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 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概要 被引量:142
1
作者 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胡盛寿 +43 位作者 郑哲 樊静 马文君 马涵萍 王运红 王建 王虹剑 王首正 王清 王璐 方坤 白京京 白雪珂 冯佳禹 宁小晖 任心爽 刘刚 安云强 苏小婷 李希 李萍 张小艳 张丹薇 陈伯望 陈斯鹏 林娜 罗明尧 罗勤 金泽健 郑珊珊 郑黎晖 赵明霞 胡志成 胡爽 郜言 饶辰飞 郭清芳 温乃杰 谢勇泉 翟玫 薛云飞 尹畅 杨娜 史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1-1064,共24页
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疾病防控,治疗,科研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仍面临挑战:(1)心血管病医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配置不均的情况依然存在;(2)先进诊疗技术快速推广,但机构... 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疾病防控,治疗,科研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仍面临挑战:(1)心血管病医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配置不均的情况依然存在;(2)先进诊疗技术快速推广,但机构间应用规模和患者预后差异明显,对质量监管提出新要求;(3)部分疾病的诊疗流程持续改善,但距离质量改进目标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且有待应用到其他领域和基层医院;(4)院内死亡率等处于较低水平,但异质性依然突出,且需要引入非医嘱离院和再住院等全面评价。总的来说,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从工作组织体系,监测评价机制,改进干预行动等方面扎实推进,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医疗资源 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质量 质控指标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医疗质量报告 被引量:31
2
作者 吕滨 任心爽 +6 位作者 安云强 赵迎新 李希 李静 卢光明 金征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5-633,共9页
无创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稳定性冠心病诊断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在我国缺乏诊断冠心病影像学技术应用情况的调研数据。“心血管影像质控专家工作组”于2018年开始,对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进行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经导管... 无创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稳定性冠心病诊断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在我国缺乏诊断冠心病影像学技术应用情况的调研数据。“心血管影像质控专家工作组”于2018年开始,对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进行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率为65.8%,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开展率为64.5%,而负荷超声心动图(9.0%)、心脏磁共振成像(13.5%)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12.9%)等检查技术均未得到广泛开展。本研究通过收集冠状动脉CTA操作规程及原始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8%,二级医院为87.3%,检查失败率分别为3.7%和8.5%。无论三级医院(平均11.5 mSv)还是二级医院(平均12.7 mSv),给予患者的辐射剂量均过高。本次调查还包括放射影像工作人员现状,以及其它常见心血管病的影像检查现状。通过本次调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成为我国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技术工具,其普及使用率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接近,而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的应用明显不足。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是有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的空间,特别是低辐射剂量的规范化扫描技术亟待普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影像 横断面调查 应用现状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量化特征及易损性的门诊队列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赵娜 侯志辉 +3 位作者 安云强 高扬 尹卫华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CT易损征象的特点。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于阜外医院门诊就诊,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连续患者纳入单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经排除标准筛选后...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CT易损征象的特点。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于阜外医院门诊就诊,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连续患者纳入单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经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患者2660例,病变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共5078支。将入组患者及病变血管根据年龄分别分为5组:≤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组。根据CCTA图像测量并计算各病变冠状动脉的斑块负荷,斑块的脂肪、钙化、纤维成分体积比以及各年龄组斑块CT易损征象的出现比例。分别使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及各影像参数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特点,同时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冠心病常规危险因素与CT高危斑块的关系。结果斑块的不同成分在各年龄组的变化趋势不同。各年龄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均以纤维成分为主,各组的斑块中纤维成分体积比分别为83.33%(75.42%,91.60%)、81.51%(74.44%,89.07%)、81.85%(74.88%,88.88%)、82.33%(74.03%,89.20%)、80.99%(73.43%,88.19%)(χ2=9.775,P=0.044)。斑块的钙化体积比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各年龄组钙化成分体积比依次为1.10%(0,5.53%)、1.19%(0,7.58%)、2.29%(0,10.45%)、3.97%(0,14.25%)、6.84%(0.40%,17.55%)(χ2=146.719,P<0.001)。脂质体积比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类抛物线变化,以41~50岁组患者的斑块脂质体积比最高,各年龄组冠状动脉斑块的脂质成分体积比分别为10.94%(5.71%,19.31%)、12.18%(5.81%,19.56%)、10.48%(4.83%,17.14%)、8.14%(3.23%,15.11%)、7.20%(2.44%,13.68%)(χ2=137.470,P<0.001)。斑块的CT易损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正性重构和低密度斑块征的出现率以及各年龄组粥样硬化斑块中经CT判定为高危斑块的比例均大致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以41~50岁年龄组最高(73.9%、91.9%、73.4%)(χ2=8.678、3.97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CT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耿文磊 高扬 +11 位作者 赵娜 安云强 徐波 唐熠达 窦克非 慕朝伟 宋雷 胡奉环 尹栋 高立建 张静 吕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 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量患者(152支血管),以CCTA观察病变狭窄程度,计算CT-FFR。以FFR<0.8为判断心肌缺血金标准,绘制CT-FFR及CCTA的ROC曲线,获得AUC。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CT-FFR与导管测量FFR一致性良好,仅6.6%测量值在95%一致性界限之外。CT-FFR诊断心肌缺血AUC在患者水平(0.92 vs 0.69,P<0.001)和血管水平(0.93 vs 0.69,P<0.001)均优于CCTA。以患者水平CT-FFR<0.8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1%、90.6%和85.8%,CCTA>50%分别为82.5%、54.7%和68.5%;血管水平CT-FFR<0.8分别为88.0%、84.7%和84.9%,CCTA>50%分别为80.6%、57.7%和69.1%。CT-FFR对于血管水平狭窄程度30%~70%病变诊断效能仍佳。结论 CT-FFR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CCTA,有助于临床筛查心肌缺血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心肌缺血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随访 被引量:13
5
作者 于易通 任心爽 +5 位作者 尹卫华 安云强 李海彬 马亚南 陈远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0-1137,共8页
目的:了解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2019年经CT确诊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93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并总结十年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933例B型主动脉夹... 目的:了解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2019年经CT确诊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93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并总结十年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933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762例(81.7%),平均年龄(50.78±11.81)岁,平均体重指数(26.23±3.95)kg/m2,788例(84.5%)有高血压;男性患者中高血压(86.6%vs.74.9%)、吸烟(56.8%vs.5.3%)较女性患者更常见,而马凡综合征(0.5%vs.4.1%)较少见(P均<0.01)。673例(72.1%)患者就诊时处于急性期,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879例,94.2%)。CT显示,146例(15.6%)患者主动脉弓部受累,507例(54.3%)假腔血栓化,253例(27.1%)肾灌注缺损,心包、胸腔积血及纵隔、腹腔血肿等主动脉破裂征象占比均<2.0%;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受累比例均<10.0%;男性患者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髂动脉受累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分别为:6.8%vs.1.8%;8.7%vs.3.5%;62.6%vs.50.9%;P均<0.05)。不同疾病分期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方式均以腔内介入治疗为主。2010~2019年十年期间,有高血压病史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呈增多趋势(P均<0.01)。急性期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8%vs.2.5%,P=0.003)。结论: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吸烟更常见,夹层累及范围更广。2010~2019年十年期间,有高血压病史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呈增多趋势。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不同胸痛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于冠状动脉CTA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侯志辉 安云强 +3 位作者 高扬 尹卫华 王海苹 吕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利用CTA技术探讨不同胸痛性质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冠心病出现概率的差异性。方法:将3001例门诊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胸痛患者纳入分析,搜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传统冠心病相关危险... 目的:利用CTA技术探讨不同胸痛性质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冠心病出现概率的差异性。方法:将3001例门诊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胸痛患者纳入分析,搜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传统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其中,415例(13.8%)有典型心绞痛(A组),840例(28.0%)有不典型心绞痛者(B组),1746例(58.2%)有非心绞痛性胸痛(C组)。分析和比较3组患者在冠脉钙化积分(CAC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冠心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中CACS中位数为0分(上、下四分位数为0、49分),B组中为0分(上、下四分位数为0、33分),C组中为0分(上、下四分位数为0、23分),三组间CAC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896,P=0.007)。A、B、C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率依次为49.6%(206/415)、43.7%(367/840)和39.9%(697/1746),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3,P=0.001)。A、B、C组中冠心病的出现率依次为22.9%(95/415)、18.6%(156/840)和15.5%(270/1746),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5,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R=1.530,95%CI:1.207~1.940,P<0.001)及冠心病(OR=1.762,95%CI:1.328~2.33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典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钙化积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心病
下载PDF
基于大样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亚南 侯志辉 +4 位作者 安云强 任心爽 于易通 赵娜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5-960,共6页
目的利用大样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资料,探讨国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CCAA)的分类与检出率,并简单总结“恶性”异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在阜外医院行CCTA检查的165133例患者资料,对检出的单纯CCAA... 目的利用大样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资料,探讨国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CCAA)的分类与检出率,并简单总结“恶性”异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在阜外医院行CCTA检查的165133例患者资料,对检出的单纯CCAA按照冠状动脉起源、开口数目及终点异常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异常的检出率。起源异常包括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无冠状动脉窦、主动脉或原冠状动脉窦周围、肺动脉以及回旋支起自对角支;开口数目异常包括单支冠状动脉(SCA)、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前降支与回旋支双开口;终点异常为冠状动脉瘘(CAF)。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SCA、多个或较大的CAF定义为“恶性”异常。结果在165133例CCTA检查中,共发现CCAA 2148例,检出率为1.301%,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02例(0.789%)、开口数目异常298例(0.181%)、终点异常548例(0.332%)。在起源异常中,检出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700例(0.424%),其中179例血管开口或近段管腔受压而不同程度狭窄,7例不合并冠心病但有明确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状动脉窦、主动脉或原冠状动脉窦周围分别检出48(0.029%)、531例(0.322%)。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共检出20例(0.012%),均为左主干起源于肺动脉,均表现为左、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左心室增大,5例无冠心病但有明确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冠状动脉开口数目异常中,SCA、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前降支及回旋支双开口分别检出102(0.062%)、53(0.032%)、143例(0.087%)。102例SCA中,仅有1例表现为心肌缺血且无合并冠心病。CAF共检出548例(0.332%),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检出率最高,为458例(0.277%),冠状动脉-心房瘘、心室瘘分别检出22(0.013%)、60例(0.036%),另有冠状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异常 单支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瘘
原文传递
CT测量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及与超声对照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亚南 孟庆超 +4 位作者 王涵 任心爽 于易通 安云强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探讨CT特征追踪技术(CT-FT)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及与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阜外医院门诊因疑诊冠心病在1周内完成全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A(CCTA)和经胸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CT特征追踪技术(CT-FT)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及与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阜外医院门诊因疑诊冠心病在1周内完成全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A(C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例。使用CT-FT、STE技术分别分析CT及超声图像的左心室容积和心肌应变,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周向应变(GCS),其中GLS包括心内膜下整体纵向应变(EndoGLS)和心肌整体纵向应变(MyoGLS),GCS包括心内膜下整体周向应变(EndoGCS)和心肌整体周向应变(MyoGCS)。采用ICC评估CT-FT测量参数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T-FT与STE不同模式间测量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T-FT、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分析CT-FT、STE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FT测量的EDV、ESV、EF、EndoGLS、MyoGLS、GRS、EndoGCS和MyoGCS,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ICC为0.775~0.964,P均<0.001)。CT-FT和STE测量的EF分别为(60.27±8.70)%和(61.2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7,P=0.443)。CT-FT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和MyoGCS分别为(-20.47±4.01)%、(-18.06±3.75)%、(73.90±20.58)%和(-18.48±3.65)%;STE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和MyoGCS分别为(-18.97±3.33)%、(-16.49±2.60)%、(18.56±3.06)%和(-20.26±4.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67、-2.945、12.161、2.459,P均<0.05),而CT-FT和STE测量的EndoGCS分别为(-27.78±6.66)%和(-29.18±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23)。两种成像模式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EndoGCS、MyoGCS呈中等-强相关,r值分别为0.566、0.629、0.509、0.606、0.539(P均<0.05)。CT-FT与STE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EndoGCS、MyoGCS的差值分别为-1.5%、-1.6%、55.3%、1.4%、1.8%、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的无冠状动脉病变人群定量心肌血流灌注参数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娜 马伟 +3 位作者 耿文磊 安云强 吕滨 高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9期3195-3201,共7页
目的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CTP),探究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心肌灌注定量参数[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的数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偶有胸闷或冠心病家族史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 目的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CTP),探究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心肌灌注定量参数[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的数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偶有胸闷或冠心病家族史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并经其证实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自愿行动态CTP检查的34例受试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3~65(50±7)岁。入组受试者先后行静息-负荷动态CTP检查。依据心肌17段分段法,计算心肌各节段MBF、MBV值。统计分析整体水平无冠状动脉病变受试者的MBF、MBV参数值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整体MBF、MBV值分别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及(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右冠状动脉供血区MBF、MBV的绝对及相对储备值[MBF:(102.8±41.5)ml·100 g^(-1)·min^(-1)、107.7%±52.5%,MBV:(9.3±5.2)ml/100 g、62.1%±47.4%]均最高,但三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参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负荷状态MBF[(228.6±39.9)ml·100 g^(-1)·min^(-1)]及MBF绝对储备值[(113.3±46.2)ml·100 g^(-1)·min^(-1)]显著高于男性[(192.8±33.4)ml·100 g^(-1)·min^(-1)、(77.0±41.2)ml·100 g^(-1)·min^(-1)](均P<0.05)。女性MBF相对储备、静息态MBⅤ、负荷态MBV及MBV绝对储备和相对储备值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MBV平均值为(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女性负荷状态MBF及MBF绝对储备值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中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及辐射剂量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心爽 安云强 +2 位作者 吕滨 李希 李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调查2017至2018年我国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扫描方案和及辐射剂量水平。方法根据全国各省市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数量与分布状况进行整群抽样,最终纳入75家医院(二级医院30家、三级医院45家)。对调研医院2017年10月至2... 目的调查2017至2018年我国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扫描方案和及辐射剂量水平。方法根据全国各省市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数量与分布状况进行整群抽样,最终纳入75家医院(二级医院30家、三级医院45家)。对调研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行C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抽样,最终纳入131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等)及CCTA检查的资料(扫描前准备情况、扫描参数、图像采集模式、后处理方案及辐射剂量等),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分析各指标的应用情况及相应扫描方案下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低管电压(≤100 kV)应用比例为35.4%(464/1312),其中三级医院应用低管电压的比例在患者体质量<60 kg组、60~90 kg组及>90 kg组分别为45.0%(126/280)、39.6%(256/647)和33.3%(8/24),均较二级医院[27.8%(25/90)、18.5%(49/265)、0(0/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25、51.05、207.05,P<0.001)。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应用比例为38.5%(505/1312)。迭代重建技术的应用比例为82.5%(1082/1312),应用迭代重建的患者中仍有58.8%(636/1082)的患者应用120 kV及以上的管电压。CCTA检查的ED为11.84(6.33,16.66)mSv。三级医院行CCTA检查的ED较二级医院的ED低(Z=-5.73,P<0.001)。前瞻性心电门控下ED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的ED低(Z=-15.76,P<0.001)。应用迭代重建的ED较未用迭代重建的ED低(Z=-3.45,P=0.004)。结论调研医院CCTA检查均存在管电压固定化、低管电压和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比例低、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不规范的问题,且扫描方案的不规范是导致CCTA检查时ED高的重要原因。尽管三级医院的扫描规范性高于二级医院,但仍未达到指南要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扫描技术
原文传递
采用冠状动脉CTA探究血压对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翔 侯志辉 +8 位作者 安云强 于易通 任心爽 李珈含 王欣 方伟 王义勋 刘林祥 吕滨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究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差异,为早期筛查与诊断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因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971例病人。其中既...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究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差异,为早期筛查与诊断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因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971例病人。其中既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694例,男388例,平均年龄(53.7±10.3)岁;女306例,平均年龄(58.9±8.5)岁。血压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者277例,男165例,平均年龄(52.8±10.1)岁;女112例,平均年龄(58.8±6.8)岁。选用CCTA中心脏收缩期影像,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4个层面(即主动脉瓣环层面、瓦氏窦层面、窦管交界层面和升主动脉于肺动脉分叉层面)上的管腔内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各个内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血压正常的男性主动脉瓣环短径和长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均高于女性(均P<0.05),升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组的升主动脉内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均P<0.05),而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主动脉瓣环长径、短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引起升主动脉的显著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主动脉根部 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诊断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庆超 高扬 +14 位作者 赵娜 宋雷 胡红杰 蒋涛 陈文强 张峰 李琳 徐立 李笃民 范丽娟 慕朝伟 崔锦刚 安云强 徐波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对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基于CT-FFR CHINA临床试验, 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患者, 并行CCTA、CT-FFR检查和经导管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对CCT...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对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基于CT-FFR CHINA临床试验, 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患者, 并行CCTA、CT-FFR检查和经导管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对C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 以导管FFR为参考标准, 使用χ^(2)检验和DeLong检验比较不同主观图像质量分组(无伪影组、有伪影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400、401~500、>500 HU)、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16.9、>16.9)、体质指数(BMI)(<25、≥25 kg/m2)和心率组(<75、≥75次/min)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FFR与CT-FFR≤0.8认为心肌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7例患者, 共366支血管。CCTA图像所有靶血管均成功进行CT-FFR分析, 无伪影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AUC分别为90.45%、86.75%、93.10%、90.00%、90.76%、0.928, 有伪影组为83.23%、87.21%、79.01%、81.52%、85.33%、0.869, 准确度和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3、8.55, P值分别为0.040、0.003)。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主动脉根部SNR以及不同BMI及心率组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CTA图像伪影对CT-FFR诊断心肌缺血有影响, 客观评价指标血管强化程度、SNR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如BMI、心率对CT-FFR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单中心中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阳 赵杰 +16 位作者 张洪亮 牛冠男 王墨扬 刘庆荣 周政 赵振燕 张倩 丰德京 张斌 李子昂 罗彤 滕思勇 安云强 吕滨 许海燕 宋光远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4-641,共8页
目的:初步总结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行TAVR治疗的37例患者,采用两款国产自展式瓣膜Venu... 目的:初步总结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行TAVR治疗的37例患者,采用两款国产自展式瓣膜Venus A瓣膜(杭州启明)和VitaFlow瓣膜(上海微创)完成TAVR。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线信息、CT测量和解剖分型、围术期情况和1年内随访指标。结果:37例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年龄为(73.1±8.7)岁,男性23例(62.2%)。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为(8.6±2.1)%。37例患者的CT解剖分型分为4型:1型17例(45.9%)、2型3例(8.1%)、3型13例(35.1%)和4型4例(10.8%)。19例(51.3%)置入VitaFlow瓣膜,18例(48.6%)置入Venus A瓣膜。TAVR即刻器械成功率为67.6%(25/37),手术成功率为86.5%(32/37),“瓣中瓣”置入8例(21.6%),永久性起搏器植入9例(24.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窦管交界直径、人工瓣膜类型和CT解剖分型是器械失败的影响因素(P均<0.05)。1年随访死亡2例,1例3型患者单瓣置入成功后3个月瓣膜下移实施“瓣中瓣”置入。与基线相比,患者术后1年内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持续缩小,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应用自展式瓣膜行TAVR治疗解剖分型合适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安全、可行且1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多平面测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冠男 王墨扬 +10 位作者 赵庆豪 张倩 叶蕴青 宋光远 张洪亮 罗彤 滕思勇 赵杰 安云强 吕滨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556);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66,均经术前影像学筛选,排除冠状动脉阻塞高风险后接受TAVR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部患者早期手术成功率较高(83.28%);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和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术中使用第二枚瓣膜、术后早期植入起搏器、早期全因死亡、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均明显减低(P<0.01),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均明显扩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阻塞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vs.0%,P=0.49)。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保护的患者比例较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明显增高(6.06%vs.1.44%,P<0.01),经冠状动脉保护后无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阻塞或围术期死亡、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经术前细致影像学筛选的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接受TAVR治疗安全、有效。对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结合形态学特征、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瓣叶结构及窦部宽度评估冠状动脉阻塞风险,并进行适当冠状动脉保护,是避免冠状动脉阻塞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保护
下载PDF
扁桃体切除后伤口缝合方式对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咽腔结构影响的有限元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慧祥 安云强 +1 位作者 胡歌 黄亚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腭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阻塞部位,该类患者手术治疗多采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切除扁桃体是该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扩大咽腔,改... 目的腭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阻塞部位,该类患者手术治疗多采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切除扁桃体是该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扩大咽腔,改善气道通气性能。手术后切口缝合时会引起组织中应力重新分布,从而直接影响术后咽腔壁的几何形态和手术效果。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评估切口缝合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提出利用有限元分析模型探究扁桃体窝不同缝合方式对咽腔结构的影响,以此对H-UPPP术式操作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OSA患者头颈部磁共振图像,构建具有真实解剖结构的气道及周边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收缩扁桃体组织体积和限定其组织表面位移来模拟扁桃体切除手术及三种缝合方式。利用ADINA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观察气道最小横截面面积和咽腔空间的变化等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对咽腔尺度的影响。结果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对位、前拉、后拉三种缝合方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前拉缝合扁桃体窝时气道最狭窄处横截面积变化最为显著,扩大了27.82%。而对位缝合和后拉缝合扁桃体窝的情况,该处横截面积增加量分别为24.76%和27.11%。对于对位和后拉缝合,悬雍垂游离端附近的咽腔横截面积变化更为明显,其平均值约为手术前的5倍。相比之下,前拉缝合后相同区域平均咽腔横截面积值约为手术前的4.3倍。结论腭咽成形术改良术式的伤口缝合方式会对周边软组织中应力分布和气道截面几何形态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模拟,对于本研究所涉的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类型,模型显示前拉缝合对改善患者咽腔最狭窄部位结构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窝 缝合方式 有限元模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下载PDF
上气道内流动现象与压力分布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霞 安云强 +1 位作者 王辉 黄亚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和体外模型实验的手段,研究呼吸时真实结构的上气道内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同时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基于磁共振图像,借助Mimics软件重建上气道三维结构。在此真实几何结构基础上,建立上呼...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和体外模型实验的手段,研究呼吸时真实结构的上气道内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同时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基于磁共振图像,借助Mimics软件重建上气道三维结构。在此真实几何结构基础上,建立上呼吸道内流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及制作相应的实体模型。模拟并测量呼吸流量为200、400和600 m L/s时的情况,并将数值模型预测的壁面压力分布与实测结果比较。结果如果气道内气流流量相同,吸气时气道两端的压差比呼气时大,即吸气时气道阻力比呼气时大。不同点压力分布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体模型测量结果一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吸气时气道悬雍垂以及会厌后的舌后区域流动速度较高,悬雍垂下舌后区有涡旋产生。呼气时矢状位鼻咽顶端靠近后壁处,冠状位鼻咽、会厌下口咽处均有涡旋产生。结论数值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上气道的流动状态和压力分布,直观地反映上气道内流动特点。作为非侵入式的工具,气道模型和数值模拟可以在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实体模型 上气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用于流体迁移对上气道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永 安云强 +3 位作者 刘兆会 李婷 尹红霞 黄亚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2期139-142,205,共5页
目的提出用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方式研究流体迁移对人体上气道截面及颈围影响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为探讨体位改变对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SPGR)容积扫描方式,对2位受试者头颈部自鼻腔顶部... 目的提出用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方式研究流体迁移对人体上气道截面及颈围影响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为探讨体位改变对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SPGR)容积扫描方式,对2位受试者头颈部自鼻腔顶部至喉结处进行两种状态下的横断面磁共振成像:平卧参考状态;将双腿抬起大于50°角并持续8 min后的流体重新分布状态。从选定横断面的图像上提取两种状态下上气道截面和颈围边界的坐标,进而计算气道横截面积以及颈围周长。结果图像可清楚地显示流体迁移引起的上气道截面积、形状,及颈围尺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抬腿引起的流体迁移导致上气道截面积减小、颈围增大,与现有文献中给出的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将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的方法用于流体迁移对人体上气道形态影响的研究,可方便、精确地测量由于流体重新分布引起的上气道截面积、形状,及颈围尺度的变化。这一方法将为研究体位改变对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特别是伴有水肿现象的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联的机理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迁移 磁共振成像 上气道截面积 颈围 睡眠呼吸暂停
下载PDF
肺动脉肉瘤与累及中央肺动脉的慢性肺栓塞CT鉴别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苹 宋武 +7 位作者 刘盛 高扬 安云强 侯志辉 熊长明 华潞 孙洋 吕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及其与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组)和累及中央肺动脉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CPT...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及其与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组)和累及中央肺动脉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CPTE组)的患者资料。PAS组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45.4±15.5)岁;CPTE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38.6±14.1)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CT肺动脉造影结果,总结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TE组下肢深静脉血栓(7/19)明显多于PAS组(0/13,P=0.025),且该组N-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674.50(261.70~1977.70)]高于PAS组[66.00(28.10~505.50),P=0.001]。CT肺动脉造影中,PAS组多累及主肺动脉(11/13),病变近端与肺动脉管壁多呈锐角(11/13);高于CPTE组(5/13,P=0.003;2/13,P<0.001)。PAS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干的膨胀指数为1.19±0.17,叶段肺动脉膨胀改变(10例)明显高于CPTE组(0.99±0.19,P=0.006;2例,P<0.001),右心室横径/左心室横径(RVd/LVd)、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PAd/AOd)明显低于CPTE组(0.97±0.19和1.23±0.35,P=0.020;0.98±0.25和1.15±0.20,P=0.039)。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累及主肺动脉且呈膨胀性生长,高度提示肺动脉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对慢性肺栓塞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肉瘤 慢性肺栓塞 计算机断层显像
原文传递
CT血流储备分数不同操作者间测量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文磊 高扬 +8 位作者 赵娜 安云强 宋雷 慕朝伟 胡奉环 尹栋 高立建 徐波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3-688,共6页
目的:评价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不同操作者测量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入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30%-90%且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的患者。FFR<0.8诊断为缺血。两操作者分... 目的:评价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不同操作者测量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入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30%-90%且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的患者。FFR<0.8诊断为缺血。两操作者分别测量CT-FFR,计算Kappa值,评价二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一致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管水平CCTA及CT-FFR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173支冠状动脉血管,其中FFR<0.8血管85支(49.1%),FFR≥0.8血管88支(50.9%)。两操作者测量CT-FFR差值为0.032(0.008,0.092);FFR<0.8血管的两操作者测量差值显著高于FFR≥0.8血管[0.078(0.016,0.128)vs. 0.013(0.007,0.048),P<0.001]。两操作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Kappa值为0.86;诊断缺血的AUC分别为0.913(95%CI:0.861-0.950)和0.948(95%CI:0.903-0.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均显著高于以CCTA管腔狭窄≥50%诊断缺血的AUC[0.690(95%CI:0.616-0.758)],P均<0.001。结论: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一致性良好,诊断缺血的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血流储备分数 一致性 冠心病
下载PDF
应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降低心肌动态CT灌注辐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耿文磊 高扬 +4 位作者 赵娜 颜汉坤 安云强 贾六军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实验猪心肌动态CT灌注(CTP)图像质量的提升程度以及该算法对心肌血流量(MBF)计算的影响。方法麻醉状态下对5只家猪进行静息与负荷动态CTP扫描, 扫描管电压均为100 kV, 低剂量与高剂量管电流分... 目的探讨应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实验猪心肌动态CT灌注(CTP)图像质量的提升程度以及该算法对心肌血流量(MBF)计算的影响。方法麻醉状态下对5只家猪进行静息与负荷动态CTP扫描, 扫描管电压均为100 kV, 低剂量与高剂量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50、300 mA。低剂量扫描数据图像重建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FBP)及DLIR 3种不同强度(低、中、高), 高剂量扫描数据图像重建仅采用FBP。客观评价及主观评价(5分制)图像质量, 客观评价包括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线性回归对DLIR算法强度和图像质量的线性趋势进行检验。采用Shapiro-Wilk检验数据正态性, 正态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非正态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高剂量扫描方案与低剂量扫描方案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7.2、3.8 mS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50, P<0.001)。低剂量下获得的图像随着DLIR强度的升高图像噪声逐渐减低, 图像SNR及CNR逐渐增高(F=60.10、35.87、41.41, P均<0.001)。低剂量下高强度DLIR图像与高剂量FBP图像的噪声分别为(31.7±3.1)、(38.2±1.2)HU, SNR分别为16.6±2.0、13.8±0.8, CNR分别为14.5±1.7、11.6±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0、4.15、5.68, P值均<0.05)。低剂量下高强度DLIR图像与高剂量FBP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8±0.4)、(4.2±0.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 P<0.05)。低剂量下FBP图像与高强度DLIR图像计算MBF在静息状态下分别为(81.3±17.3)、(79.9±18.3)ml·100 ml^(-1)·min^(-1), 负荷状态下分别为(99.4±24.9)、(100.7±27.3)ml·100 ml^(-1)·min^(-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0.89, P>0.05)。结论应用高强度DLIR算法有利于实现实验猪低剂量心肌动态CTP, 可明显提升图像质量, 同时对MBF计算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