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量患者(152支血管),以CCTA观察病变狭窄程度,计算CT-FFR。以FFR<0.8为判断心肌缺血金标准,绘制CT-FFR及CCTA的ROC曲线,获得AUC。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CT-FFR与导管测量FFR一致性良好,仅6.6%测量值在95%一致性界限之外。CT-FFR诊断心肌缺血AUC在患者水平(0.92 vs 0.69,P<0.001)和血管水平(0.93 vs 0.69,P<0.001)均优于CCTA。以患者水平CT-FFR<0.8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1%、90.6%和85.8%,CCTA>50%分别为82.5%、54.7%和68.5%;血管水平CT-FFR<0.8分别为88.0%、84.7%和84.9%,CCTA>50%分别为80.6%、57.7%和69.1%。CT-FFR对于血管水平狭窄程度30%~70%病变诊断效能仍佳。结论 CT-FFR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CCTA,有助于临床筛查心肌缺血病变。展开更多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和体外模型实验的手段,研究呼吸时真实结构的上气道内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同时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基于磁共振图像,借助Mimics软件重建上气道三维结构。在此真实几何结构基础上,建立上呼...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和体外模型实验的手段,研究呼吸时真实结构的上气道内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同时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基于磁共振图像,借助Mimics软件重建上气道三维结构。在此真实几何结构基础上,建立上呼吸道内流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及制作相应的实体模型。模拟并测量呼吸流量为200、400和600 m L/s时的情况,并将数值模型预测的壁面压力分布与实测结果比较。结果如果气道内气流流量相同,吸气时气道两端的压差比呼气时大,即吸气时气道阻力比呼气时大。不同点压力分布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体模型测量结果一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吸气时气道悬雍垂以及会厌后的舌后区域流动速度较高,悬雍垂下舌后区有涡旋产生。呼气时矢状位鼻咽顶端靠近后壁处,冠状位鼻咽、会厌下口咽处均有涡旋产生。结论数值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上气道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直观地反映上气道内流动特点。作为非侵入式的工具,气道模型和数值模拟可以在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量患者(152支血管),以CCTA观察病变狭窄程度,计算CT-FFR。以FFR<0.8为判断心肌缺血金标准,绘制CT-FFR及CCTA的ROC曲线,获得AUC。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CT-FFR与导管测量FFR一致性良好,仅6.6%测量值在95%一致性界限之外。CT-FFR诊断心肌缺血AUC在患者水平(0.92 vs 0.69,P<0.001)和血管水平(0.93 vs 0.69,P<0.001)均优于CCTA。以患者水平CT-FFR<0.8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1%、90.6%和85.8%,CCTA>50%分别为82.5%、54.7%和68.5%;血管水平CT-FFR<0.8分别为88.0%、84.7%和84.9%,CCTA>50%分别为80.6%、57.7%和69.1%。CT-FFR对于血管水平狭窄程度30%~70%病变诊断效能仍佳。结论 CT-FFR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CCTA,有助于临床筛查心肌缺血病变。
文摘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和体外模型实验的手段,研究呼吸时真实结构的上气道内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同时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基于磁共振图像,借助Mimics软件重建上气道三维结构。在此真实几何结构基础上,建立上呼吸道内流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及制作相应的实体模型。模拟并测量呼吸流量为200、400和600 m L/s时的情况,并将数值模型预测的壁面压力分布与实测结果比较。结果如果气道内气流流量相同,吸气时气道两端的压差比呼气时大,即吸气时气道阻力比呼气时大。不同点压力分布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体模型测量结果一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吸气时气道悬雍垂以及会厌后的舌后区域流动速度较高,悬雍垂下舌后区有涡旋产生。呼气时矢状位鼻咽顶端靠近后壁处,冠状位鼻咽、会厌下口咽处均有涡旋产生。结论数值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上气道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直观地反映上气道内流动特点。作为非侵入式的工具,气道模型和数值模拟可以在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