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論清初全真道在江蘇的傳播
1
作者 《全真道研究》 2022年第1期91-103,共13页
全真道在清初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南下弘法傳戒活動後,因宣導出家守戒的修道精神,以道觀爲活動中心而獲得江南士紳及信衆的支持,在江蘇社會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從保留到今天的《龍門心法》及《碧苑壇經》可見全真道在江蘇傳播的文化特點.... 全真道在清初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南下弘法傳戒活動後,因宣導出家守戒的修道精神,以道觀爲活動中心而獲得江南士紳及信衆的支持,在江蘇社會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從保留到今天的《龍門心法》及《碧苑壇經》可見全真道在江蘇傳播的文化特點.王常月在南京講經説法既推進了全真道教義的創新發展,也推動了龍門派在南京、茅山、蘇州等地的傳播.清代全真道在江蘇社會中分宗立派,與正一道形成了相互影響、並行發展的趨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全真道 龍門派 王常月 江蘇
原文传递
論江南文脈中的元代老學思想發展的新理路——以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爲例
2
作者 《道家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96-114,共19页
元代道教思想家杜道堅作爲上清派的傳人,在江浙一帶積極傳播上清經法,使茅山道教的影響日漸擴大,通過詮釋《道德經》而力倡皇道帝德的政治理念、無爲而治的處事態度、性命交養的修道方法,在江南文脈中開拓老學思想發展的新理路,爲元初... 元代道教思想家杜道堅作爲上清派的傳人,在江浙一帶積極傳播上清經法,使茅山道教的影響日漸擴大,通過詮釋《道德經》而力倡皇道帝德的政治理念、無爲而治的處事態度、性命交養的修道方法,在江南文脈中開拓老學思想發展的新理路,爲元初江南社會的恢復安寧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派 政治理念 元代 道德 皇道帝德 江南社
下载PDF
論全真道對佛教的藉鑒與吸收 被引量:1
3
作者 《全真道研究》 2011年第1期37-67,共31页
全真道作爲金元時期出現的新道派,其主要特色是以'真性本體論'爲理論基礎,以'性命雙修'爲主要修仙方法,從而使唐代以來道教仙學内部的不同傾嚮逐漸歸於由'性命雙修'而致'全真而仙'的内丹心性學。全真... 全真道作爲金元時期出現的新道派,其主要特色是以'真性本體論'爲理論基礎,以'性命雙修'爲主要修仙方法,從而使唐代以來道教仙學内部的不同傾嚮逐漸歸於由'性命雙修'而致'全真而仙'的内丹心性學。全真道之所以能從一個活動於一隅的小道團很快發展爲在中國道教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道派,至今依然有着生生活力,與它從創立之初就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以儒佛道'三教合一'相號召,積極藉鑒、吸收佛教,尤其是禪宗的思想與方法有着密切關係。全真道援佛詮道,改變並調整了傳統道教追求肉體成仙的價值取嚮,轉爲致力於從人的本真的生命存在中去追求生命的超越,使道教的修行理論在質上産生了一個飛躍,由對形而下之術的探求轉向了對形而上之心性的修養,推動了道教内丹道的興盛和中國傳統心性哲學的發展。隨着近年來學術界對全真道研究的深入,大都注意到了全真道在提倡三教合一的基礎上形成的融合儒佛之傾嚮,但對全真道如何藉鑒、吸收佛教來充實、改革傳統道教,從而促進了道教思想理論與修行實踐的更新與發展,似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擬以早期全真道爲例,從教義理論、内丹修煉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方面來探討全真道對佛教的藉鑒與吸收,以從一個側面來説明佛教對全真道的深刻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佛教 藉鑒與吸收
原文传递
論近現代佛教與基督教的對話——以太虚大師與艾香德牧師的宗教對話爲例
4
作者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3-20,377,共19页
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的高僧太虚大師和挪威來華傳教士艾香德牧師曾多次見面,爲推動本教的發展,就基督教與佛教的信仰與教羲進行討論,表現出一種開放的胸襟和大同的眼光。這種宗教對話使雙方都從中獲益。艾香德受當時中國佛教文化復興思潮,... 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的高僧太虚大師和挪威來華傳教士艾香德牧師曾多次見面,爲推動本教的發展,就基督教與佛教的信仰與教羲進行討論,表現出一種開放的胸襟和大同的眼光。這種宗教對話使雙方都從中獲益。艾香德受當時中國佛教文化復興思潮,特别是居士佛教的影響,逐渐意識到"不研究佛學,不足以傳道"。他創辦頗具佛教文化特色的景風山、道風山、天風山等基督教叢林,發起"宗教聯合運動",促進宗教之間的理解和對話。太虚在推進"人間佛教"時,積極瞭解世界宗教的發展,協調佛教與科學的關係,推進佛教參與當代社會生活,努力在海外弘傳佛法,尤其是在對"人間佛教"的構想中參考了基督教會的建制模式。兩位宗教大師通過宗教對話,在客觀上加深了對彼此宗教的瞭解,并推動各自宗教的發展,但他們的宗教對話實踐在當時也引起頗多争議。今天重新回視兩位宗教大師有關宗教對話之歷史經驗,可見其在當時對近代佛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對話 太虚大師 人間佛教 艾香德牧師 基督教叢林宗教聯合運動
下载PDF
《聾瞽指歸》與《三教指歸》新考——兼論空海的儒佛道三教觀
5
作者 《佛教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210-225,391,共17页
生活于平安朝的空海是日本歷史上最富有創造性貢獻的佛教高僧之一,也是日本歷史上最早關注儒佛道三教關係的學者。空海的《聾瞽指歸》(後稱《三教指歸》)是他來華之前,為明學佛之志而作,也是日本第一部三教論衡著作.本文通過比較《聾瞽... 生活于平安朝的空海是日本歷史上最富有創造性貢獻的佛教高僧之一,也是日本歷史上最早關注儒佛道三教關係的學者。空海的《聾瞽指歸》(後稱《三教指歸》)是他來華之前,為明學佛之志而作,也是日本第一部三教論衡著作.本文通過比較《聾瞽指歸》與《三教指歸》的關係,來探討空海對儒佛道三教的認識,以期從一個側面展現平安朝日本人是如何通過閱讀、詮釋漢籍而有選擇地接納并受容中國文化,促進佛教在日本傳播發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海 《聾瞽指歸》 《三教指歸》 儒佛道三教關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