmHg,PaCO_(2)均>40 mmHg。与ECMO使用前相比,使用中、使用后患者的体温均无明显变化,均<38℃。与ECMO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重庆某医院1764例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白冰 宋华 +5 位作者 张玉龙 林辉 熊鸿燕 吴军 李晓鲁 彭毅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了解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年龄段儿童烫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简称研究所)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中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 目的了解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年龄段儿童烫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简称研究所)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中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的相关病历资料,统计患儿致伤原因。将患儿分为4个年龄段:小于或等于1岁,大于l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5岁,大于5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统计其城乡分布情况、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致伤面积及部位。对数据进行一。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年中,研究所共收治住院烧伤患者4606例,其中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1764例,占38.30%。本组患儿中,53.80%(949/1764)由洗澡操作不当所致;46.20%(815/1764)是非洗澡相关因素致伤,其中饮食相关烫伤患儿所占比例较大为44.33%(782/1764)。本组患儿中46.71%(824/1764)来自城市,53.29%(940/1764)来自农村,各年龄段患儿城乡分布构成比无明显差异(χ2=3.016,P〉0.05)。本组患儿年龄为(2.2±1.8)岁。大于l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患儿最多占55.84%(985/1764),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5岁和大于5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患儿其次,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最少,各年龄段患儿数量有明显差异(χ2=1524.753,P〈0.01)。各年龄段患儿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5)。本组患儿创面面积为(20±6)%TBSA。4个年龄段患儿的创面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大于1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患儿的(25±6)%TBSA,大于5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患儿的(22±6)%TBSA,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5岁患儿的(20±5)%TBSA,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的(16±5)%TBSA,总体差异明显(F=10.628,P〈0.01)。4个年龄段患儿中,小于或等于1岁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特重度烧伤患儿一体化救治与康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鸿明 张家平 +5 位作者 陈建 宋华 刘秋石 范鑫 彭毅志 吴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1病历摘要 1.1入院情况 患儿女,9岁5个月,体质量35kg,全身多处火焰烧伤伴烦躁、无尿11h于2013年10月1日经长途转运收治入笔者单位。入院检查示体温37.3℃,脉搏198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血压90/50mmHg(1mmHg=0.133kPa... 1病历摘要 1.1入院情况 患儿女,9岁5个月,体质量35kg,全身多处火焰烧伤伴烦躁、无尿11h于2013年10月1日经长途转运收治入笔者单位。入院检查示体温37.3℃,脉搏198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血压90/50mmHg(1mmHg=0.133kPa)。患儿意识清楚,精神萎靡,四肢湿冷;鼻毛烧焦,声音嘶哑,呈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右上肺呼吸音减弱;创面分布于头面领、躯干、四肢、臀部,深度以Ⅲ度为主(主要分布于右侧躯干、四肢、右侧臀部);深Ⅱ度创面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Ⅲ度创面基底苍白、育觉消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感染 康复 多粘菌素B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文盛 向飞 +6 位作者 宋华 张灿 张兵钱 吕艳玲 袁红萍 胡高中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68,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称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入院时年龄≥60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4...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称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入院时年龄≥60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43例、女19例,年龄60~89岁)纳入老年组,将同期124例入院时年龄在18~59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86例、女38例,年龄18~59岁)纳入中青年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笔者单位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如下指标。(1)伤后第1、2个24h的补液量和尿量,入院时及伤后24、48h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2)入院时、休克期、伤后3~7d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红素、血肌酐、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3)病重病危天数及死亡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成组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h补液量及伤后第2个24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1、1.307,1.110,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第1个24h尿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t=5.628,P<0.05)。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24、48h血红蛋白(t=0.011、1.075、0.239)、血细胞比容(t=0、0.033、0.199)及血乳酸水平(t=0.017、1.002、0.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d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0.001,P>0.05);老年组患者休克期CK-MB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017,P<0.05)。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d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0.002,P>0.05);老年组患者休克期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6.485,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及休克期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226、12.299,P<0.05或P<0.01);2组患者伤后3~7d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休克期及伤后3~7d氧合指数分别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老年人 死亡率 脏器损伤
原文传递
连续肾替代治疗16例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奇志 宋华 +6 位作者 李永光 陈建 李洪彬 兰英 黄贤慧 陶莉菊 刘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肾替代(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防治烧伤后呼吸衰竭。方法在16例60%以上面积烧伤合并(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中,进行常规治疗与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 目的探讨连续肾替代(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防治烧伤后呼吸衰竭。方法在16例60%以上面积烧伤合并(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中,进行常规治疗与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DF)治疗,观察肺功能改变。结果CVVHDF组PaO2/FiO2和DA-aO2于治疗后即有明显改善,最短时间是第1次CVVHDF治疗结束后1h。肺动态顺应性于CVVHDF治疗24h后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CVVHDF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8·5±4·0)d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14·4±5·5)d(P<0·05)。结论CVVHDF是CRRT的一种治疗方式,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但能明显改善肺的换气功能,PaO2/FiO2升高和DA-aO2降低,并能增加肺动态顺应性,对大面积烧伤ARDS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肾替代治疗 肺功能
下载PDF
心肌细胞缺氧引起微管结构破坏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霁 房亚东 +7 位作者 腾苗 党永明 邝勇 颜洪 张东霞 宋华 张琼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破坏能否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及其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同批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常氧+解聚剂组、缺氧+稳定剂组。对照组常氧培养。常氧+解聚剂组加...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破坏能否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及其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同批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常氧+解聚剂组、缺氧+稳定剂组。对照组常氧培养。常氧+解聚剂组加入8μmol/L秋水仙素室温平衡30 min后,与对照组一起行常氧培养。缺氧+稳定剂组加入10μmol/L紫杉醇室温平衡30 min后,和缺氧组一起行缺氧处理。检测对照组及其他组细胞处理0.5、1.0、3.0、6.0、12.0h后微管免疫荧光、MPTP的开放及线粒体内膜电位变化,噻唑蓝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功能。结果处理0.5h,缺氧组和常氧+解聚剂组微管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76.1±3.9)%、(74.8±5.O)%,微管发生明显破坏,MPTP开放,线粒体内膜电位损耗和细胞呼吸功能下降,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以上现象愈发显著。处理0.5h,缺氧+稳定剂组微管免疫荧光强度为(92.8±4.0)%,与对照组(100.0±0.0)%相近(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该组各检测指标的改变程度均明显轻于缺氧组(P<0.05或0.01)。结论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微管明显破坏,导致MPTP开放,进而影响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微管解聚剂能较好地模拟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微管稳定剂则能有效地减轻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改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及其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细胞低氧 微管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原文传递
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诊疗活动的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思远 袁志强 +8 位作者 彭毅志 罗奇志 宋华 向飞 谭江琳 周俊峄 黎宁 胡高中 罗高兴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469,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是导致2019年严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的元凶。我国按照中国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急诊科室的烧伤科面临着严峻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是导致2019年严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的元凶。我国按照中国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急诊科室的烧伤科面临着严峻的风险。为提高患者救治率,避免或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笔者依据国家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特性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建议,并参考兄弟学科的诊疗管理经验,在门急诊、住院治疗、手术及病区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科诊疗工作的建议,希望对烧伤救治同道们和相关医院管理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诊疗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华 颜洪 +3 位作者 党永明 褚志刚 张琼 黄跃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明确P13K/Akt信号通路在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施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观察心肌细胞活力、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碘化丙啶(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模... 目的:明确P13K/Akt信号通路在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施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观察心肌细胞活力、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碘化丙啶(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模拟缺血缺氧后细胞活力下降,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LY294002干预复合缺血缺氧后,细胞活力急剧下降,LDH含量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进一步显著增加(P<0.01)。结论:应用LY294002加重了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提示PI3K/Akt通路参与了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内源性保护反应,减轻了缺血缺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LY294002 缺血缺氧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宋华 颜洪 +3 位作者 张东霞 褚志刚 张琼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的心肌细胞。于制备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型(缺血缺氧组)前1h,用IGF-I(200μg/L)进行干预(干预组),以缺血缺氧组致伤前测定结果为正...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的心肌细胞。于制备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型(缺血缺氧组)前1h,用IGF-I(200μg/L)进行干预(干预组),以缺血缺氧组致伤前测定结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观察不同时相点心肌细胞凋亡的吸光度(A)值、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4值为0.1 8±0.03;缺血缺氧后1、3、6、12h分别为0.33±0.05、0.61±0.06、1.17±0.08、2.25±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上述时相点的A值分别为0.26±0.04、0.49±0.05、0.84±0.06、1.63±0.09,与缺血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缺血缺氧6、12h,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较对照组40.2±10.1下降,分别为18.7±5.1、6.3±1.9(P<0.01),干预组较缺血缺氧组相对增高,分别为28.8±6.2、12.5±3.1(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缺血缺氧后6h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IGF-I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F-I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增加磷酸化Akt表达、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细胞凋亡 膜电位 细胞低氧
原文传递
依那普利拉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兵钱 王广 +6 位作者 张东霞 党永明 胡炯宇 宋华 张家平 卞修武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了解依那普利拉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背部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烫伤组,伤后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等渗盐水;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1、2... 目的了解依那普利拉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背部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烫伤组,伤后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等渗盐水;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1、2、4mg/kg依那普利拉。烫伤组、小剂量治疗组伤后1、3、6、12、24h,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伤后6、12h左心室置管检测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另取6只大鼠作为假伤组,模拟烫伤后检测以上指标。结果伤后3~24h,烫伤组及各剂量治疗组大鼠LVSP、LVEDP、±dp/dt max值普遍低于假伤组(P〈0.05或P〈0.01);而各剂量治疗组LVSP、LVEDP、±dp/dt max值普遍高于烫伤组(P〈0.05或P〈0.01);伤后6、12h,大剂量治疗组±dp/dtmax明显低于小、中剂量治疗组。伤后1h,烫伤组心肌组织AⅡ含量[(53.0±2.6)pg/200mg]明显高于假伤组[(14.8±0.7)pg/200mg,P〈0.01],6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伤后24h仍明显高于假伤组(P〈0.01);伤后3~24h,小剂量治疗组AⅡ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或P〈0.01),但均低于烫伤组。伤后6h烫伤组AⅡ含量为(145.2±14.5)pg/200mg,高于小、中、大剂量治疗组[(65.1±0.9)、(53.6±1.1)、(34.2±0.9)pg/200mg,P〈0.01]。结论严重烫伤后早期心肌组织损害明显,心功能即明显下降,依那普利拉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力学指标、保护心功能,以小剂量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依那普利拉 心肌力学
原文传递
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微管解聚对线粒体分布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永明 房亚东 +5 位作者 胡炯宇 张家平 宋华 张一鸣 张琼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了解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微管解聚对线粒体分布、线粒体活性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体SD大鼠及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乳)鼠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加任何刺激因素)、大(乳)鼠微管解聚剂组(用... 目的了解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微管解聚对线粒体分布、线粒体活性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体SD大鼠及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乳)鼠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加任何刺激因素)、大(乳)鼠微管解聚剂组(用含终浓度8μmol/L秋水仙碱的培养液培养,作用30min)。(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和乳鼠心肌细胞聚合态β微管蛋白表达量。(2)取2组大鼠心肌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聚合态B微管蛋白、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VDAC)分布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内膜电位;噻唑蓝法测量细胞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含量及能荷。结果(1)聚合态B微管蛋白表达量:大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52±0.07,较大鼠对照组1.25±0.12明显减少(F=31.002,P=0.000);乳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76±0.12,较乳鼠对照组1.11±0.24显著减少(F=31.002,P=0.000),但明显高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F=31.002,P=0.009)。(2)细胞色素e表达量:大鼠对照组为0.26±0.03,明显低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1.55±0.13,t=-24.056,P=0.000)。(3)免疫荧光染色:大鼠对照组心肌细胞微管多呈线性管状、与心肌纤维平行分布;VDAC着色显示线粒体呈颗粒状与微管同向分布。大鼠微管解聚剂组微管正常排列规律被破坏,表现为免疫荧光强度减弱,微管结构不清晰、连续性丧失、粗糙;线粒体分布散乱。(4)线粒体内膜电位:大鼠对照组荧光强度为1288±84,明显高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331±27,t=26.508,P=0.000)。(5)细胞活性:大鼠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75±0.11;大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81±0.07,较前者明显降低(t=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微管蛋白 线粒体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l-Caldesmon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ECV304细胞中的表达
18
作者 褚志刚 张家平 +3 位作者 张琼 向飞 宋华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构建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以含有l-Caldesmon全长编码序列的pCGN-CaD为模板,PCR扩增l-Caldesmon,T-A克隆,酶切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菌内和pAdeasy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线... 目的构建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以含有l-Caldesmon全长编码序列的pCGN-CaD为模板,PCR扩增l-Caldesmon,T-A克隆,酶切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菌内和pAdeasy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线性化后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根据报告基因GFP测定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病毒液感染ECV304细胞,Westernblot检测l-Caldesmon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可达1×109U/ml。重组病毒感染后可使ECV304细胞l-Caldesmon表达较对照组增加5倍。结论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为研究l-Caldesmon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1-Caldesmon ECV304细胞
下载PDF
His-AMPKα1^312截短缺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纯化
19
作者 颜洪 张琼 +1 位作者 吴丹 宋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构建His-AMPKα1312截短缺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AMPKα1312为深入研究各种病理生理条件对AMPK活化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经RT-PCR获得AMPKα1截短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YH2/PET28a(+)... 目的构建His-AMPKα1312截短缺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AMPKα1312为深入研究各种病理生理条件对AMPK活化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经RT-PCR获得AMPKα1截短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YH2/PET28a(+),转化DH5αE.coli,经IPTG诱导表达及镍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纯化后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经测序和PCR证实重组表达质粒YH2/PET28a(+)构建正确。表达的截短缺失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38 kD,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已成功构建并纯化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AMPKα1312截短缺失蛋白,为深入研究AMPK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甘氨酸对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周军利 黄跃生 +3 位作者 宋华 党永明 张东霞 张琼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明确甘氨酸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建立SD乳鼠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分为单纯缺血缺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5mmol/L甘氨酸,其余处理同单纯缺血缺氧组)。以SD乳鼠正常心肌细胞作为对照组。3... 目的明确甘氨酸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建立SD乳鼠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分为单纯缺血缺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5mmol/L甘氨酸,其余处理同单纯缺血缺氧组)。以SD乳鼠正常心肌细胞作为对照组。3组细胞培养6h后,检测凋亡情况、线粒体跨膜电位及分布情况、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1)细胞凋亡程度:对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2)线粒体跨膜电位:对照组心肌细胞荧光强度为73±4,单纯缺血缺氧组荧光强度(32±7)明显较弱(P〈0.01),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52±4)强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3)mPTP开放情况: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荧光强度(90±7)较强,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62±8)明显强于单纯缺血缺氧组(27±4,P〈0.01)。(4)caspase-3活性:对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结论甘氨酸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减少mPTP开放、减轻钙超载、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甘氨酸 缺血 细胞低氧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