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儿童的“沉思之思”——技术统治时代超越技术两重性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乐乐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5,共12页
在当今的技术统治时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作为教育手段的技术表现出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然而,技术具有两重性,它虽然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但也会对儿童形成全面的束缚和控制。不过,人之为人的技术本... 在当今的技术统治时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作为教育手段的技术表现出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然而,技术具有两重性,它虽然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但也会对儿童形成全面的束缚和控制。不过,人之为人的技术本质又决定了如果我们由此走向盲目抵抗的另一极,仍然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对技术的工具论、计算主义或享用论的狭隘认识,借鉴海德格尔等人的技术哲学,通过一种现象学的还原、建构和解构,走向对技术的“沉思之思”。这本质上是让我们对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态度,使我们既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为何需要技术、应该如何发展与运用技术,又不会被技术奴役和控制。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儿童对自然物的经验、支持儿童动手劳作、开展儿童哲学对话等方式,培植儿童对于“沉思之思”的心理意识萌芽。小学、中学和大学可以继续这种思维方式的培育,直至个体具备成熟的“沉思之思”,以此重建人类与技术出自本然需要的本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统治时代 技术的本质 技术哲学 “沉思之思”
下载PDF
回到“儿童的经验”——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乐乐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5,共4页
杜威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无疑震动了中国的旧教育,杜威的哲学观及新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关于杜威"儿童的经验"的理解,应当重视如下几方面:教育是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一切经验皆是发展的终点... 杜威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无疑震动了中国的旧教育,杜威的哲学观及新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关于杜威"儿童的经验"的理解,应当重视如下几方面:教育是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一切经验皆是发展的终点和积极性的,所有的经验都是看得见和封闭的。对于杜威的"经验"要重新审视,并正确认识和回到"儿童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儿童 经验
原文传递
作为“根据”的儿童与“伟大成人”的诞生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乐乐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9,共10页
从个体生命来看,伟大成人经由伟大儿童的诞生而实现自身,是保全了童心的人。与此同时,伟大儿童还造就着伟大的社会,儿童的社会位置和当下生活形态决定了未来良善社会之可能。从儿童是宇宙的原型来看,人类精神将在“永恒的儿童”身上寻... 从个体生命来看,伟大成人经由伟大儿童的诞生而实现自身,是保全了童心的人。与此同时,伟大儿童还造就着伟大的社会,儿童的社会位置和当下生活形态决定了未来良善社会之可能。从儿童是宇宙的原型来看,人类精神将在“永恒的儿童”身上寻求原点和故乡。儿童不仅是教育学的学科根据,而且是成人、国家和人类精神的根据。走向伟大儿童即走向一条坚守儿童主义的历史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儿童 伟大成人 儿童主义
下载PDF
儿童哲学课与儿童之显现 被引量:1
4
作者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共7页
儿童哲学课初创之时以儿童之外的“哲学知识”提升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其重点在培养儿童“哲学的能力”。今天的儿童哲学课已经突破“哲学”的藩篱,越发从“成人的哲学”转向“儿童自己的哲学”,转向儿童自身对周遭世界的意义建构与生... 儿童哲学课初创之时以儿童之外的“哲学知识”提升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其重点在培养儿童“哲学的能力”。今天的儿童哲学课已经突破“哲学”的藩篱,越发从“成人的哲学”转向“儿童自己的哲学”,转向儿童自身对周遭世界的意义建构与生命体验。建立在“儿童立场”之上的儿童哲学课,正在逐步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充盈着游戏精神和对话精神。儿童哲学课的最终目的不在儿童获取了多少哲学知识,而是在儿童与成人如何在一种超越哲学文本的框架下共同建构意义世界,让儿童如其所是地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儿童哲学课 游戏精神 对话精神
原文传递
儿童形而上学存在的实现道路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乐乐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7,共12页
教育学意义上的儿童概念正在逐渐消解儿童存在之完整意涵,其原因在于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总是无意识地把具象的个别儿童与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儿童对立起来。从哲学上看,儿童形而上学之分析是对个别儿童认识的一种奠基性活动。儿童形而上... 教育学意义上的儿童概念正在逐渐消解儿童存在之完整意涵,其原因在于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总是无意识地把具象的个别儿童与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儿童对立起来。从哲学上看,儿童形而上学之分析是对个别儿童认识的一种奠基性活动。儿童形而上学研究的实现道路是从赫拉克利特开始的,尼采和海德格尔丰富了赫拉克利特所昭示的道路。此后,梅洛·庞蒂、阿甘本等哲学家继续走向了儿童形而上学的实现道路,从而开启了一条儿童形而上学存在的历史发展线索。儿童作为一种形而上学存在之研究,不是对具体的个别儿童认识之排斥;相反,是在一种更为完整的意义上丰富已有的儿童认识。因此,教育学需要承认儿童存在的整全性,相信儿童可以反哺教育学理论,把尊重儿童、儿童友好等理念作为教育实践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形而上学 儿童哲学 儿童存在论 教育方法论 儿童概念
下载PDF
儿童哲学课与儿童之显现
6
作者 《教育科学文摘》 2023年第1期67-68,共2页
儿童哲学课在1970年代由美国哲学家马修·李普曼提出,后又经加雷斯·B.马修斯从理论上证明儿童天生具有哲学思维,哲学乃是童年的理性重建等基础问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为儿童开设哲学探究课、和儿童一起“做哲学”等俨然... 儿童哲学课在1970年代由美国哲学家马修·李普曼提出,后又经加雷斯·B.马修斯从理论上证明儿童天生具有哲学思维,哲学乃是童年的理性重建等基础问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为儿童开设哲学探究课、和儿童一起“做哲学”等俨然成为一股新儿童教育潮流。在李普曼提升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之上,儿童哲学课发展至今,更加关注儿童自身对生活的好奇与独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普曼 探究课 哲学思维 马修斯 美国哲学家 理性重建 逻辑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
下载PDF
孔子“仁”之新解及其对当下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6-59,共4页
仁,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范畴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究其内涵与评价标准,理解其实现方法,有助于我们端正行为与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内涵 标准 方法 意义
下载PDF
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及英译探析
8
作者 王先州 《海外文摘》 2021年第4期13-15,共3页
网络流行语日新月异,与社会的发展以及认知机制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选取了包括汉语词(组)“爷青回”“有内味了”和“真香”,以及英汉语码混用词(组)“duck 不必”“u1s1”和“妙 book言”等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从语言经济学的角... 网络流行语日新月异,与社会的发展以及认知机制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选取了包括汉语词(组)“爷青回”“有内味了”和“真香”,以及英汉语码混用词(组)“duck 不必”“u1s1”和“妙 book言”等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其产生过程,并试图找到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原语特点、最大限度保留原语内涵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经济学 网络流行语 英译
下载PDF
从老庄哲学评析“钱学森之问”
9
作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0-123,共4页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是"钱学森之问"的核心。一直以来,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和忽略了儿童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本体价值。只有关注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才是解决&qu...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是"钱学森之问"的核心。一直以来,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和忽略了儿童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本体价值。只有关注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才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根本之道。先秦道家思想提出解放人的自然天性,追求自然之道,这与儒家思想压抑人性的伦理纲常学说相对立,是与儿童自由全面的发展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哲学 钱学森之问 儿童教育 解放儿童
下载PDF
孔子“好学”思想新解及其教育意蕴
10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2-65,共4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重视教育在人的教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好学"是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好学"不单指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还有其深层次的内涵——品德的培养。做到"好学",不仅需要学生、学...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重视教育在人的教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好学"是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好学"不单指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还有其深层次的内涵——品德的培养。做到"好学",不仅需要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多方努力,更需要学生自身学会调节、平衡内心的各种冲突。"好学"思想在当今社会应该活起来、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教育 好学
下载PDF
尼采哲学中对儿童的发现与肯定
11
作者 《特立学刊》 2015年第6期39-41,共3页
哲学史上,每一次对人的发现和肯定也是对儿童的发现和肯定。文艺复兴之后,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成为人类认识自我的核心线索。尼采在对人生问题的探讨中,提出要认识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和权力,要肯定儿童、解放儿童及释放他们的天性,等... 哲学史上,每一次对人的发现和肯定也是对儿童的发现和肯定。文艺复兴之后,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成为人类认识自我的核心线索。尼采在对人生问题的探讨中,提出要认识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和权力,要肯定儿童、解放儿童及释放他们的天性,等等。这些主张,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儿童、树立儿童本位观仍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肯定儿童 儿童本位
下载PDF
论现代儿童观下的图画书及其选择
12
作者 《江苏幼儿教育》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图画书因其图画与文字的完美结合、突出趣味性和艺术性而被儿童和成人所喜爱。面对图画书市场的日益丰富以及社会和家长日益关注图画书对儿童的成长作用,图画书选择的问题日益凸显。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必须坚持以儿童为本位,去商业化... 图画书因其图画与文字的完美结合、突出趣味性和艺术性而被儿童和成人所喜爱。面对图画书市场的日益丰富以及社会和家长日益关注图画书对儿童的成长作用,图画书选择的问题日益凸显。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必须坚持以儿童为本位,去商业化和利益化,树立一种以儿童为本位的过滤原则,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天性,这样才能使更多优秀的图画书进入儿童世界和童年生活,为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作最好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书 儿童本位 选择
原文传递
观点
13
作者 陈乐乐 +1 位作者 楼华 鲁小玉 《福建教育》 2023年第12期64-64,共1页
培养儿童的“沉思之思”孙蓉鑫、陈乐乐在《学前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当今的技术时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领城。人们对作为教育手段的技术表现出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然而,技术具有两面性,它虽然可以促进儿... 培养儿童的“沉思之思”孙蓉鑫、陈乐乐在《学前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当今的技术时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领城。人们对作为教育手段的技术表现出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然而,技术具有两面性,它虽然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但也会对儿童形成全面的束缚和控制。不过,人之为人的技术本质又决定了如果我们由此走向盲目抵抗的另一极,仍然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对技术的工具论、计算主义或享用论的狭隘认识,借鉴海德格尔等人的技术哲学,通过一种现象学的还原、建构和解构,走向对技术的“沉思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研究 培养儿童 计算主义 人之为人 工具论 学习与发展 现象学 积极的态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