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对主义错在哪?——科学卫士与理性的敌人 被引量:3
1
作者 安德鲁.皮克林 蔡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9,共4页
这篇文章是皮克林教授2002年在芝加哥一次有关“科学大战“会议上的演讲,经作者同意,本刊给予发表,同时另刊一篇相关文章,供参阅、了解当今“科学大战”的情况。皮克林教授系物理学博士与社会学博士,是当今流行的后现代科学主流(科学知... 这篇文章是皮克林教授2002年在芝加哥一次有关“科学大战“会议上的演讲,经作者同意,本刊给予发表,同时另刊一篇相关文章,供参阅、了解当今“科学大战”的情况。皮克林教授系物理学博士与社会学博士,是当今流行的后现代科学主流(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美国当今最主要的和最活跃的后现代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建构夸克》、《作为实践与文化的科学》与《实践的冲撞》是后现代科学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主义 后现代科学 劳丹 科学大战 皮克林 科学卫士
下载PDF
“如何认识科学”(四):大卫·凯里对伊恩·哈金和安德鲁·皮克林的访谈 被引量:1
2
作者 伊恩·哈金 安德鲁·皮克林 +2 位作者 王荣江 张旺 大卫·凯里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伊恩·哈金认为,科学哲学家直到最近一直趋向于把科学当作一项理论性的活动,而实验被看做相对于理论而言的第二位的东西,仅仅是科学的仆役;实际上科学的许多方面是实验过程和改变世界,并且是建造工具去改变世界——它就是干预而不... 伊恩·哈金认为,科学哲学家直到最近一直趋向于把科学当作一项理论性的活动,而实验被看做相对于理论而言的第二位的东西,仅仅是科学的仆役;实际上科学的许多方面是实验过程和改变世界,并且是建造工具去改变世界——它就是干预而不仅仅是理论化或者描述。在物理学中不会再有革命,因为在理论家和实验者之间的工作中,以某种方式发现了一种与世界一起工作的协调方式。在《建构夸克》中,安德鲁·皮克林给予实验在建立那些不同世界的角色一个新的重要性,其中的每个世界依赖于被选择的实验、被使用的工具及其结果如何而被解释;在《实践的冲撞》中,皮克林为我们描绘了科学家、社会和物质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彼此冲撞,在实践的时间性中筑模和瞬时突现的开放式终结并循环往复的科学发生发展过程的丰富图景;他提出的新的本体论是把世界看做一个类似于生物学的发生、演化、转换、突显的空间,一个我们有必要通过发现、尝试各种事情而前进的地方——一个不是认知、控制而是发现的地方;在《另一种未来的示意图》中,他为科学展示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的可能性,并建议建立一门更为机智的、更为实验性的和更具自我意识的新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干预 协调 改变世界 冲撞 凸显
下载PDF
赛博与二战后的科学、军事与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德鲁.皮克林(AndrewPickering) 肖卫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21,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哲学进入后实证研究阶段,关注焦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科学实践。在这一研究中,西方学者逐渐形成了一种“赛博”的科学观,即指科学进入了一种人与物的混合本体论,科学认识是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互作用,人类与机器耦合的... 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哲学进入后实证研究阶段,关注焦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科学实践。在这一研究中,西方学者逐渐形成了一种“赛博”的科学观,即指科学进入了一种人与物的混合本体论,科学认识是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互作用,人类与机器耦合的结果。在这种科学观中,自然与社会的界限,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消失了,从而进入真实意义上的“后现代科学哲学”阶段。二战以后,科学与军事的联姻产生出来的一系列科学,如控制论、计算机、自动化工程、生态学等映证了这种“赛博”科学观何以显现问题,这表明赛博科学与赛博对象是二战后文化的一个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 科学与军事的联姻 二战后文化 科学哲学 二战后 文化 军事 20世纪90年代后 科学观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