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尾状叶管道3D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1
作者 张继成 余洋洋 +2 位作者 魏胜超 杨宏 汪坤菊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构建尾状叶肝静脉、门静脉3D可视化模型及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 128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肝尾状叶门静脉和肝尾状叶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及结构特点。结果重建的肝内管道系统结构清... 目的探讨构建尾状叶肝静脉、门静脉3D可视化模型及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 128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肝尾状叶门静脉和肝尾状叶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及结构特点。结果重建的肝内管道系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肝尾状叶血管分布明显,能同时对肝尾状叶门静脉和肝尾状叶静脉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能清晰地显示出尾状叶管道全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以明胶-氧化铋填充剂作为灌注材料,能够为肝尾状叶管道三维可视化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为临床肝尾状叶手术术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尾状叶 门静脉 肝静脉 3D可视化
下载PDF
靶向肿瘤微环境标志物及其分子影像学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宏 冯蓓 +1 位作者 于亚萍 赵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9-1313,共5页
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构成,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间质可以作为潜在的靶点,准确发现特异的肿瘤靶点或标志物,与分子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在细胞... 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构成,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间质可以作为潜在的靶点,准确发现特异的肿瘤靶点或标志物,与分子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在细胞分子水平对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相关靶向肿瘤微环境标志物及其分子影像学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分子影像 放射性核素探针 靶向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于亚萍 李永亮 +2 位作者 冯蓓 杨宏(综述) 赵倩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1-1535,共5页
2021年初,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多种癌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约两千万例,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ASIRW)为201.0/10万,世界人口标准化死亡率(ASMRW)为100.7/10万... 2021年初,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多种癌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约两千万例,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ASIRW)为201.0/10万,世界人口标准化死亡率(ASMRW)为100.7/10万,ASIRW较2018年明显升高,而ASMRW较2018年略有降低[1],可见癌症仍然是当前全球卫生事业的挑战,有效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对患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死亡率 癌症研究机构 治疗及预后 认知功能障碍 卫生事业 病例数 ASM IARC
原文传递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于亚萍 李永亮 +2 位作者 冯蓓 杨宏 赵倩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25-333,共9页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15.95,均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骨肿瘤 肿瘤转移 超级骨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