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信息研究天然气气藏的成藏时间 被引量:102
1
作者 肖贤明 刘祖发 +3 位作者 刘德汉 米敬奎 申家贵 宋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深盆气藏为例,应用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他信息,结合该盆地古地温演变与沉积构造史,推算出该气藏成藏时间为150~125Ma,并且具有南部早北部晚的特点.这一结论与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 以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深盆气藏为例,应用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他信息,结合该盆地古地温演变与沉积构造史,推算出该气藏成藏时间为150~125Ma,并且具有南部早北部晚的特点.这一结论与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储层 流体包裹体 成藏时间 天然气气藏 成藏年代学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82
2
作者 肖贤明 宋之 +2 位作者 朱炎铭 田辉 尹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1-727,共7页
北美近10 a来对构造较简单、中-高成熟度(Ro〈3.0%)、埋藏较浅地层(〈4 000 m)页岩气的形成、赋存与富集机理、评价方法与核心区预测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成熟很高(R... 北美近10 a来对构造较简单、中-高成熟度(Ro〈3.0%)、埋藏较浅地层(〈4 000 m)页岩气的形成、赋存与富集机理、评价方法与核心区预测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成熟很高(Ro=2.5%~4.0%)、构造改造强烈、现埋藏深度差异大,对于这套地层的页岩气的评价,缺乏相关理论与方法。为规避风险、获得效益,需以北美页岩气研究为借鉴,针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在广泛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页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技术与原地气量的定量评价体系,评估勘探开发示范区页岩的资源潜力,确定页岩气的主控因素,为实现我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页岩气 中国南方 下古生界 页岩气富集区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广州地区雨水化学组成与雨水酸度主控因子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刘君峰 宋之 许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98-2002,共5页
采集了广州地区2003-10~2004-09的雨水样品,通过对雨水样品的pH值、主要阴阳离子组成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测定,分析了广州地区酸雨的现状以及影响雨水酸度的主要因素等.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广州地区酸雨频率高达85%;雨水... 采集了广州地区2003-10~2004-09的雨水样品,通过对雨水样品的pH值、主要阴阳离子组成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测定,分析了广州地区酸雨的现状以及影响雨水酸度的主要因素等.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广州地区酸雨频率高达85%;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为NH4^+、SO4^2-,NO3^-、Ca^2+、Cl^-和Na^+,而DOC约占总化学组成的24.0%;雨水酸度的主要控制离子还是SO4^2-,但NO3^-对雨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水溶性有机酸对雨水酸度的贡献也很明显.另外,来自扬尘中高浓度的碱性含钙化合物也对雨水酸度有明显的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离子组成 可溶性有机碳 大气污染 碱中和
下载PDF
氮气吸附法—压汞法分析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4
作者 曹涛涛 宋之 +2 位作者 尹琴 罗厚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压汞孔隙度,平均增加96.06%;页岩在微孔和过渡孔-大孔区间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微孔的分形维数比过渡孔-大孔更加分散,说明页岩中微孔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程度要高于过渡孔-大孔;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和生烃潜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呈负相关性,与比表面积和粘土矿物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埋深的增加,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变化较小,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明显降低,且分形维数对埋深的敏感性高于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页岩 联孔分布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法 压汞法 皖南地区
下载PDF
我国不同气候带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师育新 戴雪荣 +2 位作者 宋之 张卫国 王立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0-695,共6页
在兰州黄土和下蜀黄土中粘土矿物的X衍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不同纬度和气候带的五个黄土剖面(点)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与古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从西北到东南,... 在兰州黄土和下蜀黄土中粘土矿物的X衍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不同纬度和气候带的五个黄土剖面(点)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与古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从西北到东南,随着纬度的逐渐降低,黄土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绿泥石含量的逐渐减少和蛭石含量的逐渐增多。位于温带半干旱区的兰州黄土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要粘土矿物,而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的大港下蜀黄土则以伊利石和蛭石为主要粘土矿物。黄土中含有较多量的绿泥石可作为黄土母质堆积后干冷气候和微弱风化的标志,而蛭石和蛭石/绿泥石混层矿物含量的增加指示了风化强度的增强。因此,黄土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不仅反映物源区古环境信息,而且指示了黄土堆积期后的生物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粘土矿物 古气候
下载PDF
不同页岩及干酪根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曹涛涛 宋之 +1 位作者 王思波 夏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51,共13页
运用氮气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研究了中国南方古生界不同页岩及其干酪根孔隙发育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2.22~3.52 m2 g-1,比表面积与TOC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干酪根纳米孔隙不发育,比表面积为20.35~... 运用氮气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研究了中国南方古生界不同页岩及其干酪根孔隙发育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2.22~3.52 m2 g-1,比表面积与TOC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干酪根纳米孔隙不发育,比表面积为20.35~27.49m2 g-1;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17.83~29.49 m2 g-1,比表面积与TOC含量之间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干酪根纳米孔隙发育很好,比表面积高达279.84~300.3 m2 g-1;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20.12~29.49 m2 g-1,比表面积随TOC含量和蒙脱石含量增加而增加;干酪根发育有一定量的纳米孔隙,比表面积为161.2 m2 g-1.作为比对样品,油柑窝组油页岩比表面积为19.99 m2 g-1;干酪根孔隙极不发育,比表面积仅为5.54 m2 g-1,说明了油页岩的比表面积可能主要是来自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贡献.页岩比表面积的高低及孔隙的多少与有机质含量、类型、成熟度和蒙脱石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低成熟干酪根基本没有孔隙发育而显示出极低的比表面积;高过成熟干酪根具有较好的孔隙发育及较高的比表面积.龙马溪组干酪根比牛蹄塘组干酪根具有更为发育的纳米孔隙和更高的比表面积,这可能与它们的干酪根类型及显微组分等因素有关.较高的蒙脱石含量也会对页岩比表面积有一定的贡献.低成熟干酪根的孔容和比表面积主要是来自大于10 nm孔的贡献,高过成熟干酪根的孔容主要是大于10 nm孔的贡献,但4 nm左右孔也有一定的贡献,比表面积则主要是来自小于4 nm孔的贡献.通过对比研究不同页岩及干酪根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可以得出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比大隆组页岩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不同页岩 干酪根 比表面积 纳米孔隙 成熟度
原文传递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沥青特征判别天然气的成因 被引量:43
7
作者 刘德汉 肖贤明 +3 位作者 田辉 杨春 胡安平 宋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82,共8页
中国已发现多种成因类型的大气田,为了给气田的成因、成藏判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对原油裂解成因气藏、煤成气藏和高成熟度干酪根热解成因气藏的矿物包裹体和储集层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样品实际观... 中国已发现多种成因类型的大气田,为了给气田的成因、成藏判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对原油裂解成因气藏、煤成气藏和高成熟度干酪根热解成因气藏的矿物包裹体和储集层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样品实际观测结果表明,油裂解气藏中,储集层中富含热演化程度很高的中间相结构焦沥青,矿物包裹体的组构复杂,并且发现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捕获的甲烷包裹体中含少量H2S、CO2、重烃、沥青质,部分储集层中存在含自然硫的不混溶包裹体等,可作为油裂解气藏鉴别的重要依据。与油裂解气藏相比,煤成气藏和高成熟干酪根热解成因气藏主要由气态烃运聚成藏,储集层中不含中间相结构焦沥青,矿物包裹体的丰度较低,类型和组构比较简单,以不含沥青和重烃的甲烷包裹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矿物包裹体 沥青 激光拉曼分析
下载PDF
北斗短报文通信信道性能测试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谷军霞 王春芳 宋之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8-463,共6页
北斗短报文通信在各行业的应用急需其信道性能参数。然而,目前关于民用北斗短报文通信信道性能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很少,尤其缺少大数据量的测试。文章分析了测试样本量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统计北斗短报文传输成功率和传输延时所需最... 北斗短报文通信在各行业的应用急需其信道性能参数。然而,目前关于民用北斗短报文通信信道性能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很少,尤其缺少大数据量的测试。文章分析了测试样本量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统计北斗短报文传输成功率和传输延时所需最小样本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信道测试,获取了满足信道性能统计要求的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斗短报文通信单数据包的传输成功率为95.5%,平均传输延时为3.8s。取得的北斗短报文信道性能测试数据弥补了北斗民用信道性能测试的不足,统计分析的结果可在相关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系统设计时作为指标推算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短报文通信 传输成功率 传输延时 性能测试 测试样本量
下载PDF
普光气田中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发现及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德汉 戴金星 +5 位作者 肖贤明 田辉 杨春 胡安平 米敬奎 宋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6,共8页
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普光气田三叠系储层中发现一批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其均一温度Th=-117.5^-118.1℃,相对应的密度分别为0.3455~0.3477g/cm3,测定的甲烷包裹体的拉曼散射峰v1位移主要为2911~2910cm?1,也反映... 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普光气田三叠系储层中发现一批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其均一温度Th=-117.5^-118.1℃,相对应的密度分别为0.3455~0.3477g/cm3,测定的甲烷包裹体的拉曼散射峰v1位移主要为2911~2910cm?1,也反映甲烷包裹体密度很高.样品中与甲烷包裹体主要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Th=170~180℃,结合拉曼光谱分析的甲烷包裹体组成,用PVTsim软件模拟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在地质历史中的捕获压力达153~160MPa以上.观测数据表明,普光气田目前虽然为常压气藏,储层中流体压力在56~65MPa左右,但在白垩纪时期原油裂解气大量产出阶段可能形成高压.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发现,为气藏在地质历史中的超压现象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根据拉曼光谱分析,发现部分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含少量H2S,CO2和重烃等信息,也揭示了包裹体捕获的地球化学环境可能与H2S的生成有关.甲烷包裹体的观测结果为研究油裂解气藏的压力条件和探讨H2S成因的硫酸盐化学反应(TSR)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高密度甲烷包裹体 拉曼光谱分析 油裂解气 超临界流体(soy)
原文传递
页岩有机质特征对有机孔发育及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曹涛涛 宋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3,151,共7页
已有的勘探证实有机孔是页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研究有机孔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有机孔演化的过程及控制因素,并进一步总结了有机质对页岩储层的溶蚀性、含水性和脆性的影响。... 已有的勘探证实有机孔是页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研究有机孔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有机孔演化的过程及控制因素,并进一步总结了有机质对页岩储层的溶蚀性、含水性和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孔的发育是高成熟度、较好类型的有机质和易生烃的显微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已形成的有机孔受压实、过成熟碳化以及基质沥青充填等作用的破坏,不利于有机孔的保存;有机质对页岩储层的改造体现在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溶蚀长石、白云石等矿物形成溶蚀孔,有机孔吸纳水分降低吸附能力,以及高有机质含量造成页岩韧性增强不利于压裂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研究方向:根据中国复杂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页岩气储层及成藏条件的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不同沉积相页岩有机质类型和显微组成的研究,分析其对有机孔发育的影响,定量化研究有机孔对页岩储集物性的贡献,以及明确有机孔的主要赋存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有机孔 有机质特征 溶蚀作用:脆性指数
下载PDF
上海春季沙尘与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粒度组成与矿物成分 被引量:33
11
作者 师育新 戴雪荣 +2 位作者 宋之 俞立中 管章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0-785,共6页
上海春季典型沙尘天气的湿降尘和非沙尘天气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湿降尘几乎全部由〈63μm的颗粒组成(99.45%),其中10~50μm、5~10μm和〈5μm的含量分别占49.02%、21.75%和27.14%,平均粒... 上海春季典型沙尘天气的湿降尘和非沙尘天气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湿降尘几乎全部由〈63μm的颗粒组成(99.45%),其中10~50μm、5~10μm和〈5μm的含量分别占49.02%、21.75%和27.14%,平均粒径为13.57μm,分选差。这一粒度特征与马兰黄土和下蜀黄土很相似。非沙尘天气总悬浮颗粒物的粒度分布范围和均值与湿降尘很接近,自然降尘颗粒则明显较粗。矿物X-衍射物相及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大气颗粒物都由粘土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角闪石等组成,所不同的是湿降尘中含有较多来自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源输入的矿物颗粒;而非沙尘天气总悬浮颗粒物中石膏含量较高(达14.59%),推测为溶解在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SO2与方解石作用形成的二次污染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沙尘暴 粒度分析 矿物分析 上海
下载PDF
扬子地台寒武系泥页岩甲烷吸附特征 被引量:30
12
作者 宋叙 王思波 +1 位作者 曹涛涛 宋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1048,共8页
对采自扬子地区寒武系黄柏岭组、幕府山组和牛蹄塘组的泥页岩进行了甲烷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所分析页岩的TOC含量在1.08%~4.16%之间;粘土矿物含量在36.7%~62.3%之间。页岩样品甲烷吸附量测定结果显示,寒武系页岩甲烷最大理论吸... 对采自扬子地区寒武系黄柏岭组、幕府山组和牛蹄塘组的泥页岩进行了甲烷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所分析页岩的TOC含量在1.08%~4.16%之间;粘土矿物含量在36.7%~62.3%之间。页岩样品甲烷吸附量测定结果显示,寒武系页岩甲烷最大理论吸附量与页岩TOC含量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性,表明有机质丰度是控制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而粘土矿物总含量与页岩甲烷最大理论吸附量之间缺乏相关性,仅蒙脱石含量与页岩甲烷最大理论吸附量呈正相关性,显示个别粘土矿物具有较强的甲烷吸附及影响页岩吸附性能的作用。寒武系不同地区页岩吸附性能存在显著差异,遵义牛蹄塘组页岩甲烷最大理论吸附量在2.76~5.30mL/g之间;南京幕府山组页岩甲烷最大理论吸附量在1.36~4.35mL/g之间;池州黄柏岭组泥页岩甲烷最大理论吸附量在1.63~2.72mL/g之间。此外,寒武系不同地区页岩有机碳含量与甲烷吸附量之间关系变化很大,显示页岩吸附量不仅受有机质丰度类型的影响,而且受有机质成熟度、区域地质演化以及粘土矿物吸附等多种因素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甲烷吸附量 有机碳含量 粘土矿 寒武系页岩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科1井晚白垩世沉积地层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冯子辉 霍秋立 +2 位作者 王雪 方伟 宋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陆相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演化及有机质沉积环境在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碳一般大于2%,...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陆相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演化及有机质沉积环境在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碳一般大于2%,平均为3.21%,发育优质烃源岩,其次在青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二段中也均发育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的源岩层。纵向上泥岩有机质丰度显示出从高向低的9个韵律性变化,反映了湖相沉积过程中气候与水体环境、生物发育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的周期性变化。青一段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较高的甾烷含量反映以藻类输入为主,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低的Pr/Ph及甲藻甾烷的存在反映该时期水体具有盐度分层和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可能与海侵有关。青二、三段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型,伽马蜡烷和Pr/Ph等多项指标反映出该时期水体呈现振荡变化,有机质受陆源影响加大。姚家组有机质类型变化大,一部分为Ⅰ—Ⅱ1型,另一部分则Ⅱ2—Ⅲ型,较高丰度的泥岩通常具有较好的有机质类型,多项指标反映出该时期沉积环境波动较大。嫩江组一、二段泥岩主要以Ⅰ型和Ⅱ型为主,4-甲基甾烷的存在反映具有沟鞭藻的贡献,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低的Pr/Ph反映水体有盐度分层。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反映青二、三段中部泥岩开始进入成熟,源岩开始大量生油的深度在15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有机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广州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慧娟 刘君峰 +1 位作者 张静玉 宋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91,共5页
文章报道了2005年干季和2006年湿季广州市大气细粒子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实时监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干季监测点PM2.5日均质量浓度在11.8~164.0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81.7μg/m3;湿季日均质量浓度在19.9~121.2μg/m3之间,总平均值... 文章报道了2005年干季和2006年湿季广州市大气细粒子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实时监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干季监测点PM2.5日均质量浓度在11.8~164.0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81.7μg/m3;湿季日均质量浓度在19.9~121.2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57.7μg/m3。干季PM1.0日均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4.9~129.1μg/m3,总平均值为59.4μg/m3;湿季日均质量浓度在11.9~86.7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52.9μg/m3。对比发现,PM1.0总平均质量浓度在干、湿季相差很小,且与湿季PM2.5总平均质量浓度也相差不大,显示PM1.0具有相对固定成因来源且基本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而且湿季PM2.5的组成主要由PM1.0大气细粒子构成。干季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呈明显夜间高、白天低的特点,质量浓度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1:00左右;湿季由于雨水频繁,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气象分析表明,干季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主要受冷空气影响,而湿季主要受降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大气细粒子污染 PM2.5 PM1.0 TEOM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测定食品中7种苏丹红类染料 被引量:23
15
作者 喻凌寒 宋之 +2 位作者 苏流坤 牟德海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21-225,共5页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仪准确测定辣椒类食品中7种苏丹红类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苏丹红类染料用有机溶剂乙腈提取.直接定容后进行色谱分析。质谱检测采用正离子电离方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30μg/L,...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仪准确测定辣椒类食品中7种苏丹红类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苏丹红类染料用有机溶剂乙腈提取.直接定容后进行色谱分析。质谱检测采用正离子电离方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30μg/L,重现性RSD〈5.回收率为63.5%~106.8%。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苏丹红 食品 染料
下载PDF
黄铁矿对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曹涛涛 邓模 +3 位作者 宋之 黄俨然 Andrew Stefan Hursthouse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黄铁矿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广泛分布,是泥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指示矿物,但其对页岩油气形成与富集成藏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扬子地区及茂名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中黄铁矿的发育形态研究,发现静水缺氧的深水陆棚相和盆地相页... 黄铁矿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广泛分布,是泥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指示矿物,但其对页岩油气形成与富集成藏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扬子地区及茂名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中黄铁矿的发育形态研究,发现静水缺氧的深水陆棚相和盆地相页岩中草莓体黄铁矿集合体数量多、粒径小;含氧的半深湖—深湖相页岩中发育了大量粒径较大的草莓体黄铁矿集合体;滨岸沼泽和浅水陆棚相页岩中黄铁矿很少存在。黄铁矿含量与TOC、液态烃(S1)含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反映了黄铁矿的形成和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能对有机质热解和裂解起促进作用。有机/黄铁矿复合体内发育了丰富的有机孔,能够增加页岩的比表面积,进一步促进甲烷吸附容量的增加。草莓体黄铁矿内较多的晶间孔及其表面、以及黄铁矿被溶蚀脱落后形成的铸模孔能为液态烃、游离气提供较多的储集空间。因而页岩储层中黄铁矿尤其是草莓体黄铁矿是促进有机质生烃演化和页岩油气富集成藏的重要因素,根据黄铁矿在纵横向上的富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页岩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体黄铁矿 沉积环境 生烃演化 有机孔 晶间孔 页岩油气富集
原文传递
快速溶剂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蒿中的青蒿素 被引量:21
17
作者 喻凌寒 宋之 +3 位作者 陈江韩 牟德海 苏流坤 腾久委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71,共4页
报道了一种应用快速溶剂萃取、经衍生化处理后用RP-HPLC测定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方法。青蒿样品用无水乙醇萃取剂在90℃,12.6MPa压力下萃取10min,用碱衍生化后,色谱测定,回收率在95.3%-101.2%。色谱分析条件采用Diamonsil C18... 报道了一种应用快速溶剂萃取、经衍生化处理后用RP-HPLC测定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方法。青蒿样品用无水乙醇萃取剂在90℃,12.6MPa压力下萃取10min,用碱衍生化后,色谱测定,回收率在95.3%-101.2%。色谱分析条件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0.02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甲醇体积分数20%-35%,5min;35%-98%,5min;98%,6min,检测波长260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表明该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为青蒿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快速溶剂萃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吉利明 邱军利 +1 位作者 宋之 夏燕青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4,共7页
黏土矿物是气页岩储层中天然气吸附的重要孔隙介质。孔隙测量显示,蒙脱石以3~6 nm的小孔占优势,高岭石以20~80 nm 中-大孔为主,伊蒙混层矿物中两类孔隙都很发育。绿泥石和伊利石孔隙率较低,均以中-大孔为主。虽然6 nm 以下的微-小孔... 黏土矿物是气页岩储层中天然气吸附的重要孔隙介质。孔隙测量显示,蒙脱石以3~6 nm的小孔占优势,高岭石以20~80 nm 中-大孔为主,伊蒙混层矿物中两类孔隙都很发育。绿泥石和伊利石孔隙率较低,均以中-大孔为主。虽然6 nm 以下的微-小孔不一定是黏土矿物孔隙的主要构成,但它们是孔隙内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20 nm以下的孔隙是吸附气的主要储存场所。各种黏土岩、粉砂岩及石英岩的内表面积与其甲烷吸附性能具有相同的大小次序: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粉砂岩>石英岩,而它们的内表面积与最大甲烷吸附量显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指示黏土矿物的气体吸附能力受其孔隙内表面积的控制。研究表明,页岩储层天然气吸附能力主要决定于小于20 nm,特别是小于6 nm微孔隙的发育程度,岩石类型及成因间接地影响其孔隙特征和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内孔隙 比表面积 甲烷吸附 页岩气
下载PDF
下扬子地台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曹涛涛 宋之 +1 位作者 王思波 夏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对选自下扬子芜湖地区昌参1井二叠系的页岩样品进行氮气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来研究其储集物性特征,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影响页岩储集物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比表面积介于4.70~21.86m2/g之间,平均为12.60m2/g,其中81.80%的比表... 对选自下扬子芜湖地区昌参1井二叠系的页岩样品进行氮气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来研究其储集物性特征,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影响页岩储集物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比表面积介于4.70~21.86m2/g之间,平均为12.60m2/g,其中81.80%的比表面积是来自微孔的贡献;页岩孔隙度介于1.18%~4.95%之间,多数页岩样品孔隙度低于4%,其中中大孔(或裂隙孔)贡献了66.38%的孔隙度;渗透率介于(0.001~15.56)×10-3μm2之间。通过对页岩储集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得出:1TOC含量是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的控制因素,随着TOC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明显增加;2孔隙度随TOC含量增加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可能与孤立分散的有机质粒内孔与裂缝连通性较差以及有机质充填矿物孔隙有关,这说明了有机质主要是贡献比表面积而非孔隙度;微孔和过渡孔体积与黏土矿物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中大孔(或裂隙孔)体积与脆性矿物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脆性矿物和黏土矿物可能共同影响页岩的孔隙度;3渗透率与排驱压力呈极好的指数负相关性,排驱压力越小,渗透率越高,就越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台 二叠系页岩 比表面积 孔隙度 渗透率
原文传递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体系特征 被引量:19
20
作者 曹涛涛 宋之 +2 位作者 罗厚勇 周圆圆 王思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32-1345,共14页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针对其微观孔隙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的现状,对皖南地区野外露头和岩心样品开展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及氮气吸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二叠...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针对其微观孔隙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的现状,对皖南地区野外露头和岩心样品开展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及氮气吸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二叠系页岩主要组分为有机质、石英、伊利石、方解石和黄铁矿,其中黄铁矿多呈草莓体形态与有机质共存,有机质则呈填隙状、薄膜状、条带状和壳体状分布在页岩中。二叠系页岩基本孔隙类型为无机矿物孔(晶间孔、粒间边缘孔、粒内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有机孔和微裂缝,其中有机孔和微裂缝是优势孔隙类型。不同有机质颗粒中孔隙发育情况差异很大,可能与有机质类型及显微组成有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充分混合产生縻棱化而形成与有机质相关的晶间孔和微裂缝。压汞法测试结果显示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的页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好、退汞效率高;而以大孔为主的页岩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大孔的体积百分比随着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微孔和过渡孔的体积百分比随可溶有机质增加(S1)呈现降低的趋势;縻棱化有机质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可能会抑制页岩微孔隙的发育和比表面积的大小,与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孔隙体系 孔隙度 比表面积 二叠系 下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