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氰戊菊酯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时间毒性 被引量:7
1
作者 秦粉菊 袁红霞 +3 位作者 陈丽莉 童建 张洁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5-910,共6页
目的研究农药氰戊菊酯(Fen)对雄性生殖功能系统的时间毒性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9只,以光照起点时间定为ZT 0,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6个Fen染毒组。Fen染毒组:以mg/kg BW的灌胃剂量分别在ZT 02、Z... 目的研究农药氰戊菊酯(Fen)对雄性生殖功能系统的时间毒性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9只,以光照起点时间定为ZT 0,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6个Fen染毒组。Fen染毒组:以mg/kg BW的灌胃剂量分别在ZT 02、ZT 06、ZT 10、ZT 14、ZT 18、ZT 22授时时间点给药,连续30d;对照组给予等量食用调和油。制作睾丸HE病理切片,测定每日精子生成量(DSP)、检测精子活率(LSR)、畸形率(ASR)及睾丸标志酶(ACP和γ-GT)活性,应用RIA法测定大鼠睾丸中的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Fen引起大鼠睾丸组织病理性改变,且在ZT 18时损伤最为严重;Fen降低了雄性大鼠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标志酶活性和睾酮含量,增加了雌二醇含量和精子畸形率。(2)Fen引起大鼠雄性生殖指标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具有昼夜节律性,其敏感时间点分别为:ZT 04、ZT 14、ZT 23。结论 Fen对雄性生殖指标具有毒性并在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磷酸酶活性中表现出一定的昼夜时间节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生殖系统 时间毒性 雄性
原文传递
900 MHz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血浆激素水平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华 宗春燕 +4 位作者 周振 胡文珠 童建 曹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观察900MHz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血浆褪黑素、睾酮和雌二醇水平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适应性喂养30d后采集大鼠24h自发活动数据,利用生物节律单余弦分析软件筛选具有昼夜节律的大鼠17只,再对该17只大鼠24h采血... [目的]观察900MHz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血浆褪黑素、睾酮和雌二醇水平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适应性喂养30d后采集大鼠24h自发活动数据,利用生物节律单余弦分析软件筛选具有昼夜节律的大鼠17只,再对该17只大鼠24h采血6次测血浆褪黑素水平,然后选取褪黑素水平昼夜节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大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5只。照射组在昼夜时点(ZT)1点给予2000μW/cm2900MHz的微波辐射,1h/d,持续30d;对照组除不给予微波辐射外,其他条件同照射组(即假照射)。大鼠在辐射结束后第0、4、8、12、16、20h各采血一次,测定大鼠血浆的褪黑素、睾酮和雌二醇水平,比较照射组与对照组血浆褪黑素、睾酮和雌二醇水平昼夜节律的不同。[结果]对照组在假照射后血浆褪黑素水平、睾酮水平存在明显昼夜节律,照射组在微波辐射后血浆褪黑素水平和睾酮水平也存在明显昼夜节律,但微波辐射后相位响应曲线的中值、振幅、峰值时点与对照组假照射后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假照射后血浆雌二醇水平有明显昼夜节律(P<0.05),照射组微波辐射后血浆雌二醇水平不存在昼夜节律(P>0.05)。[结论]2000μW/cm2900MHz微波辐射可影响雄性大鼠血浆褪黑素、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昼夜节律 褪黑素 睾酮 雌二醇
原文传递
900MHz电磁辐射对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振 +1 位作者 童建 曹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0-683,共4页
[目的]观察900MHz电磁辐射对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采集30只小鼠24h自发活动数据,绘制动物自发活动的昼夜节律拟合余弦曲线图,筛选出18只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磁辐射A组和... [目的]观察900MHz电磁辐射对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采集30只小鼠24h自发活动数据,绘制动物自发活动的昼夜节律拟合余弦曲线图,筛选出18只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磁辐射A组和电磁辐射B组。电磁辐射A组和电磁辐射B组小鼠分别在昼夜生理节奏时点(circadian time,CT)24:00点和12:00点接受40μW/cm2 900MHz电磁辐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各组小鼠自发活动度昼夜节律的不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磁辐射A组自发活动的昼夜节律曲线中值、振幅以及角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电磁辐射B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0μW/cm2 900MHz电磁辐射在CT0点照射能够影响小鼠自发活动度的昼夜节律,而在CT12点照射未对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自发活动 昼夜节律
原文传递
对不同剂量γ射线处理后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洹宇 董朝飞 +6 位作者 刘星 刘雨 王大朋 刘建 银华 安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365-369,共5页
为探讨γ射线对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用不同剂量(0、25、50、100和200kGy)γ射线对丝素蛋白进行辐照,通过检测丝素蛋白结构变化、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毒性以及溶血性检验,探索不同剂量γ射线处理对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讨γ射线对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用不同剂量(0、25、50、100和200kGy)γ射线对丝素蛋白进行辐照,通过检测丝素蛋白结构变化、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毒性以及溶血性检验,探索不同剂量γ射线处理对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设定的剂量范围内,γ射线辐照对丝素蛋白结构影响不明显,照射后丝素蛋白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较小,浸提液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丝素蛋白材料及其浸提液的血液相容性良好。结论是,在0-200 kGy剂量范围内,γ射线辐照对丝素蛋白结构及其生物相容性影响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γ 射线 结构改变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900 MHz微波辐射对大鼠自发活动和血浆褪黑素昼夜节律的影响
5
作者 周振 +4 位作者 张森 宗春燕 赵华 童建 曹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31-734,共4页
[目的]观察900MHz微波辐射对大鼠自发活动及血浆褪黑素水平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集30只大鼠24h自发活动数据,利用生物节律单余弦分析软件筛选出24只具有昼夜节律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光照组、昼夜时点(ZT)3组和ZT15组,每组6只。... [目的]观察900MHz微波辐射对大鼠自发活动及血浆褪黑素水平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集30只大鼠24h自发活动数据,利用生物节律单余弦分析软件筛选出24只具有昼夜节律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光照组、昼夜时点(ZT)3组和ZT15组,每组6只。ZT3组和ZT15组分别在自发活动相位响应曲线的谷值时点(ZT3点)和峰值时点(ZT15点)接受40μW/cm2的900MHz微波辐射,光照组在峰值时点(ZT15点)接受强度为300lx的可见光照射,均1h/d,连续14d;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大鼠在微波辐射或光照后进行心脏采血,采血时点分别为ZT3点、ZT7点、ZT11点、ZT15点、ZT19点和ZT23点,测定血浆褪黑素浓度。比较各组大鼠自发活动及褪黑素水平昼夜节律的差异。[结果]与照射前相比,微波辐射组和光照组大鼠自发活动相位响应曲线中值、振幅降低,峰相位时相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光照组及ZT3组血浆褪黑素水平相位响应曲线中值、振幅降低,峰相位时相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T15组血浆褪黑素水平相位响应曲线振幅降低,峰相位时相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μW/cm2的900MHz微波在自发活动峰值及谷值时点辐射,能够影响大鼠自发活动及血浆褪黑素水平的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自发活动 昼夜节律 褪黑素 光照
原文传递
低强度微波对盐酸阿霉素致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刘蕴莹 靳宗达 +3 位作者 周振 童建 曹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盐酸阿霉素(DOX)致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微波组、单纯DOX组和联合组(微波+DOX)。单纯微波组和联合组都给予12μW/cm2微波照射,1h/d,连续辐照3d,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盐酸阿霉素(DOX)致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微波组、单纯DOX组和联合组(微波+DOX)。单纯微波组和联合组都给予12μW/cm2微波照射,1h/d,连续辐照3d,对照组和单纯DOX组置于同一环境,但不给予电磁辐射。第4天分别给予单纯DOX组和联合组以浓度为0.125mg/L的DOX。用钙离子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DOX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DOX组相比,联合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游离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先900MHz、12μW/cm2低强度微波照射能够明显减轻DOX引起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盐酸阿霉素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钙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