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工作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过程中的压板操作原则,并以一座220 k V智能变电站为例,对线路、主变压器、母线二次设备检修及故障隔离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工作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过程中的压板操作原则,并以一座220 k V智能变电站为例,对线路、主变压器、母线二次设备检修及故障隔离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提出明确的操作顺序及设备陪停措施,可用于指导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开展操作以及检修人员编制二次安全措施票,降低因人为失误造成的一次设备误跳闸或强迫停运事故发生的概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 b inan t hum an insu lin-like grow th factor 1,rh 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 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 togeneous red bone m arrow,ARBM)复合构建重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 b inan t hum an insu lin-like grow th factor 1,rh 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 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 togeneous red bone m arrow,ARBM)复合构建重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成年中国家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制成双侧桡骨干11 mm骨-骨膜全层缺损模型,每组动物双侧缺损分别随机植入两种不同材料,形成自体对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1组:实验组(A组,植入CHA/ARBM/rh IGF-1)和对照组(B组,植入CHA/ARBM);2组:实验组(C组,植入CHA/rh IGF-1)和对照组(D组,植入CHA);3组:实验组(E组,植入取自对侧相应缺损骨段的自体骨)和对照组(F组,缺损旷置)。于术后2、4、8和12周行X线片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能力。结果A组在各时间点X线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均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A组12周时可形成均匀致密的板层骨,整个过程与自体骨移植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基本相似。12周抗弯生物力学测试,A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1);C组和D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效果低于A、B和E组。12周时F组缺损未修复。结论CHA/ARBM/rh IGF-1重组后可协同实现骨再生、骨传导和骨诱导三重促成骨功效,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制备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lysate,PL)。将PL、异体脱钙骨颗粒(allogeneic decalcified bone granules,ADBG)与ColⅠ凝胶混合,构建PL/...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制备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lysate,PL)。将PL、异体脱钙骨颗粒(allogeneic decalcified bone granules,ADBG)与ColⅠ凝胶混合,构建PL/ADBG/ColⅠ(PAC)及ADBG/ColⅠ(AC)。取8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BMSCs。取第5代BMSCs以1×106个/mL浓度接种至PAC复合培养,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PACB)。另取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制备双侧股骨髁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D4组(n=10),分别植入400mgPACB、PAC、AC和ColⅠ。术后4周,行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ALP活性检测,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A、B、C、D组骨密度分别为(7.31±0.54)、(4.36±0.67)、(2.12±0.47)、(1.09±0.55)像素;修复区新生骨软骨和成活的移植骨片总面积分别为(412.82±22.31)、(266.57±17.22)、(94.34±20.22)、(26.12±12.51)像素/视野;股骨髁内ALP含量分别为(94.31±7.54)、(69.88±4.12)、(41.33±3.46)、(21.03±3.11)U/L;以上指标A组均高于B、C、D组,D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T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8+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PACB可促进大鼠骨缺损修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5...[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5~65岁,平均(57.53±6.85)岁。初次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4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至该次入院前接受手术治疗1次12例,2次3例。骨折距该次入院时间为11~23个月,平均(15.80±3.88)个月。术后定期依据X线片检查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严重早期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26.27±9.08)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10~31周,平均(18.60±5.97)周,无内固定松动或者移位。颈干角由术前(123.53±9.56)°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34.1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39.07±14.8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6.07±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评定为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6.67%。[结论]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可增加内侧骨皮质的稳定性,避免畸形愈合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工作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过程中的压板操作原则,并以一座220 k V智能变电站为例,对线路、主变压器、母线二次设备检修及故障隔离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提出明确的操作顺序及设备陪停措施,可用于指导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开展操作以及检修人员编制二次安全措施票,降低因人为失误造成的一次设备误跳闸或强迫停运事故发生的概率。
文摘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 b inan t hum an insu lin-like grow th factor 1,rh 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 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 togeneous red bone m arrow,ARBM)复合构建重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成年中国家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制成双侧桡骨干11 mm骨-骨膜全层缺损模型,每组动物双侧缺损分别随机植入两种不同材料,形成自体对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1组:实验组(A组,植入CHA/ARBM/rh IGF-1)和对照组(B组,植入CHA/ARBM);2组:实验组(C组,植入CHA/rh IGF-1)和对照组(D组,植入CHA);3组:实验组(E组,植入取自对侧相应缺损骨段的自体骨)和对照组(F组,缺损旷置)。于术后2、4、8和12周行X线片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能力。结果A组在各时间点X线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均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A组12周时可形成均匀致密的板层骨,整个过程与自体骨移植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基本相似。12周抗弯生物力学测试,A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1);C组和D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效果低于A、B和E组。12周时F组缺损未修复。结论CHA/ARBM/rh IGF-1重组后可协同实现骨再生、骨传导和骨诱导三重促成骨功效,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文摘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制备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lysate,PL)。将PL、异体脱钙骨颗粒(allogeneic decalcified bone granules,ADBG)与ColⅠ凝胶混合,构建PL/ADBG/ColⅠ(PAC)及ADBG/ColⅠ(AC)。取8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BMSCs。取第5代BMSCs以1×106个/mL浓度接种至PAC复合培养,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PACB)。另取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制备双侧股骨髁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D4组(n=10),分别植入400mgPACB、PAC、AC和ColⅠ。术后4周,行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ALP活性检测,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A、B、C、D组骨密度分别为(7.31±0.54)、(4.36±0.67)、(2.12±0.47)、(1.09±0.55)像素;修复区新生骨软骨和成活的移植骨片总面积分别为(412.82±22.31)、(266.57±17.22)、(94.34±20.22)、(26.12±12.51)像素/视野;股骨髁内ALP含量分别为(94.31±7.54)、(69.88±4.12)、(41.33±3.46)、(21.03±3.11)U/L;以上指标A组均高于B、C、D组,D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T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8+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PACB可促进大鼠骨缺损修复。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5~65岁,平均(57.53±6.85)岁。初次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4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至该次入院前接受手术治疗1次12例,2次3例。骨折距该次入院时间为11~23个月,平均(15.80±3.88)个月。术后定期依据X线片检查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严重早期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26.27±9.08)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10~31周,平均(18.60±5.97)周,无内固定松动或者移位。颈干角由术前(123.53±9.56)°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34.1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39.07±14.8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6.07±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评定为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6.67%。[结论]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可增加内侧骨皮质的稳定性,避免畸形愈合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