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例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卢萍 +2 位作者 周文文 叶学正 李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M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En 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骨髓涂片检查,并对生存进行随访。结果6例MS中男女各3例,年龄范...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M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En 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骨髓涂片检查,并对生存进行随访。结果6例MS中男女各3例,年龄范围23~66岁;发生部位为小肠1例、上腭1例、手掌1例、结肠1例、肺1例、宫颈1例。细胞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散在分布,互不粘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少,染色质细腻而均匀分布,2例核仁清晰,大小不一,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标记不同程度表达MPO、CD43、CD117、CD68-KP1、CD13、CD15、Lysozyme,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6例均符合粒细胞肉瘤。随访期内3例伴急性髓系白血病确诊后分别于5、6、11个月死亡,其余3例仍存活。结论 MS为一种罕见以髓系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恶性肿瘤,需在形态学的基础上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预后
下载PDF
Fas/FasL系统与肿瘤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徽 《医学综述》 2006年第23期1433-1435,共3页
Fas(CD9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超家族成员,它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Fas与其天然配体结合可引起表达Fas的细胞凋亡。在多种肿瘤细胞出现Fas表达下调和Fas配体(FasL)表达上调的现象,这与清除肿瘤浸润性淋巴... Fas(CD9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超家族成员,它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Fas与其天然配体结合可引起表达Fas的细胞凋亡。在多种肿瘤细胞出现Fas表达下调和Fas配体(FasL)表达上调的现象,这与清除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而且,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也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通过各种药物或基因转染的方法可恢复Fas-FasL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FASL 肿瘤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MTA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ERα表达及浸润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徽 张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pGenesil-1/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1231和MCF-7细胞MTA1基因的沉默效应,了解其对ERα表达及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并构建重组质粒pGenesil-1/MTA1,将该质粒分别转染MDA—MB-231和MC... 目的通过观察pGenesil-1/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1231和MCF-7细胞MTA1基因的沉默效应,了解其对ERα表达及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并构建重组质粒pGenesil-1/MTA1,将该质粒分别转染MDA—MB-231和MCF-7细胞,荧光显微镜评估转染效率,RT—PCR检测MT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Ra和MMP-9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α蛋白表达,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两株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nesil-1/MTA1,并成功转染入MDA—MB-231和MCF-7细胞(平均转染效率分别为82.5%和78.2%)。两株细胞MTA1 mRNA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分别为80.2%和58.7%)。经干扰MTA1基因后MDA-MB-231细胞ERα蛋白表达得到逆转,呈阳性表达;MMP-9 mRNA表达下降;细胞体外侵袭力减弱(侵袭指数为27.2%±2.1%),与干扰前(76.3%±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F-7细胞转染重组质粒并干扰MTA1基因后,ERα蛋白、MMP-9 mRNA表达和体外侵袭能力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质粒pGenesil-1/MTA1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细胞MTA1基因表达,ERα在MDA—MB-231细胞得到逆转,表达阳性,其高侵袭能力减弱,使干扰肿瘤转移靶基因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RNA干扰 基因 肿瘤抑制
原文传递
miR-126靶向EGFL7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文文 +1 位作者 李光新 肖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0期2055-2062,共8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EGFL7)参与肿瘤细胞侵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设计构建miR-126过表达质粒,将该质粒转染并筛选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L7,Wnt-1,β-cate...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EGFL7)参与肿瘤细胞侵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设计构建miR-126过表达质粒,将该质粒转染并筛选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L7,Wnt-1,β-cateni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imentin蛋白的表达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Twist和Slug转录因子mRNA表达,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观察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成功建立过表达mi R-126的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iR-126,稳定转染细胞株EGFL7蛋白表达下调(P<0.01),并下调Wnt-1/β-catenin蛋白水平(P=0.02/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1),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且细胞形态由梭形间充质样向多边形上皮样转化;Twist和Slug转录因子表达下调(P<0.01),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减弱(P<0.01)。结论:miR-126通过靶向调节EGFL7调控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及Twist,Slug转录因子,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降低了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侵袭能力,EGFL7可作为一种预测乳腺癌转移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并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6 人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 Wnt-1/β-catenin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肿瘤
下载PDF
STAT3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裕 王冬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ER、PR、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STAT3、ER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R则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STAT3与ER激素呈正相关(γ=0.452,P=0.000),与PR激素无关(γ=0.1378,P=0.071)。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PR、STAT3过度表达有关,而STAT3的表达与雌激素调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下载PDF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冬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临床病理分期均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Ⅲc期,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呈阳性表达。病例1手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于手术后5月死亡;病例2手术后立即给予化疗和盆腔大野放疗,已无瘤生存2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小细胞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组织细胞肉瘤四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文文 +2 位作者 宋容 叶学正 李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H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活检或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4例HS...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H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活检或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4例HS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43.25岁);发生部位为淋巴结2例、皮肤1例、结肠1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散在分布、互不黏附,瘤细胞体积中等到大,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上皮样,胞质较丰富,略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呈泡沫状,核圆形、卯圆形,偏位,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嗜碱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见双核瘤细胞,多形性明显,可见多核瘤巨细胞,2例可见灶状泡沫状胞质的瘤细胞,1例可见灶状肉瘤样梭形细胞区,2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4例均见到多少不一的炎细胞背景。4例患者均弥漫表达α-1-ACT、CD68、CD163、溶菌酶,3例表达CD45、CD45RO。电镜检查4例患者均显示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内含溶酶体,不见Birbeck小体、细胞间连接及指状突起。4例均进行了随访,3例确诊后6~13个月死亡,1例局限于皮肤及皮下者现存活。结论HS为一种罕见的显示成熟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进行排除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肉瘤 免疫表型分型 显微镜检查 电子 诊断 鉴别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卵巢类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雨聪 周琦 +1 位作者 王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类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卵巢类癌,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例1中患者为40岁女性,病例2中患者为33岁女性,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下腹疼痛,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类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卵巢类癌,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例1中患者为40岁女性,病例2中患者为33岁女性,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下腹疼痛,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岛状型。临床病理分期病例1为Ⅰa期,手术后无其他治疗已无瘤生存9年;病例2为Ⅲc期,术后接受化疗,6个月后死于本病。结论:原发性卵巢类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无典型临床症状,诊断需除外转移性类癌。早期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后愈后良好,晚期患者愈后差,化疗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EGFL7及β-catenin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文文 肖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3期472-479,共8页
目的:检测并探讨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EGFL7)和β-链蛋白(β-c aten i n)在乳腺癌患者病变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EG... 目的:检测并探讨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EGFL7)和β-链蛋白(β-c aten i n)在乳腺癌患者病变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EGFL7及β-catenin蛋白在93例乳腺癌组织(其中淋巴结转移病例62例,远处转移病例10例)与54例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组织中的表达,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GFL7蛋白水平。结果:EGFL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组织(P<0.05),EGFL7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相比,伴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病例EGFL7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伴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而伴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与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EGFL7蛋白水平高于无转移的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组织(P<0.05),其中伴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病例血清EGFL7蛋白水平与只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L7及β-catenin蛋白检测对评估乳腺癌转移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 Β-链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裕 +1 位作者 王冬 周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5-886,共2页
0引言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的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腺肉瘤、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黑色素瘤及淋巴瘤均是特殊罕见病理类型。对24例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进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提高对少见病理类型宫颈癌诊治的认识。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诊断 病理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VI-RADS系统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方 杨露 +7 位作者 王雨 李俊 戴君勇 鲜鹏 袁刚军 李元 刘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512-2518,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与否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并完成经尿道膀...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与否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并完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278例膀胱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不同影像学医师分别进行磁共振VI-RADS评分,Kappa检验其一致性;分析VI-RADS评分与病理结果的吻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VI-RADS各评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能;比较不同手术方式获取的病理组织与VI-RADS评分吻合度。结果两位影像评估者VI-RADS评分一致性较好(符合率为79.86%,Kappa值=0.750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VI-RADS评分≥3时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74,约登指数为54.78%,敏感度为96.16%,特异度为58.62%,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58.14%,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96.2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获得的病理结果与VI-RADS评分吻合度高达92.85%,显著高于行TURBT术的79.81%(P<0.05)。结论术前多参数磁共振VI-RADS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与术后病理吻合度高;VI-RADS评分≥3分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价值较好,可指导临床手术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多参数磁共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术前预测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MTA 1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萍 张徽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MTA1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建立3种稳定表达靶向MTA1的shRNA的MDA-MB-231细胞系。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目的: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MTA1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建立3种稳定表达靶向MTA1的shRNA的MDA-MB-231细胞系。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化法验证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采用细胞计数法及噻唑蓝(thiazolylblue,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MTA1基因被抑制后,其mRNA表达明显下降,RT-PCR结果显示,稳定转染3种重组质粒后,MTA1mRN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下调了70.07%、82.40%和63.44%;同时,MDA-MB-231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计数示细胞数目明显减低;MTT分析示细胞增殖下降,流式细胞分析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结论:在MDA-MB-231细胞中,抑制MTA1的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生长并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MTA1的表达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乳腺癌基因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RNA 小分子干扰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颈淋巴结组织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文文 +2 位作者 叶学正 李进 宋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96-397,共2页
患者男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17月余,腰痛6个月,扪及腹部包块伴发热2个月。颈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肉芽肿性炎,考虑特异性感染可能性大。后颈部淋巴结增多、长大伴局部胀痛,近半年出现腰痛。外院CT及我院彩超示胰腺周围、腹主动脉旁... 患者男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17月余,腰痛6个月,扪及腹部包块伴发热2个月。颈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肉芽肿性炎,考虑特异性感染可能性大。后颈部淋巴结增多、长大伴局部胀痛,近半年出现腰痛。外院CT及我院彩超示胰腺周围、腹主动脉旁及左右髂血管周围见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2.6 cm×1.8 cm×1.8 cm。血常规检查:WBC29.2×109/L,RBC 2.56×1012/L,Hb 84g/L,Plt 913×109/L淋巴细胞3%;单核细胞0.2%,中性粒细胞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组织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文文 +1 位作者 李进 宋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我院2例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镜检显示病变边界清楚,1例由分化较差的...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我院2例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镜检显示病变边界清楚,1例由分化较差的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及软骨肉瘤组成;另一例主要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边缘局灶见导管原位癌成分。免疫表型:例1间叶成分vimentin,S-100阳性,CK阴性;浸润性导管癌CK阳性,ER,PR,C-erbB-2均阴性;例2间叶成分vimentin,CD68,AACT阳性,上皮性标记,包括CK-pan,P63,CK-low,CK7,CK19,CK5/6,CK34βE12均阴性,导管原位癌CK阳性,ER,PR,C-erbB-2均阴性。结论:原发于乳腺的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较罕见,诊断需与乳腺原发性肉瘤、恶性叶状肿瘤、肉瘤化癌、促纤维增生性乳腺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生性癌 癌肉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裕 +1 位作者 唐郢 王冬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8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包括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例,宫颈鳞癌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其中DKK-1、GSK-3β、PGSK-... 目的探讨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包括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例,宫颈鳞癌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其中DKK-1、GSK-3β、P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而PGSK-3β阳性表达率低于宫颈癌组织(P<0.05);DKK-1、PGSK-3β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GSK-3β蛋白表达量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CINⅠ中PGSK-3β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DKK-1、GSK-3β、PGSK-3β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1蛋白 GSK-3β蛋白 PGSK-3β蛋白 宫颈鳞癌
下载PDF
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裕 李敏 +1 位作者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8-1019,共2页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1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 病例报告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LYMPHOMA 结外淋巴组织 结外型淋巴瘤 女性生殖系统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阴道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裕 邹冬玲 +1 位作者 王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14,共2页
引言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相关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形成的肿瘤,主要分布在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需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目前... 引言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相关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形成的肿瘤,主要分布在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需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目前该病的分期和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1例原发于阴道的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副神经节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副神经节瘤 病理学
下载PDF
阴道副神经节瘤1例
18
作者 黄裕 邹冬玲 +1 位作者 王冬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17岁,未婚未孕。因不规则阴道流血5月于2012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中间期不规则阴道流血,色鲜红,量少,可自行停止,不伴腹痛、发热、肛门坠胀等其他不适。无血液系统遗传病史,无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 1病例报告患者,17岁,未婚未孕。因不规则阴道流血5月于2012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中间期不规则阴道流血,色鲜红,量少,可自行停止,不伴腹痛、发热、肛门坠胀等其他不适。无血液系统遗传病史,无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等病史,曾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入院查体:T36.8℃,P85/min,R20/rain,BP140/100mmHg,一股隋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部体检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阴道流血 副神经节瘤 遗传病史 凝血功能异常 入院查体 支气管哮喘 浅表淋巴结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腮腺区Castleman病诊治分析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靖淋 唐朝贤 +3 位作者 刘一秀 肖觉 张玉莲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M0002-M0002,255,共2页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等,于1956年由Castleman详细定义并命名,是一种较少见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临床易漏诊、误诊。其年发病率仅为21~25/100...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等,于1956年由Castleman详细定义并命名,是一种较少见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临床易漏诊、误诊。其年发病率仅为21~25/100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腮腺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成人颈部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甲状腺误诊淋巴瘤1例超声表现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毛战斌 +1 位作者 罗跃胜 李芳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534-535,共2页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树突细胞克隆性增生广泛浸润为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CD1a、CD207常呈强阳性,该病在婴幼儿及儿童中发病率高,而成人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树突细胞克隆性增生广泛浸润为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CD1a、CD207常呈强阳性,该病在婴幼儿及儿童中发病率高,而成人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肝、肺、淋巴结等,累及甲状腺或原发于甲状腺均较少见[1-2]。截止2017年12月30日国内外文献报道LCH累及甲状腺病例总共约34例,其中原发于甲状腺有16例[3]。本文纳入在本院误诊为淋巴瘤,最终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LCH累及甲状腺患者1例,并对其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诊断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文献复习 超声表现 甲状腺 淋巴瘤 成人 误诊 超声引导下穿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