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4
1
作者 园园 +4 位作者 刘树金 杨志远 程洪彪 贾现文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21-2232,共12页
在高产施氮量180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水分管理... 在高产施氮量180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累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水氮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氮、磷、钾间的吸收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抽穗期氮、磷、钾的累积与各养分在结实期转运总量间,以及结实期各养分转运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氮、钾在抽穗前期的累积对促进结实期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影响显著,但氮肥后移比例过重(N4处理)及W3处理均会导致结实期叶片和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的显著降低,氮、磷、钾降幅分别达2.73%~18.00%、8.03%~19.70%、6.52%~17.02%。据产量及其与养分吸收、转运间关系的表现,W1模式下氮肥后移量以占总施氮量的40%~60%为宜,W2模式与氮肥运筹方式为基肥:蘖肥:孕穗肥(倒四、二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3:3:4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W3模式下,应减少氮肥的后移量,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缓/控释氮肥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1
2
作者 彭玉 +4 位作者 蒋明金 徐徽 秦俭 杨志远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全部底施、尿素常...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全部底施、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释肥、树脂包膜控释肥4种氮肥种类,研究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分配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产量构成因素与氮素在结实期转运总量及其分配呈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灌溉和缓/控释肥均能提高干物质量、氮素吸收及产量并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施用缓/控释肥氮素表观利用率达42%~53%,相较于尿素全部底施和传统的尿素常规运筹,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23%,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26%~71%,增产8%~19%。控灌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有效性高,保证足穗、促进重穗;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能保持氮素的高效释放,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从而提高稻株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淹水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无效分蘖减少,氮素入渗、淋溶降低,成穗率提高。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运转的表现,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为本试验最佳处理,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高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干湿交替灌溉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81
3
作者 园园 +2 位作者 李旭毅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5-2063,共9页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期水稻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各生育期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有显著互作作用,W2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有助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吸氮量的增加,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而且与施氮量为180kg hm-2耦合能达到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增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施氮量达270kg hm-2时水氮互作优势减弱,不利于3种灌水方式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提高,还会导致产量及氮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各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将各生育期功能叶GS活性作为准确判断水稻各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指标;并可将抽穗期剑叶中NR、GS、GOGAT及内肽酶(EP)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氮代谢 酶活性 氮素利用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0
4
作者 园园 +3 位作者 李旭毅 张荣萍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5-664,共10页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并探讨...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累积、转运、分配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作用,水氮互作下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其与产量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且抽穗前期氮、磷的累积以及分蘖盛期对钾的吸收状况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产量与稻株氮、磷、钾吸收及转运关系间的表现,W2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为180kghm-2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方式,淹灌条件下,施氮量以180kghm-2为宜,旱种条件下,施氮量可适当降至90~18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养分 吸收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杂交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0
5
作者 彭玉 马均 +3 位作者 蒋明金 严奉君 杨志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8-1057,共10页
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4种氮肥种类(尿素一道清、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释肥、树脂包膜控释肥)在不同移栽秧龄施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形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秧苗3叶1心、5叶1心移栽时水稻... 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4种氮肥种类(尿素一道清、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释肥、树脂包膜控释肥)在不同移栽秧龄施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形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秧苗3叶1心、5叶1心移栽时水稻在结实期的总根长、根系体积和根系伤流强度比7叶1心移栽时高。与施用尿素相比,施用缓/控释肥显著增加了根干重、总根长、根系体积和根系伤流强度。在不同移栽秧龄下,施用缓/控释肥均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并向土壤深层分布,保持根系活力。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籽粒产量与抽穗后的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伤流强度和10 cm以下的根系分布比例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表现,5叶1心移栽、施用树脂包膜控释肥,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根系 形态生理
下载PDF
秸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9
6
作者 严奉君 +5 位作者 马均 徐徽 李玥 杨志远 蒋明金 吕腾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5,共13页
【目的】在我国稻-麦、稻-油等多熟制区域,富含氮素的小麦、油菜等水稻前茬作物秸秆被大量弃置、焚烧,造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稻季氮肥投入量却在逐年增加,因此在水稻生产中研究秸秆覆盖与氮肥配合施用的理论与技术,对实现秸... 【目的】在我国稻-麦、稻-油等多熟制区域,富含氮素的小麦、油菜等水稻前茬作物秸秆被大量弃置、焚烧,造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稻季氮肥投入量却在逐年增加,因此在水稻生产中研究秸秆覆盖与氮肥配合施用的理论与技术,对实现秸秆还田与减少氮肥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油菜、小麦2种秸秆覆盖方式下,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以期寻求最佳的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搭配模式。【方法】本试验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覆盖(S1)、油菜秸秆覆盖(S2)和无秸秆覆盖(S0);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135 kg/hm2总施氮量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为5∶3∶2(N1);基肥∶蘖肥∶穗肥为3∶3∶4(N2);基肥∶蘖肥∶穗肥为3∶1∶6(N3)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各处理杂交稻在移栽后20 d、移栽后30 d、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生长及形态、各生育期的干物质与氮素积累,水稻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各时期氮素积累及利用效率,同时对各生育时期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覆盖均可有效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的根系生长、改善根系形态、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与氮素积累,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及稻米产量。在不同种类秸秆覆盖下,基肥∶蘖肥∶穗肥(倒4叶龄期施入)为3∶3∶4(N2)时,可及时地对杂交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根系生长进行调控,有效促进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率,提高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稻谷产量,为本试验中最优的氮肥管理模式;而氮肥后移比例过高(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还田 水稻 根系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水氮管理模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2
7
作者 园园 +4 位作者 徐徽 李玥 严奉君 蒋明金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39-1649,共11页
以高产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中产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处理,研究其对氮... 以高产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中产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处理,研究其对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特性,并探讨氮素利用及产量与生理响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效率品种间的差异与水氮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特征、灌溉水生产效率、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在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明显高于水氮管理模式的调控效应;而水氮管理模式对灌溉水生产效率、总吸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的调控作用显著。W2N1相对于W1N1及W3N2水氮管理模式能促进不同氮效率水稻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氮素的累积,提高功能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光合速率(Pn)及根系活力,进而提高稻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且对中产氮低效品种的调控效应显著高于对高产氮高效品种,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管理模式。高产氮高效品种的平均总颖花数、拔节至抽穗期稻株氮累积量、功能叶GS活性、Pn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尤其结实期高产氮高效品种更有利于维持叶片及根系的代谢同化能力,利于氮素转运、再分配到籽粒中提高稻谷生产效率及氮肥利用效率,是氮高效品种相对于氮低效品种高产、氮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水氮管理模式下不同氮效率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功能叶GS活性、Pn及根系活力与氮素利用及稻谷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尤其以水稻抽穗期剑叶GS活性及根系活力与氮素利用及稻谷产量的正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模式 水稻 氮效率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施肥水平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8
作者 园园 +5 位作者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徐徽 王海月 马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45-4756,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氮效率杂交水稻产量差异与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设置低肥(75 kg N·hm^(-2),3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氮效率杂交水稻产量差异与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设置低肥(75 kg N·hm^(-2),37.5 kg P_2O_5·hm^(-2),75 kg K_2O·hm^(-2),记为N_1P_1K_1)、中肥(150 kg N·hm^(-2),75 kg P_2O_5·hm^(-2),150 kg K_2O·hm^(-2),记为N_2P_2K_2)、高肥(225 kg N·hm^(-2),112.5 kg P_2O_5·hm^(-2),225 kg K_2O·hm^(-2),记为N_3P_3K_3)3种施肥水平,并在各施肥水平下均增设一不施氮处理,研究其对不同氮效率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结实期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结果】品种与施肥水平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转运、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特征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品种对氮肥回收利用率、千粒重,以及总颖花数的影响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施肥水平的调控效应;施肥水平对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结实期叶片和茎鞘氮的运转,以及产量调控作用显著。N_2P_2K_2相对于N_1P_1K_1处理能促进不同氮效率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提高氮收获指数,促进结实期叶片和茎鞘中氮素的运转,进而显著提高稻谷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且N_2P_2K_2均显著高于同品种下其他的肥料施用处理,为本试验最佳的氮磷钾肥施用模式;N_3P_3K_3处理易造成结实期叶片及茎鞘中氮滞留量增加,氮转运贡献率显著降低,导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高效品种具有总颖花数、结实率高的特征,其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累积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等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但千粒重并不是氮高效品种所独有的特征;此外,氮高效品种结实期更有利于叶片与茎鞘氮素的运转及穗部氮素的累积,尤其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水平 水稻 氮效率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机械旱直播方式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被引量:54
9
作者 郑洪帧 +4 位作者 徐徽 杨志远 贾现文 程洪彪 马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18,共9页
为了明确机械旱直播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形成机制,以杂交籼稻(F优498)和常规粳稻(徐稻4号)为试材,通过一次浅旋耕机械旱直播(B1)、"调墒、两旋"机械旱直播(B2)2种机械旱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撒播(B3)处理为对照,研究其对直播水稻产... 为了明确机械旱直播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形成机制,以杂交籼稻(F优498)和常规粳稻(徐稻4号)为试材,通过一次浅旋耕机械旱直播(B1)、"调墒、两旋"机械旱直播(B2)2种机械旱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撒播(B3)处理为对照,研究其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品种与直播处理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与保护酶活性、根系伤流强度、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不同直播处理下,F优498在产量及生长发育特性各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徐稻4号。与B3相比,同一品种下机械旱直播各处理均能优化群体茎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证齐穗期适宜的LAI,提高了高效叶面积率,并有利于提高结实期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剑叶净光合速率与保护酶活性、根系伤流量及茎秆抗倒伏能力,并在保证一定数量有效穗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是机械旱直播水稻高产的重要原因。不同机械旱直播处理下,B2比B1处理能进一步提高机直播水稻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累积并延缓LAI的衰减、增强根系活力及茎秆的抗倒能力,提高了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最终促进了产量的提高,为最佳的机械旱直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生长 水稻 直播 栽培方式 产量
下载PDF
“三孩”生育新政:缘起、预期效果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55
10
作者 陈友华 《人口与社会》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三孩”生育新政是党中央在中国人口、经济与社会形势面临新的变化与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对前期生育政策调整效果不彰的补充性考虑。“三孩”人口新政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意义,但是,受育龄妇女规模下降、生育率低迷、婚育... “三孩”生育新政是党中央在中国人口、经济与社会形势面临新的变化与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对前期生育政策调整效果不彰的补充性考虑。“三孩”人口新政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意义,但是,受育龄妇女规模下降、生育率低迷、婚育年龄延后、二孩家庭基数较低、孩次递进比边际递减、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趋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三孩”生育政策对我国出生人口与生育水平的预期影响将十分有限,也无法对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根本性影响。然而,为使人口新政尽可能达到政策预期,各项相关配套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尤为重要。未来中国应当继续推进生育政策改革,理性看待并接受长期少子老龄化的客观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孩”生育政策 生育率 人口发展 女性权益保障 养老保障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园园 +5 位作者 严奉君 杨志远 徐徽 李玥 王海月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9,共13页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4(N_2)、3∶1∶6(N_3),以及不施氮(N_0)处理;研究其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氮碳代谢的影响,并探讨氮肥后移下花后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转运、分配的共性响应机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氮肥运筹对花后氮素利用特征、光合同化物分配、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氮高效品种与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40%、氮素穗肥运筹以倒四、倒二叶龄期等量追施相配套(N_2处理),能促进花后氮素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叶片、茎鞘、根系、穗各营养器官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与转运,进而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为本试验氮高效品种配套的氮肥运筹优化模式。花后不同氮肥运筹下,氮高效品种光合同化物、氮素的累积与转运,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7.78~12.75 mg ^(13)C株^(–1)、15.14~18.78mg ^(15)N株^(–1);且叶片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2.21~4.55 mg ^(15)N株^(–1),茎鞘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0.05~1.14 mg ^(15)N株^(–1);而穗部氮高效与氮低效品种^(13)C同化物分别增加31.04~44.68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42.04%~46.38%)、24.94~34.26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36.45%~41.36%),^(15)N则分别增加35.56~46.58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61.82%~82.93%)、27.37~31.57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58.04%~68.31%)。氮高效品种花后具有强光合碳同化、氮素的协同吸收转运特征,以及碳氮代谢能力,来满足籽粒灌浆期对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氮效率 水稻 氮肥 碳氮代谢
下载PDF
种子引发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5
12
作者 园园 +4 位作者 王明田 李旭毅 郭翔 胡蓉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31-1940,共10页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引发效果较明显。且适度PEG引发稻种的效果明显好于水引发,杂交籼稻在PEG浓度为20%的条件下引发效果最优,而常规粳型水稻在PEG浓度为10%~15%的引发条件下效果较好,但超出最高PEG引发浓度的阈值,会对稻种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萌发。引发处理后的稻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响应表明,适当强度的引发处理利于激发稻种物质代谢、利于各水稻品种的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显著提高,而严重的水分胁迫均不利于稻种萌发;表明引发处理虽能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活力,但稻种激发自身对外界萌发环境的协调能力有限,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籼稻优于粳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引发 不同基因型水稻 水分胁迫 发芽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两种生态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旭毅 +4 位作者 程洪彪 郑宏祯 刘树金 胡蓉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3-781,共9页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hm2。在此施氮量下,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氮肥运筹措施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最佳,扩行减株稀植栽培方式以5∶2∶3最佳,抛秧栽培温江点和汉源点分别为4∶1∶5和5∶2∶3最佳。不同栽培方式在温江点均可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提高群体颖花量和生物产量而获得高产;汉源点三角形栽培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措施不仅生物产量极显著提高,还维持了较高的收获指数(H I),增产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此外,宽窄行栽培较扩行减株稀植栽培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生态条件和氮肥调控措施的改变对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与后期群体大小和温光条件有关;抛秧栽培抽穗前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措施来提高其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是其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氮素调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王海月 李玥 +8 位作者 李应洪 蒋明金 王春雨 赵建红 园园 徐徽 严奉君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64,共15页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机插稻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应洪 王海月 +5 位作者 吕腾飞 张绍文 蒋明金 何巧林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5-277,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钵苗机插+中密度(M_1D_2)"、"钵苗机插+低密度(M_1D_3)"、"毯苗机插+高密度(M_2D_4)"、"毯苗机插+中密度(M_2D_5)"、"毯苗机插+低密度(M_2D_6)"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的处理开展试验。【结果】秧龄与插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机插方式及密度处理下,机插25 d秧龄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单茎叶片和茎鞘表观转运量及转运率、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抽穗后净同化率以及产量均明显优于40 d秧龄处理。同一秧龄和机插方式下,水稻群体茎蘖数、各时期LAI和衰减率、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势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抽穗后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在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_1D_2处理最优,而毯苗机插则表现为随着密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且钵苗机插各指标较毯苗优势明显。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行距33 cm、配套株距14.5~15.5 cm,因群体总颖花数、结实率的优势,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中又以行距33 cm、株距15.5 cm最能充分发挥其杂交籼稻株型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到12.74 t/hm^2,是本研究最佳组合;而毯苗机插随秧龄增大以及栽插密度的降低,群体质量指标恶化,有效穗数不同程度降低,产量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龄 钵苗机插 毯苗机插 密度 产量 光合生产
下载PDF
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冈优527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马均 +5 位作者 园园 徐徽 严奉君 代邹 蒋明金 李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47-2061,共15页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灌(W1)、控制性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处理及4种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7﹕3﹕0...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灌(W1)、控制性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处理及4种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7﹕3﹕0、5﹕3﹕2(穗肥于倒4叶龄期施入)、3﹕3﹕4(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2﹕2﹕6(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分别记为N1、N2、N3、N4),并设置不施氮处理,记为N0,分析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探讨水氮互作下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水与氮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叶面积指数(LAI)、抽穗期粒叶比、剑叶净光合速率、群体透光率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互作效应分解分析表明,适当的氮肥后移处理、W2处理对产量均表现为正效应,且氮肥运筹效应大小表现为:N3>N2>N1,氮肥后移比例过大至N4处理水平、W3处理均会加重灌水处理的负效应;而水氮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W2处理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能促进氮肥肥效,达到以水促肥的目的,且W2模式下氮肥后移量可占总施氮量的40%,与基肥﹕分蘖肥﹕穗肥(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为3﹕3﹕4氮肥运筹模式(N3处理)相配套,其水氮交互正效应不同程度的高于其他处理,能及时对群体分蘖数进行调控,提高成穗率,保证抽穗期水稻适宜的LAI及粒叶比,适当降低了上3叶叶倾角,提高了高效叶面积率及保持了群体透光率,有利于提高结实期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并在保证一定数量有效穗及结实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最终促进了产量的增加,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方式。而其他各水氮处理出现交互优势减弱,甚至出现负效应,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尤其W3处理和氮肥运筹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灌水方式 氮肥运筹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水稻群体发育与产量形成特征 被引量:35
17
作者 龙旭 汪仁全 +1 位作者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以杂交水稻组合冈优527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和传统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TSRI下,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强,茎蘖成穗率提高,结实期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能维持上3叶高效的叶面积... 以杂交水稻组合冈优527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和传统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TSRI下,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强,茎蘖成穗率提高,结实期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能维持上3叶高效的叶面积指数及延缓根系的衰老,并提高物质累积与转运,而且TSRI与施氮量200kg/hm2配合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壤和空间资源,有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建成,其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充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施氮水平。施氮量240kg/hm2不仅影响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群体过大、荫蔽严重,还会导致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换率及产量的下降,因而不宜过分依赖增加氮肥来提高TSRI下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施氮量 群体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荣萍 马均 +1 位作者 蔡光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4-1742,共9页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直接影响受精结实,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低温 开花期 开花 结实
下载PDF
基于新型人体舒适度的气象敏感负荷短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高亚静 +3 位作者 杨文海 啜斌 梁海峰 李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46-1954,共9页
针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对电网负荷预测造成的挑战,该文在现有的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雾霾、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指标的新型人体舒适度概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构建考虑时空分... 针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对电网负荷预测造成的挑战,该文在现有的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雾霾、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指标的新型人体舒适度概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构建考虑时空分布特性的人体舒适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在处理连续变量时采用优化的离散化方法,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标选择预测相似日,并以人体舒适度指数作为模型输入进行电网的短期负荷预测。通过保定市和上海市的民用负荷和天气数据验证了文中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 雾霾 时空分布特性 AHP-熵权法 改进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共同富裕: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友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00-108,147,共10页
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脱贫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后所确立的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面临“蛋糕”很难迅速做大与“蛋糕”分配不公两方面的挑战,前者表现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后者体现为利益失衡与贫富差距悬殊导致诸... 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脱贫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后所确立的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面临“蛋糕”很难迅速做大与“蛋糕”分配不公两方面的挑战,前者表现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后者体现为利益失衡与贫富差距悬殊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相互交织。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一是完善财富创造激励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促进充分就业,三是降低税赋与提高劳动者薪酬占GDP比重,四是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五是增加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六是鼓励公益慈善与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富裕之路“知不易”、“行更难”,彰显了党和政府的过人胆识与远大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问题与挑战 路径选择 财富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